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這才是真實的皇帝出行照片,是不是也被電視劇騙了
一、藝術的象徵
對於這個問題我本人是這樣想的,皇帝出行的照片是電視劇中特別明顯的,而且這些照片都是在電視劇中的一些藝術感。通過這些演繹,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皇帝們的一些出行標准和現在是不一樣的,因為現在都是車,而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出行全是靠車馬和步行。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如果有一些真實皇帝
其實我們現在看的電視劇當中的一些皇帝出行和現實生活中相比是往往差距很大的,古代人們在出行的過程中都是靠抬轎或者是不行的,而現在生活中出行都是靠車的,我覺得現在的生活是特別富有。
❷ 《花木蘭》終極預告李連傑的皇帝造型被醜化了嗎
李連傑的造型,雖然有長鬍子,但是妝容並不賊眉鼠眼,也並不特意醜化了。
何況李連傑也要為自己的事業著想,如果是一個被故意醜化到無底線的角色,他可能不會出演。
❸ 演過皇帝的男主角
1、陳道明,1955年出生在天津,是國家一級的演員。他向來低調從不張揚,只專注於認真演技,其他概不過問。他曾經在《末代皇帝》《康熙王朝》等電視劇中扮演的皇帝這個角色。
❹ 電視劇里霸氣的君臨天下的加冕皇帝照片哪個皇帝登基的時候勢最大
電視劇《漢武大帝》片頭曲的歌詞這樣贊美漢武帝:「你燃燒自己,溫暖大地,任自己化為灰燼」。我想像不出如果人們用這樣的歌詞來贊美秦始皇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一部影片《英雄》僅僅塑造了一個還在當秦王的似真非假的嬴正就被百分之五十的中國人罵了個狗血噴頭。其實,嚴肅的歷史早就被淺薄的歷史學家和無恥的政客根據他們的想像和需要搞得面目全非。只要我們能不囿於傳統觀念,稍微作一下研究,就會輕易發現事實並非完全如此,秦始皇並沒有壞到如此程度,而漢武帝也不值得歌頌,所謂的「正面人物」可能比「反面人物」更要壞上十倍。本文試圖通過對中國歷史上這三大暴君所作的比較、分析,還原歷史的一些本來面目。
一、中國暴君總代理秦始皇
人們一提到暴君,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秦始皇由此儼然成了千古第一暴君,暴君的一竿旗幟,暴君的代名詞。不錯,秦始皇確是個暴君,而且是一個相當殘暴的暴君:他焚書坑儒;他推行嚴刑峻法;他橫征暴斂。但是,將他與中國歷史上另外一些殘暴無度、殘暴得駭人聽聞的暴君相比,他實在沒資格稱為中國的首暴,至少本人是這么認為的。他最著名的劣跡焚書坑儒,只不過殺了幾百個儒生,燒了幾萬或幾十萬卷書;他殺的人實在不算多,自統一中國直至他死亡,沒聽說秦朝人口有什麼減少;他實在不夠殘忍,當初他若能殺盡六國貴族,就象朱元璋殺盡功臣一樣,即使後來靠象趙高、胡亥這種豬狗搭檔也是能夠保住大秦江山的;他的殘暴主要是體現在暴政方面,即嚴刑峻法和他橫征暴斂。前者是他繼承和發揚了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的傳統,雖然它確實相當殘暴,但這也可理解為是統治集團為維持統治的一種政策選擇,它的始作俑者商鞅、執行這一政策的歷代秦王和秦始皇這一政策的鼓吹者和幫凶李斯也並從未為此擔當什麼惡名;後者有一部分原因,從積極意義上講,你也可認為是為了抵禦匈奴的侵犯,衛國護民,所以也不能一筆抹殺,比如征夫40萬修長城。在這里,本人絲毫沒有任何為秦始皇的殘暴開脫的意思,只是想說明他的殘暴完全是出於一個鐵腕封建帝王的本性、完全是出於維持自己統治的需要、完全是因為他將法家政治推向了極致,而非因為他純粹將殺人本身作為一種政治、作為一種手段、純粹將殺人作為樂趣、純粹嗜血成性。
秦始皇之所以成為暴君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一、秦始皇名氣太大,影響很大,而年代又早;二、秦始皇焚書坑儒,得罪了普天下的知識分子,而歷史書都是知識分子寫的;三、秦始皇搞暴政,成了歷代所有搞仁政的甚至當代搞民主政治的人的對立面;四、秦皇朝太短命,秦始皇的暴政正好被歷代學者用來當作一面以史為鑒的鏡子;五、最後的可能也是最主要的,除了極少數有頭腦、思想深刻的人,絕大多數人包括極大多數學者都是人雲亦雲,誰聲勢最大或誰被損得最甚誰就會被認為是最好或最壞。偶像就是這樣建立的,反面典型也是這樣豎立的。所以超女如同超新星爆炸可以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大河上下,光芒蓋住所有其他也紅得發紫的明星,而秦始皇必須一個人承擔所有其他暴君本也該自己承擔的責任,作為自已暴政的殉葬品也一起被深深埋葬。
二、至暴至奸漢武帝
漢武帝討伐匈奴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他對中華民族的一大歷史功績、為國為民的一大壯舉。但依我看,漢武帝討伐匈奴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個人的私慾,就象秦始皇統一中國並非為了中華民族的一統而完全是為了君臨天下一樣;秦始皇統一中國功垂千秋,漢武帝討伐匈奴的歷史功績卻頗有疑問。漢武帝登基後的最大私慾是什麼呢?就是要徹底擊敗匈奴以充分體現一代雄主的霸氣。這也可以從他不甘人下、不甘受人欺凌的個性里看出來的。為什麼說漢武帝討伐匈奴並不存為國為民之心呢?因為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大戰略家,他心裡很清楚:要徹底擊敗或征服匈奴,整個國家和人民一定將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而若只將戰爭主要限制在邊境范圍,國家將繼續昌盛,人民能安居樂業。但漢武帝只要武功,不求文治。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實現他個人的價值,嬴得一世英明、萬世盛名。他全力討伐匈奴不單單是一種政策的選擇,而主要是個性使然、野心使然、私慾使然。結果,「海內虛耗,戶口減半」。這種情形很象鄰居吵架:各退半步,海闊天空;為了所謂的「名氣」而大打出手,不僅整個家被打爛,還殃及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老爹老娘。在這里,我並不想否認漢武帝討伐匈奴所具有的實際正面意義,只想說明漢武帝作為一個鐵腕封建皇帝的殘暴性和極端自我。在這一方面,他與秦始皇毫無二致。為了達成個人私慾,他們可以以整個國家和人民作為代價。他與秦始皇不同的是,他的討伐匈奴完全是在為國為民的幌子下進行的,所以他博得了好名聲,盡管事實上他在位54年裡因討伐匈奴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遠比秦始皇暴政13年裡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還多。漢武帝的殘暴性,可以從他處理民變的方式方面得到具體的證實。由於多次討伐匈奴,國庫被搞空,經濟被搞垮,民不聊生,從而民變蜂起。漢武帝的方式簡單而血腥:你地方官撲滅不了當地的民變就殺你的頭滅你的全家。結果迫使地方官們為解決民變整鄉整縣地殺光當地的百姓。漢武帝的殘暴和窮兵黷武的直接後果是:全國損失百分之五十的人口,給他的繼承者留下一個徹底被掏空的國家。這就是他自稱的「亡秦之績」。但照我看,他的這個「績」比亡秦的那個「績」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國演義》里有這樣的描寫:官渡之戰時,曹操為了安撫因缺糧而浮動的軍心,「借」了糧官一顆人頭,偽稱糧官扣克軍糧。杜撰了將殺人純粹作為一種手段以達到某種目的這樣一個故事,從此曹操被留下了一個千古「奸」名。與秦始皇的「暴」相對應,曹操成了「奸」的代名詞。但曹操的「奸」 和漢武帝的「奸」相比,只能說是小奸見大奸,而且曹操的小奸是文藝作品虛構的,而漢武帝的大奸才是貨真價實的。在漢武帝誅殺魏其侯竇嬰的諸多原因中,除了沒有所謂「矯詔」不可恕這一原因外,因當初竇太後專權對竇氏家族的怨恨有之,因遺詔引發的屈辱感有之,對遺詔的顧慮有之,但我認為更為主要的原因卻是漢武帝想通過誅殺竇嬰、族滅灌夫對其不斷干涉朝政的親娘王太後和國舅田蚡起到震懾作用,以達到從根本上摧毀外戚集團勢力的作用。結果,原本也是非法枉為之輩的太後、國舅看到這種血淋淋的結局心理竟也承受不了:太後嚇噤、國舅嚇瘋。漢武帝利用血腥的殺戮來達到某種目的的至奸至暴行為最為典型的事例是主父偃事件。他先採納主父偃的建議行「推恩令」,利用主父偃削弱諸王的勢力,然後又通過誅滅主父偃九族來緩解與諸王的緊張關系。可謂既斗爭又妥協,無不運用得得心應手,左右逢源,而在成功的背後卻又多了千百怨魂。
漢武帝的殘暴還表現在毫無人性的濫殺、殺人無度。有的濫殺,極無理性,比如在他晚年,大臣無罪被誅滅九族的就有幾十家;巫蠱之禍,太子被殺,皇後被逼死,另有十幾萬人死與非命。有的濫殺,又過於有理性,比如在自己死之前,「違天理拂人情」地處死深受自己寵愛的年僅23歲的鉤弋夫人,僅僅因為擔心「主少母壯」,存在再次出現太後專權局面的可能性,僅僅因為擔心自己死後可能綠帽子加冕。
三、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大暴君成吉思汗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政治的主題就是征服和殺戮。蒙古人數次西征,凡有抵抗即屠城,還把人頭割下做成「人頭塔」。在一次屠城時,因有個老婦人事先吞了一粒珍珠,成吉思汗為尋找珍珠,下令將所有人剖腹。共屠城數百,其中屠花剌子模人約100萬,西夏人80萬,巴格達人數十萬。整個中亞一片廢墟。
忽必律繼承其祖父「遺志」,屠殺了1800萬中國人。中國北方百分之九十的漢族平民慘遭種族滅絕,整個四川經蒙古人屠殺後僅剩下不足80萬人,幾乎成了無人區。在蒙古人的統治下,中國共損失人口7000萬。
就象我們現在為對付禽流感撲殺家禽那樣,成吉思汗成群成群地、成萬成萬地、整城整城地撲殺人類,至殘至暴地實行野蠻對文明的征服,卻為何沒沾上一點暴君的罵名呢?也許暴君的這頂帽子安不上「世界征服者」的頭上,也許成吉思汗這個「中國人」經他手殺的都是外國人,也許民族問題是個過於敏感的問題,也許……只有天知道!
四、結論
三大暴君比較結果:無論在殘暴程度、殺人業績和對人民所造成的苦難等方面,成吉思汗「當之無愧」居首,漢武帝「當仁不讓」居中,而秦始皇理所當然只得屈居末位。有人一定會反駁:漢武帝的殘暴和虐殺多是起因於討伐匈奴和建立中央集權等一些具有一定歷史進步意義的舉措。我們姑且不論漢武帝是否出於個人霸業和加強皇權以實行獨裁的目的,但任何原因都不能成為殘暴和虐殺的理由,否則我們反對暴政還能理直氣壯?更何況這一點歷史進步意義完全是以當時全國人民的深重苦難和無數人的生命為代價取得的,而漢武帝深知其必然而仍為之,這種殘暴與秦始皇式的殘暴到底有何本質上的區別。至於成吉思汗那點所謂的歷史貢獻,即「賠了夫人又折兵」,征服了中國反而最終擴大了中國的版圖,則完全得自於征服和屠殺的野蠻目的,所以你若想借機淡化漢武帝的殘暴,你就不得不雙倍地肯定成吉思汗的殘暴。
❺ 這張圖片來自哪部電影
[img]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pic/item/e865a699b888bb2b6e068c8a.jpg[/img]
片名:《天下無雙》
英文名:Chinese Odyssey
類型:喜劇片
地區:中國
語言:中文
片長:97分鍾
時間:上映2002年2月
演職員詳表
導演:劉鎮偉
編劇:劉鎮偉
製片:王家衛
總監制:王家衛
監制:卓伍 彭綺華
策劃:仲崢 陳惠中
攝影指導:敖志君
美術指導:區丁平 梁啟鏞
演員名單
梁朝偉(飾 李一龍)
王菲(飾 長公主)
趙薇(飾 李鳳姐)
張震(飾 正德皇帝)
寧靜(飾 紫霞)
朱茵(飾 情比金堅 玉兔 )
潘迪華(飾 太後)
葛民輝(飾 知府大人/公子)
張耀揚(飾 左冷禪)
劉鎮偉(飾 陳校長)
黃永明(飾 小泉居老闆)
方野(飾 大內密探2046)
陳龍(飾 馬賊)
王往(飾 大內高手——眉心有痦者)
劇情梗概
近些年,皇帝和公主私自出宮找樂的故事充斥著我們的熒屏,可這部擁有超豪華演員陣容的影片講述的偏偏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是明朝的正德皇帝(張震飾)和他的御妹無雙(王菲飾)。皇宮內院舒坦日子過多了的皇帝和公主,總把宮外的生活想像得比宮里舒服。這不,他們正在打算如何瞞著太後出宮呢。 無雙先行一步,她女扮男裝逃出皇宮後來到江南的梅龍鎮,與開店的龍鳳兄妹成為好友。阿鳳(趙薇飾)喜歡上一身男裝的無雙,而御無雙卻愛上了阿龍(梁朝偉飾)。不久,無雙的身份暴露被帶回了皇宮,正當龍鳳兄妹思念無雙之時,正德皇帝也微服來到江南,與阿鳳產生了真摯的愛情。御妹再次從宮里逃回梅龍鎮,兩對兄妹在店中相會,誤會盡除,互定婚約。不料正在此時,太後出現了。太後嫌棄阿龍而將他與御妹拆散,阿鳳則如願嫁入宮中。御妹將被嫁與塞外異族,阿龍鼓起勇氣去攔截婚駕,終於在桃花林中找到御妹…… 《天下無雙》是《大話西遊》、《東成西就》導演劉鎮偉沉寂多年後的又一搞笑賀歲力作,影片眾星雲集,主演是梁朝偉、王菲、趙薇、張震,著名影星寧靜、朱茵、葛民輝、張耀揚等分別客串不同角色,監制則由大導演王家衛擔任,張叔平任美術指導。《天下無雙》是上影集團目前為止投資最多的一部合拍片,僅興建片中的「大明宮殿」實景就花了兩千萬元。影片故事發生在明朝正德年間,梁朝偉和趙薇飾演的一對兄妹在梅龍鎮開了一間客棧。張震、王菲飾演的皇帝兄妹在皇宮生活感覺苦悶,於是想溜出宮一開眼界,怎知皇妹比皇兄敏捷,首先走出王宮,但為免一個單身女子在江湖走動,人心險惡,惟有反串遮掩女兒家身份,而在獨闖江湖期間,卻邂逅店小二梁朝偉和趙薇兩兄妹,而後皇帝張震也來到此地,就有了兩段搞笑的愛情。
❻ 求唐國強演皇帝所有照片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word=%CC%C6%B9%FA%C7%BF&z=0
這是網址,自己去看吧。
❼ 求電影末代皇帝一些圖片,劇照,截圖也行,最好是陳沖,尊龍
看
❽ 電影版《末代皇帝》10歲的小皇帝Tsou Tijger的照片誰有最好是現在的。
電影版《末代皇帝》10歲的小皇帝Tsou Tijger的照片:
《末代皇帝》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彼德·奧圖等主演的傳記電影。該片於1987年10月23日在義大利上映,其3D修復版於2015年6月在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映。
該片講述了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到最終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之間橫跨60年的跌宕一生。1988年,該片獲得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原創音樂等九個獎項。
(8)電影皇帝圖片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廢帝溥儀(尊龍飾),作為戰犯從蘇聯被押回中國。火車抵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火車站後,溥儀認為此去性命難保,便溜進衛生間企圖割腕自殺。中國戰犯管理所所長(英若誠飾)發現情況有異,急敲衛生間的門,敲門聲使溥儀陷入了回憶。
1908年的一個冬夜,清宮衛隊長敲開了醇親王府的大門,按慈禧太後(盧燕飾)旨意把3歲的溥儀接進宮中教養,准備接位。 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
在太和殿上隆重舉行登基大典時,溥儀在大臣陳寶琛身上發現了一個裝著蟈蟈的小籠子。他對蟈蟈的興趣顯然要超過幾千名跪在他腳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後,溥儀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獨的孩子。
溥儀從回憶中驚醒過來。他也被管理所長救起,從此開始了接受審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❾ 在《花木蘭》中,皇帝的扮演者是誰他還演過哪位皇帝
自從迪士尼確定《花木蘭》電影真人版中花木蘭的角色確定為劉亦菲後,這部影片的任何動態都能在國內引起頗多關注。目前引起我們關注最多的就是皇帝的扮演者李連傑了,這樣的大腕相信一定會給我們帶來精彩的表演,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大家喜歡李連傑扮演的皇帝嗎?
❿ 電影《末代皇帝》的皇帝(成年的那個)叫什麼
尊龍個人檔案
原名吳國良,香港出生,十歲加入粉菊花的春秋戲劇學院學京劇,其後移民美國,繼續學習演技、舞蹈、默劇及武術。
1984年他獲得登上大銀幕的機會,卻是在《冰人四萬年》(lceman)中演一個沒有對白的原始人。他的第二部影片是因為題材牽涉華埠黑幫而引起爭議的《龍年》(YearoftheDragon,1985)。
他從影以來最成功的角色是在《末代皇帝溥儀》(TheLastEmperor,1987)中扮演溥儀,其後他演出的《龍在中國》 (TheShadowofChina,1991)、《上海1920》(1992)、《蝴蝶君》(M,Butterfly,1993)都並非成功之作。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