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世界的魔法學院》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電影世界的魔法學院》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8MgZFyBrwUbSUWQ053-JyQ
㈡ 世界電影美學的形成期、成熟期、發展期是怎樣的
這里有關於世界電影美學形成期的論文: http://e.beida-online.com/dxtjsp/data/data1.jsp?id=dxymovie11
這是成熟期的: http://cache..com/c?word=%CA%C0%BD%E7%3B%B5%E7%D3%B0%3B%C3%C0%D1%A7%2C%B3%C9%CA%EC%3B%C6%DA&url=http%3A//www%2Eckzl%2Enet/obicn/paper/show%2Easp%3Fid%3D152630&p=&user=
發展期:
三、電影美學的發展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直到今天,電影美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這一歷史時期內總的說來,電影在技術上已達到完善的地步,進入了在藝術上精益求精的階段。在此期間電影藝術取得了作為科學劉·象的地位。在美國與歐洲等主要電影國家,電影進入了大學課堂,逐步設立了專門的系科與學院。電影學納入了學術研究的范圍,逐步設立了碩土與博士學位。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技術與文化的發展,
在實踐中電影具有了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影響。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政治、經濟的總趨勢影響下,電影創作出現了新動向,就中如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潮流與法國的新浪潮電影等等。電影藝術從理論上也逐漸形成不同的美學學派,在這一時期內法國巴贊與德國克拉考爾的「影象本體論」與「照相本性論」 (俗稱「長鏡頭」理論)是突出的代表。
在電影史上久已存在的寫實主義與技術主義的兩種創作傾向,在此時期與蒙太奇理論的發展和長鏡頭理論的形成相表裡形成了電影美學的兩大流派
夏衍在《寫電影劇本的幾個問題》中說, 「電影的特點一是群眾性,二是綜合性。」電影的綜合性也是盡人皆知的,然而對這「綜合」二字的理解卻各不相同。一、對電影藝術綜合性的一般理解
1、電影是聲光化電的綜合
電影企業部門從製片的角度說電影是聲,……綜合的生產過程。
電影不只是導演、演員的勞動成果。從製片過程看,需要各種技術部門的通體配合。聲,主要指音響與錄音工作;光,電影是在攝影的基礎上發展來的,攝影即光的藝術。電影用光,布光的設計、操縱、變化等對影片畫面的構圖、影調、節奏……影響極大;化,鏡頭的組接以及許多特技需要運用化學方法通過洗印完成,電,電影,電影,從生產到消費一刻也離不開電。電影塑造形象主要就是靠電光在感光膠片上作畫,所以電之於電影,不單是物質設備因素也是藝術創作的因素。
2、電影是編導表攝錄美的綜合
從藝術創作的角度看,盡管不同的片種,例如,動畫片、武打片、風光片、戲曲片、故事片……等的生產過程有些差異,但總體看來,影片的生產是需要編劇、導演、演員、攝影、錄音、舞台美術,電影音樂……各種不同專業的藝術工作者共同參加的綜合的創作過程。
3、電影是各類藝術的綜合
從傳統的藝術分類的角度看,認為電影藝術包含有各類傳統藝術(如文學、戲剛、音樂、美術、建築、雕塑、舞蹈)以及攝影藝術的成分,因而是各類藝術的綜合。持這種觀點的人往往還著重說明在電影中各類藝術又都「失去了各自的獨立性」而成為「電影的」有機組成部分。
上列這些說法都從一定的側面反映了電影的某種特徵,因此都有合理性。若從美學的角度,把電影藝術當做—種意識形態來考查,其綜合性應從電影藝術所塑造的形象去把握。蘇聯電影理論家涅米施說; 「為了確定電影藝術的特徵,首先必須說明電影形象的特徵,亦即闡明電影形象的材料、手段和規律。」
電影塑造的是銀幕形象。銀幕形象是以攝影為基礎,通過放映技術展現給觀眾的一種在時間進程中存在的視聽形象。我以為時空結合的四度空間性就是銀幕形象「綜合」的特點。
二、電影藝術綜合性的實質一一時空綜合的四度空間形象 1、攝影,是用光作畫在平面感光材料上塑造立體的形
克拉考爾說, 「電影按其本質來說是照相的一次外延。」①從前章講到的電影的發明過程即可看出電影是以攝影為基礎的。觀眾看「電影」,看的是什麼?就是用電影攝影機連續拍照下來的活動攝影的映象。
攝影是用光在感光材料上作畫,是在二度平面上塑造三度空間的形象。這里所謂「度」 (或稱「維」、 「維度」、「次」、 「次元」)是幾何學與物理學上的概念,即指衡量物體的長度、大小、形狀、位置、體積……的物理量。用一個物理量衡量為一『「度」,需要兩個物理量衡量為「二度」,如此等等。一度衡量的是線性;二度衡量的是平面;三度衡量的·是立體。攝影所使用的感光材料是平面的,但攝影通過光線的明暗與線條的角度、位置等等可以使平面構圖在視覺中產生縱深感,構成立體的形象——一種靜態的空間形象。這種形象在作圖上可用X、Y、Z三個軸座標計量它的長、寬、高,這就是三度空間的形象表示法。對攝影形象的量度分析可用2二3來概括。 :
而電影銀幕上出現的人物和景物是運動著的,是一種動態的空間形象。如要分析電影形象只有長寬高三個座標(即①克拉考爾: 《電影的本性》第3頁。
三度空間的向量)就不足以表示,還需要一個衡量時間的向量「t」來表示。也就是說由於運動攝影,電影比攝影增添了一個維度;時間。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對於有些照片來說,它的影象也富有動勢,但盡管如此,這張照片的畫面形象仍然是靜止的,它只是捕捉了物體運動的一個瞬間,並使這一充滿動勢的瞬間形象陌照相機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凝固起來。 2、 「電影是照相的一次外延」 (S+1:4)
電影藉助電影攝影機的運動所獲得的是一系列連續的動畫。影片膠片是以24格/秒的速度運動著的。畫格是電影膠片的單位,在電影的拍攝與放映過程中,每一個畫格既是一個單幅的攝影,又是一個運動的單位,它有時值(1/24秒),這就是電影與攝影的區別。可見,影片從它最基本的構成單位——膠片畫格起,就已經是時間與空間的綜合體了。換句話說,時空綜合的特性已然滲透在電影的構成元素一畫格中了。即畫格二攝影+t([:1/24秒)
電影畫格所顯示的影象是在攝影畫面所顯示的三度空間之外又加上了第四個量度一時間,成為時空綜合的四度空間形象了。這種特性可以用公式3+1二4來概括。
時間與空間綜合的四度空間性是電影藝術的根本特性,它制約著電影藝術各方面的特徵,並由此派生出各種電影藝術技巧與表現手法。這將在以後的章節中進一步討論到。
歸納起來,對電影藝術綜合性應如何理解呢?從哲學的角度看,辯證唯物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的存在形式便是運動。所謂「空間」是物質外部運動的相對位置與物
質內部結構形式,具有三維性,所謂「時間」是物質運動的過程,具有一維性。我以為對於電影藝術的綜合性特點不應局限在傳統的藝術分類的層次上去理解,即認為「電影是各類藝術的綜合」,而應從上位概念,從現實世界的物質本性——時空綜合——的層次上去把握,即把電影看成是綜合地再現社會生活的時間與空間形象的藝術。
這樣的理解與傳統藝術和電影藝術處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上的階段性劃分正相統一。也就是說,作為現代藝術,電影雖然借鑒於傳統藝術的觀念、經驗與手段,但它不是傳統藝術的線性的承傳,它有著與傳統藝術不可等量齊觀的性質。從藝術發生學的角度看來,電影藝術與傳統藝術不屬於同一歷史與哲學層次。
總的說來,藝術是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具體地說,是哪一個歷史的·代,屬哪些方面,具何特徵的「社會生活」,在哪一個歷史時代,處在何地理環境,有何文化傳統與個性特質的哪一類人的「頭腦」中……等這些因素都是不同的;同時,產生於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又並非都是從一個角度,以一種方式,處於一個認識層次上的「反映」。……由此可見,誕生於二十世紀初始年代的新興的意識形態一電影藝術,仰賴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物質手段,淵源於各類古老藝術的豐富經驗,成了一門能夠逼真地再現現實生活時空特徵的綜合藝術。銀幕形象的四度空間性開拓了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最廣闊的領域,同時也蘊蓄了電影藝術自身發展的巨大的潛能。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電影成為現代 藝術的基礎。
第三節 逼真的藝術電影藝術紿予觀眾的逼真感受是任何藝術也比不了的。
一、優於其它藝術的逼真效果與文學比較電影是直觀的
文學藝術的造型手段是語言文字,屬於第二信號系統。文學作品通過語言文字的敘述與描寫所創造的藝術形象,需要藉助讀者的想像才能被感知,具有間接性。電影依靠畫面與聲音塑造的銀幕形象,是可見可聞的直觀形象。 2、與音樂、繪畫相比電影是視聽兼備的
音樂運用音響和旋律塑造形象,是可以直接由聽覺感受的形象;繪畫運用色彩與線條塑造形象,是可以直接由視覺感受的形象(雕塑、建築等造型藝術與繪畫類似)。但是,電影的形象是既可聽又可見的。 5、與戲劇,舞蹈比較電影沖破了舞台的假定性在直觀的藝術中,戲劇、舞蹈也都是視聽兼備的綜合藝』 做為舞台表演藝術,戲劇在欣賞效果上存在著一種假定性,這主要表現在:
①第四堵牆的存在。舞台空間是由三面牆圍成的,第四面牆的位置是台口,不設景片。戲劇表演時,演員要有打破第四堵牆的觀念,面對觀眾來做戲;觀眾欣賞時也有一個第四堵牆的意念,要假設是透過第四堵牆來窺探角色的生活與情感。
②舞檯布景、造型比例與透視關系的假定性
由於舞台空間的局限與表演的需要,舞檯布景及其透視關系,布景與道具的造型比例並非都是科學的。不能以建築與制圖的標准來要求,存在著明顯的假定性。但觀眾由於欣賞習慣,也能理解與接受。
⑧演員的化妝、表情,動作與舞台調度的誇張。
話劇由於舞台燈光的影響與劇場條件的需要在表演、化妝等方面都有明顯的誇張。而電影則要求象生活一樣真實。一切空間場景、人物扮相耍有攝影的逼真性,表演風格也不容許象戲劇那樣大幅度的誇張。
除表演風格與欣賞效果的這些差異之外,在藝術反映生活的可能性方面,舞台藝術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它們反映生活的范圍與可能性是有局限的。而電影鏡頭有極大的自由,它沖破了舞台的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大白宏觀世界天體運行,小到微觀世界原子結構、遺傳信息傳遞;既可反映物質世界的運動現象,也可以展現人的回憶、幻想、夢境……等心理活動。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生活情景都可以通過視聽兼備的銀幕形象逼真地呈現於觀眾面前,內容廣泛,變化裕如。銀幕形象的逼真性特點使它給予觀眾的感受接近於社會生活現實。在《電影哲學概說》中,作者魏茨曼說; 「電影
的視聽表現手段,使銀幕形象近似手對現實本身的感受。」
二、獲得逼真效果的手段一一運動攝影
運動給電影以生命,使電影成為獨立的藝術。電影藝術的逼真性是發揮了運動攝影的藝術魅力的結果。
許多藝術大師都力圖表現運動,表現事物的動態美。在各種造型藝術里,舉凡那些克服了靜態藝術的局限而表現出動態美的作品都是藝術的上乘。例如:羅丹的雕塑《擲鐵餅者》和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電影藉助運動攝影實現了藝術家表現連續活動著的事物動態美的理想。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對電影的這一特性有敏銳的觀察和高明的判斷。他認為,電影「這是場面的急速的轉換,情緒的傾瀉與情節的奔流,這要比大段冗長的描寫好得多,可以說這更接近於生活,……電影揭開了運動的秘密,這是很偉大的。」②
運動攝影可以包含兩種構成方式:
(土)電影攝影機拍攝運動著的物體或電影攝影機處在運動狀態下進行拍攝;
(2)將攝影機拍得的鏡頭畫面組接起來,形成電影畫面時間與空間的連續運動;
前者是指被拍對象自身的運動以及電影鏡頭的推、拉、搖,移(刊·、降)俯、仰……等不同的拍攝方式;後者是指 鏡頭的剪輯。通過這兩種運動方式,使電影具有了「象生活本身一樣」的逼真效果。』、運動攝影的類型及各類鏡頭的審美意義電影攝影機的工作狀態,從機位的區別看分為定位拍攝和運動拍攝。
運動攝影一般分為推,拉、搖、移(含升降)等不同的運動方式和高位俯拍與低位仰拍等幾種類型。通過這些方式,電影把照相術的定點拍攝的單幅照變成了觀察距離、觀察范圍、觀察角度都在不斷變化著的連續畫面。
(1)推拍 又叫「推近」。拍攝時被拍對象不動,攝影機從開拍起逐漸向被拍對象推近,在縮短距離的過程中拍攝的方式。在推近過程中相應地視野縮小,而被拍部位的影象擴大。
推拍的作用是束攏觀眾的注意力,通過鏡頭的運動強制觀眾注意被拍對象,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導演要強調的東西。
(2)拉拍 又叫「拉遠」。與推拍的運動方式相同而方向相反的一種拍攝方法。拍攝時被拍對象不動,從開拍起攝影機後拉與被拍對象的距離越來越遠。在拉遠的過程中視野隨之不斷擴大,而被拍部位的影象逐漸縮小。
拉拍的作用是擴大視野,補充交待必要的人物與環境,給人以舒展的感受。有時可用來增強畫面氣氛。
(3)搖攝 也叫「搖」。是在搖動中改變攝影機拍攝角度的方式。與推拉相同之點是拍攝對象都不動;與推拉不同之處是攝影機機位也不動,只是攝影機的鏡頭在開拍後搖
動以改變拍攝角度。搖攝鏡頭的角度變化有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不同。
A,水平搖 攝影機拍攝時鏡頭沿水平方向搖動,以逐
漸改變拍攝角度。可以由左向右,也可以由右向
㈢ 推薦十部世界上公認的好電影,你有哪些推薦
推薦十部世界上公認的好電影,你有哪些推薦?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世界上最好看的十部電影,很難進行選擇,每個人的喜好不相同,有人喜歡唯美愛情類,有人喜歡熱血動作類,也有人喜歡血腥暴力類的電影,所以說要選出世界好最好看,最感人,影響力最廣的十部電影那就只有找大家都公認是最好的,那就是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電影了。
1、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第一名。並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美麗人生》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羅貝托·貝尼尼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但絕對不是為了媚俗大眾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貝尼尼只是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所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們,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
㈣ 世界著名電影學校
前五名
NO.1 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藝術學院,以當下好萊塢電影的地位,製作水平,和商業化程度來講,作為美國穩定招收本科電影專業的最高學府,南加州大學同樣可以當之無愧的位列世界第一。學校創建初期,美國電影之父大為格里菲斯曾在該校任教,著名校友包括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等。
NO.2 美國紐約大學電影學院,作為美國東部電影集群的代表,是美國本土唯一可以與占據了洛杉磯好萊塢地理的南加州大學對抗的電影學府,著名校友包括馬丁斯科塞斯及華人導演李安等
NO.3 La FEMIS,法國高等國家影像與聲音職業學院,目前世界藝術電影的最高學府,歐洲電影教育的代表,畢業生有讓·雷諾阿,安哲羅浦洛思,路易·馬勒,艾立克·羅尚,帕思卡勒·費昂等,最近的畢業生有弗郎索瓦·歐容等,可以跨進La FEMIS大門的都是導演,跨出大門的都是大師。
NO.4 俄羅斯莫斯科全俄國立電影學院(格拉西莫夫),成立於1919年,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電影學院,早期世界電影的最高學府,列寧及斯大林在任時期,該校學生的畢業證書曾經全部經由最高領導人簽發。著名電影人愛森斯坦,庫里肖夫都曾在該校任教,亞洲電影的中心北京電影學院就是在其一手指導下創建的,最為著名的校友為世界電影大師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NO.5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與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紐約大學電影學院並稱為美國三大電影學院,這三所學校畢業的學生幾乎構成了整個好萊塢的學院派體系。
有一種說法是北京電影學院排名世界第三,但實際上除了硬體設施比較優越之外,以上任何一所學校無論從資質,影響力還是教學成果來講,都絕對應該排在北電之上。
㈤ 請告知中國電影電視的最權威團體,比如中國電影協會之類,多謝!
中國電影家協會
中國電影家協會,1949年7月成立,現有會員5632人。下屬學會有中國世界電影學會、中國電影文學學會、中國電影藝術學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中國電影音樂學會、中國少年兒童電影學會、中日台灣電影研究會等。出版刊物有《電影藝術》(雙月刊)、《中日電影年鑒》、《環球銀幕》(月刊)、《大眾電影》(月刊)。創辦中國電影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北三環東路22號 郵政編碼:100013
電話:(010)64219977 傳真:(010)64211870
中國電影家協會是由中國電影家自願組成的專業性人民團體。它始建於1949年,曾使用過「中國電影工作者聯誼會」、「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等名稱,現有會員6000餘名。他們都是作品頗豐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在國內外重要電影評獎中獲獎的編劇、導演、演員、製片人、攝影師、美術師、錄音師、作曲家、評論家、事業家和教育家,以及電影發行放映、科研等方面的專家。
中國電影家協會作為黨和政府團結廣大電影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長期以來一直密切聯系廣大電影工作者,努力做好「聯絡、服務、協調」的工作,為鼓舞廣大電影工作者努力發展、繁榮中國電影事業,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起到了重要的積極的作用。
中國電影家協會的最高領導機構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及其理事會和主席團。主席團駐會常務副主席受主席團委託對中國電影家協會日常工作負全責,由主席團任命的秘書長負責處理協會日常事務。中國電影家協會下設辦公室、組織聯絡部、對外聯絡部、人事處等辦事機構和中外電影研究、期刊編輯出版等業務部門,還有一個創建於1956年以出版電影專業書籍為主的中國電影出版社。中國電影家協會就是通過這些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以及下屬單位,積極組織廣大電影工作者學習政治、學習專業、深入生活、深入群眾,舉辦中外電影展覽和觀摩活動,召開各種類型電影學術研討會、座談會,大力做好期刊編輯出版工作,開展同世界各國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電影界的友好往來和學術交流,舉辦電影評獎和電影節,促進了中國電影事業的不斷繁榮和發展,同時也確立了自己在全國電影工作者心目中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的《大眾電影》、《電影藝術》、《世界電影》、《中國電影年鑒》、《世界電影動態》,以及由中國電影出版社主辦的《環球銀幕》均為中國發行量較大或影響較廣的電影期刊。
大眾電影百花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參與主辦並具體承辦的兩項重要的電影評獎活動。這兩項電影評獎和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的華表獎,構成了中國影壇影響最廣最具權威性的三大綜合性電影獎,受到廣大電影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由這兩項電影評獎的頒獎活動發展而來的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歷經十餘載,日臻成熟。已成為吸引團結中國電影人的一個重要的慶典和聚會,是中國影協各項工作的全面展示。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管理局——管理中國電影的機構
擬定電影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有關政策、法規;
管理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工作;
指導並平衡電影題材規劃和年度生產計劃;
組織審查各類影片,發放或吊銷影片攝制、公映許可證;
承辦有關審批電影製片單位和跨地區發行、放映單位的建立與撤銷的工作;
負責電影技術管理;
管理對外合作製片、輸入輸出影片等國際合作與交流事項;
指導電影專項資金的收繳和管理。
內 設:辦公室、藝術處、製片處、宣傳發行處、國際交流處、規劃統計處
電影管理局常設機構
中國電影華表獎評選委員會
中國電影童牛獎評選委員會
夏衍電影文學獎評選委員會
總局科技委電影專業委員會
電影審查委員會
電影復查委員會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電影組
全國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領導小組
全國影院安裝計算機售票領導小組
中國電影機構 :
八一電影製片廠
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
北京電影製片廠
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
峨嵋電影製片廠
福建電影製片廠
廣西電影製片廠
內蒙古電影製片廠
上海電影譯制廠
上海電影製片廠
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天山電影製片廠
西安電影製片廠
瀟湘電影製片廠
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
珠江電影製片廠
中國農業科學電影製片廠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
㈥ 全球電影學院求推薦
全球十大電影學院
知名新聞網站Asian Correspondent最近選出全球十大卓越電影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學院及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雙雙打入十大,連同北京電影學院和印度電影及電視學院,本年度亞洲共有4所院校入圍。
中文名
全球十大電影學院
外文名
Asian Correspondent
亞洲
4所
校友
張藝謀、賈樟柯
電影學院排名
院校名稱
國家地區
約克大學
加拿大
香港浸會大學
中國香港
展開全部
亞洲院校入圍
十大電影學院有4間來自亞洲,而英國、加拿大及美國則分別有3間、2間及1間學院入圍,各入圍院校排名不分先後(詳見附表)。Asian Correspondent發言人表示,浸大傳理學院電影學院(前身為電影及電視學科)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40多年來培育不少電影業人才,幫助香港建立卓越品牌。他特別舉出該校的知名校友─電影人庄文強做例子,「他2002年的作品《無間道》,曾令他贏得第廿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該劇亦是當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4年後更被改編成荷里活電影《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畢業生表現出色,也反映學院的成就。
浸大電影學院經常邀請不同知名電影界人士到校擔任客席講師,相信與今次能打入十大有關。據了解,學院曾邀請著名導演吳宇森、侯孝賢及蔡明亮擔任碩士課程導師,為期一星期共5堂,讓學生可以近距離向亞洲電影業的大師學習。
城大多元課堂訓練全面
此外,城大創意媒體學院亦榜上有名,Asian Correspondent形容城大創意媒體學院提供動畫、攝影、思考等多元化課堂,令學生在創新、批判思考、創意應用等多個范疇上接受全面訓練。該校在香港、內地及其他亞洲國傢具廣泛知名度,是西方學生了解中國電影工業的大門。
北京電影學院具認受性
至於在內地甚有名氣的北京電影學院亦打入十大,Asian Correspondent認為該校是全球最具認受性的電影學院之一,「北京電影學院各學系高度仔細分工,如導演系、電影藝術系、動畫系、電影及電視技術系等,配以齊全、多元化的硬體設備,每年為中國電影業提供大量人才,足以成為全球領袖級的電影教育學院」。
該校出產了不少名人校友,導演方面有張藝謀、賈樟柯;演員校友則有趙薇、徐靜蕾及黃曉明等。
㈦ 求一部外國電影,講的是一個女人學會下棋,然後改變了生活的故事
王後游戲 Joueuse (2009)?
在科西嘉島上的小村子裡,海倫娜在一家旅館做清潔女工,她和丈夫昂熱以及十五歲的女兒麗薩在一起其樂融融……
一天,在打掃衛生的時候,她無意中發現一對美國夫婦在露天咖啡座玩象棋。這令她著迷不已。
對這項游戲從驚奇到狂熱,同村的神秘住客孔熱先生的幫助她一往無前。她還不知道,這種變化將顛覆她同她的家庭、朋友以及鄰里的關系。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22105/
㈧ 全世界有哪些電影獎項
有以下一些較為著名的電影獎項,有些獎項頒發的具體時間並不固定: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獎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家及電影藝術系學者等。它的各個獎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產生。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㈨ 中國玉文化學會是什麼組織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是經國家有部門批准,文化和旅遊部主管,民政部正式登記注冊成立的非營利組織,是由全國著名的文博考古單位、相關教育培訓機構、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組織、玉雕藝術機構、玉器收藏愛好者自願組成的國家一級社會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