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音樂賞析那些經典電影中的音樂賞析
1、《beautyandthebeast》電影《美女與野獸》影視原聲
《美女與野獸》是一個創作於18世紀的古老法國童話,原作者是Gabrielle-SuzanneBarbotdeVilleneuve。故事講述了一個被施了咒語的王子變成了一個面目可怕的野獸,後來有一個美麗的女孩愛上了野獸,從而解除了魔法。這個故事早在1946年就曾被法國導演拍成過電影,1991年的迪士尼動畫版本則更讓它更加家喻戶曉。
據悉,比爾·康頓(BillCondon)為迪士尼導演的這部《美女與野獸》還將從1994首演的迪士尼同名百老匯音樂劇中取材。後者根據動畫片改編,劇中由艾倫·曼肯(AlanMenken)和蒂姆·賴斯(TimRice)創作的多首歌曲,都是動畫片里所沒有的。
2、《TheTwoTowers》為電影《指環王》影視歌曲
霍華德肖《HowardShore》為托爾金的《指環傳奇》中獲得巨大成功的第一部電影章節所作的音樂為他贏得了奧斯卡(Oscar)最佳原創配樂獎,這給了他一個驚喜,因為這部音樂有著雄心勃勃的規模和堅定的黑暗意味,這些因素輕易地模糊了典型電影幻想音樂和完成的音樂會作品之間的界限。
它的續集採用了同樣的,通常是瓦格納式的戲劇手法,按照電影的故事情節,進入了更加陰郁和不祥的黑暗角落。前一部由霍比特人啟發而成的牧歌在這里被豐富的民族結構所取代,這些結構擴展了中土世界和人類世界的音樂范圍;挪威小提琴哈丹格爾代表了羅漢和北非的瑞塔,為摩爾多主題增添了色彩;而圓木鼓、迪盧巴、木木琴和西姆巴隆則增添了迷人的紋理。在那裡。樂譜中隱約出現的管弦樂雲朵因肖爾出色的合唱作品而變得明亮起來,這部作品將古老的禮儀影響與伊莎貝爾·貝拉克達利安、獨立流行歌手希拉·錢德拉、本·德爾·馬斯特羅和伊麗莎白·弗雷澤的各種獨奏曲相融合。」戈倫的歌曲《作曲家與抒情詩人弗蘭沃爾什的最後合作》是埃米利亞娜·托里尼的後現代主義焦慮中的比約基,有助於突出故事的現代寓意。
3、《BreakingDawn》是《暮光之城:破曉》的影視原聲
加州樂團Castaneda主唱VegaSchenk最新企劃的普普風電氣雙人組TheBoomCircuits,其繁星閃爍般的電子樂音碎片,搭配有如DeathCabForCutie主唱BenGibbard的嗓音,給人驚喜的錯覺。好像從清澈的吉他picking漫舞漸入至層層堆砌出的合成器濃霧中,然後又在沉淪迷走之後步出薄暮、迎接外頭灑下的暖陽光束。
❷ 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中所用的音樂有哪些
開頭那段的音樂是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片尾曲是《down to earth》
看磁帶跳舞的那曲是《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
其他的配樂,你用酷我的話,搜一下聽聽就能找到了。
❸ 哪些電影里用了大量古典音樂具體用了哪些
作為一部動作片,《殺破狼2》是成功的,托尼賈和吳京猛斗張晉,拳拳到肉的場面,更是被很多影迷津津樂道。一部好電影,往往有優秀的背景音樂,《殺破狼》2也是如此。該片的音樂監制是香港音樂人陳光榮,曾經給《無間道》三部曲、《竊聽風雲》等電影做過背景音樂,其中很多曲目流傳甚廣,比如《再見,警察》無數次被各大電視台引用過。
對於古典音樂,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產生排斥感,感覺這種東西太陽春白雪,離大眾口味太遠,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電影當中,都出現過作為背景樂的古典音樂,比如《殺破狼2》片尾,托尼賈、吳京與張晉打鬥時出現的那段情緒緊張昂揚的音樂,就是18世紀音樂家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的作品《四季》(The Four Seasons)當中的「夏」(Summer)。這段音樂描繪的畫面,是悶熱的夏季大暴雨將至,以小提琴為主樂器,曲調高亢暴烈,好像一團積雨雲即將爆發出刺目的雷電,力量感十足,經過陳光榮的巧妙引用,在電影中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令人心弦緊綳。
維瓦爾第:《Four Seasons: Summer 3rd Mvt》
《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孤獨的馬小軍行走在屋頂上……《憤怒的公牛》里,孤獨的羅伯特揚起倔強而痛苦的臉……《教父3》里,孤獨的邁克爾死在椅子里……這里用到的音樂都是20世紀音樂家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歌劇《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里的一個片段「Intermezzo」。馬斯卡尼的音樂特點,是詠嘆調風格濃烈,喜歡用動與靜、熱烈與抒情形成對比。
Pietro Mascagni: Intermezzo From Cavalleria Rusticana
殿堂級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當中,導演庫布里克至少運用了兩個古典音樂。影片開頭,當猿人誤打誤撞地發現骨頭可以作為武器的時候(人類開始使用工具的象徵),背景音樂是理查·施特勞斯的《查蘭特斯特如是說》,開場是狂風暴雨般的管風琴,磅礴壯闊,充滿了野性勃勃的力量。
Medley: Zarathustra Fanfare / Strauss Waltzes
隨後,骨頭被猿人高高拋起,鏡頭轉入人類的太空飛船在蒼茫的宇宙中飛行,背景音樂變為《藍色多瑙河》,優雅深邃。通過背景音樂的變幻,庫布里克展示了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變與不變。據說,庫布里克是在電影製作後期才決定拋棄原來的配樂,大膽地改用古典音樂。用古典音樂給現代化的科幻片做背景音樂,是相當冒險的,很容易產生違和感,但是正是這個大膽的決定,《2001太空漫遊》居然大放異彩。
The blue Danube
《這個殺手不太冷》當中的壞蛋警察每次行兇前,總是幻想在聽貝多芬的《歡樂頌》……《發條橙》當中崇尚暴力的小壞蛋,最喜歡的就是《歡樂頌》……《全職殺手》當中的Tok當街大搖大擺地做掉黑社會頭目,背景音樂也是《歡樂頌》。嗯,如果貝多芬知道自己的音樂被這樣用,可能會不愉快。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An die Freude (Ode to Joy)
貝多芬不愉快,巴赫同志可能也不高興。《七宗罪》當中,辦案的老警官威廉在圖書館查資料的時候,背景音樂是巴赫的《G弦上的詠嘆調》……《大逃殺》當中,孩子們在曠野里互相殘殺的時候,背景音樂是《G弦上的詠嘆調》……巧合的是,《全職殺手》片尾,背景音樂也是《G弦上的詠嘆調》。
Air On A G String
或許,貝多芬稍微好一些吧,比較一下,還是巴赫躺槍的次數比較多。經典犯罪電影《沉默的羔羊》和《漢尼拔》當中,高智商犯罪分子最鍾愛的都是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巴赫喜歡管風琴,宗教風格濃烈,宿命意味深沉,他的作品以嚴謹理性著稱,而《哥德堡變奏曲》則被譽為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為恢弘、也最偉大的變奏曲,難怪它會成為高智商犯罪分子的最愛。巴赫,安慰安慰貝多芬吧。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in G Major, BWV 988(Electric Guitar version)
因為電影《我的野蠻女友》,《canoon》火了,很多愛情電影都喜歡用它當背景音樂。准確地說,「canoon」並不是曲名,而是一種音樂形式,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節,最後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據說其中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Canoon
經典電影《征空先鋒》的背景音樂氣勢撼人,有力地表現了宇宙的浩瀚蒼茫,該片的音樂取自20世紀音樂家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其中又以「木星」(jupiter)的流傳最廣。這個樂章構思宏偉,第一部分磅礴遼遠,第二部分歡快雄壯,第三部分又回歸第一部分的基調,表現了宇宙的遼遠神秘。
The Planets Op. 32: Jupiter
塞繆爾·巴伯,20世紀美國音樂家,音樂風格以抒情浪漫見長,如果看過經典電影《野戰排》,怎麼能忘記催人淚下的背景樂《弦樂的柔版》,好電影和好音樂就是這么相得益彰。
Adagio for Strings
電影《見龍卸甲》結尾,名將趙雲孤身策馬沖向呼嘯如潮的敵陣,背景音樂慷慨悲壯,該片的製作人是香港音樂人黎允文,這段音樂借鑒了義大利國寶級音樂大師莫里康內為《荒野大鏢客》作的主題曲《Titoli》,不同的是,黎允文改編過後的音樂更多的是「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的悲涼,而原作更多的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瀟灑快意。當輕快的口哨響起,馬鞭破風聲呼嘯,彷彿看到漫漫黃沙中,一個瀟灑的西部牛仔正策馬沖向夕陽,身影漸漸消失在地平線……
Titoli
依然是莫里康內。嚴格地說,莫里康內的音樂已經夾雜了一些現代音樂元素,並不完全是古典風格,但是從總體風格而言,他還是偏向古典風格。他為許多電影做過音樂,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美國三部曲——《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是《西部往事》的主題曲,莫里康內音樂的特點是,善於通過音樂本身講故事,或者說催化、延伸劇情。關於這一點,他為西部片做的音樂表現得尤其明顯。為了適應不同的場景,他的音樂元素比較多:口琴、短笛、口哨、馬鞭……所以,這一類音樂當中有濃烈的江湖氣息,蒼涼曠遠,盪氣回腸。
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❹ 為什麼電子樂器在科幻電影中頻繁使用
隨著電子音樂的普及,電子合成器已成為聲音設計之利器,電子合成音色並非只用在電子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編曲當中,在電影配樂中運用尤其廣泛。如在科幻電影中,利用電子合成的音色製作影片中的一些虛擬的、前衛的聲音和音效,用擬聲的方法模仿同期無法錄制的聲音,為科幻電影中的聲音設計提供了更有力的技術支持。
電子合成器又稱電子采樣合成器,它能夠加工編輯出多種電子音色,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合成器中的電子元件。相比物理振動的聲學樂器和通過電來產生聲音的電聲樂器,電子合成器合成的聲音極具獨特性,聲學樂器發出的聲音和音色是比較有限的,而電子合成器通過各個編輯模塊和效果模塊發出的聲音是五花八門的,在科幻電影中很多作曲家都深愛用電子合成音色增加音樂的沖擊感和聲音質感,其所蘊含的感情更為豐富多彩,同時也能跟音效部分的電子聲結合更緊密。這些塑造的聲音具有以下兩種特性。
❺ 科幻電影的背景音樂
以下這幾首是《勇闖奪命島》裡面的音樂
絕對讓你感覺千鈞一發
Hummell Gets The Rockets
Rock House Jail
Rocket Away
Fort Walton - Kansas
The Chase
經典呀
❻ 《外太空的莫扎特》終極預告全員團建玩兒梗,這部電影中有哪些元素
《外太空的莫扎特》是一部很值得期待的影視作品,其中包含著各種元素,比如家庭元素,奇幻元素以及喜劇元素。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能夠在這部影視作品中獲得歡樂,是一部全家都可以看的電影。《外太空的莫扎特》的導演是陳思成,陳思成在其中一改以往的風格,給人們帶來了一部全新的作品。從放出的終極預告來看,其中有著許多天馬行空的場面。
莫扎特的出現,讓任小天學會了堅持夢想,同時也改變了與父親相處的模式,慢慢的與父親之間的關系好了起來。莫扎特的出現也引起了一個神秘組織的注意,讓其受到了很大的威脅。這部影片總體營造著一種喜劇的氛圍其中,父子三代之間的相處模式是這部影片中的一大看點。總體來說,這是一部極具創新意義的電影,是一部有著教育內涵的電影,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
❼ 陳思成新作品《外太空的莫扎特》,這部電影是什麼類型題材作品
陳思誠新作品《外太空的莫扎特》,於今年9月份開機拍攝,影片中的取景地全部都在北京。這是一部科幻片,而且准備分為三個系列,就如同自己之前的《唐人街探案》分為幾部那樣。
《外太空的莫扎特》講述了一位初中男孩,被自己的單親父親,整日強迫著苦練鋼琴的故事。在男孩苦悶的日子裡,某一天突然闖入了一位不速之客,這是一位名叫莫扎特的外星人,並由此而展開了一段神奇的外太空之旅。

對於陳思誠導演的作品,我個人還是很期待。不論是《士兵突擊》中的成才,還是《唐人街探案》,都帶給了我們很多精彩的故事;期待《外太空的莫扎特》上映,帶給我們一段奇幻之旅。
❽ 介紹一些詭異風格的純音樂(沒有人唱的),常用在科幻電影中的
我們是卡普亞一家
YYFC外連
http://www.yyfc.com/play.aspx?reg_id=1998196&song_id=2757625
別放跑他
YYFC外連
http://www.yyfc.com/play.aspx?reg_id=1998196&song_id=2757591
虛幻的光之封土
YYFC外連
http://www.yyfc.com/play.aspx?reg_id=1998196&song_id=2757426
銀の意志混音版
YYFC外連
http://www.yyfc.com/play.aspx?reg_id=1998196&song_id=2757907
行進
YYFC外連
http://www.yyfc.com/play.aspx?reg_id=1998196&song_id=2757370
都是符合LZ要求的純音樂
❾ 電影的聲音部分有幾元素
電影聲音主要包括三個部分:語言、音響、音樂。
語言就是人嘴說出的話;音樂是電影中經過加工的、要通過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聲音;音響是電影中除了語言、音樂之外的所有聲音的統稱。
一、語言的分類
1、對白(對話):電影中人物之間進行交流的語言。它是電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為重要的語言內容。
2、獨白:劇中人物在畫面中對內心活動所進行的自我表述。三種情況:
①、以自我為交流對象的獨白,即「自言自語」。
②、對其他劇中人物。如演講、祈禱等。
③、對觀眾。《個人問題訪問記》。
3、旁白:以畫外音的形式出現的人物語言。主要有兩種情況:
①、第一人稱的自述(畫面中沒有說話的人);
②、第三人稱的介紹、議論、評說等。
二、音響的種類
動作音響:人和動物行動所產生的聲音。如人的走路聲,打鬥聲,動物的奔跑聲。
自然音響:自然界中非人的行為動作所發出的聲音。如風聲、雨聲、鳥語蟲鳴。
背景音響:通稱群眾雜音。
機械音響:因機械設備的運行所發出的聲音。汽車、火車、輪船、飛機聲,電話聲、鍾表聲。
特殊音響:經過變形處理的非自然界的音響。神話、科幻片中多用。
三、電影音樂的出現方式
1、有聲源音樂(畫內音樂):畫面中出現發出音樂的人(唱歌)或物(收音機、錄音機、電視等)。
2、無聲源音樂(畫外音樂):畫面中沒有發出音樂的人或物。
❿ 求科幻電影的(BGM)背景音樂
第一首歌曲名:Deja Vu 歌手:Dave Rodgers,《頭文字D》動漫第二季插曲,視頻里大概是從1:19秒開始播放。

QQ音樂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