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殺戮禁區》在哪些國家的上映日期有所不同
《殺戮禁區》在多個國家的上映日期確實有所不同。以下是部分國家上映日期的具體差異:
此外,英國、比利時、新加坡、瑞典、波蘭、捷克、匈牙利等其他地區也分別在2006年的不同時間點上映了這部電影。
綜上所述,《殺戮禁區》的上映日期在全球范圍內因地區而異,這反映了其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和不同地區的電影市場策略。
Ⅱ 捷克斯洛伐克出品的電影有哪些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個中歐國家,擁有豐富的電影製作歷史。以下是捷克斯洛伐克出品的部分著名電影:
捷克斯洛伐克出品的電影包括:
1. 《布拉格之春》
2. 《夢幻之園》
3. 《嚴密監視的列車》
解釋如下:
《布拉格之春》:這是一部反映捷克斯洛伐克抵抗蘇聯干涉的電影,描繪了布拉格市民在二戰期間的勇敢抵抗。這部電影不僅展現了歷史的真實面貌,也展現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堅韌不拔和勇氣。影片獲得了廣泛的贊譽和認可。
《夢幻之園》:這是一部講述家庭、友情和愛情的影片,充滿了濃厚的情感色彩。影片以捷克斯洛伐克的風景為背景,展現了家庭之間的深厚情感以及人性的美好。這部電影深受觀眾喜愛,被認為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經典之作。
《嚴密監視的列車》:這是一部揭示社會現實和道德倫理的電影。影片通過列車這一封閉空間內的故事展開,探討了人性的復雜性和社會的道德困境。這部電影在捷克和全球范圍內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它以其深刻的社會洞見和對人性和倫理的探討而著稱。
除了上述電影外,捷克斯洛伐克還出品了許多其他優秀的電影作品,這些電影不僅在國內外贏得了聲譽,也向世界展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電影藝術和文化的魅力。
Ⅲ 我的捷克電影十佳分別是哪幾部
我不知道那麼多,說說我知道的吧
如果我現在做個小調查,問朋友們有沒有看過捷克電影,我想大多數人會一時語塞!我們常年浸淫在好萊塢作坊出品的快餐電影中,對這種絕對冷門國度的電影肯定了解得少之又少,其實呢,捷克電影你至少看過一部,哈哈,《鼴鼠的故事》就是捷克出品的!
捷克首都是那個充滿愛意和幻想的城市——布拉格,我想很多朋友都看過法國影星朱麗葉比諾什主演的《布拉格之戀》吧,雖然這個不是捷克電影,但你肯定通過這部電影愛上這個迷一般的城市和這個國家!
《鼴鼠》系列動畫片曾在國際動畫節上拿過不少獎項,這是我在一個專門介紹捷克動畫產業的網站上看到的,最早的一部《鼴鼠》動畫製作於1957年,當時的鼴鼠形象還比較擬人化,沒有我們後來熟知的那麼憨態可據,而且片中是有對白的,不過當然也聽不懂。
從60年代中期開始,鼴鼠的形象才固定下來,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那個樣子。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鼴鼠"系列的創作巔峰時期,74年和75年則可謂是巔峰的巔峰,總共出品了12部短片,而且部部精彩。要知道,在70年代中期,動畫片全部都是手工製作完成的,其中工序之繁雜繁瑣和今天是不能同日而語的。進入80年代後,也許是因為受到政局的影響,進程明顯放慢下來,整個80年代也不過出品了四部而已,而且其中大多反應了人們對於現代社會資源及環境的憂慮,遠不如70年代的輕松悅人。其中1984年出品的《鼴鼠的夢》是一個長片。製作時間距今最近的一部片子是《鼴鼠和青蛙》,製作於2002年。
Ⅳ 各個國家對電影是怎麼分級的
在電影雜志上我們老看到電影的分級符號如PG、G、R等,你知道他們的含義嗎?其實這只是美國的電影分級而已,其他各個國家地區也都有各自的分級標准,現在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美國電影分級制度:
美國的MPAA,它的全稱為「The 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即「美國電影協會」,總部設在加利福利(Encino,California )。這個組織成立於1922年,最初是作為電影工業的一個交易組織而出現的。如今它涉足的領域不僅有在影院上映的電影,還有電視`家庭攝影(home video)以及未來有可能會出現的其他傳送系統領域。
MPAA在洛杉璣和華盛頓為它的成員服務。它的委員會的主要成員由也是MPAA的會員的美國最大的七家電影和電視傳媒巨頭的主席和總裁共同擔任。他們是:
.迪斯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
.索尼聲像(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
.Metro-Goldwyn-Mayer Inc.;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
.21世紀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環球影像(Universal Studios, Inc);
.華納兄弟(Warner Bros.);
MPAA制定的影視作品的分級制度如下:
·G級: (GENERAL AUDIENCES All ages admitted.)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 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 Some material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children.)普通級, 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有些鏡頭可能讓而用產生不適感.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范圍;
·PG-13級:(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 Some material may be inappropriate for children under 13. )普通級,但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特別輔導級,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回遊吸毒鏡頭和臟話;
·R級: (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lt guardian.) 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限制級,17歲以下觀眾要求有父母或承認陪同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暴力、吸毒等場面和臟話;
·NC-17級: (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 )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 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臟話等。
另補充幾種特殊的分級:
· NR OR U:NR是屬於未經定級的電影,而U是針對1968年以前的電影定的級。
· M,X OR P:這一級中的電影基本上不適合在大院線里公映,都屬於限制類的。
可見,電影的分級制度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兒童和青少年的。但是有時候,在商業利益面前,電影分級制度無能為力。很多片商不顧電影分級制度,一昧向青少年觀眾推銷暴力`色情電影。而且有時候,色情與非色情,色情與情色,就象東郭至今也沒能夠弄得很清楚一樣,它的界定有時候也有一定的難度。
「藝術無禁忌」,但是藝術的界限又在哪裡?引起爭議的也有很多。例如《比利·艾利略》是一部藝術水平很高的影片,講述一個很有芭蕾舞天賦的11歲男孩的故事。但MPAA給它的評級是R級,而不是PC-13級。可見到敏感的R級和PG-13級的時候,片子本身的藝術性也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在這個肉慾橫流的社會,有認真的為藝術而做的電影和導演,但很多也是純粹是為了金錢的驅動。
電影分級制度並不能說是100%的精確,但是它至少提供了一個可以有些秩序的標准和參考。
英國電影分級制度:
· 「U」級:普通級——適合所有觀眾。在此級節目中只能偶爾使用「damn」(該死)、「hell」(見鬼、**)這類輕微的咒罵語言,極少使用其他溫和的咒罵語言;
· 「Uc」級:特別適合兒童觀看;
· 「PG」級:家長指導級;
· 「12」級:適合12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 「15」級:適合15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 「18」級:適合18歲以上是成人觀看;
香港電影分級制度:
· 第Ⅰ級:適合任何年齡的人觀看;
· 第Ⅱ級:兒童不宜觀看;其中:
· 第ⅡA級:兒童不宜——在內容和處理手法上不適合兒童觀看;影片可能使用輕微不良用語和少量裸體、性暴力及恐怖內容,建議有家長指導;
·第ⅡB級:青少年及兒童不宜——觀眾應預期影片內容不適合成分的程度較第ⅡA級強烈;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影片可能有一些粗卑用語及性相關的主語詞;可含蓄地描述性行為及在情慾場面中出現裸體;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內容;
· 第Ⅲ級:只准18歲(含)以上年齡的人觀看。
新加坡電影分級制度:
G級為普通級,其中再分為適合所有年齡的電影和需要家長從旁指導的PG級電影;
NC16級為16歲以下不宜,《拯救雷恩大兵》因包含太多粗俗語言而於1998年成為第一部列入這一級的電影;
R(A)級為限制級(藝術)電影,只供21歲以上的成人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