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音樂說課

電影音樂說課

發布時間:2022-06-16 06:52:08

❶ 奧爾夫音樂 中班與、音樂課 合攏放開《音樂 do re mi》的教案

一、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和表演,走進音樂世界,了解和熟悉「音樂朋友」。2、在「聽、唱、動、奏」活動中體驗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萌生積極嘗試和探索音樂奧秘的願望。3、在音樂活動中認識簡譜「1、3、5」及相應的柯爾文手勢和唱名,在音樂游戲中能聽辯「do、re、mi」的相對音高。認識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知道其名稱,掌握其時值,並能遷移到實踐情景中。4、 二、內容提要《DO-Re-Mi》,美國影片《音樂之聲》的插曲,奧斯卡.哈默斯坦作詞,理查德.羅傑斯作曲。這首歌旋律活潑流暢,內容生動有趣,隨著電影而流行世界。歌曲的歌詞原文是採用異字同音的手法來寫的。作者正是巧妙的利用了這一「相同」和「不同」,把原本單調的音階唱名聯系賦予了一定的生活內容,不僅使歌曲充滿了情趣,也記號地促進了學生的音樂學習。歌曲採用大調式、二四拍、兩段體構成。歌曲第一樂段富於敘述性,以音階式進行為主,並與歌詞的音樂、兒童的語言音調緊密結合。第二樂段的特點是將每句起音階「do re mi fa sol la si」的順序組織起來,樂句的結尾採取了兩種銜接形式。 三、教學過程(一)師生問好,檢查坐姿(二 )do re mi」 1、介紹五線譜2、認識「do re mi」3、跟琴唱一唱4、游戲出示五線譜導入,一群出來覓食的小鳥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請你們把小鳥送回去。師彈琴,生唱出音高把小鳥貼在相應的五線譜上。 (三)學唱歌曲「do re mi」1、欣賞歌曲一遍2、導入「do re mi」選自美國影片《音樂之聲》。影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一個上校軍官為他的孩子請來了一位家庭教師,這為教師幽默風趣,她讓孩子們從do re mi開始學起,直到最後都愛上了音樂。3、學唱歌曲4、提出反復跳躍記號5、完整地演唱6、分男女生演唱或分組演唱(四)歌表演1、分七個小組進行表演,唱到哪個音,相應的小組學生起來表演2、請七個小朋友上來表演(五)拓展1、影片《音樂之聲》中還有很多經典的歌曲,如《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等等。 六、師生再見 七、教後感採用情境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隨著《do re mi》的音樂進教室,簡介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 故事梗概,觀看電影里唱這首歌的片段,以銀幕形象的藝術魅力感染學生。當學生熟悉樂曲後,可讓學生在出現唱名的地方介入,以准確獲得對七個音的音高和唱名的印象。用表演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演唱形式(領唱和合唱)的感受。讓學生分組討論,選出一位同學扮演劇中的老師,表演歌曲的領唱部分,期於同學分成七個音符,戴上頭飾分別扮演七個音符,表演歌曲的合唱部分,聽歌曲唱到哪個音,扮演這個音符的小組就邊唱邊表演

❷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音樂教案

【教學內容】

1、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2、了解「信天游」

3、中國民歌的體裁類別:山歌與號子

4、中國民歌《茉莉花》

5、中國民歌的體裁類別:小調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茉莉花》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歌,感知和體味我國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和豐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擴大藝術視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演唱,對比分析等音樂實踐活動,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風情與音樂特點;感受到優秀的音樂文化源頭是紮根在人民大眾之中的。

3、知識與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號子、小調三種體裁類型及特點。

【教學重點】

感知和體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號子、小調三種體裁類型及特點,感受到優秀的民歌來源於生活,是在人民大眾之中產生的。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積極投入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過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學生進入教室。

感知與體驗

一、導入

出示三幅圖片,欣賞教師鋼琴彈奏一段民歌主題片段,音樂表現了哪張圖片上的內容?

說明:「聽是學習音樂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強化審美體驗。熟悉主題旋律,為後面欣賞原生態的歌曲作鋪墊,能讓學生立刻進入到當地的音樂風格中。

二、賞析《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1、欣賞阿寶演唱的這首歌曲的第一樂段,感受這段歌曲的風格特點。

2、知道「信天游」,通過選擇准確的詞語概括「信天游」的風格特點。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4、師生跟著鋼琴哼唱歌曲的第一樂段。

5、欣賞視頻

思考:這段歌曲分為幾個樂段?

感受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領眾和」 的風格特點。

6、了解「號子」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7、熟悉主題(第二樂段片段):請看著譜例,演唱主題旋律。

說明:整首民歌由兩類音樂體裁創編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與特點之後,通過領唱與合唱的形式,表現和體驗「號子」「一領眾和」的特點,幫助學生記憶與掌握不同民歌體裁類別的風格特點。

8、學生即興創編「號子」

模仿勞動號子的形式,創編情景,並用「一領眾和」的方法演繹出來。

三、賞析《茉莉花》:

1、跟著鋼琴,演唱P31《茉莉花》。

2、欣賞江蘇民歌《茉莉花》,思考:和剛才演唱的《茉莉花》有什麼地方不同?

3、聽音樂,用蘇北方言學唱江蘇民歌《茉莉花》

說明:通過「聆聽——思考——模仿」的方法,感受用蘇北方言演唱的茉莉花,通過模唱,了解蘇北方言中部分字、詞的讀音和音調,並運用到歌唱中,在復習、鞏固江蘇民歌《茉莉花》旋律的同時,還體驗了當地民歌的地方風味。

4、欣賞與比較:

(1)欣賞河南《茉莉花》,與江蘇《茉莉花》進行比較:

歌詞: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2)欣賞山西《茉莉花》,與江蘇《茉莉花》進行比較:

歌詞: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5、了解「小調」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6、歸納:

(1)民歌的流傳方式:口頭傳唱。

(2)在流傳過程中人們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語言和地方音調融入這些民歌中,在改編與再創作中體現了民歌傳唱中的變異性。

說明:通過「賞析——比較——思考」的方法,對比聽賞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民歌在口口相傳中的變異性;知道民歌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民歌在傳唱中的變異與再創作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藝術智慧和熱愛家鄉的文化熱情。

拓展欣賞:——尋找《茉莉花》

1、選擇喜愛的視頻、觀看

女子十二樂坊,歌劇《圖蘭朵》,申博宣傳片,雅典奧運會

2、小結:

那麼多版本向我們展示了風格各異的《茉莉花》,民歌《茉莉花》在不斷發展和變異中甚至走出了國門,成了東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國民歌的藝術魅力。如今,在一些重大的場合與重要的活動中,中國的世界亮相經常伴隨著這首《茉莉花》的音調,《茉莉花》幾乎成為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符號與標志,帶著中國走向全世界!

課堂小結:

民歌是人民群眾口頭創作的歌曲,它在廣泛流傳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成為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民歌反應的內容與人民生活及地方風俗有著密切的關系。其形式簡明朴實,曲調短小生動,易唱易記。

人們在民歌的口頭傳唱中加入了當地的方言、語音語調,這些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內容,讓民歌傳唱得更廣,更多姿多彩!多聽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發現和保護色彩斑斕的世界民族音樂瑰寶,通過民歌來繼承傳統文化,表達出我們的愛國熱情!

❸ 幼兒園大班音樂《大王叫我來巡山》教案

一、教學內容:表演《我怎樣長大》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發聲練習加深學生對三拍子的理解並讓學生感受二聲部的和聲效果 2、能用一個聲部有感情的演唱整首歌曲 3、通過學唱這首歌曲,使學生感受到師恩的偉大 三、教學重點:歌曲中附點音符、弱起小節的掌握 四、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二聲部的和聲效果 五、教學過程: 表演《我怎樣長大》 : 准備:這是影片《燭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調優美抒情,詞意簡煉,它借「小樹」這一形象抒發了孩子們不怕困難、不怕風吹雨打,幸福成長的真切情感。歌曲為2/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第一平段共有四個對稱樂句,第一樂句曲調平穩,並以親切語氣借物抒情,表現了孩子天真可愛的形象。第二樂句以弱起進入曲中的八度大跳,更增強了孩子們快快長大的那種急切的願望。第三、第四樂句是前二個樂句的旋律模進。 1.這首歌的歌詞看來很簡單,但卻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解其深刻的含義。結合前面作品中表現的英雄足跡,對學生進行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 2.這首歌的曲調是三拍子,學唱時要求學生用三拍子的指揮圖式邊唱邊劃拍進行。放慢速度分兩個樂段學習,一般不會有太大困難。? 3.二聲部合唱有一定難度,教學時要慎重處理。如有困難,可適當降低難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為同度,可能會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時,注意歌詞的語氣,如疑問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暢性及二聲部的和諧。? 5.在學生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討論,說說自己應「怎樣長大」??

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人民音樂出版社+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第十二冊第七單元《影視歌曲》教案

教材

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4冊第7單元

課時

1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游擊隊之歌》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歌曲,達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指導學生用體會進行曲的感覺去演唱《游擊隊之歌》,激發學生對中國解放軍戰士的樂觀主義革命精神的了解、對祖國的熱愛。

2、知識目標:

能夠對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感興趣,結合《游擊隊歌》了解相關的音樂文化和歷史背景。

教學重點

用輕快、有力的聲音背唱《游擊隊歌》,自如地表達歌曲的意境。

教學難點

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體驗式教學、聽唱法、模唱法。

教學准備

鋼琴、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過程

課前歌曲《牧童短笛》

導入:

師:今天的這節課老師要帶大家回到公元1937年的中國。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1937年6月1日——中共代表周恩來與蔣介石在廬山談判。

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於廬山發表抗戰演說。

1937年7月29日——日軍攻克北平。

1937年7月30日——日軍攻克天津。

1937年8月28日日本轟炸上海火車站,南站事件爆發

1937年8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1937年11月25日——日軍攻陷無錫縣城,國民黨最後國防線——澄錫國防線隨即被攻破。

1937年12月1日——日軍攻陷江陰要塞,開始控制長江。

12天之後日軍攻克中國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發生南京大屠殺。

師:前一段有一個年輕的音樂人用音樂寫下了1937年12月13日的那段往事

那個世道 那座古都城壕

就在12月13日侵入強盜

陰霾的拂曉 揚子江水滔滔

到處都是轟隆隆的槍炮

那個世道 那些善良同胞

就在12月13日陷入噩兆

荒蕪的山坳 冷風吹月高高

到處都是血淋淋的刺刀

我們永遠 不要忘掉那年頭遇難的鄉親父老

還有那一場恥辱曾在我們心裡深深纏繞

我們永遠不要忘掉那年頭遇難的鄉親父老

還有那一場烈火曾在我們家園熊熊燃燒

師:如果你生長在那個年代你能做點什麼哪?

生:略

師:那個年代有一個人他叫賀綠汀。1903年出生於湖南邵陽一戶貧困農家。二十歲時,他走進長沙 (新聞) 岳雲藝術專修學校,攻讀繪畫與音樂,兩年後留校任音樂教員。1931年,賀綠汀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三年後在俄國作曲家齊爾品舉辦的徵求中國風味鋼琴曲」比賽中,抗戰期間,他參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劇隊,奔赴各地宣傳抗日,並創作了不朽歌曲《游擊隊歌》。

解放後,賀綠汀先生將主要精力放在音樂教學上。他一直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職務,並創辦了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和附小,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音樂人才。這期間,他還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並且寫下《我對戲曲音樂改革的意見》、《論音樂的創作》、《民族音樂問題》等文章,為中國音樂事業的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師:同學們聽了不少反映抗戰時期的音樂,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反映抗日戰爭時期的歌曲。我們先請同學們聽一首歌曲,《游擊隊之歌》,聽完後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歌曲描繪了游擊戰士什麼樣的形象?

播放音樂《游擊隊之歌》。

師:這首歌曲描繪了游擊戰士什麼樣的形象?

生:略

師:這首歌曲形象的描繪了游擊戰士英勇善戰,靈活機智、不怕犧牲的英雄形象,極為深刻的表現了革命戰士昂揚的鬥志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下面老師給大家范唱一遍。

老師給大家范唱一遍

師講解歌曲

師:我們平時在朗讀文章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是讀懂文章,歌唱也是這樣我們在唱歌之前首先要讀懂歌曲。如:堅定有信心的演唱情緒,力度遞進增強。輕而有彈性,由弱到強

(一)學生清唱 隨錄音輕聲演唱:控制音量,自己聽見即可。

師:這首歌曲很簡單,大家已經很容易的找到了旋律,下面老師給大家范唱一遍。

師范唱歌曲

1937 年,賀綠汀參加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輾轉南京,武漢到達山西臨汾的八路軍辦事處。連隊火熱的戰斗生活激發了賀綠汀的創作熱情,經過長時間醞釀,《游擊隊歌》的詞曲終於在煤油燈下躍然紙上。他將這首歌以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的名義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 1938 年初,在八路軍總司令部召開的一次高級將領會議的晚會上首演。朱德司令等領導人一致贊揚說:戰士需要這樣的歌。以後這首清新激越的《游擊隊歌》迅速流傳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激勵了全國軍民捍衛國土,痛擊日寇的鬥志,至今仍保持著經久不衰的魅力。

師:好下面大家再跟伴奏唱一遍。

(二)學生跟伴奏唱

師:現在這首歌曲同學們唱的非常准確了,下面咱們一起考慮一下,用什麼樣的情緒、聲音、力度才能把游擊戰士那種靈活機智、英勇善戰、自信、樂觀的英雄形象表現出來?

(三)學生跟伴奏唱

音樂游戲

師:我們上節課給大家講了一首交響曲《中國人加洛普》。夕陽音樂中有一個單詞SOLO大家可以解釋成獨奏。今天我們就找幾個同學獨奏。

師劃出關鍵字

放伴奏演唱 找同學合唱

賀綠汀與牧童短笛

當賀綠汀考入國立音專時,他還是一個在上海求學的窮學生。當時他住在一家縫紉店的主樓,夏天熱得要命,但是賀綠汀沒有被這困難嚇倒,他一邊學習,一邊創作,同時還不斷地注視著音樂界的動態。雖然賀綠汀隨時有輟學的危險,甚至這樣差條件的房子,也都會有交不出房租的可能,就在這危難之際,有一天,他在學校的欄刊上看到了一則「徵集中國風格鋼琴曲」活動,是俄國作曲家兼鋼琴家齊爾品在上海舉辦的。如果誰獲優勝將能得到免費出國求學資格,並獲獎金,。得到這一消息後,賀綠汀非常興奮。從此,他整天就泡在那間酷熱小屋裡開始了他的創作,夜以繼日的創作,使他忘了一切苦楚。有的朋友問他「你這樣認真地投入這次比賽,難道那幸福之光環真的能射到你身上?」賀綠汀非常自信的說:「我欣賞這次比賽的規則,它對任何人來說都有獲獎的機會,因此,我必須認真地對待這次比賽」。由於天氣太熱,他又住在樓的頂層,白天無法工作,只好利用夜間及黎明前的那一段時間進行創作。同時為了有更多的機會獲獎,他一連寫了三首鋼琴曲(即《牧音短笛》《搖籃曲》和《往日思》,作品寫好後他非常鄭重的寄了出去,然後就期待著這次比賽的結果。幸福的光環真的來了,連賀綠汀自己也沒想到,在他的三首作品中,竟然有二部獲獎,即《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其中《牧童短笛》榮獲這次比賽的一等獎,也是我國第一首飛向世界的鋼琴作品。從此,賀綠汀便成為國內外矚目的音樂大師,幾十年來,他一直活躍在中國的樂壇上,而這首鋼琴曲《牧童短笛》吹遍了全球。

小結:

《游擊隊之歌》的節奏活躍,富於變化,曲調輕快、流暢,充滿旺盛的活力,具有鮮明的進行曲風格。歌麴生動地刻畫了游擊戰士在敵後艱苦環境中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刻畫了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游擊隊群體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堅強決心。

那麼同學們除了以上我們聽的外,還能唱哪些反映抗日時期的歌曲。

❺ 電影欣賞教案怎麼寫

1.介紹與電影有關的背景知識
2.電影劇情簡介(不要劇透太多)
3.經典片段賞析
4.關於劇情、人物的討論
5.還可以有電影音樂的鑒賞

❻ 《雁南飛》的教案及反思(托班科學)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雁南飛》了解電影歌曲,感受電影音樂風格特點。
 2、能力目標:學習並演唱《雁南飛》,靈活滲透歌唱的姿勢與歌唱的氣息知識,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狀態和歌唱習慣,加強學生對發聲、吐字重要性的認識。
3、情感態度: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明確歌唱學習貴在持之以恆、要樹立歌唱學習的濃厚興趣,通過勤奮刻苦的訓練才能獲得美妙的歌聲。
教學重點:
准確地演唱歌曲《雁南飛》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歌曲內涵,恰如其分的表達歌曲的情感意境。
2、歌曲的「軟起聲」,字頭的「軟」表達。
教學方法:講解、分析、示範、啟發

❼ 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設計

隨著新課程實施的不斷深入,基礎音樂教育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設計,以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是我們廣大基礎教育工作者經常面對的問題。
我們知道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互動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實施之前,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選擇正確的內容,預先制定方法策略,精心進行設計,是我們首先要明確的任務——教學設計。從這個意義上講,設計與教學是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說它們是與生俱來的。只不過這種設計,由於每個教師的教育理念,知識水平,素質能力,閱歷經驗,教學條件和工作環境等等的不同,會顯示出差異罷了。其次,我們要知道音樂教學設計都包括哪些內容?音樂教學設計過程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它主要包括:確定教學目標,了解學生實際特徵,選擇和制定教學方法策略,評價和反思教學效果等等幾個方面。再有,構思音樂教學過程設計時,我們還應考慮幾個方面的因素。在時間方面有:學年、學期、單元和課時的設計。任務方面有:教學目標、學習任務和學習效果等等。形式方面有: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等等。在條件方面有:教學環境、人文環境、教學設備、技術手段等等。這里我們所說的是音樂課的教學設計,是教師們經過備課,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具體的教學方案,也叫教案。通常包括課題、班級、課時、學情分析、設計思想、教學目標、教材分析、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准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教學設計的書寫形式有詳案、簡案,有表格式,也有文稿式等。下面,就課堂教學設計中的幾個主要內容進行探討。
一、 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即教師預先設定學生在學完這節課後應達到的標准。因此,教學目標應當陳述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陳述教師的目標,如引導學生……,培養學生……使學生……等。音樂教學目標是由若干個大小不等、層次不同的一系列教學目標組合而成的系統。它包括了音樂學科課程總目標,學期(或年級)教學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等幾個層次,各個下屬目標都是其上位目標的具體化。我們都知道現行的音樂課程標准以指導性和指令性相結合的形式規定: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層面中體現。
現在我們重點談談課時教學目標,也就是教案設計中的教學目標。它的基本特點是:具體性、可操作性、目標設計的靈活性和目標實現的及時性。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起導向作用,也就是教師在選擇和採用一切教學行為、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和准備時都要考慮教學目標。下面結合課例來分析:
比如《草原就是我的家》人音版一年級音樂教材,確定其教學目標為:
1、通過學習歌曲以及蒙古舞的基本動作,使學生感受到蒙古民歌的特點和蒙古族的民俗文化,激發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興趣。
2、以聆聽、感知、舞蹈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准確、整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並能自編動作表現音樂。
又如《小小拉拉隊》教育科學出版社四年級藝術教材,確定其教學目標為:
1、指導學生用激情、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教育學生學會做快樂文明的小小拉拉隊員。
2、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3、掌握歌曲中弱起小節的演唱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及創編能力。
以上兩個課例都是以歌曲教學為主的綜合課,強調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陳述教師的目標,只是對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起的是導向作用。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對教學目標的不明確,會導致整個教學過程和方法的混亂,貽誤教學效果。
二、陳述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與能力,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重點內容,它融入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雙邊活動,我們提倡教師在此環節中陳述教學設計意圖,明確教師教學行為的目的性。不同類型的音樂教學(像綜合課、欣賞教學課、歌曲教學課、器樂教學課、創作教學課等),會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的設計意圖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是一定時間內的學習過程,可以將其過程概括為幾個階段。一般情況下有:組織教學、學習新知、鞏固練習、拓展訓練和總結升華等環節,其中每個環節的學習內容都應該滲透教師精心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通常以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為主的音樂綜合課或音樂欣賞課,其教學步驟大致可以概括為:
1、導入——激發興趣,喚起參與願望。
2、展開——提供多種參與情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體驗的機會。
3、深入——師生進行進一步的交流互動,思維充分展開。
4、拓展——通過練習、評價、總結等活動,深化學生情感體驗,知識技能潛移默化。
現在我們來看看課例《我們熱愛和平》教育科學出版社六年級藝術教材:
教學目標:
1. 觀看有關戰爭的攝影圖片,學生了解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災難,懂得今天的和平環境來之不易。
2.學唱歌曲《我熱愛和平》,感受歌曲的情緒,能夠准確唱好歌曲中經常出現的八度音程。
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創設情境:畫有不同表情的鴿子(製作的信封)在黑板上「飛翔」。
一、引導發現情境
教師:在黑板上飛翔著五隻鴿子,誰能說說為什麼這些鴿子會來到我們的教室?
學生:自由交流,回答問題。
教師:讓我們分別看看這一隻只鴿子給我們帶來了什麼信息?
二、創設問題情境
1、第一個和平鴿信封:
學生念信封中的問題:「你們知道和平鴿由來的故事嗎?……
2、第二個和平鴿信封:
「請同學們看一部電影片段和攝影圖片,然後說說你都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
教師播放製作的有關戰爭場面的課件。……
3、第三個和平鴿信封:
請聽賞《我熱愛和平》這首歌曲。……
(1)初聽歌曲《我熱愛和平》,感受歌曲的情感、情緒,體會歌詞的含義。
師:你印象最深的中哪一部分?
生:答。
(2)這是歌曲的第二樂段(高潮部分),我們先來演唱。
(3)第一樂段演唱。
出示板書,兩個樂句,對比演唱,唱好八度大跳音程。
(4)集體演唱。
(5)歌曲處理。
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們熱愛和平,我們還用歌聲贊美和平,請一名女生打開第四個和平鴿信封。
4、第四個和平鴿信封。
教師:請學生有感情地集體朗讀《和平頌》。……
三、自設問題情境 第五個和平鴿信封
教師:同學們一定在想,第五個和平鴿信封里寫有什麼?那我告訴同學們,這是一個空信封。在前面的活動中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感想、心願想要表達,那就請大家運用藝術形式把你們想要表達的情感表現出來,放進第五個信封。
學生:交流。……
四:總結
和平鴿是和平的使者,它飛到哪裡,就給那裡的人民帶去福音,和平鴿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熱愛和平。
以上這位教師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時,巧妙地運用情景教學將問題設計在和平鴿信封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與能力,帶著興趣帶著問題不斷地去探索新知,最後又將第五個空信封推向本課的高潮。情感體驗,入情入境,教育真諦,耐人回味。
像以歌唱為主的音樂教學,教學步驟又是千變萬化。就識譜知識點來說,有人先識譜後填詞,也有人先填詞後識譜。通常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學生、不同學校不同環境,教師會選擇不同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的展開形式,只有教學過程實現最優化,才能保證教學效果最優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真正發揮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目標。
三、探尋教學方法
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學生「學」的方法。因此,教學方法涵蓋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1、教學方法受教學目標制約,是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服務的。
2、教學方法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客體是他們分別使用的手段。
3、教學方法是教法和學法有機的結合,是教和學的手段。
教學方法限定在教學過程之中,是教學過程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直接關繫到教學工作的成敗和教學效果的高低。教學方法是隨著教學活動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隨著新的課程標准和新教材的實施,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方法還會不斷出新。任何教學方法總以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為前提,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的。「課堂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單一傳授某種知識,而是有機地把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識,開啟智慧,陶冶心靈,培養高尚人格,得到美與善的滋養」。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

❽ 用奧爾夫教學法做一個《do re mi》的音樂教學案列

《《《《DO-RE-MI》》》》教案教案教案教案 一、教材分析: 這首曲子是由美國羅傑作的曲,哈默斯坦寫的詞。詞是由《音樂之聲》根據同名音樂劇改編的電影音樂故事片,劇情講述了一位能歌善舞的家庭教師瑪麗亞用音樂啟發教育孩子們,使退役軍官特拉普上校的七個兒女健康成長的故事。《DO-RE-MI》是其中頗具特色的插曲,它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用語來啟發孩子們對每個音符的記憶,妙趣橫生中又有較強的訓練價值,課內課外均可演唱,而且適宜結合生動活潑的律動與表演,是一首很受學生喜愛的歌曲。 歌曲為C大調,2/4拍子,自然音階的七個音以「模進」的形式,令人產生奮進向上的動力,結束句加入升、降半音使旋律線呈跳進的波浪形,給人以起伏的興奮感 ,反復記號的恰當使用,使歌唱反復詠唱,意猶未盡。 二、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對自然音階的聽、辨、唱、寫和創的能力,通過律動等活動,體會、感受這首歌曲愉快、歡樂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1、用愉快的情感來演唱這首曲子; 2、把音唱准,特別是有升降號的地方。 四、教學工具:電腦、電子琴 五、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創入問題:(1分鍾)請問同學們是否知道音樂是由哪幾個基本音構成的呢?(學生答) (二)引入新課: 1、正題: 師:(3分鍾)那再問同學們有沒有看過美國的一部電影《音樂之聲》呢?這首《DO-RE-MI》就是這部電影的小插曲,那我們來感受一下別人是怎樣來演繹這首愉快的曲子的。(播放視頻) 師:(5分鍾)看完了這個視頻有怎樣的感受呢?想一想它的旋律是怎麼樣的?它是主要在講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呢? 生:(各自舉手回答。)歡快、有律動感又有趣性。 先說說《音樂之聲》這部音樂劇是講述了一位能歌善舞的家庭教師瑪麗亞用音樂啟發教育孩子們,使退役軍官特拉普上校的七個兒女健康成長的故事。《DO-RE-MI》是其中頗具特色的插曲,它用生活中最常見的用語來啟發孩子們對每個音符的記憶。 2、(10分鍾)引導學生看譜面,它跟其它譜面有什麼不一樣的?如:填入未完成的音符(途徑:播放音頻再讓學生自己填空,也可以提問學生) 3、用電子琴彈出旋律教對填入的音符。 4、(5分鍾)講解譜面上的一些音樂標記,如譜號、拍子、反復記號。 5、(10分鍾)練聲: 1 2 3 4 | 54 32 |1—‖ 要求:用a或o或i來演唱,一口氣唱一句,呼吸要流暢。(可請幾個學生上來示範) 6、(2分鍾)用電子琴跟著,教師帶唱,學生隨後唱著。 7、(5分鍾)用電子琴彈,學生自己唱。(方可唱多兩次,熟悉一下旋律)

❾ 音樂《送別》教案

詞:李叔同
曲:J·P·奧德威(美國)

李叔同有一首歌曲的代表作,這就是傳遍大江南北的《送別歌》,其影響十分之廣。長期以來,《送別歌》幾乎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詞,而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的插曲或主題歌採用《送別歌》後,這首歌更是家喻戶曉。

然而對於《送別歌》,長期以來卻有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宣傳失誤。由於人們對此歌宣傳得多,研究得少,所以大多數人都以為此歌的詞與曲皆為李叔同所作。其實《送別歌》的曲子原本是美國通俗歌曲作者JP奧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夢見家和母親》。由於此曲十分優美,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1884~1905年)便採用它的旋律填寫了《旅愁》。《旅愁》刊於犬童球溪逝世後的1907年,此時正值李叔同在日本留學且又熱衷於音樂,他對《旅愁》當有較深的印象。

李叔同作詞的《送別歌》《送別歌》採用了《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但歌詞卻是受了《旅愁》的影響。《旅愁》的歌詞是這樣寫的:

西風起,秋漸深,秋容動客心。獨自惆悵嘆飄零,寒光照孤影。

憶故土,思故人,高堂念雙親。鄉路迢迢何處尋,覺來歸夢新。

而李叔同的《送別歌》歌詞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由此可見,《旅愁》《送別歌》兩首歌不僅旋律相同,歌詞意境也相近。至於說到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的插曲或主題歌採用《送別歌》,這又是很有意味的事了。《早春二月》是根據柔根據柔石小說《二月》改編的影片《早春二月》採用《送別歌》作為

主題曲,影響深遠。

閱讀全文

與電影音樂說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的龍標變成龍爸 瀏覽:402
許鞍華1998導演的愛情電影 瀏覽:162
感恩電影觀後感500字左右 瀏覽:883
律師夏目彩春日本電影中文字幕 瀏覽:437
法國酒保愛情電影 瀏覽:488
電影蹂躪故事結局 瀏覽:492
電影悲慘世界完整解析 瀏覽:410
鐵三角戛納電影節 瀏覽:832
看了一部恐怖電影作文 瀏覽:195
游龍戲鳳電影裡面英文歌 瀏覽:726
有一部電影動畫片叫什麼猛獁象 瀏覽:766
ak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8
香港古天樂十大電影大全 瀏覽:303
小王子電影國語版配音完整版 瀏覽:811
電影動畫片大全國語3d 瀏覽:54
如何從網上買電影票 瀏覽:260
女警追逃犯掉三洞是什麼電影 瀏覽:377
五月在線人電影網站 瀏覽:285
日本電影主角找笛子 瀏覽:757
全球十大爆笑電影國產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