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劉三姐歌謠的主要內容
劉三姐歌謠大體分為生活歌、生產歌、愛情歌、儀式歌、謎語歌、故事歌及創世古歌七大類,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詩性特點和鮮明的民族性,傳承比較完整,歌謠種類豐富多樣,傳播廣泛。以生產歌為例,「春天茶葉香又香,茶山一片好風光,自己種來自己采,甜滿心頭香滿筐」就表現了壯族人民知足常樂、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體現了人物內心的和諧;以愛情歌為例,「桐子拿來打燈油,妹在燈下做綉球;綉球裡面裝紅豆,一心一意望哥收」、「連就連,我兩結交訂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等山歌對愛情的表達明白曉暢而又蘊籍含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劉三姐歌謠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顯示了中華民族民間傳統藝術文化的魅力。1961年,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也是最為成功的音樂風光故事片《劉三姐》在國內外公映。電影中劉三姐純朴、智慧的形象,優美抒情的壯族山歌,連同秀美的桂林山水走進了億萬觀眾的視線中,使劉三姐這個被神話了的歷史人物,成為當時中國不可多得的超級偶像人物。1979年,新加坡10家影院同時上映《劉三姐》;1980年,香港和澳門第三次復映電影《劉三姐》,售票額超過前兩次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