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音樂家的經典台詞
電影《音樂家》是中國與哈薩克合拍的影片,講述了冼星海接受組織任務前去俄羅斯做《延安與八路軍》的後期,結果遭遇戰爭不得不輾轉流落哈薩克阿拉木圖,在阿拉木圖受到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幫助並與其一家建立了深厚的跨國友誼。錢韻玲與女兒一直等待冼星海歸來,但因特殊歷史時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冼星海也未能回到祖國。
該片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出自冼星海先生所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
❷ 被稱為人生必看電影的《鋼琴家》,是否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 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❸ cctv6《音樂家》播放量多少
六次。《音樂家》是由北京閃亮影業有限責任公司、哈薩克國家電影集團出品的歷史劇情片,由中國維吾爾族導演西爾扎提·亞合甫執導,胡軍、別里克·艾特占諾夫聯袂主演。該電影在CCTV6電影頻道,截止到2022年10月7日,已經播放了六次。《音樂家》根據冼星海在阿拉木圖的經歷改編,講述了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於二戰期間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在極端寒冷和飢餓的殘酷環境下得到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救助的故事。
❹ 胡軍的新片《音樂家》好看嗎
簡單點說吧,一群人一起看,可能不好看。單是一個人靜靜認真的看你會發現這是一部用心的電影。這種類似文藝的電影是需要靜心看的。
❺ 鐢靛獎闊充箰瀹舵紨鍛樿〃
鐢靛獎闊充箰瀹舵紨鍛樻湁鑳″啗銆佽佹硥銆佸埆閲屽厠路鑹劇壒鍗犺哄か銆侀樋椴佽禐路鍔犱綈鍒鍙濞冦
銆婇煶涔愬躲嬫槸鐢辮タ灝旀墡鎻惵蜂簹鍚堢敨鎵у礆紝鑳″啗銆佽佹硥絳変富婕旂殑鍓ф儏鐗囷紝浜2019騫4鏈13鏃ュ湪鍖椾含鍥介檯鐢靛獎鑺備富絝炶禌鍗曞厓浣滀負寮騫曠墖棣栨槧錛2019騫5鏈17鏃ュ湪涓鍥藉ぇ闄嗕笂鏄犮傚獎鐗囪茶堪涓鍥借憲鍚嶉煶涔愬跺喖鏄熸搗浜庡崼鍥芥垬浜夋湡闂磋緱杞鏉ュ埌闃挎媺鏈ㄥ浘錛屽湪鏋佺瀵掑喎鍜岄ゥ楗跨殑孌嬮叿鐜澧冧笅寰楀埌鍝堣惃鍏嬫柉鍧﹂煶涔愬舵晳鍔╃殑鏁呬簨銆
瑙掕壊浠嬬粛錛
鍐兼槦嫻
1941騫磋嫃寰鋒垬浜夌垎鍙戝悗錛屽喖鏄熸搗鏉ュ埌闃挎媺鏈ㄥ浘錛屽湪闃挎媺鏈ㄥ浘灞呮棤瀹氭墍錛屽緱鍒板搱钀ㄥ厠鏂鍧﹁憲鍚嶉煶涔愬舵嫓鍗¤揪鑾澶鍙婂叾瀹朵漢鐨勬棤縐佹晳鍔┿傚湪鍝堣惃鍏嬫柉鍧︽湡闂村喖鏄熸搗榪涜屼簡澶ч噺鐨勯煶涔愬壋浣滐紝榪樻牴鎹鍝堣惃鍏嬫皯鏃忔枃鍖栧壋浣滀簡澶ч噺鍏鋒湁鍝堣惃鍏嬫皯鏃忕壒鑹茬殑闊充箰浣滃搧錛屼負鍝堣惃鍏嬫皯鏃忛煶涔愮殑浼犳壙涓庡彂灞曞仛鍑轟簡閲嶈佽礎鐚銆
鎷滃崱杈捐帿澶
鍝堣惃鍏嬫柉鍧﹂煶涔愬訛紝鎷滃崱杈捐帿澶鍦ㄩ煶涔愬巺閬囪佹棤瀹跺彲褰掔殑鍐兼槦嫻楓傚湪鎴樹簤鐜澧冧腑錛屾嫓鍗¤揪鑾澶涓瀹剁殑鐢熸椿涔熷緢鑹伴毦錛屾瘡澶╄佷負鍙g伯鍥涘勫旀嘗錛屼絾闊充箰浜虹殑鎯烘兒鐩告儨錛屼粬鎶婂喖鏄熸搗鎺ュ埌瀹朵腑瀹夐】錛屼負浠栨彁渚涗簡涓涓娓╂殩鐨勫訛紝鏈緇堜粬浠緇撲笅浜嗘繁鍘氱殑鍙嬭皧銆
❻ 看《音樂家》冼星海譜寫家國情懷,我愛你我的祖國!
5月17日公映的《音樂家》,講述了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流離失所, 在得到哈薩克音樂家救助後,以音樂創作激勵中哈人民抗擊法西斯的故事。
該片由國家一級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執導,知名編劇張遂遂、哈依夏·塔巴熱克聯合操刀, 胡軍、袁泉、別里克·艾特占諾夫等中哈兩國優秀演員聯袂出演。
遠望當歸 身在異鄉心繫家國
1940年5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冼星海化名黃訓從延安前往蘇聯,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後期製作。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影片製作陷入停頓,冼星海取道蒙古國回國受阻。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1942年底冼星海又輾轉到了阿拉木圖,回國無望,居無定所,貧病交加。
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在一次音樂會上見到無家可歸的冼星海,毅然決定收留他。
拜卡達莫夫非常欣賞冼星海的音樂才華,推薦他到北方的科斯塔奈市音樂館做音樂指導。 然而過多的磨難和科斯塔奈的嚴寒最終擊垮了冼星海,1945年,他不幸病逝於莫斯科,年僅40歲。
亦余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精神一旦有了歸屬,生命就有意義。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冼星海仍念念不忘回延安繼續創作投身抗戰。
在哈薩剋期間,冼星海拖著羸弱的身子夜以繼日地工作,創作了《民族解放交響樂》、《神聖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等作品。
他還創作了大量哈薩克民族音樂作品,其中包括歌頌哈薩克民族英雄的交響詩《阿曼蓋爾德》。
現在,哈薩克人慷慨幫助冼星海的故事已成為中哈兩國間廣為傳頌的佳話。
磅礴配樂 宏大格局譜寫情懷
胡軍通常飾演「硬漢」角色,比如大俠喬峰、西楚霸王項羽、常勝將軍趙雲等,此次他飾演音樂家冼星海。
胡軍出生藝術世家,父親胡寶善是男中音歌唱家,母親王亦滿是話劇演員,而伯父胡松華則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據胡軍透漏,冼星海是其父親的偶像。為還原病痛晚期的冼星海,胡軍減重近20斤。
電影重現了冼星海修改 《黃河大合唱》 及創作交響詩 《阿曼蓋爾達》 的全過程,氣勢沉穩、 情感 細膩,配樂大氣磅礴。
在描述家國情懷與戰爭歲月方面彰顯了宏大的格局,在展現 洗星海 與拉姆卡斯一家相處時則細膩生動,許多畫面直戳觀眾淚點。
《音樂家》上個月還成為了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 本屆電影節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設為「家·國」。
近日,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欄目特邀電影《音樂家》出品人沈健解析: 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為什麼會選擇這部影片作為開幕影片?
家國情懷,中國自古有之。
無論是《禮記》里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還是《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擔當, 家國情懷從來都不是局囿於文字的抒懷,它是與國家休戚與共的聯結,是心繫人民、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是一種超越民族的意識形態。
我們應銘記冼星海先生艱苦卓絕的事跡。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奮斗、求實創新,才能強國富家,才能有效抵禦霸凌主義,才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文章轉載: 央視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