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分求三寶所創作的北京音畫交響樂《北京印象——五時》中的第五樂章,就是宣傳片高潮部分音樂!
幫樓主找了一下,沒有找到《北京印象-五時》的音樂,不過找到了視頻,先看一下吧,我再幫你找找
mms://stream1.beijing-2008.org/CN/INFO/wy/08yue/bj-xcp-12m.wmv
⑵ 80年代的電影、音樂、動畫片,請大家說說,好懷念啊~~~
1980年
砂器 大篷車 阿拉伯歷險記 天平之甍 古堡幽靈 卡桑德拉大橋 啊,野麥嶺 復仇 我的兒子 激戰的前夕 征服黑暗的人 走向深淵
1981年
英俊少年 背井離鄉 遠山的呼喚 父子深情 奴里 啞女 老槍 最後一顆子彈 甜蜜的競賽 風雪黃昏 十四個冬春 檢察員的起訴 沼澤地里的陽光 麻瘋女 天鵝湖
1982年
虎口脫險 苔絲 阿奇扎 郡委書記 大使們 女僕 異鄉淚 冰峰搶險隊 我兩歲 陽光下的罪惡 十六個人 火紅的第五樂章 寅次郎的故事·望鄉篇 啊,野麥嶺(續集) 兩個船長 人世間 重歸於好 非凡的艾瑪 三十九級台階 山的兒子 馴馬手莫蘭特 湯姆叔叔的小屋
1983年
海狼 情暖童心 雪地英雄 綠寶石 護身符 海島探寶 愛德華大夫 棄兒 第三個人 不朽的情侶 屠夫 挪威之歌 威爾斯麵包師的兒子 大海的女兒 除霸雪恨 布加勒斯特居民證 月尾島 妙香山上重逢 海峽 獵人 蒲田進行曲 苦命夫妻 國家利益 鐵面人
1984年
非法越境者 游俠傳奇 女偵探 大水 螃蟹 覺醒 維拉 志同道合 白玫瑰在行動 開往克拉列沃的列車 上校胡巴爾 藝人之家 死亡陷井 神秘的黃玫瑰 科佩尼科 上尉 兆治的酒館 只要我活著 勝利大逃亡 王中王 鐵騎兵 一個酋長的勝利 熱帶叢林歷險記 張開幻想的翅膀 創奇者 逃往雅典娜 熊貓的故事
1985年
黑鬱金香 馬戲團員的遭遇 溫柔的憐憫 無聲的行動 馬背上的幽靈 希西公主 槍手哈特 總統軼事 金像奇案 我們的膚色 紅發女郎 難忘的假日 從地獄歸來 第一滴血 冒險的代價 罪行始末 誤解 迪斯科舞星 純潔 不能沒有你 好像不認識你 海誓山盟 紅鍾 日本沉沒 幸福的黃手帕
1986年
野鵝敢死隊 一個啞巴的故事 年輕的皇後 印度之行 無腿先生 一個皇後的關鍵時刻 真假薩盧 大輪號和水手號 三個老兵 機組乘務員 少年擒寇記 第七個目標 霹靂舞 羅特的女兒 倫敦上空的鷹 陷阱 謀殺翌日 報警記 姊妹坡 婉麗 換房單獨行動 第一騎兵軍 神秘的黃玫瑰 珠寶奇案 裸露在狼群 斯巴達克思(上、下集) 無根的樹
1987年
海魔 鐵骨金沙 里約的迷霧 來歷不明的日記 國王的光榮 最後一班地鐵 聖誕老人 螞蟻死神 夏日旅行 異國情 不朽的人 黑狼的嚎叫 幻想的日子 他是誰 黑林中的布穀鳥 古宅之謎 紅色飛行員 超人(第二集) 首都消失 伊豆舞女 片山刑警在海島 亂世冤家 沒有陪嫁的新娘 合法婚姻 男子漢們 警官的諾言 大象音樂會 健兒春色 舐犢情深
1988年
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 故鄉行 各得其所 山魯佐德的又一夜 特殊警察 神射手 冰與火 復仇的火焰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莫斯科之戀 傷痕累累的勛章 美元迷 佐羅新冒險 我的朋友流浪漢 藍色行動隊 優駿 釣魚迷巧遇記 孤膽警探 片山刑警在山城 金錢與仇恨 昏迷 好事不成雙 碧海情 痴情鴛鴦
1989年
謎中之謎 神秘的黃玫瑰·藍寶石項鏈 八十年代灰姑娘 糊塗警官 鑽石胳膊 鏡子 印度先生 恐怖籠罩著城市 早安巴比倫 晚餐來的客人 水 生死之間 緝私特警 天網恢恢 良宵難度 危樓風波 清白的手 莫斯在廣播 電影悲歡曲 孤身復仇 情海冤魂 魂歸故里 無冕之王 約翰·施特勞斯 雙人舞 隨心所欲 命令027 內線人物 總統失蹤記 地震 二十四隻眼睛 偵探的故事 暴風勇士 有生命力音樂 出水芙蓉
都是引進的....
⑶ 震撼的片頭音樂
《背景音樂之旅—恢弘之章》
火之戰車(CHARIOTS OF FIRE)
很雄壯有力的歌曲,大家應該很熟悉。
藝名為『范吉利斯』的Evanghelos Odyssey Papathanassiou,於1943年3月29日出生於希臘Volos。他以為包括「刀鋒戰士」等多部電影配樂而聞名,大家對他最熟悉的作品可能就是1981年影片「火戰車」的主題曲,這首振奮人心的歌曲也為他贏得一座奧斯卡獎。開場的小號聲宣告了響弦鼓和鋼琴旋律的來臨,而這部永恆不朽的影片描寫的對運動的奉獻和奧運理想也令人難以忘懷。
小號進行曲
廣告很喜歡用的曲目之一,較為恢弘。某國產汽車用其作背景音樂。
出埃及記(Exos)
此曲榮獲第33屆奧斯卡最佳劇情片配樂金像獎,出自電影《出埃及記》。離別的時候用這種曲子有一種恢弘的悲壯感。馬克西姆譜寫。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氣勢恢宏的曲目,某著名電影製片廠的影片開頭似乎都用的這首曲目。
不知這首曲子錄制時有什麼特殊考慮,貌似20秒鍾以後才出現音樂,所以大家請耐心等待。
交響詩,作於1896年,當年初演於德國的法蘭克福,是他最為著名的交響詩,這部作品是根據尼採的同名作品自由創作。理查·施特勞斯這樣解說:「我的意圖並非是寫哲學性音樂,也不打算用音樂來描繪尼採的偉大著作,我的想法是以音樂為手段來表達人類的發展這一思想,從人類的起源,通過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宗教的和科學的,直到尼采關於超人的想法。」查拉圖斯特拉即瑣羅亞斯德(約公元前七世紀至公元前六世紀),古代波斯宗教改革者,瑣羅亞斯德教的創始人。
在這部作品首演的節目單中,施特勞斯自己撰寫的說明是:「第一樂章:日出,人類感覺到上帝的威力,但人類仍然在渴望,他陷入激情(第二樂章),心神不寧。他轉向科學,試圖用一首賦格(第三樂章)來解答人生的問題,然而徒勞無益。接著響起了悅耳的舞曲曲調,他變成了個別的人,他的靈魂直上雲霄,而世界在他之下深深下沉。」這部作品在引子《日出》之後,包括連續不斷的八段,各用一個尼采原著中的章節標題:1.來世之人,2.渴望,3.歡樂與激情。4.輓歌,5.學術,6.康復,7.舞曲,8.夢游者之歌。這里選的是第一樂章的片段
大明宮詞-序曲
電視劇《大明宮詞》的片頭序曲,氣勢磅礴。CCTV的《清十二帝》以及一些記錄片多用此曲。
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
大型頒獎晚會最喜歡用的背景音樂,地球人都知道。伯恩斯坦作曲。
行星組曲
霍特斯作曲。《行星》組曲是一部龐然巨著,整個作品分為七個樂章,分別以九大行星中的七個星球(地球和當時尚不為人類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樂隊編制也異常龐大,啟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長笛、低音雙簧管、低音單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號等管樂器,以及管風琴和眾多的打擊樂器,在最後一個樂章中還有一段六聲部的女聲合唱(有時亦以兩支獨奏長笛取代)。如此眾多的樂器的組合產生了豐富的音響色彩,如在"火星"樂章的一段音樂中,樂隊的全奏展示出了地動山搖的氣勢。但也許正是由於《行星》組曲本身及其樂隊編制過於龐大,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通常僅演其中的三、五個樂章,有時則只是單獨演奏一個樂章。
就《行星》組曲的意義來說,該曲與純粹的天文學並無關系,而僅僅是建立在古代勒底人、中國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術"之上的。關於這一點,霍爾斯特在 1920年全曲公演時曾這樣對記者說:"這些曲子的創作曾經受到諸行星的占星學意義的啟發。它們並不是標題音樂,也不與古代神話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聯系。如果需要什麼音樂上的指引,那麼,尤其是從廣義上來說,每一曲的小標題足以說明與某些慶典活動有關的那種禮儀性的歡樂。例如,土星帶來的不僅是肉體的衰退,它也標志著理想的實現,而水星則是心靈的象徵……"
第一樂章 火星--戰爭使者 霍爾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完成這一樂章的。因此有人認為,作曲家的這段音樂是對當時迫在眉睫的戰爭的預言。確實,這一樂章的音樂,尤其是由打擊樂器和弦樂器弓桿擊弦奏出的蠻橫、激昂的漸強節奏型,暗示出軍隊在行進,給人以一種咄咄逼人的緊迫感。
第二樂章 金星--和平使者 與上一樂章兇殘的戰爭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樂章顯得格外寧靜安謐。它使人想起了一個沒有電閃雷鳴、遠離戰爭喧囂的世外桃源,到處呈現出一派和平安樂的景象。
第三樂章 水星--飛行使者 據說,水星不僅是帶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徵,也是竊賊的保護神。因而,這一樂章的音樂異常機敏靈活,是一首急板諧謔曲。俏皮的旋律就是信使的寫照,他正忙碌於走家串戶,為人們帶來福音與歡樂。樂曲旋律帶有民歌風格,表現出人們為飛行使者的光臨與他所帶來的信息而歡慶歌舞的情景。
第四樂章 木星--歡樂使者 與其它樂章相比,這一樂章構思宏大,篇幅也較長。整個樂章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氣勢異常浩盪,歡樂的情緒猶如一幕幕場景,此起彼落,綿亘不絕。這一樂章經常被單獨演奏,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通俗音樂作品。 樂章的第一部分分為三個主題。第一主題為C大調,快板,2/4拍,喜悅的情緒十分明顯;第二主題充滿生機,熱情洋溢,富有氣勢;第三主題轉為3/4拍,象一首民間舞曲,氣氛熱烈。 樂章的第二部分為一首雄壯的"歡樂頌歌",類似東方五音音階的旋律,親切感人,朴實生動,又不乏庄嚴與偉岸。 樂章的第三部分為第一部分的反復。
第五樂章 土星--老年使者 "土星"樂章是《行星》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 是經常被單獨演奏的段落。樂章以長笛、大管和兩架豎琴奏出的由兩個鄰音交替構成的固定節奏為開始,它象徵著老年人蹣跚、滯重而單調的步態,是時光消逝與體力趨向衰退的寫照。
第六樂章 天王星--魔術師 這段音樂也是《行星》組曲中的精彩段落。霍爾斯特在這里運用了變幻無常的調性和配器色彩,以及力度的突兀變化等現代作曲手法,從而達到了撲朔迷離的魔幻般的效果。
第七樂章 海王星--神秘主義者 "海王星"這最後一個樂章,在給人以嫻靜溫柔之感的同時,又表現出神秘莫測與朦朧的太空景象。樂章的第一主題就是以這種色調構築起來的。霍爾斯特以鋼片琴、豎琴和小提琴的大量運用,成功地渲染出一種迷茫的神奇景象。
布蘭詩歌
也稱為 《博伊倫之歌》,原是舞台作品 《凱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於1935—1936年, 1937年初演於法蘭克福,後作為康塔塔單獨演出, 是奧爾夫最著名的代表作。
其歌詞選自在巴伐利亞州貝內迪先特博伊倫修道院中發現的一本13世紀的詩集。共分25個樂章,用女高音、男高音、男低音、童聲合唱、合唱及樂隊(內有14個樂章為管弦樂曲)。
歌詞用拉丁文,其性質是放浪於飲酒、女人與愛情的學生歌曲, 分為3大部分:1.春,2.小酒店,3.愛情,演出時有啞劇動作,伴有丑角和舞蹈場面。 此曲寫作手法簡單,摒棄了常用的對位、主題發展、變奏等,而是用同度,八度,三度的聲部進行,句段多重復, 是一部音效極佳的作品, 現在經常被影視作品所引用
另一名稱為《風雨雷電-神劍》,傳為卡爾歐菲所寫。
亂世佳人
這是獲過奧斯卡大獎的影片《亂世佳人》的主題曲,常在一些懷舊或人物專題片中作背景音樂。馬克斯·斯坦納作曲。
奧林匹克鼓號曲
威廉斯的經典之作,運動會常用曲目。
星球大戰主題曲
約翰·威廉斯作曲。嘿嘿,令男孩子們熱血沸騰、產生無限遐想的《星球大戰》主題曲來了。不過這個是超長版的,大家可要耐心聽,真正的主題音樂從1分20秒才正式開始……
英雄的黎明
很恢弘的一首曲子,在日本動畫片《三國志》中出現過,也在95版《神鵰俠侶》出現過。
拉德斯基進行曲
《拉德斯基進行曲》,管弦樂曲,老約翰·施特勞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為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經常作為通俗的管弦樂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總是以這首曲子作為結束曲,並已成為一種傳統。但此曲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背景:這首曲子本是老約翰·施特勞斯題獻給拉德斯基將軍的,但實質上拉德斯基是一個鐵腕人物,曾殘酷鎮壓了鄰國的人民起義,可以說是一個反動軍閥。後來,就連施特勞斯本人及其子小約翰·施特勞斯也不願再演出這首進行曲。盡管如此,《拉德斯基進行曲》還是以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征服了廣大聽眾,成為流傳最為廣泛的進行曲。
日本電影《大逃殺》里用其作背景音樂。
與狼共舞主題曲
電影《與狼共舞》的經典主題曲。電影台的電影節目預告片喜歡用此音樂作背景音樂。皮特·巴菲特作曲。
在線收聽地址:http://www.yobo.com/album/home/41534
http://www.verycd.com/topics/126396/
這是下載地址 有許多不錯的配樂
⑷ 我想找一部日本電影《火紅的第五樂章》,有誰能提供的點線索
<火紅的第五樂章>?
找找田中裕子都演過什麼電影,看一下拍攝的年代,應該可以搜到的
這里有一個貼吧的地址,你可以看看
http://tieba..com/f?kw=%CC%EF%D6%D0%D4%A3%D7%D3
⑸ 馬勒第一交響曲的第五樂章
5.標示為「如暴風雨般的運動」,奏鳴曲式,由3大部分構成,表現從地獄到天國的過程。在第三樂章吊鈸的輕微演奏後,突然強奏,驚醒聽眾。第一段由F小調支配,先表現「閃電式的呼喊」。在弦樂粗獷的呼喚中,小號與長號的加強,在很長的鋪墊下,才出現律動性的第一主題。這一主題在漸弱過程中,長號的動機依然存在余韻,並由F小調轉為降D大調,小提琴在圓號伴奏下奏出了憂郁而惆悵的旋律,這段旋律後,單簧管在陰晦的背景下閃現第一樂章引子的動機(大管協助)然後又轉向「很粗暴」的部分(g小調-c小調),小號、長號重復第一主題,這一段似是表現地獄、人與命運的搏鬥。銅管樂器隱隱約約地閃現「天使的號角」這段復調旋律(C大調),在搏鬥後,此旋律構成了雛形(D大調),表現了作者已經信心十足。中間部分主要表現動的第一樂章主題,它引出種種溫馨的回憶,似乎是表現地獄向天堂,也是靈魂的升華(F大調)。然後第三段以中提琴、圓號呈示主導動機(f小調)開始,第四樂章第一主題後,轉而奏出第一樂章發展部結尾部分,輝煌地表現人的靈魂的勝利,人類的喜劇。小號、長號、圓號完整地奏出了「天使的號角」(回到D大調)。在越來越強烈的鼓盪下,最終是指示「以最高度的力」(圓號手起立),像是對戰勝絕望的人類的贊頌,形式輝煌的尾聲。
⑹ 升C小調第五交響曲的樂曲賞析
該樂曲雖然被稱作是《升C小調第五交響曲》,但只有第一樂章使用
了升C小調。為了使作品符合邏輯發展,在以後的樂章中樂曲逐漸背離沉
悶的升C小調,奔向更明朗、更寬廣、更踏實的D大調,表現了馬勒敢
於創新、敢於與命運作斗爭。 第一樂章:葬禮進行曲——升C小調——2/2拍
該樂章含有兩個中段。指示為「以精確的步伐,嚴格地,像葬禮行列」。以小號表示送葬鼓號的開始,小提琴與大提琴奏出悲哀的主題,然後出現送葬的行列。加快速度後,指示為「熱情而粗獷地」,進入降B小調的第一中段,在沉重的音響背景上,小號與小提琴作對位進行。長號奏出鼓號調,在第一段基礎上發展得比第一段更激烈。而熱情消退,又變成葬禮節奏後,到達A小調第二中段。在進入第二中段之前,獨奏中提琴奏馬勒自己的《亡兒之歇》中的《在這個世界上的喜悅之光》的旋律。第二中段只是以弦樂進一步宣洩悲哀,悲哀至極,便出現小號的送葬節奏,然後再趨於平靜。著名音樂評論家勞倫斯·吉爾曼對這個樂章的解讀是:「就像是令人心碎的失去理智的憂愁,一發而不可收拾,在低音提琴和大管的持續低音之上,小號尖厲的音響表現天昏地暗般的悲傷。與弦樂半音進行的哀泣互為呼應,這一段音樂描寫絕望之情,洶涌奔騰,前人的音樂中未有可與倫比者。
第二樂章:快板——a小調——奏鳴曲式——2/2拍
馬勒特意在該樂譜上標明:「如暴風雨的激烈,並更加激烈。」在低聲部激烈的序奏後,小提琴表現有力而不穩定的第一主題,它的發展加入前樂章的中段動機。第二樂章減慢速度,隨著第一樂章的送葬節奏,大提琴給予F小調處理。速度回到原速後,開始發展部。按序奏動機、第一樂章中段旋律、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的順序發展。第一主題變形後成為再現部,第二主題雖給予暗示,但不完全再現。最後邊將第一主題作九度音程大跳.邊輕輕地結束。
第三樂章:諧謔曲(小快板)——D大調——3/4拍
馬勒在該樂章上指示為「強有力而不太快地」。由木管奏維也納舞曲的快樂的主題,展開別致的發展後,到達降B大調第一中段,小提琴奏鄉村氣息的旋律,大提琴給予糾纏。
接著第一段以自由形態再現。第二中段減慢速度,由圓號作引導,各樂器層層發展。第一段三現後,銅管奏第一中段旋律,木管奏第二中段旋律,第二樂章第一主題加入,發展成高潮結束。
第四樂章:小柔版——F大調——三段體式
該樂章是專為弦樂定做的,與樂章大部分的刺耳銅管和聲做鮮明對比。在豎琴伴奏下,第一小提琴奏出抒情主題,變成厚重的對位後進入中段,第一小提琴奏躁動不安的旋律。第三段回到F大調,是對第一段的簡化。
第五樂章:迴旋曲(不太快的快板)——D大調
圓號與小提琴奏暗示性的有延長記號的單音,轉為快板後,管樂奏主題的斷奏。接著變成游戲似的快板,圓號奏主題,其它樂器以賦格發展。大提琴奏巴赫風格的第一副主題,也作賦格發展,這一賦格樂段加入了小提琴所奏的優美新旋律。然後主要主題以小提琴開始,以賦格形態再現,接著再現第一副主題,加入了前面優美的動機,表現對位技巧、二重、三重賦格,進入結尾,銅管製造出強烈的對位高潮而結束。
⑺ 《黃河大合唱》的八大樂章分別是什麼
《黃河大合唱》八大樂章:《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怒》《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影響力最大的一部音樂代表作。創作於作於1939年3月 ,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
1、 全曲由《序曲》(管弦樂)、《黃河船夫曲》(混聲合唱)、《黃河頌》(男聲獨唱)、《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黃水謠》(女聲合唱)、《河邊對口曲》(對唱、輪唱)、《黃河怨》(女聲獨唱)、《保衛黃河》(齊唱、輪唱)和《怒吼吧!黃河》(混聲合唱)八個樂章組成。
2、《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全曲包括序曲和八個樂章,並由配樂詩朗誦和樂隊演奏將各樂平連成一個整體。各個樂章從內容到音樂形象又具打相對的獨立性,樂章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品以抗日和愛國兩個主題為中心。
⑻ 請推薦一曲史詩般的音樂
1. don't cry--guns n' roses我所認真聽完的第一首搖滾,這首歌曾唱哭了千萬人。總是能夠觸痛了心底最軟的地方,心抽痛著,眼圈紅了,卻沒有眼淚滲 出,每多聽一次就多一次的依戀...
2. fade to black--metallic金屬樂隊也有很經典歌曲,我相信國內有好多人都是聽了這首歌的前奏才去學吉他的!metalli ca經典中的經典,也是metallica飽受爭議的作品,因為當時有樂迷自殺就是出於這首歌,膽小別聽哦~
3. dreaming my dream--cranberries有著王菲一樣變幻倚儷的唱腔,高雅離開了原本浩渺的蒼穹來到人間,它帶著冷漠的美艷,但又 說著人身上的變動和永恆,愛爾蘭的卡百利樂隊就這樣汲取了精靈與傳說的浩渺氣質,溝通了人間和天空的美,把人的故事,愛情,歷史 ,死亡,社會都融進那飄忽而真切的女聲中...(卡百利,本是蔓聲漿果的藤蔓)
4. dying in the sun--cranberries不斷地重復著放這首歌,簡短迂迴的旋律,簡短迂迴的歌詞。我就平躺在這樣的歌里,暈乎乎的,渴 望在陽光下睡死...
5. never grow old--cranberries 最近常聽朋友們說時間過得好快~! 感覺自己在一天一天的虛度光陰! 不由得想起了這支歌~!
6. far away from home--groove coverage德國新晉樂隊,這首歌已被眾多知名dj譽為當今舞曲最為精華的傳世之作,聽了不下幾百遍了,旋律好的很,女聲好 的很...
7.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guns n' roses(「野蠻師姐」主題曲)艾薇兒翻唱的和槍花版的都給人一種爽歪的感覺,當然女生版的更加恬靜,睡覺之前我都要聽的。
8. imagine--john lennon約翰列儂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搖滾樂隊「甲殼蟲」(beatles)的靈魂人物,死於1980年12月8日,是被一名狂 熱的歌迷開槍打死的,他的死震驚了世界,他在六十年代吸毒,目無宗教和go-vern-ment,在七十年代致力研究東方宗教和 宣揚童話般的愛(有一顆小星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這聲音聽來象預言者的祈禱,而歌詞依然是固執的理想,或許列儂所要求的泰國 絕對,太過純潔,但作為夢,難道你我就不曾有過嗎?
9. yesterday--beatles這么經典的還說什麼呢,電台點播率已經超過一億次了,沒聽過的太遜了。
10. let it be--beatles昔日創下了榜史紀錄,也是beatles解散時成員們的心態寫照。有時候生命的意義在於過程,至於結果就 讓它let it be...
⑼ 電影主題曲音樂論文
談《格薩爾》說唱音樂藝術
一、如何評價音樂在《格薩爾》說唱藝術中的作用
建國以來,由於國家的重視和眾多專家學者的長期努力,使舉世聞名的史詩《格薩爾》的搶救、整理和研究等工作取得了驚人成就。但對作為該史詩主要藝術形式的音樂的搶救、整理和研究卻十分薄弱。
眾所周知,在任何藝術作品中內容要起到主導作用,但其形式絕非可有可無,恰當完美的藝術形式能夠把真、善、美的藝術內容廣泛傳播、深入人心,以致產生深刻而持久的社會作用。《格薩爾》音樂為傳播這部史詩的基本內容起到了這樣一種典型的巨大作用。
1、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如果說《格薩爾》的基本內容是該藝術的靈魂,那麼音樂就是它的軀體或血肉,因此它們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根據《格薩爾》文學唱詞和音樂的語調風格、節奏規律和結構格式,不難看出它們都具有源於同一個地區文化藝術的明顯特徵,即都是由吸收和借鑒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西藏康區和牧區廣為流傳的山歌、牧歌和強盜歌的內容和形式而成。兩者不僅語調風格完全相同,而且每句唱詞的頭尾兩處各有一節拍的單詞和中間有三個每節拍雙字的節奏規律,同時它們又都是八字一句,四句一首的結構格式,說明音樂與史詩的淵源關系。在昌都山歌《林中的杜鵑》的一段藏語唱詞唱
附圖
門,第一門叫做宗教門,我強盜不入這一門,手中沒有供品不開門。」諸如此類的各種唱詞比比皆是,數不勝數。很顯然,這與《格薩爾》中的任何一種唱詞完全相同。對《格薩爾》說唱音樂而言,由於說唱音樂與山歌、牧歌存在一定的差異,因而它雖然沒有直接吸收山歌、牧歌等音樂素材,但仍利用或吸收了該地區的其他傳統民間音樂。如以昌都民歌《美酒獻給好頭人》為例:
附圖
下面是一首《達嶺大戰》中一個名叫阿滾的牧養人所唱的人物專用唱腔——《牧養隨風悅耳曲》:
附圖
假如我們對以上兩首歌曲的基本藝術風格、音階旋法、調式調性和節奏形態等進行比較研究,從中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兩者不僅是同一個地區的姐妹藝術,而且還可看出它們在藝術實踐中相互借鑒或吸收的淵源關系。這兩首歌曲雖然在結構形式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美酒獻給好頭人》是八字一句,一句一首的較為原始的歌曲,而《牧養隨風悅耳曲》是八字一句,四句一首的結構趨於完整的唱腔。但是兩者間的這種差別正好說明了它們各自先後產生的歷史年代以及彼此吸收、借鑒的基本傳承情況;就音階旋法和節奏形態等方面實際存在的共同特徵的確清晰可見,一目瞭然,特別是調式、調性方面更是不謀而合地成為極其相同的歌曲。在《格薩爾》說唱音樂的旋律中,諸如此類的情形比比皆是。
2、豐富多彩的《格薩爾》音樂為傳播和發展史詩的內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人會問:「《格薩爾》音樂還有什麼豐富可言,無論何種人物,不分男女,也不分人畜,更不分環境和感情的變化不都是使用那幾首有限的唱腔曲調嗎?」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根據史詩中的明文記載,《格薩爾》唱腔音樂本來豐富多彩,但它由於完全依靠原始的口傳形式保存於民間,未能以文字形式一一記錄下來,使其失去了眾多的唱腔。而廣大的民間仍保存著許多類似唱腔。根據近代許多「仲堪」(《格薩爾》說唱藝人)的說唱表演,他們為了講述更多更長的史詩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內容方面,對於音樂唱腔的使用還遠遠沒有做到人物專曲專用的基本要求,因而發生各種人物共同使用幾首唱腔的情形,但這絕非是《格薩爾》音樂的真實情況。根據目前這部史詩的所有說唱記載,都是為了更好地塑造和表現眾多人物的藝術形象與思想感情,在每段重點唱段前不僅明確了唱腔的標題名稱,而且有的人物對自己所使用的唱腔作出了種種解釋或贊美。如在《霍爾嶺大戰》中,當格薩爾王從羌塘回到嶺國時,藍色的獵鷹在對國王的唱段中唱道:「我很想唱首《潔白的六聲曲》,但我嘴角堅硬不能唱,現用首《獵鷹六聲曲》唱出家中發生的諸事。」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探索這一現象。如《賽馬稱王》全書共由56個唱段組成,其中以人物特定標題性專曲專用的唱腔就達36首之多;《霍爾嶺大戰》全書共由233個唱段組成,其中以人物特定標題性專曲專用的唱腔就有46首,等等。如果按此方法對《格薩爾》中的所有音樂唱腔進行統計,那麼可以肯定《格薩爾》的音樂唱腔不僅豐富多彩,而且數多量大,是一種十分龐大的曲調群體。關於不同人物所使用的特定標題性專曲專用的問題,在《格薩爾》中有了簡略的說明。如在《達嶺大戰》中,嶺國要人米瓊唱道:「深明行道是活佛曲,大@①九聲是咒師曲;母虎吼叫是官人曲,吉祥八寶是僧人曲;我唱喜鵲揚聲曲。」反映了不同人物使用標題性專曲專用的習慣。另外,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每個主要人物又有眾多特定標題性唱腔,而且為了表達不同的感情使其成為不同的種類。在《賽馬稱王》和《霍爾嶺大戰》中格薩王使用幾十個不同種類的唱腔,如《大海盤繞古爾魯曲》、《金剛古爾魯曲》等是顯示人物特殊地位的唱腔;《宛轉的情曲》、《終生無變曲》、《吉祥八寶曲》是表現人物談情說愛的曲種;《呼天喚地曲》、《呼神箭歌曲》是祀祭用的曲種;表現人物在大庭廣眾敘述實例的專用曲種有《大河慢流曲》、《歡聚江河慢流曲》、《高亢宛轉曲》;表現人物戰斗激情的專用曲種有《攻無不克的金剛自聲曲》、《威鎮大地曲》,等等。類似情況在《格薩爾》說唱藝術中處處可見。所有這些充分說明,音樂以其獨有的藝術手段或功能塑造了眾多不同人物的藝術形象,為史詩的內容增添了無比輝煌的光彩,為《格薩爾》的傳播、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吐蕃時期民族古典音樂與《格薩爾》音樂的比較研究
《格薩爾》說唱音樂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標題化」民族曲藝說唱音樂藝術作品,這是它的特點之一。為了便於論述,首先簡略地說明標題音樂的基本含義以及民族音樂與民族音樂的相互關系等問題。
縱觀國內外民族音樂的發展歷史,「標題音樂」這一專用名稱出現於19世紀西方音樂大師們的作品中,它是主要用來說明器樂作品內容的一種體裁名稱之一。每個樂章有一個小標題——這些標題就是為了提供或引導廣大聽眾探索它們的內在含義。如以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為例,《到達鄉間而引起的快感》為第一樂章、《溪邊景色》為第二樂章、《大雷雨》為第四樂章。
在藏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中,雖沒有見到標題音樂作品,但以種種專用標題作為歌曲特定名稱來說明歌曲旋律所包含內容的聲樂作品還是特別繁多,如《格薩爾》中所出現的音樂的標題名稱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關於民間音樂與民族音樂的關系問題,民間音樂是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民族音樂是民間音樂的創新與發展,換句話說,民間音樂是民族音樂的根基,而民族音樂則源於民間音樂。《格薩爾》音樂是經過有人專門創作的民族說唱音樂。如果要問《格薩爾》音樂的這種特定標題名稱又源於何處呢?對此只要對吐蕃時期民族古典音樂與《格薩爾》音樂進行比較研究,就可以找到其答案。
吐蕃贊普赤松德贊(730~797年)時期是藏族文化得到空前發展的一個時期,據《西藏王統記》記載,787年建成桑耶寺時,從國王至臣民百姓每人都演唱一首歌曲,「國王赤松德贊唱《國王歡樂之歌曲》……王子牟尼贊普唱《人間明燈曲》,王子牟底贊普唱《雪獅傲相曲》,王後們唱《柔枝松石綠葉曲》……蓮花生大師唱《威鎮鬼神曲》……壯年的男子們唱《九座虎山重疊曲》,年輕的女子們唱《鮮艷的花環曲》……」《五部遺教》中還將當時所演唱的歌曲歸納分類成「4種咒師之曲、13種首領歡歌、9種天神之曲、5種人間之曲、13種龍神之曲,以及八瑞祥物婚禮曲」等共計45種民族古典音樂。因此藏族特定標題性聲樂曲的歷史特別悠久。眾所周知的「古爾魯」是吐蕃時期贊普們專用的一種詩歌藝術,據記載這種詩歌都配有音樂旋律,藏語中稱其為「古爾魯」,是藏族聲樂的古典歌曲之一。在《格薩爾》說唱音樂中將《大海盤繞古爾魯曲》和《金剛古爾魯曲》等唱腔都作為格薩爾王所特有的唱腔,說明了藏族古典音樂與《格薩爾》音樂的傳承關系。又比如蓮花生大師在桑耶寺竣工大典上唱的《威鎮鬼神曲》和王後們唱的《柔枝松石綠葉曲》與格薩爾大王的專用唱腔之一《威鎮大眾曲》和珠姆王後的專用曲之一《杜鵑六聲曲》的基本形式、風格特色有著前後傳承的淵源關系。遺憾的是這些民族古典音樂旋律未能流傳後世,使今人無法聽到民族古老音樂的優美動聽的旋律。
三、《格薩爾》說唱音樂的藝術特色
《格薩爾》說唱音樂具有極其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強有力的藝術表現能力,而且顯得特別概括與簡練。這說明它的曲作者賦有很深的觀察生活、表現生活以及以高度集中的藝術手法塑造人物藝術形象的本領。藝術要用形象來表現內容,這就是藝術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如果沒有反映內容的形象,藝術本身也就不能存在了。《格薩爾》說唱音樂在塑造眾多人物的藝術形象方面具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特色。格薩爾王是該史詩中的第一英雄人物,如何在一首高度概括與簡練的曲體中塑造這一英雄人物的基本形象呢?這對當時的曲作家們來說是一個難題。但是,那些無名的曲作家們早已以通觀全局、高度概括、有所側重的手法,即用最少的材料表現出最豐富的內容。如在格薩爾王的專用唱腔中,每當他與敵人面對面地進行生死搏鬥時有幾首唱腔,其中有一曲叫做《攻無不克的金剛自聲曲》,該曲的基本旋律為:
附圖
此曲的整個規模雖不大,但它簡練而准確地塑造了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英雄人物形象。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到它所包含的豐富內容。首先從基本節奏中清楚地看出曲作者為它精心設計了一種具有巨大推動力的節奏,這種節奏為這首唱腔的成功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因為節奏就是音樂的靈魂。這四句一首的唱腔中,每句頭一拍的節奏極為突出地採用了一種既有強烈而獨特的彈性,又能夠暴發閃光的切分節奏,使它在全曲音樂旋律中彷彿起到勇往直前的推動作用。為了適應說唱音樂的特殊需要,音樂旋律特別流暢處 僅僅在十度音域之內(@②-@③)進行。當全曲使用特定的節拍,以進行曲的速度演唱的 時候,音樂像排山倒海、氣吞山河般的氣勢顯示出一幅幅氣勢磅礴的戰斗圖畫,藉助音 樂塑造出格薩爾王帶領他的將士勇往直前的高大藝術形象。這首著名的音樂唱腔至今仍 在流傳。
珠姆王後的專用唱腔中有一首充滿情意、優美動聽的唱腔,被稱為《杜鵑六聲曲》。此曲在《格薩爾》的眾多女性人物唱腔中屬於特別典型的唱腔之一,其基本旋律為:
附圖
藏族認為杜鵑是春天的使者,是大地復甦、萬物生長、春暖花開的季節,用表現春天的音樂旋律標題來描繪或塑造溫柔多情、如花似玉的珠姆王後是非常適合的。每當人們聽到這一水晶般透明閃光、充滿情意、優美高雅的音樂旋律時,情不自禁地帶到春光明媚的意境中,那動聽的音樂旋律深深地打動著人們的心靈。這是一首五聲音階羽調式的唱腔,全曲僅在十度音域之內進行,它那流暢上口、回環曲折、樂句巧妙呼應的旋律,以及對終止音的變化處理,令人感到起落有序,表現出珠姆這一人物光彩奪目、綽約多姿的美麗形象。
四、搶救、整理和研究《格薩爾》音樂迫在眉睫
《格薩爾》說唱音樂在藏民族眾多音樂種類中作為一個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龐大的曲調群體,在漫長歲月中由於種種原因使這一珍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漸漸地走向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能歌善舞的古代藏民族,雖然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但由於當時還沒有一種能夠適當記錄音樂旋律的譜號或文字形式,使許多珍貴的民族傳統音樂未能流傳下來,今天已失傳的吐蕃時期的眾多古典音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格薩爾》說唱音樂雖然在廣大民間以口傳形式流傳,唱腔的標題名稱也完整無缺地出現在史詩之中,而它的許多唱腔曲調已漸漸地失傳。
2、和平解放西藏以前,歷代統治階級對於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缺乏最起碼的保護意識,許多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始終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這也是《格薩爾》音樂厚古薄今的主要原因。
3、解放以後,國內外各種新的文化藝術不斷傳入我區,一方面極大地豐富和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由於新文化藝術的傳入,使本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受到了空前的撞擊,享受現代文化藝術生活的藏族新一代對古老傳統文化的興趣日益減退,於是傳統文化藝術「人死藝亡」的狀況更加嚴重。
根據以上情況,對音樂遺產的搶救工作迫在眉睫。要想搶救、整理和研究《格薩爾》音樂,首先必須抓緊抓好音樂唱腔的搶救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整理和研究工作,否則它在史詩研究領域中仍將處於一種特別薄弱的環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特別重視對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搶救工作,曾採取各種重大措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使史詩的搶救、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世人贊嘆的成果。但對這部史詩的整體藝術中具有重要價值的音樂的搶救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對它的搶救工作既缺乏領導的足夠重視,也缺乏應有的經費投入和專人負責管理等。如果這「三缺」問題得不到很好解決,那麼《格薩爾》音樂的搶救工作無疑將是寸步難行,一事無成。
結語
根據本人長期搜集《格薩爾》說唱音樂的親身體會,結合對史詩中有關音樂的分析研究,《格薩爾》音樂絕非是由東拼西湊、寥寥無幾的少數曲調所組成的,它是一種屬於特定標題性民族傳統說唱音樂,即以獨特的藝術形式,以人定曲、專曲專用的龐大的唱腔群體。它曾吸收或借鑒了吐蕃時期民族古典音樂,體現了藏民族在音樂方面所賦有的特殊才能和智慧。分析《格薩爾》音樂,其始終運用音樂固有的特殊功能,塑造出眾多人物的藝術形象,為史詩的傳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為了使這一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充分顯示出本民族藝術的特點,努力從事史詩《格薩爾》說唱音樂的搶救、整理和研究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