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評價電影《醉鄉民謠》
我覺得,這是一部關於告別的電影。
勒維恩說,「如果一首歌既不是新歌也不會過時,那它就是民謠」。沒錯,電影里的所有歌曲,除了那首令人忍俊不禁的《拜託啦,肯尼迪先生》是設定在60年代初之外,其他歌似乎不論放在當時還是今天,都是令人醉心的富有詩意的小品。整張原聲帶先於電影很久就發行了,單獨聽也絕對是非常上乘的民謠唱片。
雖然故事只是發生在三五天的時間里,但發生的各種破事真是把整個100分鍾塞得滿滿當當,難怪勒維恩要說感覺已經過去好久了。科恩兄弟的這部劇作是很打破常規的,編劇老師一定會跳出來說,你們這個人物怎麼從頭到尾都沒變,這怎麼行?!我彷彿看見兄弟倆揮揮手,說,噢是這樣么?於是故意還拍了「一模一樣」(鏡頭方面略有不同,台詞一樣)的頭尾兩段,讓本就困頓的主人公更加陷入停滯不前的這一段人生。大家都說這部電影是科恩兄弟目前為止最「溫柔」的一部,所以這一頭一尾相對有點突然的暴力外加雪夜開車的類似幻覺,是導演的「簽名」。
相比其歌詞的細膩,勒維恩在生活中真是個不折不扣的粗人。隔三差五在上西區哥大教授朋友家借宿,夫婦倆把他當藝術家看待,不僅提供沙發,還有可口的晚宴——到頭來,勒維恩不僅在飯桌上發火,還把人貓弄丟了。而在格林威治村,同是民謠歌手但顯然混得好很多的吉姆和珍小兩口也是長期的沙發提供者,結果勒維恩愛上了珍(?),還弄到她懷孕得偷偷墮胎。當然勒維恩顯然這事兒做了不止這一回,自己還有個從沒見過面的兩歲孩子,他開車經過那小鎮,也只是猶豫了半秒。最後總歸家人是歸宿,勒維恩的姐姐住在皇後區,總是收留他,結果勒維恩覺得「你們這些娛樂業以外的人都只是在『刷存在感』」。
但他真的是個爛人嗎?他有什麼選擇呢?
放在普通人,你和我身上,遇見這些糟爛事總會噴出句「去你的吧,老子不幹了」然後甩袖子走人。而勒維恩連說聲再見瀟灑離去的權利都沒有,好不容易真的覺得累了,想放棄民謠至少是一陣子,出海去換個生活方式,結果海員證竟然丟了。幾天下來,想來個了結的事一件都沒做成,真是場漫長的告別。
勒維恩在片子里說了唯一一句「我愛你」就是給珍的。他對珍的感情,我想並不是一夜不小心大肚那麼簡單。但兩個人對藝術和生活有著不同的態度和追求,註定無法在一起生活,更何況珍已經和吉姆在一起,事業穩定。勒維恩或許本來想,我就默默地在她身邊注視她,也是不錯;結果發現,連自己一向鄙視的腹黑又功利的咖啡館老闆都上過珍,難怪大大咧咧的勒維恩一下就情緒失控。
盧瑟的旅行通常都是沒有意義的,這一點真是直接讓我想到去年我非常喜歡的另一部電影《弗蘭西斯·哈》。弗蘭收到張新的信用卡於是沖動之下飛去巴黎過周末,沒想到倒時差加安眠葯讓她整個睡過去了一半,友人電話也從來打不通,只能看了部《穿靴子的貓》之後悻悻地回到紐約,欠下一屁股債。勒維恩搭便車去芝加哥結果路上司機竟然被警察抓走,好不容易到了之後深情來了一曲結果演出行老闆只有一句「你這掙不了錢」。
音樂搭檔麥克的自殺是勒維恩另一件放不下也不願觸及的事。那首和他合唱的《如果我有翅膀》就成了情緒激發的關鍵,第一次是勒維恩在教授家找到唱片,開始放這首歌的時候,鏡頭里的他抱著不小心溜出來的貓乘著快車地鐵飛速穿過上西區和中城,來到他的家——格林威治村。60年代是民謠歌手風起雲涌的年代,那時的歌曲不僅是音樂的成就更是歷史的見證,時間的故事在歌詞中講述,可以說很多歌手都是詩人。但也是這種背景下,太多的人想在歌壇躍躍欲試,而十個裡面或許就有九個像勒維恩這樣,有才華,但不頂尖;有抱負,但不堅定。所以生活就像冬天的寒風,狠狠地給他們扇著耳光,麥克或許就是無力承受夢想被蹂躪的痛苦,一躍跳下了華盛頓橋。而就自殺這件事,竟然還遭人吐槽。(John Goodman真是太壞了。)到了第二次,是勒維恩第一次情緒爆發,在教授家餐桌上。餐桌眾人堅持要他來一曲娛樂娛樂大家,而唱著這首歌的勒維恩終於是忍受不了了——自己事業不順,搭檔自殺,結果其他人還不尊重自己的職業,把他的歌當餐桌娛樂節目。更何況觸到麥克這根敏感神經(誰知道他怎麼選了這首來唱),自然是受不了了。而最後一次,是勒維恩折騰一大圈之後最終不得不回到煤氣燈咖啡館,常規曲目之後(從這之前一些其實就跟開頭一模一樣了),加上了單人版的這一首。勒維恩比影片中其他任何歌都要唱得用力,唱得動情,不知道是不是這一曲結束之後,他可以放下對珍的感情,放下對麥克心中的陰霾呢。
而更甚,這首歌也可以是他對民謠音樂的告別——或許這之後,勒維恩會補辦海員證,出海遠行,不再回到咖啡館和格林威治村。當也有可能的是,勒維恩會繼續有一陣沒一陣地寫下去、唱下去,幾年、十幾年之後,變成不朽的傳奇。電影到這里,完全地留白了,給觀眾自己引申的空間。
如果從音樂行業延伸開,到電影業,相信對這個行業體制的不滿和諷刺,才是科恩兄弟真正想說的。紐約電影節上,兄弟倆提到,自己現在能想拍何種題材的片子都有人支持,感到非常幸運。的確,他們是美國獨立電影的旗幟人物,拿下過金棕櫚、奧斯卡,也有票房過億的電影,可以說已是行業的佼佼者,自然各種資源信手拈來,不愁投資——而這是多少掙扎中的獨立電影人想都不敢想的。他們之中不乏才華橫溢年輕有沖勁的創作者,卻被現在電影行業這種名人至上金錢第一的規則緊緊壓住,很可能最終就放棄了自己喜歡的事業。
而同時,他們對60年代那個新人輩出瞬息萬變又才氣四溢的格林威治村充滿嚮往,影片中干凈迷濛的街道,簡單卻溫馨的幾間公寓,清貧卻善良單純的人們,都是他們對當時那小小的一片街坊的憧憬和想像。(Adam Driver說他家是個垃圾窟結果進去一看,好得很嘛。)華盛頓廣場還是那個華盛頓廣場,而現在的它已經被星巴克和麥當勞包圍,煙霧繚繞的煤氣燈咖啡館或許早已消失在幾十年時間的洪流里,但那些歌,那些人,我們可以用電影留下來。
最後是鮑勃迪倫的Farewell,那一天他從煤氣燈下走出來,成為時代的聲音。
無需多言,their music speaks.
Ⅱ 人,永遠在「流浪」的征途中——《Five Hundred Miles》
人,永遠在「流浪」的征途中
昨晚偶然間聽到電影《醉鄉民謠》主題曲「500 Miles」。這是我第一次聽這首歌,立馬就被歌曲那種「流浪」主題吸引了。並感慨道,人不是身體在「流浪」,就是心靈在「流浪」。
裘劍群主很快回復:很喜歡這首《Five Hundred Miles》,這首曲子一直都存在播放器里,每當煩躁的時候聽一聽熟悉的旋律,心情就會慢慢平靜,音樂真是神奇的東西。
今晨,我的ー個同學表示了他作為ー個「浪子」的感嘆,另ー個同學推薦:the Innocence Mission 版本 「500miles」,這個版本的那種對生活的無奈,對現實的傷感,聽多少遍都會令人慾哭無淚。
這首歌所引起的我們四個人間的「共鳴」,初顯這首歌的內在張力,激發起我的熱情和興趣,向「度娘」詢問了ー下,方知這是ー首經典名曲,經典就是經典,怪不得。
500 miles 由美國民謠歌手Hedy West創作,並於1961年率先發行在民歌三重唱Journeymen(旅行者)的同名專輯中,後有日本搖滾歌神忌野清志郎改編日文版的500 miles,被松隆子和忌野清志郎本人唱過。2013年Justin Timberlake 聯手Carey Mulligan和Stark Sands主演新片Inside Llewyn Davis《醉鄉民謠》深情獻唱主題曲500 Miles。
迄今為止,如果beatles的《yesterday》是被翻唱次數最多的獨唱歌曲的話,這首《500 miles》,則完全有可能是被翻唱次數最多的重唱歌曲。
其中的代表The brothers four、Peter,Paul&Mary(PP&M)、The Journeymen、the Innocence Mission的翻唱風格各有不同
(以上介紹摘錄自《網路》)
我聽了幾個版本,唱者所表達的情緒確有不同,作為聽者的我的感受也因此各有差異,可能這就是這首歌的內在豐富性。電影版本的由於有愛情故事的鋪墊,滄桑之餘,有ー種情愛的色彩。the Innocence Mission版本,正如我的同學所說的,更多是ー種傷感。松隆子日語版本有ー種裘群主所言的心情逐漸平靜的感覺。The brothers four的現場演唱版本,聽眾忘情跟著和唱的場面令人感動。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流浪」的主題不變。
人自呱呱墜地那一瞬間起,就進入了時間、空間、運動和靜止、主體和客體、雜多性、實在性、因果性、必然性、真、善、美等范疇世界。當然,對以上范疇的認知不可能是在那一瞬間完成的,它們是隨著人的認知結構的變化發展而逐漸被人所認知的。
皮亞傑認為,人的認知結構是是變化發展的,它通過人在活動中所經過的「同化——順應——平衡」的演變過程,達到更高一級的水平。同化是指個體將外界信息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的過程,但是有些信息與現存的認知結構不相應時,這時個體就要改變認知結構,這個過程即是順應。平衡是對巳有認知結構和新的認結構進行調節的過程,從而達至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水平。世界也就是這樣通過對范疇的認知而逐漸被我們所認知的!
如果我們不僅僅是狹義地將「流浪」定義為身在異鄉漂泊,而且還廣義地將「流浪」定義為心靈在更為廣闊的空間流連,那麼,我們也可以說:
人自呱呱墜地那ー刻,已踏上了「流浪」的征途!我們每時每刻都要走進時刻變化著的的世界,我們也時刻盼望著ー個更加美好的世界的到來,我們最近常說的「詩與遠方」也許可能就是我們所期盼的這么ー個美好的世界!
所期盼的是美好的,但在現實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不如意事,痛苦、傷悲、沮喪、無奈、憤怒,此時,我們會「眷念、眷戀」舊時的好時光,會想「回家」!然而,美好仍然在召喚,對自由的嚮往促使我們繼續地「流浪」,找尋新家!
人,永遠在「流浪」的征途中,在「流浪」的征途中用我們的知識,用我們的經驗實踐,不斷認知世界,不斷定義自己,這是人類的命運!在「回家」和「尋找新家」,「眷戀」和「自由」的矛盾中前行!
Ⅲ 500里路這首歌是哪部電影插曲
歌曲《500miles》是電影《醉鄉民謠》的插曲。
影片講述1961年的格林威治小鎮,民謠歌手勒維恩·戴維斯四處游盪,穿梭在各色街道之間,由於勒維恩一直沒有成名,所以他過著窮困潦搭含槐倒的生活,沒有穩定的住所。
勒維恩·戴維斯與別人組建過民謠樂隊,由於他玩的音樂沒辦法賺錢,勒維恩·戴維斯接受著一些朋友和音樂人的贊助過活,吉姆也是知友其中之一。勒維恩·戴維老纖斯在紐約和芝加哥受到各種冷遇,最後他又回到了家鄉的小酒館,唱起心愛的歌曲。
(3)醉鄉民謠電影音樂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奧斯卡·伊薩克飾演勒維恩·戴維斯,勒維恩是一位民謠歌手,他具有超乎常人的音樂天賦。在具體的演唱技巧上也有著非常好的功底。勒維恩一直沒有成名,沒有穩定的住所,每一天都在別人的家中度過。
2、凱瑞·穆里根飾演吉恩,勒維恩喜歡的女孩。吉恩懷孕了,但她的男友認為這個孩子不是自己的,一口咬定這個孩子是勒維恩的,要求他拿錢給吉恩做人流手術。而在日常生活中,吉恩也對勒維恩惡語相向。
3、加內特·赫德蘭飾演艾爾·科迪同勒維恩一樣,也是一位民謠歌手。他靠在酒吧駐場來獲得微薄的收入,並且在艾爾的家中還有滿滿一箱唱片沒有及時賣出去,而他心愛的女人吉恩和朋友吉姆都在酒吧里維持生計。
Ⅳ 求歌名是F開頭的英文歌
1)《FeelGood》歌手:Goldhouse
1)《FeelGood》歌曲簡介:美國流行男歌手GOLDHOUSE演唱單曲《FeelGood》。
2)《Fighter》歌曲簡介:《Fighter》是美國流行女歌手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演唱的歌曲。該曲被收錄在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於2002年10月26日發行的第四張錄音室專輯《Stripped》中,並作為該專輯的第三支單曲於2003年3月13日通過美國廣播唱片公司發行。
2003年,該曲被選為該年NBA季後賽的宣傳曲。2004年,該曲獲得朱諾獎「年度最佳視頻」。
3)《FiveHundredMiles》歌曲簡介:此曲由美國民謠歌手Hedy West創作,並於1961年率先發行在民歌三重唱The Journeymen(旅行者)的同名專輯中 ,後有日本搖滾歌神忌野清志郎改編日文版的500 miles,被松隆子和忌野清志郎本人唱過。
值得注意的是,應區別於Bobby Bare的《500 miles away from home》。
4)《FightSong》歌曲簡介:《Fight Song》是美國女歌手瑞秋·普拉滕演唱的歌曲,由戴夫·巴塞特、瑞秋·普拉滕完成詞曲創作,喬恩·萊文擔任製作人。歌曲被收錄在瑞秋·普拉滕2015年EP《Fight Song》及第三張錄音室專輯《Wildfire》,於2015年2月19日發行。
2016年4月3日,歌曲獲iHeartRadio音樂獎「最佳歌詞」獎。
5)《Faded》歌曲簡介:《Faded》是由傑斯珀·伯根、Gunnar Greve Pettersen、艾蘭·沃克、Anders Froen作詞,傑斯珀·伯根、Gunnar Greve Pettersen、艾蘭·沃克、Anders Froen作曲,艾斯琳·索爾海姆演唱的歌曲,收錄於艾蘭·沃克2015年12月4日發行的專輯《Faded》中 。2016年2月11日,艾蘭·沃克推出了該曲的管弦樂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