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符號的介紹
10月15日下午兩點,由山東理工大學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拍的電影《符號》在淄博影院上映後,該影片在理工大校園中引起了廣泛影響。此部電影是理工大在校大學生原創的首部大型動作懸疑片,歷時7個多月,由30餘人的主力團隊共同傾力打造,演員有20餘人,覆蓋5個學院。影片避開男女戀情,圍繞兄弟情,以良知、夢想和友情為核心思想,並摻雜大量懸疑元素創作而成,吸引了近千觀眾。
首映式結束後,劇組導演兼製片人兼主演陳曦同學講述了《符號》幕後的故事。
陳曦介紹說:《符號》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去年的國慶期間。那時,我與劇組成員(攝影師之一)劉情情在淄博瘋狂英語訓練營一起當助教。劉情情主要負責瘋狂英語訓練營的攝像,在一次聊天中,我請劉情情幫拍一些生活記錄,留作紀念,而劉情情則提到他們正要參加淄博市DV短片大賽,缺少好的劇本,於是達成合作。
去年十一過後,我創作了一部簡短的懸疑劇本,只是一個比較吸引人的小故事。後來劉情情將我引薦給了當時大學生DV聯盟會長閔志龍和卓振東,他們都這個劇本表示很感興趣。但後來由於社團工作及手中未完成的片子讓他們無暇全神投入《符號》的製作,我忙碌雙學位的課程,《符號》就此擱置。
2009年初,我又將舍友的一些創意加入《符號》,並按照一般劇本的形式將劇本的小說形式改寫。開學之後再次找到卓振東一起商議《符號》的製作。開始了對劇本的不斷完善。期間王博也參與進來,不斷分析、挖掘內容,並且同時翻閱專業書籍、分析經典影片。通過不斷對《符號》的結構、邏輯性、人物特徵、中心思想等進行完善。幾個月後,在我們都覺得劇本已經比較成熟,便決定開機!
今年暑假,大家約定在8月初集體返校集中進行拍攝工作。《符號》是一部以兄弟情義為主要內容的作品,而我們的演員也都是平日里的舍友、好兄弟,我們為了共同的電影夢而一起堅持。8月初劇組主要成員集齊,但學校在假期期間對宿舍樓內部進行了全麵粉刷,為了避免串幫,我們不得不進行重拍。為了追求好的拍攝效果,一個鏡頭經常要拍攝十遍以上,並且嘗試不同的調度,全片下來共拍攝了近2000個鏡頭。由於疲勞、炎熱,演員難免會產生情緒。因為牽扯個人隱私,所以在進行某些宿舍樓內拍攝時遇到了不少阻力,但通過向團總支申請,開出證明信後拍攝工作才得以繼續進行。9月初,學校正式開學時,影片拍攝了約80%。因為演員來自不同的學院、專業和班級,拍攝的組織工作更加艱難。但經過了一個月的緊張拍攝後,劇組終於克服重重難題,順利殺青,開始後期製作。
劇組分工為兩大板塊,分別由卓振東主管影片後期製作,由我負責宣傳、聯系贊助商等推廣事宜。大量的朋友也加入其中,參與門票設計(許烈)、網頁製作(付冠輝)、聯系學校報告廳(柏存志)、宣傳材料印刷(柏存志)等事宜。期間,現任「大學生DV聯盟」會長柏存志、王博在各方面給予了大量幫助。
由於時間極其緊張,製作過程中,卓振東、閔志龍等負責剪輯的同學5個夜晚通宵加班製作。而贊助商方面也是一波三折。我們決定通過《符號》的放映,將此次活動拓展為理工大學首屆電影節,首映後開展以「影視藝術賞析」、「攝影技巧」、「劇本解析」為主題的電影放映活動。整個活動將首次採用「網路直播」的形式對整個活動進行同步直播,覆蓋全校每個宿舍及博大花園全部網路,活動規模、形式都堪稱山東理工大之首例。
我們分別與淄博全球通電影城、淄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金色之韻KTV等商家洽談。「全球通電影城」給予了很大幫助,將場地租借費降為1500元。劇組方面,經過7個多月的製作,劇組成員幾乎每人都欠了朋友一些資金,所以場地費用及宣傳費用都成為大問題。某公司表示了很好的意向,但卻在距首映式還有3天時,提出苛刻合作條件,這一變故對整個活動都帶來了巨大沖擊。為了讓剪輯順利進行,我們只得對此事輕描淡寫,然後頂著壓力再想辦法。我不斷對卓振東說:你放心剪片子,資金和組織運作我來保證。然後我們來到另一家公司洽談,經過兩次交涉經理表示非常感興趣,但就在海報將要交由印刷廠印製時,該商家提出由於經費不足暫不合作。離活動開始還有不到兩天,劇組卻存在3000元經費的虧空。最後「淄博李陽瘋狂英語」的王校長決定幫助我們,為我們印刷宣傳材料及提供部分資金,幫我們實現這個夢想!這又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成功的信念。
劇組主要成員在後期製作、宣傳的過程中,歷時僅一周多時間,平均每天睡眠5個小時,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海報設計、製作及印刷,宣傳網頁的製作,贊助商的合作商談,系列活動組織。
最大的問題在於,場地約定之後,我們的後期製作時間已經不到十天,這時預告片都沒思路。直到去電影院放映的前一天晚上,我們的片子只是完成了鏡頭的排序,沒有字幕、沒有片頭和片尾,沒有配樂,剪輯也是漏洞百出……最後一晚,卓振東、王晨、閔志龍、劉情情和我一起通宵加班。王晨並不是開始就加入我們的團隊的,他的各方面技術都非常棒。由於儀器使用缺少經驗,所以前期同步錄音雜音極多,很難達到好的效果,王晨專門對所有音頻進行降噪。劉情情負責調色,而我與閔志龍負責編輯字幕,同時我來選擇背景音樂。製作期間我不斷與影城協商首映細節,但出於擔心對方不予合作,我一直都說片子已經剪完,而我又不能催促卓振東給他施壓,單方頂著巨大的壓力。直到首映那天的中午,片子的字幕依然沒有完成合成,而片尾也沒有完成。在最後導出片子時,三台機器紛紛崩潰,這時,我在電影城的會場接待媒體、嘉賓。眼看兩點開始的時間已到,而片子還在學校沒有完成,我還不能讓此消息透露,面對影城經理、嘉賓、媒體和在場的500名觀眾,壓力真的好大,還要做到不動聲色……兩點半了,負責技術的成員將實驗室電腦的硬碟卸下來,拿到放映廳,卸下電腦的光碟機,安裝硬碟,直接拿編輯軟體做播放器,播放了那部零散而殘缺的片子……坐在影院看到最終的效果離預期相差如此之遠,真的好失落,不知如何面對在場的朋友、嘉賓和媒體們。放映結束,雖然專家給出了很好的評價,大家也表示很精彩,但影片的真實情況我心中自然有數。然後是各種媒體的采訪,我作為發言人,強帶著微笑介紹我們的片子,推廣我們的片子,回答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在回來的公交車上,山哥和其他主演都勸我:咱能走到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已經盡力了就別太傷心了,但我還是幾乎沒說一句話。回來後還強顏歡笑地接受了淄博廣播電台的電話采訪,此時,我已40多個小時沒合眼,期間只吃了兩小口餅……但是想到活動已經宣傳開來,會場也已經申請好,明天還要在學校最大的報告廳之一「三號報告廳」做理工大專場首映式,而目前手中只有那份在我看來垃圾一樣的未完成片子時,壓力可想而之。但有一個信念就是:這次活動是我一手策劃的,我必須給大家一個交代,絕不能拉著兄弟們一起丟人!
中午,我和卓振東繼續不停的修整未完成的影片。晚上,當看到這部精剪之後的片子成功播完之後,看到大家的贊許和專家的認可時,看到大家受到的震撼,我心中的大石終於落地了,然後與身邊的所有兄弟一一擁抱!電視台的一位專家對我說:能以導演、編劇、主演的身份來完成一部如此的作品,我真的很崇敬你!
舍友濱爺激動地眼睛都含著淚水……因為再體會過昨天的巨大失落後,我們沒有一點放棄,繼續完成片子,而其他成員依然面帶微笑的在校園里堅持宣傳,這份經歷是每一個旁人所不能體會的……
采訪結束後,陳曦開玩笑的說,他的臉上有很多的痘痘,生平第一次起這么多,對不住各位觀眾。同時,疲憊的臉上卻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符號>>我們經常在各種雜志上讀到世界各大城市的評比,誰是最舒適的城市,誰是最適合居住的城市,等等。我記憶中被選中的城市有美國的匹茲堡, 加拿大的溫哥華,瑞士的蘇黎世……這些入選的城市的確有他們各自的魅力,但總難免讓人感覺單調、乏味。與之相比,人們還是嚮往到那些偉大的城市去,去紐約、去巴黎、去倫敦。<!--
潘石屹 張欣 等
❷ 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賞析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著名的音樂電影,你有看過《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嗎?下面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賞析的相關內容吧!
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賞析
“池塘之底”是一所專為“再 教育 ”問題少年們而設置的寄宿學校的名字。一如其名,學校擁有陰森古陳的建築、笨重重疊的大門,灰色斑駁的教室以及幽暗閉塞的氛圍。
夏丏尊格言:”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虛空“。處於池塘之底,那就意味著幽晦如地獄,沒有陽光溫暖心靈;意味著井底之蛙,籠中之鳥,沒有湛藍的天空任意飛翔;意味著冰冷如冬,污穢叢雜,亦沒有真情實愛的潤澤。
在這里,觀眾看到教育的“理念”:“行動—反應”原則,如果有孩子觸犯了紀律,全校師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將受到嚴厲的懲罰。設若三秒內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關六小時的禁閉,輪流進行,取消所有娛樂活動,禁止任何外來探訪,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發為止;在這里,有著嚴格的客人探訪條例,只可以在規定時間段親子見面,其餘時間都處於鞭子與辱罵的凌威之下;在這里,缺乏公義、尊重、愛心。
拉齊校長,自私貪婪、刻薄威嚴而又剛愎自用。曾經是鼓號手的他,也有過夢想與激情,可是面臨教育的異化,逐漸將自我的心靈扭曲變形。為了向同業委員會爭取經費,為了晉升和榮譽勛章,他可以不擇手段,任意掠取馬修的艱辛努力。為了逃避自己的責任,他可以把蒙丹送進監獄,可以宣告合唱團解散,可以解僱馬修。在他眼裡,唯有絕對的權威,才能控制消極行為的發生,抑或懲罰消極行為。他不再關注學生的靈魂生長,不再傾聽教師的善意建議,只在尋求通達的路徑,只在解決經費的來源。面對學生的種種變化,他無法認識到音樂的育人功效,認為音樂帶來的紀律改變只是湊巧。
學校的教師個個行為乖戾,面目可憎,令人匪夷所思。他們忘記了說笑,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情趣與品位。在他們眼裡,看什麼都覺得是壞事,這幾乎成了職業習慣,或者說思維定勢。每天如臨大敵,與學生沒有任何情感的交流。
正因為如此,學生敵視教師,與教師形成敵對壁壘。在馬修剛出現的時候,大家諷刺辱罵他“禿子”、“光彈頭”;因為哈讓沒收了穆東的香煙,而被剪刀所捅人;被視為無葯可救的孤獨的靈魂縱身跳樓自殺;隨時准備陰謀襲擊教師;蓄意報復教師的批評懲罰;課堂創作漫畫羞辱校長;遠離家長,叛逆心理極其嚴重……
馬修,一個落魄的藝術行俠,一個倉皇的生活男人,一個另類的學監教師。在所有領域經歷了系列挫折後,他終於跌入人生的最低谷。音樂創作的夢想,愛情詩意的浪漫,年少意氣的輕狂都被捲入生命的池塘之底。
在陰雨霏霏的冬末,馬修將孤獨的身影寫進另一方“池塘之底”。悲哉,同是天涯淪落人!馬修看到在校門翹首南望、苦等周六的戰爭孤兒佩比諾;看到跪地洗刷、冷漠敵意的被罰者。
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劇情簡介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昂克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 日記 ,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名為“池塘底教養院”。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頑皮的 兒童 。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 方法 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馬修開始教學生們如何 唱歌 ,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昂克,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但卻是一廂情願。最後因為失火事件被校長解僱,臨走前帶走了佩皮諾(Pépinot alte)。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電影,引人深思。
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的穿幫鏡頭
1.在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當拉辛和他的家人離去,他走進汽車的時候,可以在車窗玻璃上看到工作人員的倒影。
2.在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馬修乘坐的公車第一次離開時汽車尾部有白底黑字圓牌“限速85km/h”,但帶著佩皮諾第二次離開時,圓牌消失了。
3.扮演成年皮埃爾的演員雅克·貝漢有一雙棕眼睛,但扮演少時皮埃爾的演員Jean Baptiste Maunier有一雙藍綠色眼睛。
4.在電影開頭,佩皮諾拿出相片(也就是那張大合影),大合影上中間的佩皮諾拿的牌子是在他的膝蓋前面但是在電影00.58.07中,牌子卻到了他的大腿上
❸ 電影賞析|《與瑪格麗特的午後》——以花為名,依書而生
電影賞析:《與瑪格麗特的午後》——以花之名,綻放智慧的篇章
閱讀的力量,如同春風拂過,溫柔而有力,它能將無知變為智慧,賦予生命無盡的深度。今天,讓我們一同探索一部觸動心靈的女性電影——《與瑪格麗特的午後》。這部電影於2010年6月上映,由才華橫溢的法國導演讓·貝克執導,熱拉爾·德帕迪約與吉賽勒·卡扎德絮等實力派演員傾力演繹,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法國影帝的精湛演繹
德帕迪約,這位曾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法國電影界的一股清流,出演過超過150部影片,從歷史劇到喜劇,無不展現出他的多樣魅力。他的代表作如《戀戀山城》、《大鼻子情聖》等,都讓他在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而在《與瑪格麗特的午後》中,他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個粗獷外表下隱藏著溫情的鄉巴佬傑爾曼,與書本的相遇,成為影片的重要線索。
故事圍繞九十歲的瑪格麗特展開,她每日午後都會在公園長凳上與書籍相約,這看似平凡的閱讀之旅,卻因傑爾曼的加入而變得不平凡。他們的故事,就像一本打開的書,每一頁都充滿了溫馨和感動。
電影中的文學與溫情
電影《與瑪格麗特的午後》巧妙地融合了喜劇元素與文藝氣息,以閱讀與文字為紐帶,編織出一幅幅溫馨的畫面。影片的配樂設計巧妙,每一音符都對應著情感的轉折,從親情的深沉,愛情的甜蜜,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都通過音樂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女主角瑪格麗特以她的堅韌與樂觀,告訴我們如何在生活的起伏中保持精神的豐盈,享受閱讀,珍愛生命。她像一座燈塔,照亮了我們在平凡生活中的愛與溫情,讓每一個觀眾都能從中找到共鳴。
電影中的「奢侈」並非表面的奢華,而是法國人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追求。正如電影中的書本,雖然數量不多,卻承載了豐富的內涵,體現了法國人對知識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細膩品味。
在《與瑪格麗特的午後》中,我們看到了愛的多種形態,無聲的關愛和理解,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感受到愛的力量,無論在何處,都能在平凡中發現生活的美好。
讓我們一同沉浸在電影的世界裡,感受那份來自《與瑪格麗特的午後》的智慧與溫情,讓心靈得到滋養,讓生活因此而更加豐富多彩。
(沒有提供主編、編輯和圖片、音頻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