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霸王別姬主要表現什麼主題

電影霸王別姬主要表現什麼主題

發布時間:2021-07-25 21:34:58

❶ 電影《霸王別姬》表現的主題是什麼

我認為,沒什麼意思。嫌舊社會苦,又不適應新社會,充滿了抱怨和悲觀情緒。演技又很好,製作又很認真。這是一個高級而向下的電影。比較討厭戲曲界的人自視甚高。台下的人變了,台上的人就應該變,要不回家自娛自樂去,別出來唧唧歪歪。我唯一欣賞戲曲的就是他們嗓子好。

❷ 霸王別姬的主題是什麼呀

作品主題

小說《霸王別姬》以大跨度的時空背景展示了主人公程蝶衣悲劇性的心路歷程。李碧華以冷峻的筆調刻畫了程蝶衣個人的性格悲劇、愛情悲劇與命運悲劇,同時在愛情之外又賦予了小說歷史、政治、人性、社會等更深層涵義,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一個歷史性、社會性的大悲劇。

小豆子(蝶衣)成長過程中自然性格、自然性心理的扭曲與改變,戲班子里暴力坤角改造、老太監對小豆子的凌辱,均從某個角度上揭露並控訴了封建文化的殘暴與泯滅人性。

劇情

故事先從扮演霸王與虞姬的開頭先破題,並描述兩人因故已經多年沒有合作,隨後故事回到大清剛亡,民國初期的年間,小豆子的母親身為窯姐,無力撫養孩子的她,只好狠心將小豆子送到梨園謀生。

古時戲班訓練手段嚴苛殘忍,身世不幹凈的小豆子既要忍受師傅好心卻暴力的訓練,又遭同伴孤立,還好有大師兄小石頭幫扶,才一天天挺了過來。在保護與被保護中,二人的關系超越朋友,超越兄弟。

天生斯文秀氣的小豆子被選作旦角,卻分不清假戲與真實生活,不願在戲中「承認」自己是女兒身,幾次遭師傅毒打。終於,在另一名戲童的找尋冰糖葫蘆的引誘下,小豆子出逃,而一心疼愛他的小石頭也不忍見他受罪,所以冒死相助。

成功逃脫的小豆子偶遇京戲名角,聽了一出《霸王別姬》,意識到只有苦練才能成就藝術的他返回戲班。

戲班裡,小石頭正因放走小豆子二人的事挨打,為保護師哥,小豆子決然擔下責任,而師哥不忍看小豆子挨打竟與師傅打鬥。混亂中,與小豆子一同逃走的戲童因懼怕刑罰而自盡。最終,經歷生死之劫的小豆子明白了師傅的苦心教誨:「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的鐵石心腸教育。

可是,他仍分不清假戲與真實生活,總固執地念錯戲文,在連他最愛的師哥都狠狠罰斥他要他「承認」自己是女兒身後(事實上,是邊拿煙斗插到嘴巴里亂攪邊罵,是牽扯到佛洛伊德棍棒理論)他在潛意識里徹底相信自己就是女兒身。

那個時候的戲子人視為下三濫,小豆子在一次演出後被晚清的宦官凌辱,悲痛中,偶遇棄嬰,師傅認為人本有自己的命,但感到同病相憐的小豆子執意將他帶回戲班,卻不知這個孩子終成禍患。

春去秋來,幾年後,小豆子與師哥合演的《霸王別姬》已經名震京師,並深得當時懂得雅緻的財主袁四爺賞識,獲得不少文物珍寶,北平街頭也出現了許多摩登的服務。

小豆子藝名程蝶衣,對師哥的感情正如虞姬──從一而終,而藝名段小樓的師哥只把蝶衣當弟弟,不僅不懂他的曖昧,更在沖動下答應要娶同樣命運多舛的風塵女子菊仙。蝶衣隨即和菊仙爭風吃醋。在意識到大大咧咧的師哥對他們倆的過去非常淡漠後,蝶衣欲與段小樓決裂,卻又在段小樓惹了侵略中國的日本兵而被關押後;

為救他而委身給熱愛京劇的軍官青木唱戲,因而日本軍決定對此不予追究,但反遭段小樓誤會。而菊仙違背了與小樓的約定成婚,而蝶衣則在絕望中投向此時身邊唯一欣賞他的袁四爺,任自己沉淪。二人斗氣下戲劇接近停擺,被師傅教訓要他們和好。

後來師傅猝死,蝶衣和段小樓兩人又重新收養了蝶衣多年前帶回來戲班的棄嬰,勉強和好回復表演活動。

中日抗戰結束後,兩人被迫給一群無紀律無教養的國民黨士兵表演,因蝶衣遭士兵調戲,段小樓告知士兵日本人也不曾如此胡鬧,此言一出與士兵嚴重沖突,混亂中不但菊仙被打到流產,蝶衣也因此遭到檢舉為漢奸被捕。

段小樓傾力營救蝶衣,低聲下氣去求袁四爺,要蝶衣替日本人唱戲一事說謊,苟且求釋,蝶衣始終不屈,認為日本賞識京劇,所幸因其技藝被民國高官營救。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即將敗退,因為兩人的絕藝戰後沒有受到重視,程蝶衣每天便以奢侈放縱生活混日子,吸食鴉片的程蝶衣嗓音日差,在一次表演中破嗓。共產黨執政後,貴族袁四爺被眾人斗死,比別人富足的生活就被認為是異端,段小樓開始懷疑共產黨本質偏狹,蝶衣則歷經毒癮折磨後決心戒毒。

在段小樓夫妻的共同幫助下終於重新振作唱戲,卻與當年好心收養的孩子小四沖突,小四不但想私自改變京劇型態,也將戲班傳統的教育方式視為舊社會的壓迫,小四決心除掉師傅蝶衣,逼著要取代他虞姬的位置與段小樓演出,段小樓不顧後果罷演,蝶衣為了大局勸他演,卻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從此與段小樓斷交。

1966年8月文革爆發,中華文化被視為封建思想遭到討伐,段小樓夫妻趕緊將劇本與道具燒掉,然而在民國年間名氣大的霸王段小樓,再度被小四提起思想問題,被逼誣陷蝶衣,段小樓不肯,被拉去遊街,京劇演員也被打上舊文化支持者的標簽遭到批鬥。

此時蝶衣卻突然出現,一身虞姬裝扮,甘願同段小樓一起受辱,段小樓見蝶衣已經自投陷阱,希望能保護菊仙而在無奈中誣陷蝶衣,甚至說他與人雞奸,蝶衣聽後痛不欲生以為段小樓只在乎菊仙,對愛情與藝術都感到絕望,並將所有的憤懣發泄在菊仙身上,抖出菊仙曾為娼妓,段小樓因此被逼與菊仙劃清界線,菊仙絕望中上吊自殺。

而小四奪得蝶衣手中四舊的珍品後,也遭到旁人舉報,未能逃過當時人人互相批鬥的命運。

動亂結束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傳統文化開始復甦,而歷盡滄桑的程蝶衣和段小樓在十一年後也再演《霸王別姬》,蝶衣情感依舊,卻驀地被段小樓提醒:自己原來終究是男兒。是的,自己是男兒,對段小樓的愛情都不過是一場美好而痛心的奢夢,終於夢醒,卻將身心都已傾獻。

不願夢醒的蝶衣寧願像虞姬一樣,永遠倒在血染的愛情里──從一而終,他用自己送給段小樓的寶劍自刎了。

影視形象

(2)電影霸王別姬主要表現什麼主題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1993年,根據該小說改編,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主演的電影《霸王別姬》在中國香港上映。

後該電影獲第46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第51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第15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外語片、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等多個獎項,並提名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❸ 影片《霸王別姬》藝術上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吧:

一、敢於突然社會枷鎖,發掘電影的意義

《霸王別姬》這部影片可以說是突破層層封鎖,它的主題和歷史背景自以及影片中所表達的意義,都是在當時也可以說是現在的中國所避諱和不談的。 此影片因直接被陳凱歌拿到戛納參加評選,巧妙的避開了中國廣電總局的審核,從而一鼓作氣拿下第46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雖然此影片獲獎,但在業界卻是褒貶不一的,有的人評價說這不是陳導自己寫的劇本。但是陳凱歌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即使後來的《無極》乃至《道士下山》拍的不盡人意,難以超過《霸王別姬》這種巨制,但陳導的成就及作品是不容置疑的。

二、影片的色彩布局,做了良好的典範

影片剛開始從母親把孩子送到戲班子,就開始用低沉陰暗的色調,並且還是冬天,預示著孩子的世界和人生軌跡將變得黑暗。在當時戲子屬於下九流,所以說是黑暗也不禁為過,隨著影片的發展,訓練戲的艱苦,正是與色彩映襯著。正是在這種陰郁低沉的色調中孕育了程蝶衣對夢想的希望。他看了當時出名的戲子演出《霸王別姬》這一出戲,深受感動,並且落淚,眼淚中孕育了希望以及未來。隨著程蝶衣和段小樓的成功,以及兩人感情的發展,影片的色彩逐漸變得暖起來,最後社會動盪,格局的變化,影片的色彩又變得低沉和陰暗,最後程蝶衣在陰暗的戲院,演了自己最後一出《霸王別姬》後,自刎。影片的色彩,冷暖交接,使得影片更具有張力,使之表達的意義更為深刻。

三、鏡頭的處理獨到。

好的電影離不開對鏡頭的刻畫。影片中,有一處鏡頭,描寫的內容是程蝶衣吸毒成癮後,通過魚缸去拍攝程蝶衣的臉,我們都知道透過魚缸看人,會把人看的扭曲,正是這樣,看程蝶衣的臉,才能體現出此時程蝶衣內心的扭曲,以及吸毒成癮想戒卻戒不掉的難受,鏡頭的運用,加以演員動作的展現,把這一鏡頭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也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還有影片中的另一個鏡頭,出現在影片的開始,程蝶衣因為唱《思凡》的原因,沒有被大劇院的人看上,以至於戲班子沒有了贊助,他被大師兄拿著煙斗戳嘴的那一鏡頭,蝶衣身著華麗戲服,卻口吐鮮血,不是那種噴灑式的吐,而是那種忍不住湧出的那種吐,就是這種吐,格外的鮮艷,令人記憶深刻。

四、電影的主題極具沖擊力

此影片內容上包含十年文革,包含同性戀等一些不符合當時主流的內容。這就可想而知為什麼此影片在國內沒有獲獎,當然,我們現在分析的不是為何在國內沒獲獎。而是影片中的一些忠心與背叛。影片一方面圍繞著戲的發展和時代的格局變化來敘述,另一方面影片圍繞著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情感來寫。影片中,一是程蝶衣對於自己性別的忠心,一直堅持唱《思凡》卻不承認自己是個女嬌娥,但隨著發展,他不得不對背叛自己的性別,承認自己是女嬌娥,這也是他性格變化的開始,才有了以後的對段小樓的情感糾葛。二是,程蝶衣對《霸王別姬》這出戲的感情是忠心的,對"霸王"的感情也是忠心的,也許就是因為他對《霸王別姬》的忠心,才導致了愛屋及烏的對段小樓的感情難以抑制。 但是就像片中一句台詞所說的,程蝶衣是真虞姬,可段小樓不是真霸王。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程蝶衣這種忠心的情感,才襯托出了段小樓的背叛之意。我認為段小樓的背叛全是程蝶衣一廂情願假想的,因為真虞姬碰上的是假霸王。段小樓也許對程蝶衣沒有那種超出於師弟的那種情感,所以在當段小樓去妓院,還有瞞著程蝶衣讓別人替演虞姬的情況下,在逼迫下出賣程蝶衣的言語,這才形成了段小樓的背叛。 正是程蝶衣對於段小樓對於霸王的忠心,所以才有了不瘋魔不成活這樣的六個字。 在《霸王別姬》中,虞姬因霸王而死,所以影片最後"虞姬"真的為霸王死了,這又體現出了程蝶衣說過的一句話,要從一而終。從一而終,不瘋魔不成活,真虞姬,這一系列一系列的情節與台詞,都圍繞著忠心與背叛,可以說程蝶衣絕對是影片中忠一不二的第一人。 程蝶衣的瘋魔,虞姬的自刎,成就了此影片不二的地位。

❹ 電影《霸王別姬》的主題是什麼

就人的社會性來說是畸形的社會對真善美人性的扭曲,就個人情感(無論同性還是異性)來說是迷戀與背叛

❺ 《霸王別姬》電影講的是什麼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所認為的主題是新舊時代和文化的交替。《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很火,在豆瓣排名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就算在國外的IMDB中,也有8.1的高分評價。IMDB8.1已經算是優秀電影,在文化差異和語言差異的情況下,還拿下了8.1屬實厲害。小叔跟電影差距很大,表現的主題也完全不同。

3、成全自己

這部電影將近三個小時,裡面的每個人物都描寫的很深刻。包括程四爺、張公公、小癩子、小四,他們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有些人活在過去,沒有抓住新時代的力量,只能被淘汰。而有些人,像是程蝶衣養子小四,抓住了新時代的力量,成了新時代的標兵。人還得自個成全自個,自個不肯成全,什麼都無用。

❻ 霸王別姬(電影)的主題賞析

跨越了近一個世紀的時光,段小樓和程蝶衣演繹了一場虞姬和霸王的大戲。不瘋魔不成活的是虞姬亦或是程蝶衣,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的不如說是菊仙。程蝶衣就是戲台上的故事,是一段歷史等著人來挖掘不管你是誰,段小樓是現實,卸了裝的京劇演員一樣要吃飯過日子。生活的磨礪讓段小樓姦猾,雖不失正直卻也終抵不過命運的砍刀。作者大膽的揭露了人們不願提起的一段歷史,革命的負面影響,造就出的畸形的社會。辛辣,看過讓人如鯁在喉。

❼ 電影末代皇帝、悲情城市、霸王別姬的主題分別是什麼如何欣賞文藝片

霸王別姬主要講述了程蝶衣的一生,從他被逼進入京劇的世界,到他為戲痴、為戲狂,知道最後因為自己的戲劇人生被文革貶低的一文不值,而在文革過後的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排練上,以虞姬的結局——自刎結束自己的一生。這部電影講述了從清末到文革剛過的那段時期的戲子的一生。裡面講的雖然是程蝶衣,但他更是代表了當代的戲子。它也是一部較為真實地反映了文革時期的黑暗的一部電影。

❽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是想要表達什麼

據我了解,主要想表達的是:


❾ 《霸王別姬》的故事梗要,其中的五個主題思想

《史記·項羽本紀》中關於「霸王別姬」故事僅有寥寥數筆: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有美人名虞」,但是並沒有以後世流傳的「虞姬」其名稱呼;直到唐《括地誌》等書才出現「虞姬」其名。當然,「姬」只是代稱,並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無名,名早已漶滅在歷史斷裂的黑洞裏了,五代時期的詞牌名則乾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說:「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其中《楚漢春秋》一書乃漢初陸賈所著,至南宋時亡佚。毫無疑問,司馬遷著《史記》時參考過《楚漢春秋》一書:「蓋司馬遷撰《史記》據《楚漢春秋》,故其言秦、漢事尤詳。」(王利器) 可是,《楚漢春秋》中記載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細節兼好奇的司馬遷卻沒有錄入《史記》。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從《楚漢春秋》中引錄了這首和歌: 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一直以來,就有人懷疑這首和歌是後世的偽作,理由是秦漢沒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但是,《漢書·外戚傳》記錄的戚夫人哀歌卻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酈道元《水經注·河水》記錄的秦時民謠也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哺。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因此,《楚漢春秋》所錄的這首和歌並非偽作,應無問題。 《楚漢春秋》和《史記·項羽本紀》是「霸王別姬」故事的最早記載。二書都沒有涉及虞姬的結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來,否則就不會有民間口耳相傳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會至唐時尚有「項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戰,四面楚歌聲中,飲劍楚帳只能是虞姬惟結局。 通說以為:「霸王別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項羽感天動地的愛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國文學的字裏行間,定格在中國戲曲的舞台上,成為中國古典愛情中最經典,最盪氣回腸的燦爛傳奇。 對歷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賴於對原始文本的讀解。仔細玩味虞姬的和歌,我從中發現了這個愛情故事的疑點。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頭兩句是客觀紀實,同時也是虞姬即將抒發感慨的情境鋪排。虞姬對形勢的判斷和項羽的疑惑是一致的——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可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虞姬對形勢的判斷居然直接導致了對項羽精神狀態直至未來命運的否定!大王您繼續戰斗的意氣已經到頭了,我也不願苟活了。虞姬憑什麽判斷出「大王意氣盡」了?僅僅憑項羽聞楚歌而「夜起,飲帳中」嗎?如果這是激將之辭,以自己不願苟活激勵項羽繼續戰斗,那麽項羽和諸將的反應就不應該是「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而應該是怒發沖冠,決一死戰。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話語的煽動力和傳染性,虞姬精心設計的「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這一情境鋪排所產生的奇妙效果——它真的讓項羽和諸將失去了決戰的意氣! 虞姬的態度是非常奇怪的。作為項羽最寵愛的女人,當項羽遭逢末路,但尚未完全失敗的時刻,她應該挺身而出,激勵項羽,而不是附和項羽「時不利」的藉口,誘惑項羽在惡劣的形勢面前低頭。畢竟項羽才三十餘歲。她深知項羽一生百戰,出生入死,也曾有過「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從而擊敗秦軍,起死回生的經典戰例,也曾有過以三萬人殺漢卒十餘萬人,逼迫劉邦數十騎逃跑的經典戰例;可是此時,虞姬非但不用以前的類似處境鼓勵項羽,恰恰相反,反而哀嘆「大王意氣盡」!此刻項羽身邊尚有八百餘騎,俱是精兵良將,無不以一當十,即使打不過劉邦,起碼可以保護項羽全身而退,以圖東山再起。事態的發展也驗證了這一點。項羽突圍而出,到了烏江邊: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可見項羽不是沒有渡江生息的機會,只是項羽固執地認為「天之亡我」,不願渡河,「乃自刎而死」。虞姬為什麽不等所有的機會都用盡,再無生路時殉情,就這麽匆匆忙忙就判了項羽的死刑呢? 虞姬這首被人贊譽為「堅貞愛情結晶」以及我國最早的五言詩(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的和歌,就這樣散發出了可疑的氣息。我甚至懷疑她是劉邦效法西施而派往項羽身邊的美女間諜。以劉邦的智力和行事風格,以項羽的「婦人之心」和不聽勸諫剛愎自用的性格,這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史籍漫漶,不僅劉邦、項羽、虞姬的籍貫之間找不出絲毫的蛛絲馬跡,就連虞姬最早追隨項羽的時間也無可考了,只好作為一樁笑談吧。 有多少歷史的秘密,就這樣湮沒在歷史斷裂的黑洞之中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豁達,歷史循環論的切膚之痛,不過都是這種歷史斷裂的後果罷了。

❿ 霸王別姬的主題意義是什麼

李碧華在開篇就點了題:

「婊子無情,戲子無義。
婊子合該在床上有情,戲子,只能在台上有義。
每一個人,有其依附之物。娃娃依附臍帶,孩子依附娘親,女人依附男人。有些人的魅力只在床上,離開了床即又死去。有些人的魅力只在台上,一下台即又死去。
一般的,面目模糊的個體,雖則生命相騙太多,含恨的不如意,糊塗一點,也就過去了。生命也是一本戲吧。
摺子戲又比演整整的一本戲要好多了。總是不耐煩等它唱完,中間有太多的煩惱轉折。茫茫的威力。要唱完它,不外因為既已開幕,無法逃躲。如果人人都是摺子戲,只把最精華的,仔細唱一遍,該多美滿呀。
帝王將相,才人佳子的故事,諸位聽得不少。那些情情義義,恩恩愛愛,卿卿我我,都瑰麗莫名。根本不是人間顏色。
人間,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臉。」

閱讀全文

與電影霸王別姬主要表現什麼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愚人節電影票圖片 瀏覽:245
台灣灣仔電影 瀏覽:497
他認為你看過這部電影對嗎英語 瀏覽:343
進電影院就不舒服 瀏覽:965
電影游的圖片下載 瀏覽:865
五十句優美的英語電影台詞 瀏覽:713
怪物前傳完整版電影完整版 瀏覽:237
電影小丑手部紋身圖片 瀏覽:654
電影女神開場音樂 瀏覽:264
電影院妝容 瀏覽:18
電影院內按摩椅 瀏覽:39
吳京電影生死拳演員表 瀏覽:614
怎樣製作電影分割線背景圖片 瀏覽:223
男子照顧男孩的法國搞笑電影 瀏覽:844
玩轉大明星電影法國 瀏覽:350
歐美監獄電影大全 瀏覽:152
十部電影電視劇大全 瀏覽:819
名字有森林的韓國電影 瀏覽:394
重現經典英文電影片段創新 瀏覽:249
一大貓電影網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