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幽靈公主》向我們傳達了怎樣的自然觀
看過《幽靈公主》這部動漫的小夥伴應該都清楚,這是一部講述人與自然故事的動漫作品。在影片中,以幻姬為代表的人類對自然肆意掠奪,而因此遭受到了以桑為代表的大自然的懲罰。
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她為我們提供了很多賴以生存的資源。我們要適度索取,切不可隨意揮霍。就像影片中的幻姬一樣,她帶領著人們挖掘鐵礦,建設鐵廠,可這一切資源都不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應該把資源用在刀刃上。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我們現在已經在自食其果了,溫室效應加劇,全球變暖,冰山融化,這每一個災難的發生,都是大自然母親在向我們示警。也許現實生活中,我們找不到一個像阿斯達卡那樣的協調者,但是我們自己要學會與大自然對話。
⑵ 宮崎駿電影《幽靈公主》主要講的是什麼
《幽靈公主》是由宮崎駿執導、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一部動畫電影,《幽靈公主》的主題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描述了人類為了發展技術力量不斷破壞自然,從而受到自然的報復,為之付出代價的故事。
在《幽靈公主》准備期間,哲學家、作家梅原猛曾把新潮社出版的自己創作的戲曲《吉爾迦美什》送給宮崎監督,請他考慮將之動畫化,但是宮崎監督以“沒有觸及內心深處的東西”為理由謝絕了梅原的劇本,自行創作。此後,梅原為《幽靈公主》的宣傳冊撰文時提出:“一口回絕的主題卻被轉用了,這算是什麼事呢?”口氣強硬,局面一時搞得有點僵。一年後,《木野評論》雜志上刊登了包括二人在內的特別座談會內容,看來他們無事和解了。宮崎監督本人對這件事是這樣說的:“後來回頭想想,製作這部作品時,貫注了很多得自《吉爾迦美什》時的地印象吧。只是,繁多的素材是從各種各樣的地方得來的。”
⑶ 《幽靈公主》這部片子我有些看不懂,有誰能幫我解讀一下
原文「幽靈公主」,直譯過來應該是叫作「物之怪姬」。
「物の化」,即生靈。日本是一個敬畏自然靈的國家,他們認為凡是自然界的東西裡面都有生靈在護佑著,花草樹木、河流山川甚至石頭都有靈性,其中有我們所熟悉的河童、狐仙等等。《源氏物語》里有六條夫人「生靈作崇」的一場,日本人認為即使是活著的人,由於其慾念或是生病,他(她)的生靈也會飄離本體,附在別的人身上作崇,被附的人連聲音姿態都會變得和生靈的本體一模一樣,很厲害吧?
故事發生於日本的室町時代,從13XX年持續到15XX年,當時的社會處於戰亂之中。
那時的人民為了躲避戰火與苛政,紛紛逃入深山建立家園,放火燒山但卻破壞了森林中動物們的生存環境,遭到野豬神、犬神帶領的猛獸們的襲擊。
少年戰士阿席達卡,是戰士一族的後裔,他為了保護村子,殺死了一隻豬神,身中咀咒。為了解除咀咒,他來到西方的塔達拉鎮。塔達拉的人民正飽受那裡的犬神之害。更不可思議的是,那犬神竟撫養了一位少女,她頭戴面具和犬神一起獵殺人類,人稱幽靈公主——珊珊。命運之線將這兩個年輕人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森林裡的犬神、豬神及生靈的守護者是掌管生死的麒麟獸,它還掌握著解除咒語的方法。塔達拉的首領「幻姬」聽信了朝廷奸細的小人之言,以為獵殺了麒麟獸,村民們就可以不受犬神之苦,一場血戰已不可避免……
⑷ 《幽靈公主》這部動漫是辯證什麼的
宮崎駿的這部影片是辯證的,反應了人與自然無可避免的矛盾與沖突,而作者卻只看到一個方面,這就欠妥了。作者談到發展模式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可持續發展在多少年前就給出了,只是一直沒有落實到位罷了。人與天和,這是對的,當下的發展模式,肯定是有問題的,然而作者一再指出人的慾望是禍亂之源,這卻又欠妥,人類的終極追求在宇宙,人類的母親是地球,人類的前進可以看做是一個背井離鄉的遊子的旅程,而反應在生存個體上,是辛福感的追求,人為什麼與草木不同?人為什麼比畜生更高貴?是追求,是不安於現狀,作為個體,我們可以且行且歌,作為社會群體,我們可以與自然和睦相處,在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有摩擦有碰撞,有矛盾,但是正是這些矛盾推動了人與自然的共同進步,因此,前進,發展是任意一個生命體,任意一個社會群體,任意一個時代的追求,而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的矛盾便是這個過程的推動力,宮崎駿沒有在片中為我們指出答案,而是留給人們無限的思考,引導我們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這不得不說非常高明。
⑸ 在動畫電影幽靈公主中,主要是想向我們表達什麼
第一次看《幽靈公主》是在好幾年前,看完完全停止不了大哭,甚至憎恨自己是人類。現在看完關注點完全在山豬被黑化前經受的是什麼樣的痛苦。還有被詛咒的鐵匠卧病在床時說的那番話,人生而痛苦。好在萬物復甦。但只是萬物復甦,森林也已經不再是從前的森林。「身體的傷疤會消失,但記憶不會被抹去」。朋友說了這句。
⑹ 如何評價《幽靈公主》這部電影
《幽靈公主》這部電影給我第一感覺就是震撼,每個物種為了自己的信念或私慾而奮斗而掙扎。從遙遠的東方來的阿西達卡,為了弄清楚侵襲他故鄉的凶煞神從何而來而趕往西方,西方戰火連天,人類與森林斗爭,奸詐的武士和以幻姬為代表的,被蒙蔽雙眼而有強烈信念的戰士,為了私慾掠奪森林資源,扼殺森林裡的生靈,以幽靈公主為代表的各祖神獸們,為了守護家園同人類斗爭。不管是人類還是獸族,都有各自的缺點和優點,他們因無知而喪命,因怨恨而失去自我。阿西達卡則是森林與人類的調和者,擁有憐憫與敬畏之心,在電影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場關於生態平衡的電影,人類在破壞自然的同時也收到了大自然的懲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共生。
⑺ 宮崎駿的《幽靈公主》深層意義是什麼
宮崎駿的《幽靈公主》深層意義是探尋人類與自然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和諧共存這一終極命題。
《幽靈公主》是吉卜力工作室於1997年推出的一部動畫電影。《幽靈公主》傳承自宮崎駿長久以來關於人與自然之間的深邃思考。
影片不拘泥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而是從人與自然之間無從化解的天然矛盾出發,通過人類自身的生存角度,探尋人類與自然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和諧共存這一終極命題。
《幽靈公主》的背景設定在日本的室町時代,這是中古時代進入近代的一段轉變期,征夷大將軍的權勢大幅的衰弱。
《幽靈公主》的配樂與主題曲《もののけ姫》都是由久石讓所創作,其中《もののけ姫》的CD在日本銷售量超過110萬張。
(7)幽靈公主這部電影裡面諷刺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由宮崎駿監督的《幽靈公主》著重描寫了人類與自然界之間搏鬥的經過,也道出了人類戰爭的殘酷與無情。人類追求生存與幸福的本能,就是與自然中其它種族沖突的來源。
尤其是在人類開始掌握了更高的科學技術以後。在宮崎駿大師的筆下,人與人、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宮崎駿將人和自然視為永遠不能相互妥協的兩個極端,認為人必須破壞自然才能得到自身的生存,而在片中,阿席達卡為了協調兩方和平共處一度在人神之間周旋。
但最終也是悲劇性的結局,人和神兩敗俱傷。阿席達卡也說:「我已經盡力阻止過了,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⑻ 《幽靈公主》告訴了我們怎樣深刻的道理
可以看出,環境保護只是最外層的表現。這部電影實在是太好了,它的深度超出了許多人的想像。
電影中的核心人物及其含義大致上是自然之神,以女性城市所有者(黑帽大人)為代表的人類社會,以自己為代表的旁觀者或思想家(阿西達卡)。
這個女人體現了許多人的高尚品格。她對事情不滿意,對自己也不難過。她沒有抱怨和呻吟,但堅定和堅持不懈。沒有錯。活就是求自然。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們的需求已經變成了一個無法填滿的無底坑,但這並不是那些不願意安靜地死去的人的理由。面對悲劇的結局,她並沒有像後現代人那樣崩潰,而是漠不關心。
⑼ 《幽靈公主》有哪些現實寓意
我看見森林的蒼綠,被槍火映紅,
我聽見森林的寧靜,被槍聲打破,
我聞到清新純凈的空氣中,混雜著刺鼻硝煙,還有……血的味道。
人類的雙手,染上的是動物的血,還是自己種族的血。誰的眼淚流下,是自然之母,還是人類自己。我不知道,我無從知道,我只知道,我的眼淚流下,為了人類所犯下的罪孽,為了森林憤怒的哀號,更為了那句「你在森林,我在達達拉城,我們一起活下去!」
這就是我看過《幽靈公主》後最直接的感受,其實這部動畫我已經看過很多遍了,但每一次看時都會發現一些新的東西,我想,這樣就足以被稱為經典吧。
這部經典動畫《幽靈公主》1997年出品,出自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之手,是這位大師所有作品中可以說是最血腥的一部作品,在這部作品中,我們看不到《風之谷》、《天空之城》中大團圓似的結局,看不到《龍貓》、《魔女宅急便》鮮艷明快的色調,我們看到的是矛盾,尖銳不可調和的矛盾,如原始森林的蒼綠和槍火血液的鮮紅那麼刺眼,對比鮮明。
這也就是宮崎駿在《幽靈公主》向人們展示的矛盾,尖銳的現實,來自自然和人類。這個矛盾也是宮崎駿在以往作品一以貫之的,只是這一次,尤其尖銳。因為尖銳,所以深刻。
故事發生在日本中世紀的室町時代,當時社會陷於戰亂,民不聊生,百姓只能依靠自己,才能在亂世中活下去。於是百姓躲避戰亂,逃進森林,為了生存放火燒山,卻破壞了森林動物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動物的怨恨,受到了自然的詛咒。而故事的主角異族少年阿席達卡為了保護自己的族群殺死了變成邪魔的野豬,卻身中詛咒,不得不離開村子,尋找解除詛咒的方法。故事便跟隨著阿席達卡的腳步,向我們一一展開。
阿席達卡一路找尋線索,發現外面的世界已經變得動盪不安,遠不如自己的家鄉寧靜安詳。當他來到西方的鐵城—達達拉時,他找到變成邪魔的野豬的死因,正是因為人類發明強大的石火槍,導致在人類和動物的矛盾斗爭中,身軀強壯的野豬經受巨大的痛苦死去,而野豬因為痛苦產生怨恨,這怨恨使他變成邪魔。而這一局面的始作俑者,正是達達拉城的女城主—黑帽大人,這個性格復雜的女強人。阿席達卡在達達拉城的遭遇,讓他明白了人類與自然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銳。而他身上的詛咒,也是矛盾激化的後果。他雖然有怨恨,但是理智卻告訴他,光殺死一個人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會讓仇恨加深。正是這一點寶貴的理智,讓他阻止幽靈公主殺死黑帽大人。可是,阿席達卡力量有限,他阻止得了一個人,卻無法阻止人類和動物那一場遲早的殊死決斗。最後,保護森林的山獸神在人類的慾望和野心下死去,達達拉城也因此毀於一旦,人類和自然兩敗俱傷,一切從新開始。
宮崎駿在這部作品中延續了他的環保觀,這一次他並沒有站出來說教,而是站在幕後,平靜地描述一些事實,一些看似發生在遙遠的遠古,其實時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實。那是從人類開始和自然爭奪生存的空間那一刻起就一直延續的爭斗,這場爭斗無關道德裁判,難辨對錯勝負,只是由於本能以及必需,爭斗將一直延續下去。宮崎駿延續但也顛覆了他的環保觀念,在1984年的《風之谷》中,堪稱完美的娜烏西卡以自己的努力,造就了人類與自然的和平共處的局面。而在《幽靈公主》中,性格也接近完美的阿席達卡卻沒能阻止人類和自然的爭斗,最後兩敗俱傷的局面也是阿席達卡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避免的。這不禁叫人覺得灰心喪氣。難道人類和自然就不能和平共處嗎?這也是阿席達卡在故事中多次發出的疑問。宮崎駿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不過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他是持悲觀態度的。
影片結尾,自然和人類,兩個聖域、兩種正義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並不會因為山獸神的死亡而結束。面對成為廢墟的達達拉城,黑帽大人淡淡地說:「只有從頭干起了。」而阿席達卡與阿姍的結局也沒有按照「從此幸福快樂地在一起生活下去」的大團圓套路結束。新的自然和新的人類,到底有沒有共存的道路?在得到明確答復以前,所能做的大概也只有「活下去」。
就如阿席達卡在結尾跟幽靈公主所說的:「你在森林,我在達達拉城,我們一起活下去吧。」終究,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華麗的說教和形而上的哲思在這一刻,不如生存的掙扎與執念扣人心弦,直指人心
⑽ 《幽靈公主》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幽靈公主》是吉卜力的第十一部影片,這部由宮崎駿執導的電影應用了非常多的電腦科技,這是吉卜力的一大挑戰。為了應付這個挑戰,吉卜力設立了一個專門的CG小組,更斥資一億日元購置了一切CG所需的設備。同時,他們也邀請了一位Nippon Television Network的CG導演鈴木敏夫加入到影片的製作小組,此前鈴木也曾參與到《百變狸貓》的製作過程中。電腦技術的運用使原來只有2D的平面影像變得更加具有深度。從1980年起,宮崎駿就開始籌劃一部有關「少女愛的物語」的影片,1995年終於全心投入製作中,耗時兩年,膠片總數多達13.5萬張,成本總計20億日元。
[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在日本的室町時代,阿西達卡(一譯 飛鳥)所在的部落蝦夷族位於東方的日本。一天一個從西方來的邪神要侵略阿西達卡所在的村莊,這個邪神是由受了詛咒的野豬神變成的。眼看邪神步步進逼,阿西達卡挺身而出,雖然後來他打死了野豬神,但是他也因此中了邪神的詛咒,性命難保。為了化解詛咒之謎和拯救自己,阿西達卡聽從本村的巫婆的指示去西方查個明白。
路上他打聽到麒麟森林的守護神——鹿神可以化解這個魔咒,他就向麒麟森林出發。途中他救了兩個掉到山谷的士兵,這兩個士兵是黑帽大人(一譯 幻姬大人)開辦的鐵場的工人,幻姬的鐵工場就在麒麟森林的附近,為了開采礦石,幻姬的人破壞森林,攻擊森林中保護自己的世界的動物,所以幻姬與森林中的動物是有仇的,特別是生活在森林裡的白狼神。阿西達卡把這兩個人送回去鐵工場,在鐵工場里,他揭開了野豬王被詛咒之迷:幻姬經常用火槍攻擊森林的動物,野豬神就是中了她的火槍彈後因為仇恨而變成邪神的!阿西達卡還發現幻姬為了殺掉麒麟獸,佔領麒麟森林發明了一種很厲害的火槍。
這天夜裡, 珊來襲擊鐵工場,她其實是被人類遺棄的由白狼神養大的狼的女兒。珊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形勢危急,阿西達卡卻一心要救她,並為此中了一槍,生命危在旦夕。獲救的珊開始對阿西達卡充滿敵意,但最終被阿西達卡的真誠與勇敢所感動,決定帶他到麒麟森林讓鹿神救活他。
鹿神救活了阿西達卡,但是珊還是不願意與阿西達卡一塊兒,她離開了阿西達卡,投入了野豬群與幻姬跟朝廷兵的合軍的戰斗中。幻姬他們對此役早有準備,他們的最終目標並不是消滅野豬群,而是以它們為餌,找到鹿神,消滅鹿神。
另一方面,在幻姬帶領她的男兵去消滅鹿神時,她的鐵工場受到了朝廷的攻擊,守城的只有女兵,在鐵工場被攻擊得岌岌可危時,阿西達卡來了。原來他在離開了 珊以後也受到了朝廷的散兵的攻擊。他在鐵工場的城外得知幻姬攻擊麒麟森林去了,為了珊,同時也為了通知幻姬回來救她的工場,他再次朝麒麟森林出發。
幻姬與野豬群的一役,野豬群幾乎全軍覆滅,只剩野豬神、 珊和她的白狼神。他們正在邊撤邊朝鹿神安身的小島進發。幻姬和朝廷軍對為了找到鹿神,他們披上了野豬皮,塗上了野豬血,以掩飾他 們人的身份!跟蹤撤退的野豬神和珊,快到鹿神的小島時,軍隊圍住了野豬神和珊,並攻擊他們。憤怒的野豬神眼看就要變成邪神了,而在它身上為救它的珊也將受到牽連,剛趕到的阿西達卡要救珊,卻力不從心。眼看形勢不可挽回了,這時鹿神出來了,它救了野豬神和珊。幻姬卻趁機把鹿神的頭射了下來。憤怒的鹿神開始吸收生命以找回自己的頭。阿西達卡和珊為了救森林,終於幫鹿神找回了它的頭。頭失而復得的鹿神在太陽出來時消失了,但是它的生命在消失的一瞬間把新的生機重新賦予了大地!
拯救了麒麟森林的阿西達卡與珊還是沒有走到一塊。珊還是不願意原諒人類,她選擇回到了林中。
[相關信息]
1 【 關於它的成功 】
1997年7月12日公映,至次年2月共上映184天,票房收入179億日元,平均「日進斗金」。全國觀眾達三千萬人次。主題歌由久石讓作曲,宮崎駿作詞,米良美一演唱。同名單曲專輯當年內發行38.3萬枚。帶動前作《龍貓》、《風之谷》、《側耳傾聽》、《On Your Mark》的動畫錄影帶銷量進入年度前六名。該片成為日本當時有史以來第一賣座電影,吉卜力又一次改寫了歷史。 所獲獎項: 榮獲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視覺效果獎\最佳電腦動畫設計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配音獎
2 【 影片中的時代及地理、文化等相關背景 】
故事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京都的室町幕府統治能力薄弱,武家壓倒貴族。在文化方面,則無論是貴族還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禪宗的影響。14世紀末期以金閣寺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紀末期以銀閣寺為代表的東 山文化都十分發達。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來到日本,傳入了槍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滿生氣的時代,對應中國的元、前明。
日本地處溫帶濕潤的地帶,氣候條件溫和,大自然給他們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日本人祖祖輩輩與大自然共同生息,和睦相處,對大自然有著很深的感情。日本列島地形狹長,氣象變化較大,四季分明。所以日本人對大自然觀察仔細,養成了「聞松濤之聲,賞鳥蟲之音」的愛好。他們喜歡再現大自然(如花道),連在建築中都要將大自然納入近來,渾為一體。然而奇怪的是他們對森林卻始終未能擺脫原始人對森林的畏懼感,「他們認為森林的深邃幽遠是神秘的或是妖氣十足的」。實際上呢,日本人對木材的需求量一向很大,生活處處都離不開木材。 室町時代,日本大興煉鐵,製造火器。人們開始掠奪山林,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開始受到破壞。本片就是處在這樣一個歷史時期。
3 【《幽靈公主》的繪畫劇本】
宮崎駿在1982年曾經畫過《もののけ姬》的繪畫劇本,內容是類同《美女與野獸》,講述一位被妖怪山貓拐跑的城主女兒,為了拯救被惡靈附身的城主,與山貓回去驅魔除邪的故事。而且在作畫與設定類似龍貓的造型,很明顯是較低年齡層取向的作品。而最早發表的新聞也不知道會和原作差別如此大。本片是漫畫版風之谷的精神搬到螢幕上,所以雖原作同名,但幾乎除了片名一樣外,可說是沒有什麼關系。反而與漫畫風之谷頗為類似,不過在漫畫中的龐大設定關系在本片都已捨去。
4 【《幽靈公主》女主角和男主角的名字 】
女主角的名字叫サン,翻譯成羅馬拼音就是San。因為音譯成漢語,所以出現了珊珊、阿珊、珊、小珊以及小桑等不同的叫法,不過普遍的叫法是叫珊。 男主角的名字叫アシタカ,翻譯成羅馬拼音就是Ashitaka,漢語音譯就是阿西塔卡。一些版本翻譯為「飛鳥」是沒有根據的(飛鳥讀作「asu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