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靈璧電影宣教中心的機構活動
愛教片放映
2012年以來,根據教育部等五部委《關於進一步開展中小學生影視教育的通知》(教基[2008]15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9號)及《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意見》(皖政辦[2012]39號)等有關文件精神,按照靈宣秘[2012]1號、靈文廣新[2012]05號文件要求,縣電影宣教中心建立了覆蓋全縣6鄉13鎮近8支放映隊伍,專門從事中小學愛教影片進校園放映工作。到目前為止,縣電影宣教中心共完成全縣中小學愛教影片放映3000餘場,觀影學生近60萬人次,學生覆蓋率100%。
電影宣教中心以服務為根本,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不間斷調研學生和老師的觀影需求,及時更新片源。建立的24小時服務體系將設備維修維護作為根本任務,保證基層放映隊能按照課表准時放映。並且為更好傳達中央及省、市、縣關於影視教育的有關精神,實時報道靈璧縣影視教育相關動態,更好的推廣影視教育,電影宣教中心出版內刊《靈璧影視教育資訊》。
影評徵文活動
為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的教育作用,扎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由靈璧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縣文廣新局聯合主辦縣電影文化宣教中心協辦開展全縣中小學生「心繫祖國,健康成長」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徵文大賽活動。
2012年9月8日,由中共靈璧縣委宣傳部、靈璧縣教育局、靈璧縣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主辦,縣電影宣教中心承辦的靈璧縣首屆中小學生「心繫祖國,健康成長」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徵文大賽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總計收到各校推薦的徵文作品822篇,其中小學525篇,中學297篇。經評委會2周時間的認真評審,共評選出中學組、小學組一等獎各5名,二等獎各10名,三等獎各15名,優秀獎各20名,優秀指導教師獎60名,優秀組織獎19名。
2013年9月,靈璧縣第二屆中小學生「心繫祖國,健康成長」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徵文大賽活動再次取得圓滿成功。本次影評活動共收到各校推薦的徵文作品1132篇,其中小學723篇,中學409篇。組委會辦公室邀請相關專家組成評委會,經過2周時間的認真評審,共評選出中學組、小學組一等獎各10名,二等獎各15名,三等獎各20名,優秀獎各20名,優秀指導教師獎90名,優秀組織獎24名。
夏令營活動
為了認真落實靈璧縣委宣傳部、縣教育局、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下發的《關於舉辦全縣中小學生「心繫祖國,健康成長」愛國主義影片觀後感徵文大賽的通知》精神。
2012年9月13日,靈璧縣電影宣教中心成功舉辦了靈璧縣首屆「愛國主義電影進校園活動夏令營」,獲得本次影評徵文比賽一等獎的學生及指導老師赴南京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了參觀學習夏令營活動。本次夏令營活動主要參觀了中山陵園、雨花台烈士陵園、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國美好今天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應該倍加珍惜。要以他們為榜樣,以天下為己任,愛國愛民,好好學習,為國爭光。同時,也加深了同學們對愛國主義影片進校園活動的認識,增進了對電影的喜愛與感悟。
2013年8月20日,靈璧縣第二屆「愛國主義電影進校園活動夏令營」再次起航,縣委宣傳部、教體局、文廣新局組織上年度影評徵文大賽榮獲一等獎的師生40人前往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鳳陽縣小崗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參觀學習夏令營活動。師生們來到了沈浩同志生前事跡陳列館,參觀了沈浩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及實物,深刻體會到沈浩同志帶領小崗人民脫貧致富的艱辛和不易。在大包干紀念館,師生們認真聽取了工作人員的講解。深切的感受了小崗村的發展變化,對小崗人敢為人先的改革探索精神表示贊嘆。通過參觀學習,大家在思想上受到了震動,心靈上得到了洗禮,對沈浩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小崗村精神有了新的體會,紛紛承諾要學習沈浩同志對黨和國家無限忠誠的堅定信念,在自己的人生中,踏踏實實的學習與工作。 新春書畫筆會
為進一步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提高愛國主義影視教育工作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典型示範作用,營造影視教育活動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2014年1月19日上午,靈璧縣舉辦「迎新春·愛國主義影視教育」書畫筆會,特邀原市書協主席趙琦、鍾馗畫傳承人孫淮濱等書畫名家20餘人及縣政府、政協有關領導和各學校校長60餘人出席。此次筆會由靈璧縣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辦,縣文廣新局、縣教體局、縣直機關工委和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協辦,縣文化館和縣電影文化宣教中心承辦。
與會人員現場就愛國主義影視教育進校園活動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方面的意義進行探討交流,並圍繞文化靈璧和文明靈璧建設進行書畫作品展示、品鑒及現場創作活動,活動期間累計創作書法繪畫作品近200幅。
各中小學及教學點拓展活動
隨著影視教育活動的全面開展,全縣中小學及教學點積極開設了影視教育校本課程,成立影視教育活動領導小組,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以校為單位組織影評徵文比賽、演講比賽等已經成為常態化。
自2012年靈璧縣開展中小學愛國主義電影進校園活動以來,開辟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凈化學生的心靈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弘揚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培養了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活躍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優秀影視作品的教育功能。 靈璧縣電影宣教中心承擔高樓鎮、下樓鎮、楊疃鎮、虞姬鄉、靈璧經濟開發區等5個鄉鎮(區)的「農村公益電影工程」工作。放映人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帶著黨和政府親切的關懷,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不顧村落偏遠、道路崎嶇,送電影到村莊、到社會,為農民群眾送去了科學知識,豐富了農村的文化生活。
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把黨的惠民、利民、親民的政策送到了廣大農村千家萬戶,使人民群眾真實地體會到黨的溫暖和關懷,電影成為了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 2013年,為豐富靈城廣大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和廣大市民的幸福感,從6月14日至9月28日,靈璧縣文廣新局聯合縣電影宣教中心,在龍山廣場和鍾靈文化廣場開展「歡樂靈璧·納涼電影進廣場」公益放映活動,讓廣大市民在消暑納涼的同時,感受到文化惠民政策的實惠。活動期間累計放映電影160餘部,受惠群眾達100萬人次,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共鳴,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特別是對暑期中的廣大青少年兒童產生了正面的教育意義。
2014年,「歡樂靈璧·納涼電影進廣場」公益放映活動再次啟動,時間為6月中旬至9月下旬,地點為龍山廣場和鍾靈文化廣場。
「歡樂靈璧·納涼電影進廣場」公益電影放映活動活動是靈璧縣文化惠民工程之一,靈璧縣電影宣教中心精選了一批時尚大片、紅色經典及一些國內外優秀影片,通過影片來弘揚主旋律,傳播好聲音,激發正能量,共築文明城。 2011年6月16日,在靈璧縣依法治縣辦、縣委宣傳部、人大內司工委統一組織領導下,靈璧電影宣教中心開展首屆「江淮普法行」千場法制電影進鄉村、社區展映活動。
2011、2012、2013、2014年,靈璧縣電影宣教中心連續四年承擔起「江淮普法行」千場法制電影進鄉村、社區展映工作,製作宣傳片和標語等,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果。下一步,我們將積極總結經驗,建立長效電影放映工作機制,力爭把「江淮普法行」千場法制電影工作打造成一個日常性的普法工作,從而進一步促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和「法治靈璧」的宣傳工作。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62周年華誕,進一步豐富老人的業余文化生活,2011年10月1日、重陽節期間,由靈璧縣民政局主辦,縣電影宣教中心承辦的「百場優秀國產影片」進敬老院巡演活動,旨在把紅色經典電影送進敬老院,讓五保老人生活得更充實、更快樂,真正體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9月27日晚,巡演活動的首場演出在向陽鄉王集敬老院舉行。「百場優秀國產影片」紅色電影巡演活動歷時近百天,將在全縣20多所敬老院巡迴演出。全縣的五保老人們將在慶祝「國慶」「重陽」雙節的喜慶日子裡,盡情享受紅色電影和傳統戲曲等一道道文化大餐,在歡聲笑語中歡度晚年。
Ⅱ 安徽宿州靈璧漁溝梁集村啥時候規劃
安徽宿州靈璧漁溝梁集村規劃屬《靈璧縣漁溝鎮總體規劃(2018~2030年)》由漁溝鎮人民政府委託安徽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編制。梁集村兩委,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將“立足農業、發展礦山開采業、推進勞務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村“兩委”精誠團結,凝心聚力,把心思用在發展上,把本事用在致富上,通過開展“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積極發揮能人效用,使村裡“家家都有搖錢樹,戶戶會念致富經”。
Ⅲ 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靈城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靈城鎮下轄村委會包括太平社區、隍廟社區、光明社區、虹川社區、南姚社區、東蔬社區、西關社區、北關社區、濱河社區、庄陳社區居委會、徐楊社區居委會、山南社區居委會、東北社區居委會、周田村委會、山西村委會、山橋村委會、七里村委會、羅田村委會、劉趙村委會、亢田村委會、界溝村委會、高許村委會。
Ⅳ 安徽省靈璧縣澮溝鎮李宅村由來的歷史
李宅村原名蟾程。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東陽縣,距東陽市城區10公里,是緊鄰城區東郊的第一大村。土地總面積6平方公里。地處東陽江平原腹地,東接北江鎮,西鄰城郊,南屏青台山,北瀕東陽江。舊屬孝德鄉八都;1929年屬第二區,為區公所駐地;1932年屬李宅鎮。1949年後,曾為李宅區公所、李宅中心人民公社駐地。現屬李宅鎮,為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村區向為周圍十餘里地域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由4個行政村組成。1992年,全村1118戶、3655人。耕地2068畝,其中田1831畝,地237畝。 李宅系東陽望族李姓聚居地。李氏源出唐憲宗李純之裔。先居壠西,後徙河南陳留,五代時遷浙江睦州。南宋紹興元年(1131)遷東陽南門積慶坊里仁里。
明宣德二年(1427),李毅庵偶憩蟾程槐樹下,夢神授鎖,遂卜居於此。後子孫昌盛,改稱李宅。至今已有577年。李宅,蟹溪繞其東,泗溪流其西,龍山、筆架山、馬鞍山矗立於南,山清水秀,為形勝之地。李宅花台門是東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浙江省建築協會所編的《浙江省建築展覽畫冊》。三開間,中辟大門,前半間鶴脛軒,採用木雕彩繪裝飾,後半間為方格眼天花,次間重檐,格扇門窗封護。前立撇山影壁,水磨磚砌築。形制高大,結構合理,建築雄偉,線條流暢,色彩瑰麗。上有忠孝名家匾額。
李宅村
花台門前為桂坡大街,清澈的蟹溪沿街北流。旁為6000平方米廣場,既是集市貿易中心,也是李宅鎮娛樂活動中心。每逢元宵佳節,沿街張燈結綵,廣場金龍飛舞,熱鬧非凡。花台門向西20米許是文昌閣,再向西行10米為蟾塘,塘面2畝余,形如滿月,又稱月塘。塘有一條石龍,塘旁有石龍廟。
月塘北邊高大的尚書坊,乃明朝時為東陽李氏六世祖李大同(官至工部尚書)、八世祖李希明(官至刑部尚書)所建。尚書坊向北20米為集慶堂(又稱大廳),現改為影劇院。再北行上十二級台階為李宅大宗祠,清乾隆年間建,上有南渡名宗匾額,前後三進,五開間,正廳都用高大方、圓石柱,水磨磚石鋪地,重檐斗閣,前有門樓11間,左右伴廂房32間,雄偉壯觀,現保存完好。從大宗祠後進登十五級台階為九間樓,中3間稱映台樓,東3間為三德堂,西3間稱四美堂,是全村的制高點。每逢佳節,層層大門洞開,登映台樓透過重門俯瞰月塘,猶如一面明鏡,全村高低起伏的亭、台、樓、閣之恢弘氣勢,盡收眼底。從月塘向西南,有一座石獅門,上有侯伯世家匾額,系為宋時李誠之受封正節侯、李大有受封金華開國伯而立。此外,還有大小廳堂、宗祠、亭、台50餘處,構成氣勢雄偉壯觀的古建築群,俗稱五步一樓十步一閣,譽滿四鄉。
李宅的傳統文娛活動,歷來非常活躍。1926年在慶賀先祖卜居李宅500周年時,更是盛況空前。各大街道和公共場所全蓋上幔天帳,掛燈結綵,月塘大放荷花燈,將荷花燈扎在木板上,下面縛著活烏龜,讓其在水中自由游動,俗稱烏龜燈,精彩別致,轟動縣內外。1983年元宵節又在月塘大放荷花燈,著名詩人田間和葉曉山、青年作家張抗抗前來參觀,並賦詩贊美。1984年國慶節,李宅荷花燈在杭州西湖燈會展出,並參與中日青年大聯歡,博得中外來賓的盛贊,《浙江日報》、《杭州日報》都作了報導。還有劇團(婺劇)、武術、迎龍燈、疊羅漢、秋車、抬閣、走馬燈、蓮花落等,尤以迎龍燈為最,其製作之精湛、陣容之壯觀、迎行和蟠燈之技巧,均遠近聞名。現文化設施有文化站、電影院、錄像放映廳、3個圖書室、老年活動室、俱樂部、電子游樂場、書畫培訓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