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內校園青春電影有哪些
陰陽先生之陰陽中間站
2. 十大青春懷舊電影是那十部
1、十大青春電影《頭文字D》
2、十大青春電影《獨自等待》
3、十大青春電影《NANA》
4、十大青春電影《十七歲的單車》
5、十大青春電影《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6、十大青春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7、十大青春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8、十大青春電影《情書》
9、十大青春電影《猜火車》
10、十大青春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3. 青春電影有哪些金典,中國的
致青春;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老男孩;小時代;中國合夥人;青春派;青春期;青春失樂園
4. 大陸青春電影有哪些
<北京青年>《北京愛情》《你是我兄弟》《我的青春誰做主》如果你採納我的,那你就去看《一起去看流星雨》吧
5. 中國有哪些好的青春題材電影
盤點幾部國內好的青春題材電影:
1、《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一部青春愛情類電影,主演是陳妍希、柯震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男主和女主之間令人感嘆的愛情,這部電影有著濃烈的青春氣息,很容易讓人懷念自己的青春。
《同桌的你》是2014年郭帆執導的青春愛情電影,由周冬雨、林更新等聯袂主演,影片的靈感來源於1994年高曉松創作的校園民謠《同桌的你》。影片主要講述了周小梔和林一這一對同桌從初中、高中、大學直至畢業十年後的青蔥記憶和甜蜜戀情。於2014年4月25日在中國大陸首映。
6. 中國版的青春系列電影有哪些
致青春,肯定知道吧,中國合夥人 小時代 青春派 我們都是壞孩子 還有特別純的 星空(個人認為) 還有回到愛開始的地方 聽說 帶我去遠方 (是台灣的) 還有個同志的 少年不戴花 這些都是國語的
7. 為什麼國產青春電影總有一個打胎的情節
電影反應是真實的,生活是殘酷的參考教材!
上映四天,票房超過2.55億,此時,《匆匆那年》不僅僅代表一首歌或一部電影,它已發酵成足夠全民討論的社會話題: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電影的宣傳語說得多好,無論是始亂終棄的年少輕狂,還是分崩離析的肝膽相照,都足以用「錯過」釋懷遺憾的陣痛感。
可當《致青春》、《同桌的你》、《一生一世》、《匆匆那年》等國產青春片變成大熱的類型片,普通觀眾也發現了其中的槽點:為啥青春片的女主角或女二號,總有一個人的初戀以墮胎終結?國產青春片的路數,非要「不墮胎不青春」嗎?
怪異 青春片女主角都要打胎?
正在熱映的《匆匆那年》的目標受眾群更偏向已經進入職場的80後,片中,《灌籃高手》和《還珠格格》的插曲、千禧年表白、滑旱冰、北京申奧成功後的狂歡,甚至每天必須要穿的校服……
影片有意表現的懷舊情結,在電影上半段無時無刻不引發80後追憶各自的中學往事。伴隨片中幾位主人公進入大學,劇情漸漸走向狗血劇。女主角方茴在經歷初戀失敗後,意氣用事地選擇與其他男人發生性關系,懷孕後受到校方領導追責,只能在前男友的陪伴下做人流手術的劇情一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立馬浮上觀眾心頭,「完了,又狗血了。」
對此,影評人「納蘭驚夢」就在微博上留言:「眼下的懷舊青春片要被民營醫院植入了嗎?動不動就給無痛人流打廣告!《致青春》里有打胎就算了,《同桌的你》也打胎,《匆匆那年》還打胎。難道青春里就非要打胎嗎?沒打過胎或沒為別人打過胎就不配談青春啊?有點正能量有點新意不好嗎?這幾個片子乾脆改名叫《同桌打胎》、《打胎那年》好了。」1987年出生的黃小姐,看完《匆匆那年》後告訴華商報記者:「這又是一部關於意外懷孕和墮胎的電影,女主角為什麼要糟蹋自己?誰沒有初戀失敗過?懷孕墮胎不打麻葯,不作不死啊,現在校園愛情都毀三觀。」
現實 學生墮胎比重上升
普通觀眾吐槽如今的青春片劇情的同時,「不墮胎不青春」更引發醫學領域的警惕,微博認證為「蘇全新醫生」的網友就留言說:「當初蘇大夫年少無知曾經一上午做八台人流,後來感到罪孽深重才決心做一位送子大夫。現在很多不孕不育患者都是當初懷了打、打了懷的能手,如今想要寶寶了卻成了困難戶。時至今日我每天都在懺悔之前所造下的殺孽,也奉勸大家少墮胎。」
據西安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掌握的數據顯示,在西安市,2011年人工流產有6.5萬余例;2012年流產總人數回落,但人工流產手術卻上升到接近7萬例;2013年,人工流產人數繼續上升,超過7.5萬例。人流手術的總數,每年增長超過7%。
西安市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主任醫師李穎,從事10年健康教育培訓工作,昨日她告訴華商報記者,雖然目前沒有學生人群在人流手術人群中佔比的具體數據,但是「肯定多了」。李穎解釋,因為處於青春期的學生是性活動的活躍人群,可是我國性教育課程卻很欠缺,使得人流手術人群中的學生比例高居不下。
李穎說:「不久前,疾控中心公布了一項西安艾滋病感染人群的數據,其中大學生人群佔比在上升。2000年,我們進行過一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項目,但開展得並不是很好,有些學校很配合,但有些學校只抓學習了。可像瑞士等西方國家從小就有性主題公園的報名課程,中國的孩子在這方面沒有保護意識,加上醫院人流廣告的簡單宣傳,因此無知者無畏,學生們沒有生殖健康的風險意識,意外懷孕、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傳播,最終讓事情變得更加棘手。」
建議 不該只用墮胎表現青春的疼痛
看過《匆匆那年》原著的媒體同行也表示,電影版將小說中許多精華舍棄了,其中最難讓人接受的劇情,就是倪妮扮演的女主角方茴的墮胎戲。不止這一部,很多國產青春片的劇情似乎都非得加入墮胎的情節,才能表達青春遺憾的疼痛感。對這一點,不少網友也表示很不能理解。九把刀根據個人經歷改編執導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里,就只借用「一場錯過的大雨」詮釋男女主人公分手,可照樣看得觀眾痛哭流涕,讓男人們捶胸頓足喊叫:「人人生命中,都有過沈佳宜。」
著名作家梁曉聲擔綱編劇的電視劇《知青》也是講述一代中國人的青年故事,當年在央視黃金時段熱播引發社會關注。該劇導演張新建昨日告訴華商報記者說,偷懶、能力和票房的三重壓力下,國產青春電影才走上「不墮胎不青春」的結局,「作為一個比較成熟的創作人員,應該了解生活是千姿百態的,想劇情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其中必須帶有溫暖的東西。如果當所有作品全部結局一個樣,雷同性就使作品更不具有說服力了。」
張新建認為,生活是真實的,但審美卻是有想像空間的,把似曾相識的東西剔除掉,才能給觀眾帶來合乎情理又意料之外的結局。
8. 十大青春電影
藍色大門;
情書;
陽光燦爛的日子;
獨自等待;
NANA;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四月物語;
十七歲的單車;
猜火車;
朋友;
很不錯的十部青春電影,讓人回味。。
9. 有什麼好看的國產青春系列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致青春》
《將愛情進行到底》
《假裝情侶》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