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紹幾部外國跟音樂有關的電影
舞出我人生 1-2
歌舞青春 1-3
魅力四射 1-3
舞動激情
舞動青春
熱力四射
街舞新曲
搖滾校園
乖乖女是大明星
舞出一片天 1-2
搖滾之王
灰姑娘之舞動奇跡
幾近成名
2. 以音樂為題材的歐美電影
太多了
Once 曾經
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
August Rush 八月迷情
Dancer in the Dark 黑暗中的舞者
School of Rock / 搖滾校園
Across the Universe / 穿越蒼穹
High School Musical / 歌舞青春系列
Step Up / 舞出我人生
Last Days / 最後的日子
Copying Beethoven / 復制貝多芬
R&B就感覺這幾個還成
Dreamgirls / 夢幻女郎
Sideways / 杯酒人生
Ray / 靈魂歌王
Stomp The Yard / 街舞少年
Honey / 蜜糖兒
Samurai Champloo / 混沌武士
3. 關於中國和歐美的音樂和電影
先回答LZ第二個問題吧
搖滾和朋克是外來的東西 那個年代我國與世界的溝通缺乏
很少有人知道什麼是搖滾 什麼是朋克 更別說促進了
那個年代 頂多有個DISCO 跳著國標舞
哥們兒看過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或者 血色浪漫之類的片子
朋克興起的年代 就是這些片子里的年代
日子裡有兩個片段 講述的是兩幫人斗琴的片段 北京話兒叫查琴
唱的也多是紅色歌曲或者是外國名曲的中文版
我覺得 這跟當時的背景是有關系的 就跟朋克的產生有個大背景一樣
只能說 大背景不同 所以方向才有根本的變化
至於電影 你說的太對了 真的很少
雖然小日本拍AV的也很多 拍變態殺人的也很多 但有些片子仍然是不錯的
(各位別升級到政治斗爭上去了 就事兒論事兒而已)
我也很少看中國的電影 看也是看些喜劇 撿個樂什麼的
至於為什麼很少拍人性的探討之類的騙子 我想是市場的需求量不夠大
拍了怕是血本無歸吧 或者不賺錢吧
比如 把國產的大片赤壁和歐美小成本電影水果硬糖或者小日本的燕尾蝶
後兩者的關注量肯定會遠遠小於前者 這可能也是中國電影的一個惡性循環吧
而且 大家都知道 GUANG電是很有名的剪刀手
他覺得不順眼的是不會讓你在大熒幕上看到的
電影有時會因一個鏡頭 一句話 給人留下難以泯滅的印象
倘若這些鏡頭被剪了 可以表現電影的層次或者精髓就不付存在了
誰願意自己辛苦拍出來的東西被剪的亂七八糟 所以還是不拍的好
相比電影 還是看書比較實在
不過 我仍然相信 我們不是拍不出來 只是沒人去拍而已
簡單說下個人愚見 大家見笑了
4. 外國關於音樂的電影名字
麗芙泰勒的《偷香》
5. 麻煩大家幫我提供 西方史音樂家相關的電影。
《翠堤春曉》 講施特勞斯的經典
《無冕之王施特勞斯》 也是施特勞斯
貝多芬好像有個《貝多芬傳》可以搜搜
《舒曼情史》
關於莫扎特的同名電影《莫扎特》
關於貝多芬的《永恆的愛人》
關於蕭邦的《春天奏鳴曲》
關於大提琴家杜普雷的《她比煙花寂寞》
近年來覺得最好聽的比如放牛班的春天、海上鋼琴師等等挺好,就是有點偏題了
6. 請推薦幾部音樂電影--最好是和歐洲古典音樂有關的
《今生情未了》(法國)
《莫扎特傳》(又名「阿瑪迪烏斯」,奧斯卡最佳影片)
《音樂教師》(世界頂級男中音José van Dam親自出演,法國)
《肖邦之謎--奇怪的德爾芬那·波多卡》(內有大量的、完整的、高水平的肖邦名曲演奏)
《鋼琴家》(戰爭、音樂題材)
《音樂家馬勒傳》(原名Ken Russell's Mahler,戛納電影獎)
《柴柯夫斯基》(1969年拍攝,疑為前蘇聯影片)
《春風化雨1996》(美國)
《阿依達》(索菲亞·羅蘭主演,雖為故事片但故事性、觀賞性不強)
以下鏈接可獲得更多http://movie.gougou.com/category/0vTA1g==yKuyvw==yKuyvw==1.html
7. 有關音樂的電影外國的..
音樂之聲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花都艷舞) 翠堤春晚 西區故事 黑暗中的舞者 芝加哥 紅磨坊 吉屋出租 歌劇魅影 夢幻女孩 高校音樂劇 海上鋼琴師 窈窕淑女
8. 關於音樂的電影(只要美國的)
《波西米亞狂想曲》、《激樂人心》、《無人引航》、《超乎想像》、《澤西男孩》等。
1、《波西米亞狂想曲》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布萊恩·辛格執導的音樂傳記片,由拉米·馬雷克主演,於2018年11月2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皇後樂隊從偶然成軍到確立風格,再到大放異彩的經歷,以及皇後樂隊靈魂人物——主唱佛萊迪·摩克瑞迭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2、《激樂人心》
《激樂人心》是由塔特·泰勒執導,查德維克·博斯曼、內爾山·艾利斯、維奧拉·戴維斯、奧克塔維亞·斯賓瑟領銜主演的一部音樂劇情傳記。故事講述作為靈魂樂的教父級人物詹姆斯·布朗的一生,可謂充滿了傳奇色彩。尤其是在風雲多變的上個世紀,歷經30年代的出生與成長,其慈母用心的培養和引導。盡管詹姆斯·布朗經歷了大多數黑人所遭遇的不幸,影片與2014年8月美國上映。
3、《無人引航》
《無人引航》是由威廉姆·H·梅西執導,比利·克魯德普、安東·尤金、賽琳娜·戈麥斯、傑米·鍾等人主演的劇情音樂片。該片於2014年1月24日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映。該片講述了山姆在意外去世的兒子喬西譜寫的歌曲中獲得安慰,並與年輕人昆汀兩人組成了一支樂隊,表演喬西的遺作,卻意外走紅的故事。
4、《超乎想像》
《超乎想像》是一部由安德魯·埃爾文、The Erwin Brothers執導的音樂劇情片,J·邁克爾·芬利、布洛迪·羅斯、丹尼斯·奎德、瑪德琳·卡羅爾、塔根·伯恩斯等參加演出。
該片根據基督教樂隊MercyMe主唱Bart Millard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在父親的高壓教育下成長,讓Bart與父親內之間有著很大的隔閡,但父親因癌症去世卻激發他創作出經典歌曲《超乎想像》(I Can Only Imagine)的故事
5、《澤西男孩》
《澤西男孩》是2014年在美國上映的歌舞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克里斯托弗·沃肯、約翰·勞埃德·揚、埃里奇·伯根等主演。該片根據同名音樂劇改編,講述了以法蘭基維·瓦利為首的四個男孩改邪歸正,組建「四季合唱團」並大獲成功的故事、
9. 關於西方音樂史的電影
一.古代希臘與羅馬音樂
1-古希臘音樂
比較重要的樂譜殘篇:《俄瑞斯忒斯》、德爾斐贊美詩、塞基洛斯歌
樂器:里拉,阿夫洛斯,基薩拉琴
日神贊美詩:多用里拉琴或基薩拉琴伴奏,多利亞調式,風格典雅均衡,具有理性的光輝。
酒神贊美詩:多用阿夫洛斯管伴奏,弗里幾亞調式,音色尖利洪亮,具有狂放理性的力量。
抒情詩:源於民歌,後由抒情詩人自創自唱,常用里拉伴奏。詩人有:特爾潘德、提爾泰俄斯(戰歌)、薩福(第十位繆斯)
合唱詩歌的著名代表:品達羅斯(崇高頌歌的典範)
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
悲劇:起源於民間的酒神頌,公元前5世紀,悲劇得到很大發展,被視為一種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的有效方式。
喜劇:以輕松揶揄的手法描寫和表現現實生活。
古希臘戲劇的意義:對後來的西方音樂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對17世紀西方歌劇的誕生,以及19世紀瓦格納的歌劇改革理想產生了深厚的影響。
畢達哥拉斯:是西方第一個以理論方式來說明和解釋音樂現象的人,通過弦長比發現八、五、四度是協和音程。
阿里斯多塞諾斯:著有《和諧的要素》,它是古代音樂理論的重要文獻,接受了畢達哥拉斯的和諧概念,但不只注重抽象的數量關系,而是注重從實際聽覺經驗中去認識音樂,深入到音樂構成的具體要素,在音程、調式、旋律中討論音樂的理論問題。他的音樂理論中最核心的內容之一是四音音列。古代關於旋律、音階、調式的理論都建立在四音音列基礎之上。
古希臘調式:多利亞、弗里幾亞、利第亞及各種變體。
古希臘記譜法:字母譜、符號譜
音樂社會功能的學說:亞里士多德認為多利亞調式質朴,具有男子氣,使人安靜並具有力量。弗里幾亞調式狂放,具有酒神精神,可以激發熱情。副弗里幾亞調式容易使人陷於享樂,喪失意志。
柏拉圖認為音樂是凈化心靈,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樂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樂可以使人品行不端,並認為音樂的重要功能是為社會教育服務,而不是享樂或娛樂。
2-古羅馬音樂
古羅馬音樂特點:實用性和娛樂性增強,集體性的軍樂以及儀式、遊行音樂非常普及。與古希臘音樂的重要區別是音樂的職業化,古羅馬在音樂的繁榮方面不亞於古希臘,但卻失去了希臘藝術的高尚和純真成為一種純粹的娛樂。
特色樂器:大號、水壓管風琴、大型基薩拉琴
二.中世紀音樂
中世紀:15、16世紀一些崇拜古希臘、羅馬的義大利人文主義者認為他們正處在古典文化「復興」的時期,因而將古羅馬消亡到古代文化的復興這中間長達千年的歷史時期稱為「中間的世紀」,17世紀德國歷史學家凱列爾在《通史》中第一次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古代、中世紀、近代三個時期。音樂史研究一般傾向把公元5世紀西羅馬滅亡到14、15世紀之交看成西方音樂的中世紀時期。
七藝:語言藝術的「三藝」:語法、修辭、邏輯。數學藝術的「四藝」:算數、幾何、天文、音樂。
中世紀的音樂觀念:音樂不是供人欣賞聆聽的對象,不是用來享受或娛樂,它被賦予教化人,使人棄惡向善的道德理性功能。
加洛林文藝復興:公元751-987年,加洛林王朝提倡學術,鼓勵教育,帶來文化復甦的跡象。
10. 找一部關於外國音樂的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