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電影是1872年發明的。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
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
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
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
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1)電影入場券圖片擴展閱讀:
電影的發展歷程
1893年,T.A.愛迪生發明電影視鏡並創建了「囚車」的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群眾性放映。
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
1897年,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在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制的電影專利公司,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
至1912年已為該公司攝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M.塞納特、M.壁克馥和吉許姐妹等。
❷ 陌陌洪小喬怎麼不播了
應該是掙夠錢了,出去旅遊去了休息兩天再回來播。
主要經歷
2017年4月,參加由移動社交平台陌陌舉辦的陌陌年度盛典第一季決賽;並奪得比賽冠軍。
2017年5月,成為首位受戛納官方邀請登上電影節紅毯的網路紅人。
2018年4月,參加由陌陌平台舉辦的粉絲團大戰。
2018年6月,取得了俄羅斯世界盃最終入場券,將為俄羅斯世界盃的32支參賽隊伍搖旗助威。
2019年01月,參加2019陌陌直播17驚喜夜,獲得陌陌年度人氣主播冠軍。
2019年1月,參加MOMO直播17驚喜夜,授予「2018陌陌年度公益大使」稱號。
MOMO是Hello Group Inc.(NASDAQ:MOMO)於2011年8月推出的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開放式移動視頻社交應用,是中國的開放式社交平台。
在MOMO,可以通過視頻、文字、語音、圖片來展示自己,基於地理位置發現附近的人,建立真實、有效、健康的社交關系。
2020年10月24日,陌陌通過一項人事任命: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王力將接替創始人唐岩擔任首席執行官(CEO)一職。
2021年8月2日,陌陌科技宣布,公司的法定名稱從「Momo Inc.」更改為「Hello Group Inc.」。公司的使命願景是「連接人,連接生活」,企業價值觀是「善良、坦誠、進取」。
❸ 紙的用途有哪些
1、書寫及印刷:奏章、考卷、信紙、信封、書函、傳真紙、電報紙、吸水紙、明信片、喜帖、賀年片、名片、春聯、蠟紙、紙鉛筆
2、本冊及單張:書本、畫冊、記事本、日記本、筆記本、便條本、期刊、說明書、樂譜、地圖、氣象圖、日歷、月份牌、報紙、海報、傳單、布告、大字報、紙旗幟
3、包裝用紙:紙盒,包裝盒、紙箱、紙筒、紙板、紙繩、紙袋、紙帶、紙套、蠟紙、油紙、包書紙,襯衣紙托、包裹襯墊紙條、雞蛋合
4、有價證券及票據:紙幣、債券、股票、郵票,證券、支票、匯票、地契、欠條、郵票、帳單、發票、學歷證書、商業證書、出生證書、結婚證書、戶口簿、學生證、寶石鑒定書、
護照、簽證、通行證、配給票、糧食票、油票、米票、布票、飛機票、登機票、輪船票、火車票、公共汽車票、電影票、劇院票、彩票、馬票、各類門票、入場券
5、家居用品:紙窗、牆紙、裱糊紙、紙席、紙窗簾、紙門簾、紙屏風、紙碗、紙碟、紙尺、紙杯、紙桌布、紙雨傘(油紙傘)、紙扇、紙衣、紙被、紙帳、紙帽子、紙燈籠、紙燈罩、紙手袋、火柴、引火紙、吹火、捕蠅紙、濾塵紙、濾塵袋、紙尿褲
(3)電影入場券圖片擴展閱讀:
古代的紙有各種材料,真正意義的造紙技術源於中國,當時首創發明以植物纖維無規則交叉排列的復合材料,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夠廉價的取得、製作、保存和書寫,它的出現與普及讓人類的知識得以方便地被保存及迅速地被傳播,對於人類文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些製造商已經開始使用一種新的,利用石頭做出來的紙,名稱為Rich Mineral Paper。利用碳酸鈣加樹脂製造的合成紙。
❹ 我聽過的關於日本電影《望鄉》最「驚心動魄」的講述
1978的中國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便和日本恢復了邦交正常化。隨後引進了三部日本電影,《望鄉》就是其中的一部。像這樣一部講述一位妓女悲慘一生的電影不在當時的中國掀起一場軒然大波絕對是不可能的事,完全可以用「炸了鍋」來譬喻。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國電影里別說出現「妓院」,就連接吻的鏡頭都不曾有過。因此當人們通過各種渠道對《望鄉》劇情略有所聞以後,那種期望的峰值之高便可想而知了。
學者山穀圭子(栗原小卷飾)為了研究關於五十年前日本婦女被賣到南洋做妓女的心酸 歷史 ,走遍了天草的各個角落。偶然遇到當地一個窮老太阿崎婆,由此展開了一段發生在她身上鮮為人知的故事。
阿崎婆從小家庭生活貧困、窘迫,隨改嫁的母親來到南洋,被賣到8號妓院時才剛滿十八歲。她苦難的生活從此開始。為早日掙到足夠的錢贖身,阿崎婆盡可能多的接客,嘗盡了人生屈辱。
在南洋的這段晦暗時光里,阿崎婆第一次愛上了一個年輕人竹山秀夫,後者也努力工作賺錢冀望有一天幫助阿崎婆贖身。但秀夫還是因為不能完全接受阿崎婆的妓女身份,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隨著日本經濟復甦,日本政府不再倚靠販賣妓女賺取外匯,妓院生意因此一落千丈。8號妓院幾經轉手,被同是妓女出身的阿菊媽接手。阿菊媽用一輩子的積蓄在南洋修了一座墓地,囑咐她手下的妓女們永遠也不要再回日本,就在南洋度過餘生,死後就葬在這座墓地。
但思鄉心切的阿崎婆不聽任何人,包括阿菊媽的勸阻執意要走,最後輾轉回到家鄉。家裡唯一的哥哥已經娶妻成家,已無她容身之地。家人和鄰居的歧視,讓悲痛欲絕的阿崎婆離開日本來到中國東北,嫁給一個皮匠。
日本戰敗後阿崎婆再次回到了日本家鄉。丈夫去世後,留下一個兒子;兒子長大後把阿崎婆送回了老家,自己則在城裡結婚成家,從此再也沒有露面。
據我一個表叔後來回憶,當時他才20歲,剛進工廠當學徒工,被廠武裝部選入民兵隊伍。除了遇到廠子有大型活動,民兵們會幫助維持秩序,再就是負責工廠俱樂部的治安。
當時每個大工廠都有自己的俱樂部,規模一點兒也不比市中心的電影院差。俱樂部每月都會上映七八部電影,新片少,外國片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當人們從貼出的電影預告上看到《望鄉》,加之在民間已經流傳的各種版本的小道消息,使得《望鄉》的入場券用一票難求都無法形容,也即想弄到一張票比登天容易不到哪兒去。
當時每部電影放映前幾天,俱樂部就會通過售票窗口預售入場券,但是令表叔不解的是從售票處正常流出的《望鄉》入場券少之又少,大都是在工廠上班時間零散售出的。那時認識人好辦事,近千張電影票大概是被那些與俱樂部有關系的熟人們你十張他二十張地早就倒騰出去了。表叔說,當時的電影票一毛五一張,而《望鄉》的,私下裡幾乎被賣到八毛或一元。
在《望鄉》上映前那段不短的時間里,來找表述求票的哥們兒屬實不少。請表叔下館子的、偷偷塞給表叔一包好煙的不計其數。他們一致的願望是,即便弄不到票,在電影開演前表叔能幫他們順利地混進俱樂部。
表叔當然也答應了幾個。按表叔的話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但實際情況並非表叔想像的那樣簡單!甚至可以說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望鄉》只在表叔的工廠俱樂部下午4點半上映一場。那天是周日。從上午八九點鍾,俱樂部門前就有不少人影在晃動。他們希望能花高價從倒票者手裡淘到一張,或者能幸運地買到別人的退票,明知道這種可能微乎其微,但還是陸續有人來加入這個群體。
他們互相詢問著、打探著。俱樂部能容納800個座位,也就是說加上站著的,能有小1000人有幸一堵《望鄉》其容。等到電影入場前兩個小時,俱樂部門外小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萬頭攢動。提前一小時,表叔和戰友們已經站在俱樂部入口:可以持票入場了!
人群開始騷動起來。有票的排著隊魚貫而入,沒票的里三層外三層地聚在門外,用羨慕的眼光目送他們推擠著匆忙入場。四點半,俱樂部的大門砰然關閉。可是門外的人群不但未見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嘈雜聲也越來越大。
隨著時間一點點的過去,門外人群開始變得有些不耐煩,他們感到自己將會失去這唯一的機會,他們深深的感到即將與《望鄉》擦肩而過!於是人群漸漸擁堵到俱樂部門前,有人甚至憤怒地喊出「我們要進去」的怒吼。表述至今還清晰的記得,跟他同車間的工友小蔡,拿磚頭砸碎了離入口較遠的一塊窗玻璃,企圖拱進去。自然,他被民兵們強行帶走,送去了派出所。
俱樂部負責人看到如此場面,一時慌了神,開始指揮表叔他們在裡面把大門用木頭方子給釘死了!這一舉動終於惹惱了外面似乎已經失去理智的人們,他們更加用力地沖撞大門。當俱樂部大門在一片嘈雜聲中被撞開,俱樂部果斷最初決定:停止放映。結果正在觀影的噓聲一片,好容易沖進去的人看到的是雪白的銀幕。在一陣高過一陣的抱怨聲中,俱樂部落得個里外不是人。還好派出所民警及時趕到,才沒讓事態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表叔抽了口煙接著說,他至今都沒看過一眼《望鄉》。不過從那以後他收集了不少栗原小卷的圖片。他至今仍然認為栗原小卷是日本影星中最漂亮的。
(栗原小卷)
而我在聽他講述時並沒有覺得好笑,相反心裡總覺得有些沉重和壓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部電影能讓人變得如此瘋狂?我似乎能理解,但內心深處更多的是一片茫然。也許只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才能真正有所體會吧!
多年以後,我讀巴金的《隨想錄》,他在開篇即提到了《望鄉》這部電影。他說:「 我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我看過一次影片,是通過電視看到的,我流了眼淚,我感到難過,影片給了我深刻的印象 。」
~END~
❺ 「奧普拉」是什麼
奧普拉是美國一個很厲害的脫口秀主持人,並且是一位黑人女性
最後有她圖片!!!!!!!!!!!!!!!!!!!!!!!!!!!!!!!!!!!!!!!!!!!1
奧普拉(英文:Oprah1954年1月29日-),生於密西西比州科修斯科,美國企業家和電視節目主持人。畢業於田納西州立大學公演藝術及語音通訊學雙學士學位。2007年獲得霍華德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由於母親不到20歲未婚就懷了她,奧普拉的童年過得相當清寒。她的出生證明上寫的是奧帕(Orpah),取自《聖經·舊約全書》里《路得記》一卷裡面的其中一位摩阿布族女人的名字,但是鄰居們在讀寫她的名字時把其中的R和P調換了位置。最終奧普拉成了廣泛接受的名字。根據2004年的福布斯雜志稱,奧普拉·溫芙瑞據信身家超過10億美金。
中文名:奧普拉溫弗里
外文名:OprahWinfrey
國籍:美國
出生地:密西西比州科修斯科
出生日期:1954年1月29日
職業:企業家,電視節目主持人
畢業院校:田納西州立大學
代表作品:《奧普拉·溫芙瑞秀》
主要成就:脫口秀
1954年1月29日,小溫弗莉出生在密西西比(Mississippi)的小鎮科修斯科(Kosciusko),有著不幸的童年。1973年,度過自己狂暴混亂的青春期,溫弗莉成了納什維爾(美國田納西州首府)WTVF電視台最年輕的主播,此時她的身份是田納西州州立大學大二學生。有道是天道酬勤,果然,溫弗莉改頭換面,她參加了學校的戲劇俱樂部並常常在朗誦比賽中獲獎,在費城舉行的有1萬名會員參加的校園俱樂部演講比賽,溫弗莉憑借一篇短小震撼的演講「黑人·憲法·美國」拔得頭籌,贏得1000美元的獎學金。原來光靠嘴巴也可以賺錢,溫弗莉的脫口秀在這一刻顯出原始積累的本能。她真的變了,告別少年的放盪不羈,洋溢著激情張大嘴巴為自己打拚天下,1971年,她戴上了田納西州黑人小姐的桂冠,1972年,她進入田納西州州立大學主修演講和戲劇。
奧普拉·溫弗瑞,作為一名黑人,更為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婦女之一,她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通過控股哈普娛樂集團的股份,掌握了超過1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主持的電視談話節目「奧普拉脫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300萬名觀眾,並連續16年排在同類節目的首位;奧普拉在1996年推出的一個電視讀書會節目在美國掀起了一股讀書熱潮;她利用業余時間在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電影《紫色》中客串了一個角色,還榮獲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喜歡奧普拉的人甚至認為如果她去競選美國總統,獲勝的把握也很大。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更開設了一門課程專門研究奧普拉。
奧普拉簡介
大學生活
奧普拉·溫弗瑞
她的出現讓觀眾淚流滿面
美國
墮落天使
A.M.芝加哥
媒體帝國
奧普拉脫口秀
毀譽參半
她使無數美國婦女找回失去的信心
奧普拉書友會奧普拉簡介
大學生活
奧普拉·溫弗瑞
她的出現讓觀眾淚流滿面
美國
墮落天使
A.M.芝加哥
媒體帝國
奧普拉脫口秀毀譽參半她使無數美國婦女找回失去的信心奧普拉書友會
奧普拉
[編輯本段]奧普拉簡介
1954年1月29日,小溫弗莉出生在密西西比(Mississippi)的小鎮科修斯科(Kosciusko),有著不幸的童年。1973年,度過自己狂暴混亂的青春期,溫弗莉成了納什維爾(美國田納西州首府)WTVF電視台最年輕的主播,此時她的身份是田納西州州立大學大二學生。有道是天道酬勤,果然,溫弗莉改頭換面,她參加了學校的戲劇俱樂部並常常在朗誦比賽中獲獎,在費城舉行的有1萬名會員參加的校園俱樂部演講比賽,溫弗莉憑借一篇短小震撼的演講「黑人·憲法·美國」拔得頭籌,贏得1000美元的獎學金。原來光靠嘴巴也可以賺錢,溫弗莉的脫口秀在這一刻顯出原始積累的本能。她真的變了,告別少年的放盪不羈,洋溢著激情張大嘴巴為自己打拚天下,1971年,她戴上了田納西州黑人小姐的桂冠,1972年,她進入田納西州州立大學主修演講和戲劇。
[編輯本段]大學生活
在大學里,溫弗莉的嘴巴厲害早已名聲在外,她積極尋找機會釋放自己的「鐵嘴」功夫,大一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納什維爾分部兩次找到她,希望她能去工作,懵懂的溫弗莉莫名其妙地拒絕對方,這讓其他同學嫉妒不已。溫弗莉的演講老師實在看不下去,他悄悄提醒她「很多像你一樣的人上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在CBS佔一席之地啊!」老師的點撥讓溫弗莉醍醐灌頂,她走進CBS的大門,這扇門開了,就沒有人能關上。僅僅在一個月的時間里,「芝加哥早晨」從一個下三流的脫口秀一躍而起,與名嘴菲爾·當納的脫口秀並駕齊驅,三個月後,該節目超越菲爾·當納變成收視率第一的金牌欄目,溫弗莉儼然成為脫口秀的代言人;1985年9月,「芝加哥早晨」更名為「奧普拉·溫弗莉脫口秀」,在全國120個城市同步播出。1985年底,面對同城同儕溫弗莉的巨大成功,名嘴菲爾·當納敗走麥城,帶著失落搬到紐約。「奧普拉·溫弗莉脫口秀」成為溫弗莉的個人品牌,直到今天一直占據著美國「脫口秀」節目的頭把交椅。
[編輯本段]奧普拉·溫弗瑞
奧普拉·溫弗瑞,作為一名黑人,更為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婦女之一,她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通過控股哈普娛樂集團的股份,掌握了超過1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主持的電視談話節目「奧普拉脫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300萬名觀眾,並連續16年排在同類節目的首位;奧普拉在1996年推出的一個電視讀書會節目在美國掀起了一股讀書熱潮;她利用業余時間在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電影《紫色》中客串了一個角色,還榮獲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喜歡奧普拉的人甚至認為如果她去競選美國總統,獲勝的把握也很大。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更開設了一門課程專門研究奧普拉。
[編輯本段]她的出現讓觀眾淚流滿面
2001年6月,北卡羅來納州首府羅利市著名的BTI表演藝術中心的大禮堂內,2300多個觀眾座位上人頭濟濟,人們正在耐心地等待著本次節目的主角、她們心目中的「訪談皇後」奧普拉的出場。這是奧普拉主題為「度過最完美的生命之旅」巡迴演講的第一站,盡管每張門票要花185美元,但2300多張門票在短短兩小時內便告售罄。為了親耳聽一回奧普拉激動人心的演講,一些「奧普拉迷」們甚至寧願在EBAY拍賣網站上花2025美元,從網路票販子手上換得一張演講會的入場券。此次演講所得的收入將全部捐獻給當地的慈善機構。在為時兩個半小時帶著傳教色彩的幽默演講中,奧普拉向台下的觀眾講述了自己的個人奮斗史,當她面對貧窮、肥胖、事業挫折等問題時,是如何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的。在談到事業問題時,奧普拉說:「生活往往有一種巨大的慣性,讓人們在現有工作面前安分守己,不思進取,此時我們應該問一問自己的內心,這是否是你想要的工作,什麼工作才是最適合你的呢?然後聽從自己內心深處的呼喚。」奧普拉還舉了自己的例子,自從她1984年在芝加哥當上電視節目訪談主持人後,她才「真正找到了工作的激情和感覺」。奧普拉不時勸告她的崇拜者們,當繁重的工作不能為自己帶來豐厚的報酬時,就應該將它斷然放棄,而去追尋自己夢想的工作。每個人都應聽從「內心的呼喚」,只有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才能成為生活和事業上的強者,「如果你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當上總統,也許有一天你就能如願。」奧普拉如是說。
[編輯本段]美國
奧普拉是個頗有爭議的名女人,她主持的訪談節目傾倒了數以百萬計的觀眾,而她自己充滿坎坷的奮斗史更給生活中遭遇挫折的美國婦女以巨大的信心和希望。一位35歲的女地產經紀人拉塞爾事後對記者道:「一看到奧普拉出場,我就感到一股電流從頭到腳穿越全身。盡管我從電視上看到過她無數次,但卻從未想到自己會如此近距離地看到她。」
[編輯本段]墮落天使
作為一名黑人,奧普拉少時的生活與別人一般無二。她1954年出生於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的一個單親家庭,生活異常困頓,幾乎整日處於顛沛流離的狀態。與別的黑人少年一樣,奧普拉曾一度自甘墮落。在她日後的金牌節目「奧普拉脫口秀」中,奧普拉曾面對3300萬觀眾坦承了自己那段不光彩的歷史:吸毒,墮胎,甚至還生下過一名不久就夭折的女嬰。奧普拉的生父曾對女兒說:「有些人讓事情發生,有些人看著事情發生,有些人連發生什麼事情都不知道。」於是極度空虛的奧普拉想知道自己生命中究竟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奧普拉自幼就有與生俱來的說話技巧和不俗的記憶力,她發現自己的言談很容易帶動別人的情緒,於是17歲的奧普拉先是參加了當地的一次選美比賽,後又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與不錯的運氣,在19歲那年被當地一家電台聘為業余新聞播音員,從此涉足傳媒界。大學畢業後,奧普拉成為巴爾的摩一家電視台的正式播音員。然而她早期的電視生涯並不順利。由於奧普拉在播報新聞時無法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她的情緒往往隨播報的內容忽喜忽憂,因此常常招致觀眾的批評。好在台里慧眼識珠,給她安排了一個早間的談話節目,才使她如魚得水,不久她就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女主持。
[編輯本段]A.M.芝加哥
1983年,奧普拉結識了生命中的伯樂——「A.M.芝加哥」電台的老闆丹尼斯·施瓦遜。當時施瓦遜正在物色一名出色的脫口秀主持人,以期提高以前訪談節目的收視率。盡管電視台的多數人對聘用一名黑人來主持節目深表懷疑,但施瓦遜還是力排眾議,以23萬美元的年薪將奧普拉招至麾下。出人意料的是,僅僅一個月,奧普拉訪談節目的收視率就超過了從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奧普拉直登「美國最當紅脫口秀主持人」的寶座。
[編輯本段]媒體帝國
與一般談話節目不同的是,「奧普拉脫口秀」的邀請嘉賓並非是某一領域的專家或學者,而是普通大眾,談論的主題也集中在個人生活方面。為啟發嘉賓「實話實說」,奧普拉常不惜將自己的一些秘密也告訴對方。當嘉賓的故事令人感動時,她會和嘉賓一起抱頭痛哭。相比其他節目,「奧普拉脫口秀」更直接、坦誠,也更具個性化,因此深受那些白天在家無所事事、知識層次不是很高的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女性的極力歡迎,而這些人正是收看電視節目的主流人群。在奧普拉的事業蒸蒸日上時,她又遇到了另一位改變她命運的人——傑夫·傑克伯斯,當時的傑夫不過是芝加哥一位不出名的律師。傑夫提醒奧普拉,僅靠替人打工並不能使她真正成功,她應該組建自己的公司。於是,1986年他們兩人合夥創建了「哈普娛樂集團」(Harpo是奧普拉名字Oprah的倒置)。公司由傑夫·傑克伯斯任總裁,擁有10%的股份;奧普拉則出任董事長,擁有90%的股份。公司定期製作「奧普拉脫口秀」,並出售給各家電視台。在傑夫的精心打理下,哈普集團迅速取得了成功。至2001年,僅「奧普拉脫口秀」一項的營業收入就已高達3億美元。還有一個頗為引人注目的是「奧普拉讀書會」,這是自1996年推出的電視讀書節目。節目一經推出就大獲成功,以致奧普拉選書的那一周,被稱為是書市的「奧斯卡周」。而經她推選過的47本書,本本都暢銷。此外,集團還涉足電影製作、婦女雜志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佳績。
[編輯本段]奧普拉脫口秀
奧普拉凡事力求親力親為,事無巨細。2000年哈普集團開始發行一本名為《O》的雜志,據雜志的主編講,「在雜志付印前,奧普拉會仔細閱讀每一個字,徹底檢查每一張圖片。沒有節目的時候,她就一直呆在辦公室的電腦前,她可以從周一下午3點一直干到周四晚上8點,再搭上周五一整天,就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結果,僅一年時間,雜志的月發行量就達到250萬冊,而以往最成功的雜志也要5年才能達到這一成績。哈普集團已成為一個實力不俗的媒體帝國。
[編輯本段]毀譽參半
奧普拉在美國電視台主持的訪談節目「奧普拉脫口秀」,每天都吸引著700萬的電視觀眾,而她與美國著名報刊雜志出版商赫斯特集團共同主辦的雜志《奮斗不止》,在全球更擁有2200多萬名讀者。奧普拉的形象已深入美國觀眾的內心,她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也許只有美國現代宗教導師迪帕克·卓普拉和斯蒂芬·科維堪與匹敵。近些年來,奧普拉不斷向觀眾灌輸如何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華、如何改變自己的觀念,她在贏來眾多崇拜者的同時,也招來了大量的非議。有人甚至給她起了個綽號:「迪帕克·奧普拉」,意思是她不想做一個純粹的訪談節目主持人,而想改行像迪帕克·奧普拉一樣做世人的精神導師。「她大概以為自己是先知彌賽亞了,想引導我們每個人都上天堂。」美國作家芭芭拉·格里祖蒂·哈里森道。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教授、美國問題研究專家肯柯斯·維基·阿布特則認為:「她將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復雜矛盾過分簡單化,人們剛開始聽她的演講時,也許會受到某種激情的鼓舞,但當她提供的方法並不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實問題時,只會使人們加倍地沮喪失望。」
[編輯本段]她使無數美國婦女找回失去的信心
雖然人們對奧普拉的看法頗為不一,但在許多美國人眼中,奧普拉還是名優秀的女性。「在我眼中,她跟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當她與我交流時,我感到她就如我的個好朋友。」36歲的銷售代表謝麗爾·皮爾斯對記者道,自從去年她做了子宮切除手術後,整個人都陷入了悲哀絕望,生活彷彿變成了灰色,是奧普拉從前的節目和演講才使她從沮喪中徹底恢復過來。另一位老「奧普拉迷」——退休教師格羅麗亞·伯魯克斯則稱,是奧普拉的節目使她離婚後的生活走上正,獲得了「新生」,「奧普拉的生活是個榜樣,她克服了重重困難,獲得了事業和生活上的成功。如果她能做到,我相信我們也能做到。」前不久,翁達·拉塞爾還是一個生活墮落的酗酒者,然而自從看了奧普拉的節目後,她便改「邪」歸正、面貌一新,不僅戒了酗酒的老毛病,還花24美元為自己訂閱了一份奧普拉主辦的雜志《奮斗不止》,同時她還另外訂閱了幾份,作為禮物送給母親、祖母和三個朋友,希望她們也能從中汲取某種力量。如今溫弗莉作為一名黑人,為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婦女之一,她的個人凈資產達到10億美元,這個年過50至今仍單身女人會大踏步走向何方,無人知曉。奧普拉的影響力也是空前的,作為一名黑人,她為奧巴馬籌集選票,開PARTY,辦各種酒會,奧巴馬的選票又多了百萬;她對湯姆·克魯斯的采訪,以及對邁克爾·傑克遜的專訪,所創下的收視神話,至今無人打破。這樣一位傳奇女子,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編輯本段]奧普拉書友會
「奧普拉書友會」,由奧普拉一手打造,創辦於1996年。其做法是每個月選擇一本書向電視觀眾介紹,奧普拉和大家一同研讀這些書籍,並請作者來節目中與讀者交流。奧普拉奉行的口號是「讓美國重新開始讀書」。10多年來,她推薦過的書籍無一例外都一夜之間暢銷全美。「奧普拉書友會」之所以如此紅火,很大程度,和奧普拉的個人魅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