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張之洞》首映當天僅 2 人觀看,票房共 90 元,導演發聲稱「排片少,求關注」,哪些原因導致的
因影片商業價值不夠,導致影片上映、排片上面遇到困境,深表遺憾。最後,三丑導演呼籲大家一起來關注影片。
作為「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張之洞在工、農、商、教育等方面均有卓越的貢獻,他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張之洞》因為歷史原型人物的原因,才能獲得一些話題度。然而電影行業,有大量影片面臨著與《張之洞》相似的命運,直到下映都「無人問津」,甚至壓根進不了院線。
燈塔專業版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共上映697部影片,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有近100部影片票房在10萬元之下,有73部影片票房甚至不到萬元。
「一些挺好的礦藏,不能隨意開發。《張之洞》有點可惜,他是中國近現代史有貢獻的人,又是個悲情英雄,這樣的票房太可惜了。」資深電影發行人高軍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Ⅱ 《人潮洶涌》導演發聲求排片,為什麼影院對這部電影的排片量這么少
人潮洶涌,為何如此慘淡?今年的春節檔電影可謂是十分精彩,在2021年牛年春節大年初一這一天,一共有7部春節檔電影同時上映,每一部電影都有各自的風采和特色。而且根據現如今的票房數據來看,今年的春節檔可謂是十分火熱。
Ⅲ 《人潮洶涌》宣傳少排片少,這對它的口碑有影響嗎
春節檔電影激戰正酣,今年創了很多個票房紀錄,但勝利只屬於《唐人街探案3》,因為它的排片太強大了,觀眾不得不看它。而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涌》,盡管口碑很好,但沒有排片。
第二是因為《人潮洶涌》一開始的排片就很少;即使有排片,也是凌晨場,上午場,這個時候都在睡覺呢,哪有時間看電影?所以,預售票房非常低,是這7部電影中最低的。那為什麼《人潮洶涌》被忽視呢?因為沒有資本做依託。
春節檔這7部電影中,只有《人潮洶涌》是沒有被貓眼和淘票票投資的;而《唐人街探案3》還被萬達院線投資了,所以,線上售票平台和電影院一起打壓《人潮洶涌》,所以造成了《人潮影響》沒有排片。即使是劉德華這樣的天王,也不敢得罪他們,只能含淚唱歌求排片。
Ⅳ 為什麼國家不讓成龍拍電影了
國家沒有不讓成龍拍電影。近年來成龍不是不拍電影了,而是拍片少了。
1、首先是沒遇到好劇本。
成龍在《filmelier》采訪中提到,自己並沒有離開北美市場,只是沒遇到好劇本。我們知道《警察故事》系列是成龍的代表作之一,在爆紅的電影《尖峰時刻》中他依舊飾演警察。本來海外市場對中國演員就有打星的固有印象,像成龍這種標桿式的人物,自然更要全方位利用價值。
成龍坦言,拍完《功夫夢》後7年沒接北美電影,因為找他的劇本角色都是警察。成龍一直考慮轉型,希望自己是一個能拍動作戲的演員,而不僅僅是個動作明星。
他的電影中不只是打鬥和喜劇,也可以演劇情片。這也是成龍接演《英倫對決》的主要原因。在片中他飾演一名為女兒討回公道的父親,角色性質有點像連姆.尼森的營救系列。但是,電影工業十分發達的好萊塢有自己的一套運營准則,他們有適合成龍的職位,但成龍忙著轉型,未必有興趣參與。
2、其次是年齡和體力的局限性。
成龍已經66歲了,這幾年的電影中不難發現他在讓路給年輕人,早不在C位。他也坦言不知道自己還能拍幾年,所以也在盡量減少接拍動作戲強度非常大的作品。
成龍對吳京說過,希望有動作片演員傳承他的風格,將中國功夫結合喜劇元素。這樣觀眾看得輕松愉快,還將文化部分發揚光大了。深入淺出的功夫哲學也更容易打入西方市場,一舉多得。
既然受年齡限制,體力下降,成龍主觀上會推掉一些動作片。結合上一條,成龍與好萊塢之間的互相選擇空間則變得更小了一些。
3、那就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再來看看2020年內地票房總排行榜,第一名是《戰狼2》,第二名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三名是《流浪地球》。前十名中僅有一部好萊塢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這部加映後榮登全球票房冠軍的漫威電影,僅在我國排行第4。
這就使得好萊塢電影不再有特殊光環和優待,即便成龍去北美拍片,來個出口轉內銷,意義也不大。人們看待好萊塢的態度越發平等,不再是章子怡闖盪北美的年代,回來有種「國際章」的衣錦還鄉。
人物簡介:
成龍,原名陳港生,出生於中國香港,畢業於中國戲劇研究學院,中國香港男演員、歌手、導演、監制、動作指導、製作人、編劇,國家一級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1971年,進入電影圈。1978年,以電影《蛇形刁手》《醉拳》確立功夫喜劇的動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