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與六大藝術(雕塑 繪畫 音樂 舞蹈 攝影 戲劇)的關系
我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我對電影的理解!
電影!神奇的影像藝術,但剛開始它是以紀錄生活的作用而存在的。直到後人逐步發現蒙太奇的敘事方式和技巧從而改變了它的地位!
含義:電影是所有藝術行業中最具象的,最直接的藝術表達方式。
嚴格意義上說,它是一門合作的藝術,非個人思想表達的藝術。
通過觀察你可以發現,電影與其他藝術門類如:雕塑、音樂、美術等等藝術門類有著非常明顯的千絲萬縷般的聯系!
首先,電影里包含著幾乎所有藝術類別,電影需要攝影師的構圖技巧、需要美術師的畫面布景、需要音樂家的節奏配合。
它可以將所有藝術形式進行包容、匯合、整紀最後為達到為故事服務、為導演思想服務的效果。
區別:1.其他七門藝術門類都是個人思想表達的藝術,簡單說,一個人就可以完成,自我的表達非常明顯。
而電影永遠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它需要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它的使命,因為如此,所以導演不可能完整的將自己的思想呈現出來。
2.它是具象藝術。其他藝術形式都沒有電影藝術來得具象,比如美術還算比較接近(限於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像雕塑、音樂,就抽象沒個邊了。簡單說:音樂是激發人想像的一門藝術,電影拍出來是椅子就是椅子。
藝術門類:即繪畫、雕刻、建築、文學、音樂、戲劇、舞蹈。鑒於文學的重要的社會地位,和深厚的影響力,通常習慣將其獨立出來作為一個和藝術平行的體系。
至於具體解釋,很抱歉!我的時間有限,建議你可以直接查詢知道。
請支持中國電影!謝謝!!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8381214.html
㈡ 電影的畫內和畫外音樂在電影中各起什麼作用
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 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電影音樂是在影片中體現影片藝術構思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
[編輯本段]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現實性與功能性 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電影音樂藝術的處理手法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其美學功能是:
①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②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鮮明動人。
③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像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④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
⑤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⑥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編輯本段]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每當欣賞一部電影,除了唯美的畫面,精彩的故事情節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外,就是音樂了。一部好的影片往往有一段或者多段優美的音樂。或許就是有了這些音樂,有些電影才被歷史留住。若干年後,每當那熟悉的旋律響起,思緒就會把我們帶回那段特定的畫面中去。大概這就是電影中的音樂。
音樂在電影中的使用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但自從音樂融入電影後,電影就一改前觀了。總的來說,它在加強影片的感情,突出情節的戲劇性,渲染氣氛等方面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
首先,對於電影本身而言,音樂的融入使得電影的綜合藝術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最初的有聲電影只是簡單的人物對話及聲響,留給觀眾的印象也是極其單調乏味的,似乎只是二維的效果。而當音樂滲透到電影這個集文學、美術等藝術樣式於一身的綜合大舞台之後,三維的效果立刻顯現出來。
對於觀眾而言,音樂是其欣賞電影的一大亮點。相比較而言,優美的旋律更容易讓觀眾記住一部影片。表現英雄主義與民主主義的香港90年代影片《黃飛鴻》中的《男兒當自強》,節奏快、變奏快、樂器多樣,那種傲氣傲笑萬重浪,熱血熱勝紅日光,膽是鐵打骨如金剛,胸襟百千丈眼光萬里長,誓奮發自強做好漢的英雄主義精神被鏗鏘有力的歌唱張揚的淋漓盡致,成為當今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
電影主題曲是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尤其是和故事情節配合的天衣無縫的優美主題曲,不但能起到敘事抒情的作用,更能引起觀眾共鳴,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有時候,電影可能被人們淡忘了,但一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曲卻能做到恆久遠,永流傳。 電影與情緒的互動功能
[編輯本段]電影音樂分類
按電影音樂的聲源可分為兩種:
客觀音樂 亦稱畫內音樂或有聲源音樂。指影片畫面的規定情境中應有的音樂。如人物在歌唱、演奏樂器、收音機的廣播等。這時,音樂的出現是不可少的(但亦可做特殊安排)。
主觀音樂亦稱畫外音樂或無聲源音樂。畫面並未提供出現音樂的根據,而是作曲家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發人物內心情感或渲染環境氣氛的需要而專門創作的音樂。它是對畫面的補充、解釋或評價,表現了作曲家對影片所展現的事件的主觀態度,可以深化畫面的內容,加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這兩種音樂在具體影片中是相輔相成的,有時兩者亦可融為一體,難以分辨。因為客觀音樂的具體內容也有一定的選擇餘地,它可起主觀音樂的作用。例如人物內心痛苦時,收音機可播送同樣情調的音樂來渲染,亦可播送歡快的音樂來形成對比,等等。
按音樂與畫面的關系,又可分為4種:
音畫同步 音樂基本上與畫面吻合,情緒、節奏一致,視聽統一,觀眾在觀看畫面時,不知不覺地接受音樂。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音畫關系。
音畫平行 音樂並不解釋畫面,而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將畫面貫串起來,造成一種完整的形象。例如畫面是一組短鏡頭,描寫時間過程、人物成長或腦海中回憶的各種片斷時,音樂只寫出一種情緒或著力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使畫面的蒙太奇更為凝聚集中,以加深觀眾對影片的理解。
音畫對位 音樂與畫面形成類似音樂中兩個聲部的對位關系。時而同步,時而不同步,甚至與畫面在情緒、氣氛、格調、節奏、內容上造成對立、對比,從另一個側面來豐富畫面的涵義,產生一種潛台詞,形成新的寓意,使觀眾得到更深的審美享受。
音畫游離這是60年代以後電影音樂的一種新趨向。電影音樂並不直接為劇情服務,而是起到擴大空間——延續時間的作用,它並不渲染影片的細節,而是用相當獨立的姿態以自身的音樂力量來解釋或發掘影片的內涵。觀眾可以在音樂與畫面游離的情況下,自己領悟影片的真旨,得到豐富的聯想與感受。如日法合拍影片《廣島之戀》就屬這種情況。
㈢ 音樂 繪畫 電影 藝術的審美特徵有哪些
音樂美術電影藝術的審美各有不同,電影是綜合審美既有聽覺審美還有視覺審美、還包含情感體驗審美,電影審美主要有:內容情節美、行為美、語言美,繪畫更多的視覺審美,是色彩搭配創意美,構思美,布局造型美、音樂是聽覺審美、有旋律美、和聲配器美、節奏的舒緩緊密的對比美、音樂塑造的形象美,音樂表現的情感美。
㈣ 電影拍攝中 美術這一項目主要是什麼工作
電影美術指導是電影整個美術部門的頭兒。通俗的說,美術部門主要有兩個工作。一是負責把劇本里文字描寫的場景搭建或改建成實景,再通過各種道具把場景陳設出來,達到拍攝要求,二是負責把劇本文字描述的人物,通過演員的服裝、化妝,造型成真實的角色形象。
美術指導的主要工作就是對電影劇本文字描述的場景、人物造型、道具等進行視覺化設計,統籌造型、道具、置景部門完成影視劇的服化道製作及場景搭建工作。美術指導服務於導演,其下屬成員包括執行美術、副美術、氣氛圖繪制師、道具設計師、陳設師、制景師、服裝設計、化妝等。
入行條件:高校和培訓機構幾乎都沒有「美術指導」這個專業,從業者要麼之前是廣告公司的美術,要麼是學平面設計、後期製作轉行,要麼是從劇組里的美術道具部門底層做起,積累足夠經驗之後晉升為美術指導。能做到美術指導的,一般都需要多年的經驗積累。
職業前景:美術指導是影視作品的核心崗位,重要性高,要求高,收入高。
就業形勢:這也是一個高精尖的職業,能最終做到美術指導的人並不多。比概念設計好一些的是,電視劇組和廣告團隊也需要「美術指導」,所以就業范圍要稍廣一些。
㈤ 電影音樂重要性
電影已有百年歷史,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已成為這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的彩色化、寬銀幕化以及立體聲音響的出現,杜比錄音系統、數字多軌錄音技術的運用等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電影音樂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想,各種新風格、新體裁的電影音樂不斷涌現。在電影中,影像與音樂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電影導演如何決定和使用音樂?導演與作曲家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一旦音樂以及音響與畫面相結合,那麼會給我們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整體印象呢?純音樂與電影音樂關系如何?作曲家是怎樣著手創作電影音樂的?一部電影音樂又是怎樣完成的?電影音樂是如何變遷的?等等,這些都是這門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通過《電影音樂》這門課程,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電影音樂,並讓學生以不同的專業立場來了解和掌握電影音樂,以達到日後獨立工作時自身所應具備的"背景"知識。授課方式:結合理論講授的同時,利用音響資料,盡可能讓學生多聽電影音 樂作品,在聽的過程中,具體講解和分析音樂本身。另外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再來觀看聽過的作品,以加強學生對電影音樂功能、作用的印象,求得完整的"電影音樂"知識與概念。授課為一學期。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但更准確地說,它是在導演統領下的一個群體的藝術。導演、編劇、錄音、攝影、音樂、美術六大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個電影就不存在。而音樂與電影更是骨肉相連。
「首先,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㈥ 建築 雕塑 音樂 美術 電影中哪些是時間藝術 、空間藝術、時空藝術(歸類)
建築:空間藝術 雕塑:空間藝術 音樂:時空藝術 美術:時間藝術 電影:時空藝術 我是這么認為的
㈦ 電影專業有哪些課程
表演學院開設的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有:
表演專業課
表演藝術課、表演理論課、電影表演藝術史研究、影視表演藝術創作研究、表演大師研究,表演教學研究
表演專業基礎課
語言技巧課、聲樂課、形體課、電影表演形體語言研究
基礎課:電視劇作基礎、電影導演基礎、視聽語言、電影造型、影片賞析、中外電影史、藝術概論。
基礎課:電影劇作基礎、電影導演基礎、視聽語言、電影造型、類型電影、影片賞析、中、外電影史。
共同課:外語、體育、哲學、毛澤東、鄧小平理論、政治經濟學、藝術概論、大學語文、名著選讀、大學生修養、計算機基礎。
文學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電影劇作、電影理論、電影批評)
導演系:導演專業。(故事片、紀錄片、剪接、影視節目之作)
攝影系:攝影專業;(故事片攝影、紀錄片攝影、科教片攝影、影視照明、)
美術系: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廣告學專業。(電影美術設計、特技美術、廣告製作、影視化妝)
錄音系:錄音專業。(錄音技術、錄音藝術、音樂錄音)
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影視製片、發行放映、文化經濟人)
電影學系:(電影研究所)戲劇影視文學專業。(電影理論、電影批評、影視創作學)同時,負責學院的學報出版,學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學院網路的工作。)學生課程的3大主要類型:
㈧ 大學選修課中,影視音樂藝術,視聽語言,電影聲音,這三課分別都是什麼學什麼
影視音樂,顧名思義就是配樂
視聽語言,視覺感覺特效,比如武打動作,配備聲響
電影聲音,那就是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