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美國電影為什麼那麼沒思想

美國電影為什麼那麼沒思想

發布時間:2022-07-04 08:34:08

Ⅰ 為什麼感覺美國(應該不是歐洲的)的電影、動畫,特別血腥和惡趣味為什麼他們對那樣的作品感興趣

美國這個國家是很開放的 他們喜歡大膽創新 喜歡拯救地球這一類的 所以比較血腥刺激 而中國人文化底蘊厚 思想比較保守 沒有創新意識 所以電影也以生活為主題 顯得比較溫馨

Ⅱ 不愛看美國電影是不是說明思想落後

簡單的說,把電影按國籍分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思想落後。至於愛不愛看,反而不是要點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你說,我不喜歡xx(人名),一般來說是OK的,而你說「我不喜歡黑人」則涉嫌刻板印象甚至是歧視了。

一個人的思想如果停留在表面,面對紛繁變化的世界,當然是落後了。美國電影不僅僅是爆米花電影,或者好萊塢大製作之類的,如果你不喜歡這類型的電影,我可以理解。如果你用國籍來區分,除了一些隨意的附和(也許正是你想要的),或者激起一些對立情緒,沒有人有任何好處,既不能幫你理解電影,也不能幫你理解美國,更不能幫你理解中國。

美國是電影大國,每年都會出許多不同的影片,愛看電影的朋友很難說沒看過美國電影,也很難說沒有喜歡過一部美國電影。美國發達的電影產業使得他們目前有許多可取之處值得我們學習。我覺得針對有的事情,沒有了解就沒有發言權,你覺得呢?

而且這個問題有時候換位思考挺有意思的,如果說這個話的人是一個美國人,而他說不喜歡中國電影,你覺得他指的是什麼呢?你一定要反駁他,中國也有好電影!你一定想跟他說,世界很精彩,你這樣偏見是不好的,說不定還要跟他推薦幾部特別好的呢。

世界因分享而精彩,因閉塞而狹隘。我們「看」開點吧!

Ⅲ 為什麼美國科幻大片越來越沒意思

因為觀眾不覺得驚艷了,美國科幻大片一出,大家不看就知道是什麼內容,所以才會越來越沒有意思。

漫威的電影雖然在全球的票房一直很高,但是說實話,復聯二給我的感覺真的不如復聯一。限制電影的原因一個是故事劇情,另一個就是觀眾對它的期待。

看復聯一的時候覺得漫威太酷了,因為雖然我看過很多超級英雄的電影,但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多大牌聚集在一部電影中。

所以當初復聯一完全驚艷到我了。

但是復聯二,不管是劇情還是視覺效果,給我的感覺都不如復聯一那麼驚艷。視覺效果可以說和復聯一的套路一樣,所以讓我沒有了第一次看超級英雄聚集的科幻大片的震驚。劇情上和復聯一一樣,遇到困難,發生矛盾然後齊心協力。

美國的科幻大片在視覺效果上已經很久沒有創新了,而科幻大片的劇情一般都是一個套路,如果不能有新的東西出現在電影里,我們會覺得越來越沒有意思。

Ⅳ 電影 為什麼國產大片很容易看懂 美國大片不太容易看懂

個人認為美國電影更注重表現個人英雄主義和善惡分明的結局,再加上有的時候配音和字幕翻譯如果翻譯不好,也會讓人覺得像在霧里.
其實現在美國電影的影響力在下降,中國本土電影正迎頭趕上,一個原因是本土電影的發展,另一個也是因為美國電影的現狀不容樂觀,這幾年都沒有再拍出像<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如此好,能感動很多人的影片.
看不懂咱就不看,不用非得迎合老美的思想,相信以後他們也要迎合我們的一些東西.

Ⅳ 美國電影的負面影響

美國電影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和挑戰。首先,1948年 5月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對拖延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了裁決,判定大公司壟斷為非法,要求製片公司放棄發行和經營電影院的業務。這切斷了大公司的主要財源,迫使公司大幅度減少影片生產並進行裁員。其次,美國電視發展迅速,到1953年,電影觀眾人數與1946年相比減少了一半。為爭奪觀眾,早在20年前即已發明出來的寬銀幕電影此時開始成為與電視競爭的手段。
自1947年起,「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開始調查好萊塢左翼人士。1948年,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判處好萊塢十君子,1951年又繼續加深和擴大對電影界人士的迫害。許多人被指控為共產黨,800 餘人被列入黑名單。這些人或亡命歐洲(如J.達辛、J.洛塞),或戰略性退卻(如休斯登,J.、R.羅森、齊納曼,F.),或招供出朋友(如E.德米特里克、卡贊)。這場迫害極大地損傷了美國電影的創作元氣。然而,受迫害的電影界人士還是克服重重困難攝制出描寫鋅礦工人罷工的影片《社會中堅》(1954,H.比伯曼導演)。
美國電影的黃金時代結束之後,各大公司從60年代中期開始逐個解體或轉產,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廢除。為挽頹勢,出現了微型影院、藝術影院、汽車影院。獨立製片及實驗電影有了發展。
一些經典題材和類型電影發生了變化,N.雷伊、V.米納里和D.西爾克使美國情節電影前進了一步,出現了西爾克的《寫在風中》(1957)、《被玷污的天使》(1958)和《生活的摹仿》(1959),米納里的《邪惡的和美麗的》(1952)、《蛛網》(1955)和《家在山那邊》(1960)等有代表性的影片。自《槍手》和《正午》開始,傳統的西部片也發生了變化,在這種稱之為「成人西部片」中單槍匹馬的主人公有些變成群體的主人公,並出現了福特的《搜索者》(1956)、G.希爾,R.的《虎豹小霸王》(1969)和S.佩金珀的《野性的一群》(1969)等與過去不同的西部片。歌舞片中的佳作當推顧柯的《窈窕淑女》(1964)、R.懷斯的《西區故事》(1961)和《音樂之聲》(1965)以及惠勒的《滑稽女郎》(1968)。
這一時期是美國青年思想最動盪的年代,相應出現的表現青年疑慮、反抗的所謂「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無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園東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後來的M.尼科爾斯的《畢業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萊德》(1967),D.霍珀的《逍遙騎手》(1969),施萊辛格,J.的《午夜牛郎》(1969),T.馬里克的《荒原》(1973)等。

Ⅵ 為什麼美國電影總感覺就是素質低,野蠻,愛搞破壞

這是美國的歷史文化造成的,美國人一直走的是資本主義,美國社會文化主導的一直是利益至上,英雄主義,霸權主義,從來不會宣導大家在一起會怎麼樣,他們傳播的就是個人英雄主義,一個人能幹掉一個師,都是超級英雄,暴力等等,你看變形金剛,蜘蛛俠,超人等等漫威裡面都是個人主義非常強烈的電影,這是美國的社會文化帶來的結果。

Ⅶ 美國影片如何滲透美國思想

既然是滲透,當然會在點點滴滴中呈現,這就需要觀影者的留心觀察了。一般來說意識形態這種東西在電影中的滲透都是潛移默化的,舉個例子來說,《變形金剛》第一集里,山姆被美國大兵掩護抱著魔方跑到高樓上去,美國大兵自始至終都在強烈的宣揚著美式的英雄主義、美式的愛國主義,一個軍人不管發生什麼危險,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保護自己的國民、國土安全,即便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和這些雷同的就是被眾人津津樂道的《拯救大兵瑞恩》,用八條生命的代價換取一條生命,在有些國家是不太可能的,但在美國,每一個美國國民的生命權、自由權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既然法律規定要保護瑞恩,美國軍隊就有義務為了他而犧牲自己……最近發生的菲律賓劫車案,我們看到香港人不分政黨、不分派別地為了八條同胞性命而奮起力爭,在這同時,美國兩人前總統分別到朝鮮去解救本國國民……這些鮮活的事例都在傳達著一種精神,一種國家隊自己國民的態度,你會覺得身為一個美國人是多麼的有安全感,在白色恐怖的國家裡受監禁,前總統會親自來解救,這種事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嗎?我們的外交部還會主動說明:某某領導人推遲訪問菲律賓與人質事件無關,這就是美國電影給全世界帶來的意識形態的影響,我們現在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完全是美國文化意識滲透的結果。

Ⅷ 為什麼美國電影很少宣揚愛國主義

因為沒必要。經濟,科技,民主,資源,生活都不比其他國家差。可以說只有別人舔他,他不會舔別人。。。愛國不愛國沒必要宣傳。他對外的誘惑力就是凝聚力。這凝聚力就是愛國

Ⅸ 為什麼現在的美國電影那麼難看為什麼20-30年有許多美國大片還能看

時至今日,「好萊塢」這三字,在中國便是好看的電影的確保,那時候許多觀眾都惦記著看一下這種外國大片,對國內電影或是別的小語種專業電影都立即忽視。
殊不知,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趨勢,現如今說白了的「好萊塢大面積」早已不是什麼金飯碗了。
豆瓣網上一大堆得分非常低的西片自不必說,剛公映的好萊塢片子如果有網路水軍沒腦子捧上天,也會沒多久就被其它網民反駁。
但必須了解的是,好萊塢影片在中國愈來愈不受歡迎,並不是什麼觀眾為了更好地維護國產影片因此遏制。
事實上,西片被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迅速便是首位了)抵觸在外面,緣故比較簡單:如今的好萊塢從此並不像之前那般用心拍片子了。
跟中國的詳細情況不一樣,好萊塢的電影市場在20世紀就早已逐漸健康成長,通過十餘年的發展趨勢,在各層面其實都早已十分健全了。
所以說,別的後發展趨勢的銷售市場可以說是由於電影工業,自然環境這些的要素,造成電影品質良莠不齊,而好萊塢則不能也不應該用這類原因。
那麼,究竟為什麼如今的好萊塢影片總體品質特別差呢?主要是「中式快餐時期」對銷售市場的沖擊性。
影片的類型有很多,為了更好地讓大夥兒更快的辨別,這兒就用絕大多數人的觀點,便是正所謂的文藝電影跟商業片。
必須了解的是,無論是哪個時代,商業片始終是1個電影市場的流行系列產品,這也是不太可能更改的。
事實上,商業片變成電影市場的核心是某種天氣現象,自身也並沒有不良影響。
真真正正沖擊性到全部銷售市場的,是「中式快餐時期」。
那麼說難免過度常用,這兒就舉一點事例吧,或是相同系列產品的事例,《速度與激情》。
這一系列產品在絕大部分人眼中,便是單純的爆米花玉米片子,事實上仍然有差別。

Ⅹ 為什麼么感覺美國電影都是有點嘻嘻哈哈的,沒有日本電影有深度

美國電影有深度的也有很多啊,類似搏擊俱樂部、飛越瘋人院、戰爭之王、超脫、血鑽、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計程車司機、夢之安魂曲、大衛戈爾的一生、機器管家等等,只不過美國的爆米花電影太出名,奧斯卡獎又跟著政策跑,這些電影挺多都沒有什麼名氣。不過日本確實有很多好電影,而且比起歐美更貼近我們的思想了吧。

閱讀全文

與美國電影為什麼那麼沒思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喬杉演的電影是音樂人 瀏覽:747
2021台灣電影上映時間表 瀏覽:192
薇婭直播間電影票如何兌換 瀏覽:402
想做電影導演選什麼專業好 瀏覽:779
巧克力工廠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205
正古宅驚魂電影演員 瀏覽:59
齊步走的燈謎猜一電影名字 瀏覽:477
千王1991電影完整版梁朝偉 瀏覽:773
海鮮大餐電影中文版 瀏覽:531
看動漫電影的app大全 瀏覽:284
電影院音響系統是什麼 瀏覽:11
沙漠電影十大巔峰之作 瀏覽:74
有關蟒蛇的電影泰國 瀏覽:780
平遙電影節什麼時候 瀏覽:611
韓國喜劇電影泰國 瀏覽:239
電影院英文意思 瀏覽:945
電影賭王大騙局優酷 瀏覽:826
花樣年華戛納電影節 瀏覽:300
抖音南京南京電影中配的音樂 瀏覽:699
三少爺的劍電影男主角是不是燕十三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