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雄贊歌原唱是誰
《英雄贊歌》是電影《英雄兒女》插曲,張映哲同志是歌曲原唱。張映哲(1928年——2005年05月30日),奉天(今遼寧)撫順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1946年任撫順市區婦救會主任。次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任遼寧軍區宣傳大隊隊員、東北民主聯軍總衛生部宣傳隊隊員。
建國後,歷任中南軍區後勤文工團分隊長,西南軍區文工團獨唱演員,空軍歌舞團獨唱演員、副團長,北京聲樂研究所副所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是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張映哲同志是電影《英雄兒女》插曲《英雄贊歌》的原唱者。
(1)電影英雄兒女的音樂擴展閱讀:
凡熟悉《英雄贊歌》的觀眾,沒有人會只將它當成是一首簡單平常的歌曲隨便一聽,總是當即就會聯想起那一部堪稱經典的電影《英雄兒女》。甚至每當《英雄贊歌》唱起,人們眼前浮現的,首先是王成緊握爆破筒和王芳在戰火中引吭高歌的光輝形象。
因此,與其說《英雄贊歌》是一首歌曲,還不如說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電影音樂現象,而且還不只是《英雄兒女》因為有《英雄贊歌》才大獲成功。
於今仔細回憶,從1949年至今,在數不勝數的國產電影中,真正能讓觀眾難以忘懷的傑作,似乎都包含著一個美麗動人的音樂形象:《上甘嶺》有《我的祖國》;《冰山上的來客》有《懷念戰友》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洪湖赤衛隊》有《洪湖水浪打浪》;《五朵金花》有《蝴蝶泉邊》。也許正是因為有了上述膾炙人口的電影插曲,所以這些電影才能得以源遠流長歷久不衰。
網路-英雄贊歌
2. 英雄贊歌 樂譜 簡譜
英雄贊歌簡譜
《英雄贊歌》是電影《英雄兒女》插曲,張映哲同志是歌曲原唱。電影相關劇情是:王成英勇犧牲之後,全軍開展了學王成的運動。
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壯烈犧牲後,想以歌唱的方式緬懷並寄託自己對哥哥的思念和崇拜。當她在創作中遇到困難時,部隊首長也介入到歌曲的創作中,《英雄贊歌》在曲折中誕生。
(2)電影英雄兒女的音樂擴展閱讀:
關於《英雄贊歌》的創作,劉熾當時留下了這樣回憶:「1940年,我到內蒙古去采風,住在一個名叫王月豐的出色的民間歌手家裡,每天晚上就象開音樂會,唱一晚上喝一晚上。
我那時記憶力好,記譜快,每晚不停地記。內蒙到處是歌,那些日子真讓人難忘。寫《英雄贊歌》時,就採用了一首內蒙古民歌《巴特爾陶陶呼》當種子,加以發展即完成了《英雄贊歌》。
《英雄贊歌》流傳了幾十年,如今依然沒有失去它的魅力,從它的創作集體、從這個集中的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這個民族的精神、這個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無窮魅力。
3. 《英雄贊歌》闡述什麼歷史背景
《英雄贊歌》闡述的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中,中國抗美援朝時期,反映了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對哥哥的思念和崇拜。
《英雄贊歌》是電影《英雄兒女》插曲,張映哲同志是歌曲原唱。電影相關劇情是:王成英勇犧牲之後,全軍開展了學王成的運動。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壯烈犧牲後,想以歌唱的方式緬懷並寄託自己對哥哥的思念和崇拜。當她在創作中遇到困難時,部隊首長也介入到歌曲的創作中,《英雄贊歌》在曲折中誕生。
(3)電影英雄兒女的音樂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52年冬天,以巴金為組長的全國文聯組織的赴朝創作人員踏上了滿目瘡痍的朝鮮土地,在朝鮮戰場上,巴金同創作人員深入到志願軍中。回國後,巴金寫出中篇小說《團圓》,並發表在1961年8月號的《上海文學》上。
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讀了《團圓》後,責成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團圓》改編成電影。同年夏天,導演武兆堤和編導毛烽奉命開始了將小說《團圓》改編成電影劇本的工作。
1953年,23軍《戰地報》記者洪爐在了解到蔣慶泉的事跡後,寫成了通訊《頑強的聲音》,但因為蔣慶泉後被俘虜而未能發表,同年7月,洪爐根據未能發表的《頑強的聲音》揉合於樹昌的事跡寫成了《向我開炮》。
與洪爐相熟的總政文化部編劇毛烽,在創作電影《英雄兒女》時用「向我開炮」的情節突出了本是配角的王成,並根據另一位烈士楊根思的事跡設計了王成手持爆破筒撲向敵人的壯烈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