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電影公民凱恩是什麼

電影公民凱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5-07-22 03:38:46

A. 公民凱恩為什麼是最偉大的電影

《公民凱恩》之所以被視為最偉大的電影,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創新性的敘事手法

    • 《公民凱恩》採用了非線性敘事結構,通過多個敘述者的回憶來拼湊出主角凱恩的一生,這種手法在當時極為前衛,對後來的電影敘事產生了深遠影響。
  2. 深刻的主題探討

    • 影片不僅講述了報業大亨凱恩的傳奇人生,更深刻探討了權力、財富、愛情、孤獨等復雜主題,展現了人性的多面性,這些深刻的主題使得影片具有長久的藝術魅力。
  3. 卓越的藝術成就

    • 從攝影、剪輯到配樂,《公民凱恩》都展現了極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其深焦攝影技術和創新的剪輯手法,為電影語言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4. 廣泛的認可與影響

    • 自1941年公映以來,《公民凱恩》不僅受到美國評論界的好評,還多次被全球最頂級的導演和影評家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影片之一。這種廣泛的認可證明了其卓越的藝術價值和對電影藝術的深遠影響。
  5. 開創性的地位

    • 作為一部具有開創性的作品,《公民凱恩》打破了傳統電影的敘事框架,為後來的電影創作者提供了全新的靈感來源和創作思路。它的出現標志著電影藝術的一次重大飛躍。

綜上所述,《公民凱恩》以其創新性的敘事手法、深刻的主題探討、卓越的藝術成就、廣泛的認可與影響以及開創性的地位,成為了被廣泛認為是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B. 有沒有大神知道《公民凱恩》的母題是什麼啊越多越好啊

公民凱恩
《公民凱恩》又名《大國民》,是一部傳記體影片,也是當時年僅25歲的電影大師奧遜·威爾斯自編、自導、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以一位報業大亨凱恩之死揭開了序幕,並通過他的人生經歷和事業的興衰史,見證了一樁資本主義神話下的復雜真相。影片以20世紀初葉美國新聞業巨頭威廉·蘭道爾夫·赫斯特為原型,用新穎的藝術手法表現了一位報業大王的一生。

概述
影片以20世紀初葉美國新聞業巨頭威廉·蘭道爾夫·赫斯特為原型,用新穎的藝術手法表現了一位報業大王的一生。凱恩在桑拿都庄園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遺言」後死去。一位青年記者受新聞報刊委託調查這幾個字的含義。通過查閱有關回憶資料了解凱恩青年時代的經歷及其母親的艱難身世。報社董事長伯恩施坦介紹了凱恩的發跡歷程以及製造輿論使國家捲入一八九七年美西戰爭的往事。凱恩的生前好友利蘭講述了他與美國總統侄女愛米麗的婚姻;他與第二個妻子、歌手蘇珊的邂逅以及他在總統競選中的失敗。蘇珊則在夜總會中介紹了她和凱恩由情人到夫妻生活的變遷;她在凱恩的支持下想飲譽歌壇,失利後便與凱恩一起生活在仙境般的桑那都庄園隱居。直到最後焚燒凱恩舊傢具時,才發現「玫瑰花蕾」原來是刻在他童年時代曾珍愛的雪撬上的字。
詳細
黎明時分,猶如帝宮般威嚴的桑那都庄園的剪影,屹立在佛羅里達州海濱一座山頂上。
攝影機的鏡頭緩緩推近庄園的大鐵門,鐵門頂端鑲嵌著碩大的字母「K」。鏡頭穿過鐵門推近宮堡式的建築,又越過窗戶,逼近卧榻上的一垂危的白發老人。只見他嘴唇翕動,喃喃地吐出「玫瑰花蕾」幾個字;他手上握著一個水晶球鎮紙,球心帶有雪花紛揚中的農舍景物——驀地,手鬆了,水晶球滾落於地,砰然碎裂。
被人稱作「美國忽必烈」的報業巨子查爾斯·福斯特·凱恩,在76歲時孤寂地死去。
一部新聞紀錄片畫面,展示了凱恩傳奇的生平,一幅黑框的凱恩的照片,占滿整個銀幕。各種報紙頭版通欄報導了這位權勢人物的死訊。解說詞稱:「凱恩的帝國在其昌盛時期,曾經控制著37家報紙,13家雜志和一個無線電廣播網。它是帝國中的帝國。」新聞鏡狀追溯了凱恩發跡致富的緣起,其後創辦《問事報》,涉足政界,成為風雲人物。他曾兩度結婚兩度離婚,一次是與總統的侄女愛米麗成婚,青雲直上;一次是與「女歌星」蘇珊成婚,轟動一時。恰恰是他與蘇珊桃色丑聞被揭露,導致他在競選州長的政治生涯中一敗塗地,從此一蹶不振。在經濟大蕭條之後,「凱恩帝國」迅速走向衰落。到晚年,凱恩在桑那都庄園,深居簡出,孑然一身,直到病逝。
一家雜志的主筆若斯東,對這部倉促剪輯、止於皮相的新聞片並不滿意,便委託青年記者湯姆遜對凱恩生平作深入調查,並要他弄清凱恩臨終遺言「玫瑰花蕾」的真實含義,以揭示這個「美國忽必烈」作為人的真實形象。
湯姆遜訪問的第一個對象,是凱恩的第二任妻子蘇珊,她現 在是亞特蘭大城一家低級酒吧的歌女,年近50仍濃妝艷抹,但斷然拒絕接受采訪,一聲「滾出去」的逐客令,或許正隱藏著這位當年紅伶的人生痛楚。
在費城的賽切爾紀念圖書館,湯姆遜獲准進入檔案室,查閱了已故銀行家賽切爾未經披露的回憶錄手稿。1870年大雪紛飛的冬天,小凱恩的母親經營著一座家庭式膳宿公寓,早幾年有個房客拖欠房租,便用一張廢礦井的產權契約作抵押,不料這個廢礦井後來被確認竟是富礦,凱恩一家頓時發跡。當凱恩母親將他連同財產託付給賽切爾,要送他去大都市受教育。小凱恩對於要他成人後做什麼「美國最闊的人」毫不理解,不肯離開媽媽和這個鄉野小鎮,就用雪橇猛撞賽切爾。但他最終還是被帶走了,雪地上留下那副孩子玩耍的雪橇。凱恩成年獲得財產權後,便自作主張買下第一家報社,出版《問事報》。他公然與賽切爾作對,興之所至時還大談維護社會正義,假惺惺地要保護窮人不受大公司剝削(他擁有這家公司的巨額股標)。賽切爾手稿上寫著這樣的結語:凱恩只不過是一個走運的流氓,被慣壞了的、沒有責任感的無恥之徒。
在紐約《問事報》的摩天大樓里,湯姆遜會見了當年同凱恩合作辦報的總經理伯恩斯坦。這位老人回憶起1890年凱恩第一天接管報社的情景,凱恩年輕氣盛,不可一世。他主張製造轟動新聞而不問事實真相確否,以此與《紀實報》爭奪讀者。但凱恩在向公眾發表的「原則宣言」里則義正辭嚴寫道:「我要向本市居民提供一份日報,它要忠實地報導新聞…… 不允許有任何特殊的利益來干預這些新聞的真實性。」凱恩信奉實用主義,革故鼎新,從辦報而投身政治,還把對手《紀實報》的全班人馬拉進了自己的報社,甚至製造輿論鼓動美國捲入1897年的美西戰爭。他還懷著政治野心,實現了與總統侄女愛米麗的婚姻。至於問到「 玫瑰花蕾」,作何解釋伯恩斯坦則無法破解,只說,那或許是一個他愛過的姑娘,或許是「他失去什麼東西」。最後,伯恩斯坦建議湯姆遜去找凱恩的大學好友、後來當上戲劇專欄員的里蘭,並說此人對凱恩的私生活佔有一手材料。
在一家醫院里,湯姆遜找到了坐在輪椅里的里蘭。窮途潦倒的里蘭對他說,凱恩是靠權力來生活的,他是個蹩腳的辦報人,「他使自己的讀者得到消遣,但從來沒有跟他們講過實話」。他與總統侄女愛米麗純屬政治聯姻,其破裂是必然的;後來,他與歌女蘇珊邂逅,一見鍾情,干出「金屋藏嬌」的風流韻事。當凱恩投身政治、況選州長之際,其政敵蓋蒂斯便以「凱恩在愛巢中和『歌女』雙雙被捉」的丑聞將他擊敗。凱恩為蘇珊修建了歌劇院,但天分有限的蘇珊首場演出便告失敗。里蘭撰文如實批評,說蘇珊不過是「一位漂亮的,然而是力不從心的票友」。這篇批評文章,里蘭因酒未能卒篇,由凱恩代筆完成。文章見報,里蘭旋即被凱恩解僱,他們的友誼也就破裂了。凱恩在政治與愛情兩方面均遭挫折,自此,便隱居於桑那都如帝宮的庄園。
拍攝故事
1941年,美國洛杉磯深夜,
「停!」剛開拍幾分鍾,年輕的奧遜·威爾斯就大喊起來,一邊做動作一邊對著攝影師大聲說:「我要的是一個大仰角,大仰角。明白嗎?」
這個鏡頭已經反復拍攝了十幾次,演員、錄音師……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已累得筋疲力盡,可是這位年輕的導演總是不滿意,一次次地大聲喊:「停!」一遍遍地向著攝影師大叫:「大仰角!」
扛著攝影機趴在地板上的攝影師再也無法忍受,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站起來大聲吼道:「我趴得已經夠低了,你難道不明白嗎?」
周圍的工作人員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有些幸災樂禍地看著他們。年輕的導演鎮定地盯著攝影師,一句話也沒有說。突然,他轉身走到道具箱旁,撿起一把斧子,向著攝影師快步走了過去。
人們不知道這位年輕的導演會做出怎樣的蠢事。就在目瞪口呆的人們的注視下,在周圍人的驚呼聲中,年輕的導演掄起斧子,向著攝影師剛才趴過的木製地板猛地砍去,一下、兩下、三下... ...把地板砸出一個窟窿。
導演讓攝影師站到洞中,平靜地對他說:「這就是我要的角度。」就這樣,攝影師蹲在地板洞中,無限壓低鏡頭,拍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大仰角,一個從未有人拍出的鏡頭。
電影因大仰拍、大景深、陰影逆光等攝影創新技術及新穎的敘事方式,被譽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至今仍是美國電影學院必備的教學影片。
幕後花絮
·「玫瑰花蕾」在影片中被用來稱呼小凱恩的雪橇,其實是赫斯特對情婦瑪利昂·戴維

電影海報(11張)
斯身上一個最隱私部位的昵稱,這導致了赫斯特的強烈舉措。整個事件結束後,威爾斯聲稱他對整部影片的處理沒有遺憾,只有一處,那就是「玫瑰花蕾」,因為那真正傷害了戴維斯。其實戴維斯是一個非常聰明、很有才華的人,是電影企業中最招人喜歡的人物之一,絕非當時盛行的那種演藝圈女子傍大款現象。除了她喜歡喝酒和玩七巧板游戲之外,並不像《公民凱恩》中的那個蘇珊·亞歷山大。
·據說當年的奧斯卡評委都對威爾斯那種不可一世的樣子嗤之以鼻,頒獎儀式上,每當念提名名單時念到《凱恩》,台下就會有噓聲。最終,此片只獲得一項最佳編劇,據說那還是看在曼凱維支這根老筆桿子的面子上。
·此片的化裝雖不像演猩猩那樣徹底改頭換面,但於細微處見精神,就憑那場跨越8年的早餐戲及兩位演員年齡的微妙變化,就可看出化妝師具有完美主義傾向。而且據說威爾斯在他出演的影片里從來就沒亮過自己的真鼻子。
·威爾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拍攝《公民凱恩》,因此在很多方面表現得似乎以前從來沒有人拍過電影似的。如片頭片尾,當時的通行做法是把大批工作人員的名單放在前面,而威爾斯卻將其挪到片尾,而且為主演的名字配上圖片,尤其符合觀眾的心理。[1]
穿幫鏡頭

電影劇照(20張)
·凱恩臨終時沒人在場,卻有人聽到他說「玫瑰花蕾」。
·影片的後半部在一場「宮殿」戲的開始,有一隻鸚鵡似的鳥尖叫一聲,然後飛走。若一格一格慢進,會發現鳥的眼睛是「透明」的,透過眼睛可以看到後面的湖光山色。研究者提出各種解釋,有些人認為裡面定有涵義,後來威爾斯出來澄清,說那是光學部門「扣像」時出的差錯,沒有任何隱含的意思。
·當蘇珊堅決地告訴凱恩她要離開他時,凱恩留著小鬍子;而在下一秒當他看著她走開時,小鬍子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電影5分15秒,各大報紙爭相在頭版頭條報道報界大亨凱恩的死訊,其中有一張報紙為《中央日報》,中央日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體,應該是中文繁體的,但唯獨頭條凱恩的死訊卻是日文的,而報紙的其他文章則還是中文的。這也許是由於片方當時沒有找到會寫中文的人或者誤把中日兩國文字弄混了。
6影片評價編輯
影史地位
1942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指定典藏。公認的電影史上最偉大的電影,是鬼才奧遜·威爾斯在26歲時編導演制的銀幕處女作。 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在任何一座褒獎電影成就的凱旋門上都佔有顯著的位置電影藝術的「開山之作」,現代電影與傳統電影的歷史轉折點。
《公民凱恩》又名《大國民》,是一部內涵豐富、富於哲理的傳記體影片,影片以一位報業大亨凱恩之死揭開了序幕,並通過他的人生經歷和事業的興衰史,見證了一樁資本主義神話下的復雜真相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公民凱恩》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體現了獨特的新穎性,因而被看成是世界電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實驗和創新之作。
《公民凱恩》是美國電影史上的一部重要實驗影片,被譽為"現代電影的紀念碑",在幾乎所有的電影排行榜上都是風光無限,被視做"電影史上十大影片"當之無愧的冠軍和頭號經典。這部純粹的「電影的詩」處在戰前電影偉大傳統的結束和四五十年代電影的開端之間,是一部對生活高度凝煉、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心理世界的理性體驗的影片,掘棄了當時通行的電影美學原則(構思新穎的仰角鏡頭和簡約而富於表現力的縱深鏡頭, 獨特而又自然流暢的場面調度和移動拍攝, 以及音響、對白、用光的革新運用和獨具匠心的配樂),改變了好萊塢過去傳統的影片拍攝模式,其中某些方面更被後人模仿到泛濫,在藝術上所表現出的力量、勇敢、粗獷、沖擊、娛樂性及個人體驗均達到了那一時代的巔峰。
就影片而言,《公民凱恩》並非毫無瑕疵,在結構的精緻方面只能給70分,可是威爾斯所表現的力量、勇敢、粗獷、娛樂性及個人體驗可得90分以上。技巧運用方面,其中「景深鏡頭」的攝影手法,以當今眼光來看,仍覺得相當新鮮。
媒體評論
《公民凱恩》的拍攝距今已有60多年,但依然被視做「電影史上十大影片」當之無愧的冠軍和頭號經典,它在英國權威性雜志《視與聽》自1952年起、每隔10年由全球最頂級的導演和影評家參與的「世界電影十大佳作」評選中連續3屆榮登榜首,其影響力可見一斑。然而,令人迷惑不解的是, 《公民凱恩》也是一部票房與所獲聲譽極不相稱的影片,在解釋這種現象時,資深影評家說: 「它並不是那種讓人一望而知的情節片,而是一部對生活高度凝煉、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心理世界的理性體驗的影片,它的意義深邃,需要反復咀嚼,它是一部純粹的『電影的詩』!」《公民凱恩》有一種掙脫時間羈絆的不朽性,它在每一個方面都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其中某些方面後來被人模仿到泛濫,但有些至今沒人敢去突破。追隨它的許多電影只是在某個層面或某個點上做了突破,便受到大家的強力追捧,而《公民凱恩》在每一個層面部大大突破了電影藝術原有的表現手法,有些幾乎到了「後無來者」的高度。
——資深旅美影評家 周黎明
好萊塢的財政家們(或許還包括世界各地的電影觀眾)能接受優美的散文,也能接受富於詩意的散文……但在接受純粹的詩、傳說、寓言和神話時,在這里我指的是電影《公民凱恩》時,或許他們會頗感困難。
——法國著名導演 弗印索瓦·特呂弗
奧遜·威爾斯和他的處女作《公民凱恩》是現代電影的奠基石。 無論是誰,只要擁有一部像《公民凱恩》這樣的電影,就只能給人一個感覺:高山仰止。這種成就足以讓人睥睨天下,傲視群雄。
因而奧遜·威爾斯應同他的《公民凱恩》一起永垂不朽,他應在任何一座褒獎電影歷史功臣的凱旋門額上佔有顯著的位置。
——法國著名電影理論家 安德烈·巴贊
專家們的投票結果猶如一塊試金石,它精確地反映了他們對全球電影的看法。在過去的40年裡, 《公民凱恩》一直獨樹一幟,穩居榜首。奧遜·威爾斯簡直就是現代電影界的莎士比亞!
——《視與聽》主編 尼克·詹姆斯
《公民凱恩》不僅是部偉大的電影,它是有聲電影出現初期的集大成者——猶如《一個國家的誕生》是默片時代的顛峰,《2001漫遊太空》建立了一種指向未來的敘述——這些高峰屹立於其他所有的影片之上。
——芝加哥太陽時報

公民凱恩
《公民凱恩》是奧遜·威爾斯以紐約報業大亨威廉·朗道爾夫·赫斯特(1863-1951)為原型,加上自己童年時寄居他人時的經歷及感受塑造出了查爾斯·福斯特·凱恩的形象。該電影劇本的合作編劇赫爾曼·曼凱維支本人就認識赫斯特,並且是其情婦、電影明星瑪利昂·戴維斯的朋友。影片是保密拍攝的,但由於赫斯特認為這部影片是影射攻擊自己,因此提出抗議,並企圖以80萬美元買下影片禁止其上映。威爾斯聽到此消息大為震驚,他只有一個挽救方法,就是拚命在小范圍里放映影片,把口碑傳出去。果然,部分同行的高度評價使得雷電華頂住了壓力,否則這部作品將永遠保存在少數人的記憶里。此片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才後重新發行,先從歐洲受到重視,轉而在美國本土的電視上放映。
實際上該片講述故事的方式遠比其所講的故事有價值。影片由六段有著內在邏輯的閃回組成,這幾段倒敘並非一塊拼圖的組成部分,而是由外向內層層剝開的洋蔥。影片將鏡頭首次切入到人性的層面,對人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此片完全可以被看做是美國個人奮斗理念的寓言故事。
該片共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導演、主演、攝影、錄音及音樂等九項提名奧斯卡提名,但由於當時的歷史背景與影片涉及的現實人物,最終只獲得最佳原創劇本一項金像獎。
演員
《公民凱恩》中的每一個角色似乎都是為演員度身定做的--不僅主角,就連管家雷蒙、政客蓋蒂、童年凱恩等都有著鮮明的特色。此片的演員多數來自威爾斯的以廣播劇和舞台劇見長的水晶劇團,幾乎沒有電影表演的經驗,但除了極少數的特寫鏡頭,所有演員的表演都非常自然,奧遜·威爾斯本人扮演的凱恩一角迄今仍是電影表演的範例。但演員出神入化的表演卻無法引起普通觀眾的一片叫好聲,原因是片中沒有可讓演員"炫耀"演技的場面,但如果觀眾將劇本和電影進行對比時就會發現演員實在功不可沒。
攝影
這部劃時代影片取得的成就還表現在電影的拍攝技術上,該片首次採用了大景深鏡頭(即深焦距鏡頭),大量低角度的仰拍鏡頭及強度對比的黑白光影運用等。《公民凱恩》的構圖基本是古典的三角形,但常在鏡頭的變化和停留中有一種近乎天然的張弛節奏。此外,還運用了堪稱完美的蒙太奇鏡頭壓縮時間,擴大影片容量,使其簡潔地反映主人公一生的重大事件。如表現凱恩與第一個妻子離異的過程,從結婚到離婚共八年時間,影片卻只用了六個鏡頭就表現出來了。
為影片擔當攝影的是格萊格·托蘭德。托蘭德加入劇組時已是好萊塢卓有成就的攝影師,但拍攝的難度還是超出了他的預料。我們都知道,那些超低角度的鏡頭都是威爾斯的主意。當攝影師表示機器已經擺到地面上、不可能再低時,威爾斯便將地板砍了,把攝影機"埋"入地下。
化妝剪輯
《公民凱恩》的化妝較少為人提及,但如果不查閱背景資料,你能猜出每個演員的真實年齡嗎?我們驚嘆妮可·基德曼在《時時刻刻》中的假鼻子,但據說威爾斯在他出演的影片里從來就沒亮過自己的真鼻子。該片的化裝雖然不像演猩猩那樣徹底改頭換面,但於細微處見精神,就憑那場跨越九載的早餐戲及兩位演員年齡的微妙變化,就可以看出化妝師具有完美主義傾向。
該片的剪輯是當時仍在當學徒的羅伯特·懷斯,後來他升任為導演,執導了經典的《地球靜止之日》、《西區故事》和《音樂之聲》等作品。他曾透露威爾斯很少參與影片的剪輯(這種拍完不管的特徵也造成了他第二部作品《安伯森家族》拍竣後慘遭電影公司摧殘的厄運)。為了讓紀錄片那段更真實,懷斯想出一招,把膠片拿到水泥地上磨,擦出那種穿梭過太多次放映機才會有的「花」。
為了達到威爾斯追求的特殊效果,影片採用了大量特效鏡頭,據稱特效鏡頭之多超過了30年後的《星球大戰》。你想,影片有上百個場景,但只有10萬美元(當時的價錢)的置景費,靠「燒錢」是不可能取得好效果的,必須像《魔戒》那樣,以巧取勝。
威爾斯拍《凱恩》,在很多方面就好像以前從來沒有人拍過電影似的,就拿片頭片尾來說,當時的做法是把大批工作人員的名單擺在前頭。從一個普通觀眾的角度去想,他會在尚未看到影片前對這些名字感興趣嗎?《凱恩》把它們挪到片尾,而且為主演的名字配上圖片,尤其符合觀眾的心理。這事雖小,但可以看出他對電影創作沒有絲毫條條框框。
音響蒙太奇
《公民凱恩》的曲作者伯納德·赫爾曼(1911-1975)也是水晶劇團的成員。這位具傳奇色彩的作曲家一生配樂54部, 在其搭檔奧森o威爾斯極富個人特色的作品《公民凱恩》中,赫爾曼顯示出對於復雜音響和音樂的處理能力,譜寫了和鏡頭相得益彰的蒙太奇音樂,通過音響來轉換場景。他的配樂猶如劇情的忠實僕人,並在其中一些段落顯示出卓越才華:他為蘇珊登台寫了一段酷似馬斯奈歌劇的法國詠嘆調,為報社慶典寫了一段地道的百老匯曲子,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原作音樂的提名。這位電影配樂大師後來在希區柯克那裡大放異彩,其中包括1960年的經典片《精神病患者》。
非線敘事
在電影的敘事手法上,《公民凱恩》打破了以往電影順序的線性敘事的手法,採用了非線性的多元敘事結構,運用倒敘和插敘的敘事技巧,多角度、多單元地去表現人物,使人物更為立體鮮活。這種全新的敘事手法雖在今天已司空見慣,但在當時卻是史無前例的,從而成為現代電影和傳統電影的分界線。
非線性敘事技巧並非威爾斯首創,之前有幾部好萊塢電影已嘗試過,但威爾斯將這種"疊床架屋"的形式發揮到極致,每一段的時間跳躍和重疊都很大,很多視覺、對白及主題在不同段落中遙相呼應。威爾斯更將玫瑰花蕾叫做「騙人的玩意兒」,玫瑰花蕾的動機只不過是一個情節的噱頭,而通過對這一噱頭的探索使敘事成型,將整個故事的蔓生枝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提供了一個戲劇性的問題抓住觀眾,這也就使得該片帶有偵探類型片的模式。
奧遜·威爾斯和他的《公民凱恩》
1938年的一天,幾百萬美國人在收聽現實主義廣播劇《世界大戰》時,驚人地得知各地球已和火星人發生了戰爭,公眾中發生了極大的恐慌。直到第二天,真相才告大白,原來人們都上了這檔廣播節目的當,用今天的話來說,這檔節目實際上是在「做秀」。同時,有關這個廣播節目的作者的一切也立即成了各大報紙爭相報道的頭條,這個人的名字就是——奧遜·威爾斯。
威爾斯自幼就以智慧的早熟引起過一些心理學家的注意,他在20歲時就擔任「水星劇院」的戲劇是導演,幾年以後,雷電華公司看中了威爾斯的出眾才能,同他訂立了聘約,同意給他以製片人兼導演的特殊權力。這位年輕的才子在歐洲戰爭爆發之際到了好萊塢,當他看到那令他不朽的攝影棚時,他高興地歡呼道:「這是人們能給予一個孩子的最好的機械玩具!」
威爾斯非常醉心於攝影棚這個「機械玩具」提供給他的可能性。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就是《公民凱恩》,它講述了一個報界巨頭的生平經歷,但威爾斯由於受文學技巧和他自己的廣播劇的影響,在通過幾個見證人來敘述故事中常脫離了年代的順序。同時他還在片中堆積了一些革新的技術,如明暗對比的攝影、裝天花板的布景、長焦距鏡頭的系統應用、過度的移動攝影和對音響的研究,等等。這些效果大部分脫胎於經典作品中一些老的式樣和手法加以融會貫通而成。強烈的造型感、形式上的大膽嘗試、色調上的濃厚個性(雖然在風格上帶有過多的表現主義色彩),在當時都可以說是超級前衛的。威爾斯從各方面加以描寫的,自古巴戰爭開始到1940年為止的公民凱恩,與其說是一個報界巨頭,不如說是一個極端的利已主義者。在影片推進中,劇情的發展漸變得撲朔迷離,但主題卻越加凸顯,那就是在一個物質社會中許多浮士德式的人物為得到整個世界的慾望而出賣自己的靈魂。影片所反映的整個物質世界的狀態,是電影史上議論最多的一部影片。它改變了好萊塢過去傳統的影片拍攝模式,並且還持續地影響著電影的發展,稱得上是電影史最成功的人品之一,它在藝術上所表現出的力量、勇敢、粗獷、沖擊、娛樂性及個人體驗均達到了那個時代的巔峰。
《公民凱恩》用在1941年顯得頗為現代的方式(長鏡頭、景深鏡頭、低照度等)講述了「一個幾乎失去了他所擁有的一切的人」故事。凱恩是一個被家庭拋棄到社會上的孩子,一個為了自己傳媒事業的發展而不遺餘力的中年人,一個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卻在政治和愛情上失意而最終在自己帝國般的庄園里孤獨地走向人生盡頭的老者。臨終之前,他吐出了「玫瑰花蕾」的遺言,就是這個謎一般的符號,構成影片的內容。他當年的監護人撒切爾、部下伯恩斯坦和里蘭、他的第二個妻子蘇珊、他的僕人雷蒙德從自己的理解來闡釋這個謎語般的短語,但沒有一個人能切中要害。電影對人物性格的麝香畫是精確的,並且,在一個報業巨子身上集中表現人性魔方所固有的矛盾,在凱恩的人生歷程中凝聚著對美國現代化後果的批判——《公民凱恩》完全可以被看做是美國的寓言故事,一個關於個人奮斗理念的敘述體。
「Rosebud,rosebud,rose… …」一個簡單的單字重復,卻道盡了繁華落盡的凄涼。這是「卻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壁殘垣」的寥落,卻也是「畫檐蛛網,曾為歌舞潮」的人生慨嘆。物是人非,晚年的凱恩最終只有終日孤影相吊,任生命走向盡頭。到凱恩辭世的時刻,另一番滋味出現了,主觀的情緒物化在一個蘊涵生命奧秘的水晶球上,太陽出來了,凱恩卻要離去了,但是,誰能說這里沒有生命的庄嚴和光輝呢?

閱讀全文

與電影公民凱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原鑽結局 瀏覽:66
三三電影網藝術電影院 瀏覽:505
哪個網站手機可以免費看最新電影 瀏覽:324
小白新電影 瀏覽:2
抖音怎麼做圖片電影 瀏覽:944
關於玩具的動畫電影大娃娃 瀏覽:960
電影院開卡什麼意思 瀏覽:450
朱莉想和朋友一起去看電影並在外面吃飯英語 瀏覽:8
上海大光明電影院停車費 瀏覽:224
男性友誼電影英文 瀏覽:310
電影一出好戲的情節圖片 瀏覽:857
電影開機出現英文字母 瀏覽:807
林正英免費粵語版電影大全集 瀏覽:513
黑人拍中文電影 瀏覽:914
回憶奶奶的電影圖片 瀏覽:712
電影中的音樂蒙太奇 瀏覽:356
音樂電影百鳥朝鳳 瀏覽:654
張學友和張家輝一起演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509
適合小孩看的英文簡單電影 瀏覽:39
師徒四人大電影的頭像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