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名字就叫《音樂會》的電影,外文原名 《Le concert》
國家/地區: 法國/ 義大利
類型: 音樂/ 喜劇
其他譯名:非常愛樂樂團(香港)
交響人生(台灣)
2. 高手進!求一部外國音樂電影,開始是一家三口都分離了,結局是因為兒子的一場音樂會一家三口重合了
《八月迷情》即《August Rush》
CCTV6放過,裡面的原聲超好聽的
3. 關於一部外國電影,貌似是《音樂會》。
就是叫《音樂會》Le concert
影片2010年7月23日北美上映 (現在網上是沒有觀看的)
劇情】30年前,安德烈·菲立波夫是蘇聯最著名的指揮家,是著名的莫斯科Bolchoï交響樂團的靈魂。但是因為他拒絕與幾位猶太音樂家——其中包括他最好的朋友Sacha——解除合作關系,他在事業的巔峰時被開除了。這一切全都是因為勃烈日涅夫訂下的法律!此後,安德烈仍無法忘情於Bolchoï,於是他仍在那裡任職,不過是作為一個……清潔工人。
某天晚上,正當他在整理經理的辦公室時,突然來了一封傳真:法國著名的夏特萊劇院邀請這支著名的交響樂團去巴黎演出。於是他計上心頭:不如召集昔日的夥伴,頂Bolchoï之名去巴黎演出如何?
4. 柯克·德·米科新作《蜜熊的音樂奇旅》定檔,這部影片是什麼類型題材作品
柯克·德·米科新作《蜜熊的音樂奇旅》定檔,這部影片是一檔感情真摯類型的題材作品。
5. 內容:兩個知音彼此相愛生下一個小孩 特別有音樂細胞的小孩四處流浪 最後在音樂會上找到父母(電影)
《八月迷情》很感人!值得一看!
6. 有一部電影關於音樂天才兒童的
中文片名
八月迷情
原片名
August Rush
更多中文片名
八月狂奔\聲夢奇緣\把愛找回來
更多外文片名
Klang des Herzens, Der .....Germany
Musica nel cuore, La .....Italy
影片類型
劇情\音樂
一見鍾情的背後,往往都是無盡的苦果和數不清的等待……12年前,華盛頓廣場某個被月光籠罩的美麗夜晚,萊拉·諾瓦切克,一個從小就被父親保護過度的大提琴手,希望可以從讓人透不過氣的緊密盯防中稍稍松一口氣,跑到屋頂的她卻偶遇背著吉他、英俊且魅力十足的愛爾蘭歌手路易斯·康納利。在街頭歌手演奏的《月宮舞》徐徐縈繞的旋律中,萊拉和路易斯相遇並迅速墜入愛河,音樂成了他們能夠分享的共同語言,發生在他們之間的情感維系是真實不可否定的,可惜的是,卻很短暫。
在兩人共度了一個浪漫到讓人意亂情迷的夜晚之後,盡管萊拉不斷地表示抗議,可是她的父親卻堅持甚至強迫她繼續舉辦音樂會,害得她不能履行去見路易斯的承諾。相愛的人如果太在乎對方,就很容易產生誤會,路易斯沮喪地認為,優秀且家境豐厚的萊拉對自己的愛根本就沒有他想像得那麼深沉,因為心碎而喪失了勇氣,路易斯發現自己沒辦法繼續創作和彈吉他了,最終,他放棄了音樂,離開了這塊傷心地。而萊拉,也失去了今生的愛人,幾個月後,一場車禍還奪走了她那未出生的寶寶。
轉眼10多年過去了,不知真相的萊拉和路易斯一直生活在各自的悔恨與傷感當中,他們並不知道,其實萊拉的孩子並沒有死,而是被她的父親偷偷送走了。如今那個名叫埃文·特勒(即之後的,奧古斯特·拉什)的小男孩已經有11歲了,不僅勇敢活潑,還具有非同一般的天賦--任何發生在他周圍的聲響,到了他的耳朵里,都變成了美麗的旋律,只要他站在麥田間,甚至能將微風掃過麥穗的沙沙聲變成宏大的交響樂,顯而易見,奧古斯特是一個天生的作曲家和指揮家。雖然是以孤兒的身份長大的,奧古斯特卻堅信他的雙親仍然活著,而且就像他對他們的迫切希望一樣,他們也需要他。
下定決心去尋找自己的父母,奧古斯特離開孤兒院隻身來到紐約,卻在紐約的街頭迷失了方向。這時,奧古斯特被一個在街頭演奏的孩子所吸引,並跟在他的身後,來到了一所廢棄的菲爾莫東大劇院,他發現,這個暫時的避難所還有許多像他一樣無家可歸的孩子,一個被稱為「巫師」的神秘人保護著他們。那一晚,奧古斯特第一次拿起吉他,隨即無師自通的他,就即興為大家表演了一曲。
一個從未受過音樂訓練的小男孩,竟然可以釋放出如此具有激情的旋律,這讓「巫師」驚訝不已,於是他為奧古斯特設計了一系列的表演計劃……奧古斯特並沒有覺得「巫師」的做法有什麼不妥,因為他相信,他的雙親就生活在這個城市的某個地方,如果他們聽到他的音樂,一定會找到他的。那個時候的奧古斯特還不知道,他期盼的「尋找」,已經開始了。
萊拉的父親終於將真相告訴她,原來她以為已經夭折的嬰兒竟然還活著……萊拉發了瘋似地找到社工理查德·傑弗里斯,希望他能夠幫助自己找到失散了11年的兒子。而遠走他鄉的路易斯,因為仍然無法對萊拉忘情,也回到了他們當初相遇的地方。
萊拉、路易斯和奧古斯特,他們雖然因為生活的無奈與欺騙,而被迫分開,可是他們之間通過愛和音樂建立起來的聯系卻從未斷過,他們終將找到彼此,因為只有這樣,他們的生命才有可能完整。
《八月迷情》講述了一個來自愛爾蘭的年輕但天資非凡的酒吧歌手(喬納森·里斯·邁耶斯飾)與一名年輕的女大提琴家(凱麗·拉塞爾飾)在紐約市的華盛頓廣場相遇,並迅速墜入愛河,但卻立即被迫分開,兩人的一夜情產物——奧古斯特·拉什也因此成了孤兒。
10年後,長大了的奧古斯特(弗雷迪·海默飾)只能在紐約街頭賣藝為生,後來由於得到神秘陌生人(羅賓·威廉斯飾)的相助,奧古斯特開始利用其非凡的音樂天賦來尋找在自己出生之日被迫分離的父母。
7. 關於音樂會的一個外國電影
片名就叫《音樂會》,他們音樂會的主題是柴可夫斯基
8. 電影《音樂會》的問題
剛開始配合不好的原因因為這些人已經30年都沒有進行正式演出了。你可以注意到安德烈是從葬禮的樂隊,吉普賽人的營地還有AV的配音室里把這些人找出來的。這些人一開始來巴黎抱著各種各樣的目的。尤其是那Victor父子基本上是來做生意的(拿著一箱魚子醬)。直到看到那對猶太父子的簡訊說「回來為了蕾雅」他們才出現。因此一上來各種走音不合拍,但是由於曲目是D大調協奏曲所以有大段的小提琴獨奏,這些人聽到安娜的演奏想起了當年的蕾雅因此找回了當初的感覺,我想這是影片想傳達的吧。其實,最後演奏的橋段不應該作為電影情節的一部分來看待,而是應該作為電影敘述完整性的一種具有象徵性意義的演出。在這一段落中,導演將之前的懸念進一步揭開,同時點明了這些人以後的命運完成整個劇戲劇沖突展現的高潮,並在高潮中結束,個人覺得這種安排非常精彩。另外再贊一下本片中各種元素的精巧安排。你可以發現安德烈的最大努力就是想出了代替莫斯科交響樂團到巴黎演出這一個點子。其餘的所有事情基本上是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辦成的。去找伽利略夫座領隊,人家之所以答應是為了在巴黎共產黨黨代會上講話。護照是吉普賽人辦的,贊助是碰巧參加婚禮(應該是當婚禮的群眾演員,雖然沒有明說)碰上天然氣大佬拉到的。巴黎方面之所以答應是因為他們財政緊張。這種機緣巧合的出現都是因為這些人早已放棄了音樂道路。但影片最後這群早已放棄音樂的人憑借著這樣的機緣又重新找回了當初丟掉的夢想。個人認為這是最後的橋段最感人肺腑的地方,也是為什麼伽利略夫最後感慨神真的存在。
再說一點,其實在最後的演奏中有三處試圖表現這一種「神跡」,第一處是借伽利略夫之口直接表述的,第二處是巴黎劇院院長親吻他的那個助理,這是一種戲謔的神奇,最後一處是Victor在演出結束之後說了一句「Amen」他是猶太人,實際上他說的並不是阿門,而是猶太教的禱告方式。
最後再說一點,感覺猶太教從頭被黑到尾啊,前面薩沙就告訴Victor巴黎到處都是猶太教堂,還把紅衣主教葬禮給黑了。你看Victor他兒子交摩西,是舊約里拯救人們的大神(猶太教不承認新約),這次去巴黎也是摩西想出了買手機的點子,不但救了他老爹,也成為這些人能再次演出的關鍵,實際上這個摩西短短幾次出場講故事的各個節點的邏輯鏈條串聯到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