1. 中國近期有哪些好的特效電影
01
《風雲雄霸天下》 1998
《風雲雄霸天下》改編自同名漫畫,在香港上映時大受歡迎,並一舉奪得當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專門為了這部影片的特效製作而成立的香港先濤數碼公司使用了全虛擬角色、綠背景合成、粒子渲染等特效技術,這部影片也成為了後來香港電影的特效標桿。
02
《少林足球》 2001
據說周星馳為了製作這部電影的特效,特地從美國買了台拍攝特攝畫面的機器,片中的500多個特效鏡頭全部親自監工。這部影片的特效勝在創意十足、充滿想像力,很多看似實拍的畫面其實是由特效製作,看似特效的反而是實拍。同樣由香港先濤數碼公司製作。
03
《英雄》 2002
這是張藝謀的里程碑式作品,且迄今為止依然是中國大陸在國際上最為成功的商業電影。本片的特效總監來自於梅隆手下的數字領域公司,所以即使今天看來也依然驚為天人,尤其是秦軍攻趙時萬箭齊發形成的漫天箭雨,至今依然在被無數中外影片效仿。
2. 電影拍攝的特技、特效
引用文字
「早期拍攝的T1所使用的特技效果在中央台的《電影魔術》中報道過,拍攝花絮中有這個細節:幾個模型師製作了機器人的上半身,下邊裝了兩個杠桿,靠幾個人象抬轎子一樣抬著移動,同時還有兩個人用連在機器人手臂上的支桿像控制木偶一樣使其做出擺臂的動作。還有些全景鏡頭運用的就是樓上所說的定格延遲動畫方法拍攝的。
後期的T系列都是靠電腦特技了,靜態的鏡頭用的是等比模型。 」
網址請看參考資料。
以下文字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回復的:
前期:與演員配合,把演員帶到一個攝影工作室,並在演員身上貼感應點,讓演員做些常常在做的動作:跑、跳、步行、持槍、開車等,用專門的攝像機捕捉演員的三維影像;
中期:按照拍攝劇本進行,必要時給演員加拍幾個角度。
後期:把前期捕獲的演員外形導入例如Maya、3dsmax等三維製作軟體,然後用3d軟體把拍攝出來的影片中演員身體部分,按照劇本需要蒙上一層叫「貼圖」的東西,這個製造成本很高,是有專門的影視公司來協助製作的;當然,想節省拍戲的成本,自行組裝一個圖形工作站、找懂影視製作編輯的人。懂影視製作編輯的人指的是會用Adobe Premiere、Apple FinalCut等硬影視編輯軟體,並會製作影視特效的後期製作:把演員的相貌按照劇本需要,半機器人化,自然是更換皮膚那些……)
從網上獲知,製作《終結者》的公司破產了。
【追加】《【轉載】終結者電影4部評價及幕後製作》
http://tieba..com/f?kz=758553374
這是剛才搜索出來的,裡面說到一些重點。希望能幫到您。
3. 《長城》電影的影視特效製作的公司
維塔數碼(Weta Digital)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綜合性視覺效果公司,總部設在紐西蘭首都惠靈頓。公司成立於1993年,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遜與好友理查德·泰勒、吉米·塞爾柯克共同創建。維塔數碼曾5次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我們熟知的電影如《魔戒三部曲》、《金剛》、《阿凡達》等片中的視效均出自於維塔的製作團隊。維塔數碼積極開拓市場營銷,與中國的公司有不少業務往來。該公司具有接待外國政要的經歷,英國查爾斯王子和汶萊王儲等曾造訪過該工作室。
4. 電影《長城》有很多鏡頭讓人有些害怕,其中哪些鏡頭讓人細思極恐
其實本片唯一的主角就是長城本身,大家都被那些契丹人,外邦,無影禁軍什麼的迷惑了,長城才是一切劇情的核心!所謂無影禁軍其實只是幌子,沒有一個是活人,都是長城的城磚和門樓幻化的,之所以叫做無影禁軍,就是因為他們都無影(你見過有影的城磚?);之所以核心價值觀是「信任」,因為城磚總是一塊壓著一塊,彼此支撐著才築起了萬里長城。為了證明我的觀點,咱們一起回顧一下本片的一些細節:
3、片尾呆萌和基友離開長城,我們驚奇的發現長城的外形變成狹長的口袋山,以至於呆萌他們走了半天,左右兩邊都還是長城。這再次印證了我對於無影禁軍是長城城磚幻化而成的猜測,大家別忘了呆萌進入長城時殿帥是男的,所以當時長城是平直狀。而片尾時殿帥換成了女的,所以長城也就自然演變成了深邃悠長的山谷狀,更何況女主還對呆萌依依不捨。
5. 電影哪些特效讓你很震撼
最讓我感覺震撼的必須是《自殺小隊》,巔峰時刻---城中對戰怪獸。今年最失望的超級英雄大片,特效方面也是不太令人滿意。
6. 長城電影的特效團隊是好萊塢的嗎
是的
《長城》特效團隊:工業光魔(全稱:Instrial Light and Magic,簡稱:ILM)
工業光魔公司(ILM)是一個讓眾多影迷反響強烈的名字。自從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於1975年創建該公司、並為第一部<星球大戰>(Star Wars)影片提供視覺特效以來,工業光魔公司就已成為電影魔術的代名詞。
事實上,在歷史上票房最高的十部影片中,有八部使用了工業光魔公司製作的視效。工業光魔公司獲得了多達28項奧斯卡獎:其中14項是最佳視效獎,另外14項則是技術成就獎。
7. 中國電影特效
在科技全球化的今天,確實沒法說清楚中國電影特效落後美國多少年,而是經濟,就是說誰能投資更多的錢在特效上,就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世界電影特效是由法國人喬治·梅里愛首創的,首部14分鍾特效短片《月球歷險記》在1902年就誕生了,之後特效經過電影人的改進和科技的發展,1933年好萊塢推出了大片(在當時是絕對的大片)《金剛》……
推薦以一下順序觀看影片,就相當於看到好萊塢的特效發展史:《金剛》(1933)、《2001太空漫遊》(1968)、《星球大戰》(1977)、電子世界爭霸戰(1982)、《誰陷害了兔子羅傑》(1988)、《終結者2》(1991)、《侏羅紀公園》(1993)、《黑客帝國》(1999)、《指環王》系列(2001~03)、《阿凡達》(2009)
8. 誰看了電影《長城》拍得有點誇張
我看了,確實有些誇張,但是這種爆米花特效電影就要誇張才有視覺效果,很多好萊塢大片更誇張,長城做的很不錯了,值得一看,國內電影中視效一流。
9. 到目前電影特效水平最高的是哪部電影
《變形金剛》前是《貝奧武甫》
貝奧武甫》技術是一切之源1997年,羅傑·艾弗瑞和尼爾·蓋曼(著名編劇,《星塵》的原作者)聚在一起為《貝奧武甫》撰寫新的電影劇本。艾弗瑞是昆汀·塔倫蒂諾的好朋友,這個傢伙曾經參與後者最好的幾部電影(包括《落水狗》和《低俗小說》)的編劇工作,還有托尼·斯科特的《真實羅曼史》。艾弗瑞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幾乎獨自完整翻譯了原著的3000行詩句,得出的電影劇本十分接近原作,而且也盡量縮小了影像與原詩的差距。而事實上,原詩中就充斥若血腥、傷痕與裸體,把它化成一部電影里的噱頭實在是綽綽有餘。雖然劇本基本完成了,但是令人驚奇的是,一直到2004年也沒有任何一個人想承擔起這個劇本的拍攝權。終於在2005年,羅伯特·贊米基斯開始勸說製片人史蒂芬·賓買下這個劇本,如果可以的話,他願意立即著手拍攝。我們都知道,盡管羅伯特·贊米基斯是通過《回到未來》和《阿甘正傳》等經典影片揚名好萊塢,但事實上他從最開始就是電腦動畫的先驅。贊米基斯先是說服了羅傑·艾弗瑞放棄劇本的主導權,因為他有更大的野心存在,因為他想用電腦動畫的形式來活靈活現地表現整個故事,他對記者誇張地形容:「CG技術製造出的毛骨悚然可以讓全世界的孩子都害怕聖誕老人。」但是這實際上是一個著名的笑話,因為對於之前的技術而言,最難處理的是關於人眼的變化,「所謂的毛骨悚然很容易,因為在動畫里人的眼睛都呆板而缺乏感情的表達方式,這被稱為『死目&晴綜合症』。人們的眼晴即使被認為心靈的窗戶也沒有用,就連看到聖誕老人這樣可愛的演員也覺得看到了絕望和魔鬼。」贊米基斯對技術的熱情是無與倫比的,在《極地特快》和《怪獸屋》的製作中,他一直沒有迴避動畫技術的這種缺陷,一直執著地探索,甚至在一些鏡頭上有效地利用「死眼」效應,而在動作上,比如跳躍、反彈,以及一些我們難以想像的任何動作。在長達一年的攻關後,贊米基斯決心借用來自維塔公司的OE(;技術來破解「死眼」,這種方式基本上動態模擬技術的細化和復雜化,需要在演員的眼睛周圍是放置了三個感測器,精密地捕捉了演員每一次細小的眨眼和眼肌運動。影片拍攝時,安吉莉娜·朱麗的臉上貼了超過200個釘頭狀的感測器,一顰一笑都會被儀器捕捉下來。
10. 看了《長城》,大家還覺得特效是科幻電影成功的關鍵嗎
特效是長城取勝的關鍵。
《長城》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樂視影業、傳奇影業、環球影業聯合出品,由中國導演張藝謀執導,馬特·達蒙、景甜、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劉德華、張涵予等聯合主演的奇幻動作片 。
該片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宋朝時期,講述了歐洲雇傭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在長城期間,發現可怕的掠食怪獸將這座巨型城牆重重圍困之時,他決定加入了一支由中國精英勇士們組成的大軍,共同對抗怪獸饕餮的故事 。
該片於2016年12月15日晚19點在中國350家IMAX影院超前上映,16日以3D、IMAX3D、中國巨幕3D、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Auro格式在中國全面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