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甄子丹扮演的鐵猴子是什麼電影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是由袁和平執導,甄子丹、於榮光、王靜瑩、曾思敏等主演的。
該片講述大夫楊天淳眼見晚清官吏禍國,故夜間喬裝飛賊「鐵猴」,劫官濟貧。京官大怒,派少林叛徒衍空和尚為欽差,通緝鐵猴;黃麒英領子黃飛鴻北上,路見盜賊,黃出手教訓盜賊,顯其功夫不俗。官府以為民除害為名,以飛鴻為人質逼迫黃麒英助擒飛賊。黃麒英不明真相,兩雄惡戰連場。
該片於1993年9月3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❷ 電影《血戰鋼鋸嶺》的原型是誰
《血戰鋼鋸嶺》原型人物是道斯。
和電影里1945年道斯直接參加沖繩之戰不同,早在一年前1944年的關島之戰,手無寸鐵的道斯就隨部隊參戰了,並且表現英勇,營救了大量負傷的戰友,還因此獲得兩枚銅星勛章。
1945年,二戰接近尾聲,美國為建立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發起了對沖繩島的總攻。在這場人間煉獄般的攻防戰中,雙方死傷慘重,日軍傷亡或被俘超過了10萬,美軍也遭受了8萬人的傷亡。
血戰鋼鋸嶺原型故事
如電影所述,道斯所在部隊登上鋼鋸嶺後,被日軍猛烈的炮火給打退了回去。但道斯選擇孤身一人留在了上面,只為了救治被落在戰場上的傷員。據戰後日本兵回憶,當時他們發現了這名醫療兵獨自留在戰場救人,但當他們朝他射擊時每次都會出現子彈卡殼的情況。
看來這次上帝真的站在了天使這邊。電影中有一段是多斯在地洞了救了一位日本兵。這一段是在紀錄片里多斯的戰友的描述。當然了,這位戰友因為政治正確,他的用詞非常小心。
一會說的是日本士兵威脅了多斯,一會說只是看見了某個日本兵有美國式包紮。但是至於到底有沒有這件事情,至今還是一個小秘密。
❸ 鋼鋸嶺戰斗歷史資料
最近美國戰爭電影《血戰鋼鋸嶺》熱映,引發了人們對於太平洋戰爭中沖繩島之戰的濃厚 興趣 。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用。
本月8日上映的戰爭大片《血戰鋼鋸嶺》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看過的觀眾應該知道這是根據真實戰役改編的,那麼血戰鋼鋸嶺 歷史 原型究竟是哪般?這就為你介紹男主角戴斯蒙德·道斯真實經歷。
戴斯蒙德·道斯歷史原型介紹
戴斯蒙德·道斯歷史原型
戴斯蒙德·道斯的檔案上有拒絕服兵役的「黑歷史」,可是他又主動報名參軍,因為拒絕使用武器,曾被送上 軍事 法庭,結果卻又在戰場上赤手空拳挽救了75個戰友而被美國總統杜魯門親自授勛……要不是「有圖有真相」,歷史上確有此人、確有這些事,估計大家會覺得這是個有 想像力 的編劇編出來的 故事 。
如今,隨著好萊塢大片《血戰鋼鋸嶺》的上映,這個故事的原型人物戴斯蒙德·道斯再次被世人關注。
《血戰鋼鋸嶺》是大腕兒梅爾·吉布森沉寂十年之後的導演新作,這部電影於11月4日在北美上映,贏得一片叫好之聲,被認為是即將到來的頒獎季的熱門影片。
通過該片,大無畏的人類精神又在銀幕上大放光彩。主人公達到了神一樣的高度,帶來了天國般的溫暖救贖,但是,他卻並不是偽神,而是真人。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位達到神一樣的高度的人——戴斯蒙德·道斯的傳奇故事。
血戰鋼鋸嶺男主原型
血戰鋼鋸嶺男主原型
中文名:戴斯蒙德·道斯
外文名:Desmond Thomas Doss
國 籍:美利堅合眾國
出生地:美國弗吉尼亞州林奇堡市
出生日期:1919年2月7日
逝世日期:2006年3月23日
職 業:軍人
信 仰:
__服役部隊:第77步兵師 第307步兵醫療分隊 1營 B連
參加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 關島戰役 萊特島戰役 沖繩島戰役
勛章:榮譽勛章 銅星勛章(2枚) 紫心勛章(3枚)
配偶:Dorothy (nee Schutte) Doss (m. 1942–1991),
Frances (nee Duman) Doss (m. 1993–2006)
戴斯蒙德·道斯生平經歷
戴斯蒙德·道斯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殺害一個敵人,而獲得美國國會榮譽勛章的美國軍人。道斯1919年2月7日出生於美國弗吉尼亞州林奇堡市,他的父親威廉托馬斯·道斯是一名木匠,母親名叫伯莎(奧利弗)·道斯。
道斯在戰爭期間服役於第77步兵師,第307步兵團醫療分隊,1945年,他所屬的部隊接到的 命令 是進攻當時位於沖繩島的鋼鋸嶺——一個400英尺高,近乎垂直的懸崖。
沖繩島戰役有「鐵暴雨」之稱,這場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虜,美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8萬人。
沖繩島僅僅40平方公里大小,平均每平方公里至少傷亡4500人,平均每2個人就要殺死1名敵人,是公認的歷史上最殘酷的戰役之一。在沖繩的戰斗結束數星期後,美軍得以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及長崎,最後導致日本投降。
手無寸鐵的道斯就來到了這片戰場上,在這片不到40公里的島上,遍布日本人設的機關、埋伏、碉堡和地洞。當美軍剛一登頂,便遭受到猛烈的炮火攻擊,不得不下令撤退,然而道斯卻在全軍退回山腳的情況下,獨自留在了山崖頂上。
一個人面對日軍以及漫天炮火,一次又一次沖入,將戰友拖出來,再在懸崖邊,用自己發明的方式把隊友綁好,放下山崖,「ONEMORE」(再救一個),道斯的心中只有這個聲音,這個信仰讓他一人在彈火中救出了75人。
之後,道斯說:「戰場上遍布著屍體。我不能把我的兄弟們留在戰場,他們知道,只要我能,我一定會照顧他們,一定會帶他們回家。」
事實上,道斯也是那樣做的,有一個士兵,雙腿被炸斷,胸部中彈。在其他軍醫已經放棄他時,道斯硬是把他拖到了後方,最後這個士兵生存了下來,活到72歲。而在電影中,他甚至還救出了幾個受傷的日本兵。
一天就救出了75人,使道斯成為英雄,而事實上,在那致命的一場戰斗之前,道斯已經救了很多人,在一次行動中,他不幸被擊中。但他只是隨便包紮了一下,就又返回戰場,當他的左臂被手榴彈擊中,他依然憑借自己的毅力走回救治站。
後來他的左腿被手榴彈炸斷,他無法行走,只好被戰友用擔架抬回後方,但當他看到比他更嚴重的傷員後,就從擔架上滾下,將救治的機會先讓給其他人。
道斯的英勇贏得了戰友們的極大尊重,他甚至成了大家的「保護神」,在戰斗之前,隊友們甚至要求先讓道斯為大家祈禱。道斯的英雄行為獲得了美國國會榮譽勛章。
1945年11月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為道斯親自授勛,道斯由此成為二戰期間第一個拒服兵役,沒有任何殺死敵人記錄卻獲得最高榮譽的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只有三人獲得此特殊表彰(另兩個分別是托馬斯·貝內特和約瑟夫·拉波因特)。
導演梅爾·吉布森在采訪中曾提及:「他的故事令人難以置信,簡直是英雄主義的頂峰。」當信仰與戰爭糾纏在一起時,會是世間最難解的問題,但是,《血戰鋼鋸嶺》不是在討論宗教,而是在講一個人內心的強大,這個人因為堅持著不願去屠殺別人的信念,而有了一段不同於別人的傳奇。
在這個不可摧毀的精神內核下,美國主旋律的高昂宏大找到了一個堅實的基點。道斯的光芒是透過銀幕一點點地散發出來的,他的成長帶著家庭矛盾和時代的印記,他參軍在軍營也是「問題士兵」,與高層進行著不卑不亢的對峙,但是,當他轉身沖向槍林彈雨的時候,他的那個始終被嘲笑的信仰卻成為神跡——神不是用來祈禱和稱頌的,更是用來行動的。
雖然李安導演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揭開了美國社會英雄夢虛偽的一面,但是,不得不承認,看了《血戰鋼鋸嶺》,還是會讓人被深深打動,讓那力量在心間駐留。
沖繩島戰役,他少了一個肺和五根肋骨
《血戰鋼鋸嶺》的結尾將道斯定格在英雄的一幕,之後就是他和妻子多蘿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至妻子1991年因腦癌病逝。但實際上,道斯飽受戰爭創傷,並不是只在最後腿部受了重創而已。
據悉,道斯在沖繩島戰役中四次負傷,一次戰斗讓他少了一個肺和五根肋骨,後來因為 肺結核 而在1946年離開部隊。他花了五年時間接受有關肺結核的治療。
受傷病所困,道斯的身體一直不好,他和妻子就生活在喬治亞州的小農場,兩人生有一個孩子。在多蘿西去世後,道斯又與弗朗西斯·杜曼結婚,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國家公墓。
電影中,道斯與妻子一見鍾情,還因此獻血,事實上,這是把兩件事合在了一起,如前所講,道斯去獻血是因為他在廣播中聽到呼籲大家為一位遭遇車禍的人獻血,不過,導演梅爾·吉布森表示,道斯對多蘿西確實是一見鍾情。
「據我所知是這樣的。這么安排也有點是為了道斯——他本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有點孤注一擲,並且有另一種精神引領著他。這一點沒法分析也不好形容,感覺他有點超脫:潛意識和精神上的行為比較多,差不多是這樣。我喜歡這樣的故事,特別是這些在艱苦環境中平凡卻偉大的人和事。」
2004年,一部名為《良心拒服兵役者》的紀錄片拍攝完成,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道斯,他的故事還曾被出版成書,不過道斯生前對於將其故事拍成電影比較謹慎,他認為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為和平犧牲自己、已經長眠在土地里的戰友。
如果一定要拍成電影,他希望把他的故事交給有能力的、可以值得信任的、理解他的電影人手裡,最終,在他逝世十年後,梅爾·吉布森將其搬上銀幕。
扮演道斯的安德魯·加菲爾德說扮演這個角色,是對自己的救贖,因為道斯擁有一個美麗的靈魂,他是個內心干凈的、純粹的、簡單的鄉村男孩:「對我來說這就像是獲得救贖,因為我只能夢想成為這種孩子般的人。」
梅爾·吉布森也認為,觀眾無需更多考慮道斯的宗教信仰,而應對戰爭、對生命的本質深思,「戰爭是件悲慘的事情,但戰爭還是會不斷重復上演。這部電影中,大家可以看到,在戰爭面前人類的靈魂能發揮多大的作用。我覺得還要有更深層面的思考,這也是這部電影所想表達的。」
血戰鋼鋸嶺歷史原型道斯
道斯為什麼不拿任何武器上戰場?
電影《血戰鋼鋸嶺》真實還原了二戰期間一位美國二等兵的「牛人牛事」。戴斯蒙德·道斯是美國歷史上唯一活著接受ConscientiousObjector榮譽的人。
所謂的ConscientiousObjector,就是因為宗教和信仰原因而拒絕服兵役的人,他願服兵役,只不過拒絕拿任何武器。
於是,「牛人」獲准以醫療兵身份不攜帶任何武器奔赴戰場,最終憑借勇氣與智慧挽救75人性命,獲得由杜魯門總統親手頒發的美國國會榮譽勛章。
在世界軍事歷史上傷亡最慘烈的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死亡人數超16萬的沖繩島登陸戰中,戴斯蒙德·道斯手無寸鐵,憑借心中的信念活了下來。
加菲飾演美國二戰英雄DesmondDoss, 事跡 每每感動不少人:出自自身信仰,他拒絕帶武器上戰場,拒絕殺人,被稱為懦夫,也上過軍事法庭。
但他致力於以自己的方式「作戰」:救人。經常在戰場上冒著炮火,奮力救助受傷的戰友,一救幾十人甚至更多,即使這讓他多次受傷。
2006年,戴斯蒙德·多斯在家中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田納西州的查塔努加市國家公墓。
血戰鋼鋸嶺歷史原型道斯被授予勛章
《血戰鋼鋸嶺》鋼鋸嶺是什麼地方,在戰爭中起到什麼作用?
大家可以看一部由伊斯特伍德導演的《硫磺島的來信》。裡面更詳細的展示了日本人在這些懸崖峭壁的島挖的盤絲洞。在鋼鋸嶺日本人也是這么乾的。所以美國人剛上島的時候,對這些懸崖峭壁很是頭疼。
於是多斯和另外兩位士兵一起用貨網做了一個簡易的攀岩的道具。而這個道具在電影中多斯到戰場時候已經有了,而且還相當的完整,但現實中,這個攀岩的道具十分的簡陋。
《血戰鋼鋸嶺》道斯救援日本兵?
這一段是在紀錄片里道斯的戰友的描述。當然了,這位戰友因為 政治 正確,他的用詞非常小心,說得很含糊。
一會說的是日本士兵威脅了道斯,一會說只是看見了某個日本兵有美國式包紮。而且道斯因為大愛嘛。等等等等。但是至於到底有沒有這件事情,至今還是一個小秘密。
通過血戰鋼鋸嶺歷史原型可以知道,雖然從不曾持槍,但是英雄總有相似之處,戴斯蒙德·道斯將__作為信仰,但是他和不曾是別人的信仰呢?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夠走進影院,感受更多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