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有關外國的古代後宮妃子爭寵的電影
《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The Other Boleyn Girl)
講述了十六世紀英國皇室一段香艷而「骯臟」的歷史:當時的國王亨利八世被一位大臣的妻子、由斯嘉麗·約翰遜飾演的瑪麗·波琳的絕世美貌所傾倒,於是暗中威逼利誘,致使她成了他的秘密情人。就在瑪麗懷上了國王骨肉之時,她的妹妹安妮·波琳借機闖入皇宮,不惜犧牲色相以謀皇寵。經過一連串的精心布局,野心昭昭的安妮終於如願封後,而她可憐的姐姐、曾經被國王萬千寵愛瑪麗卻只能以「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的卑賤身份躲在強勢的妹妹身後苟延殘喘……
亨利八世(艾瑞克·巴納飾),也就是歷史上稱之的都鐸王朝統治下的英國,處處充滿了陰暗、背叛、霸權甚至是荒淫無度。尤其是在亨利八世的皇宮里,更是如此。
當外界傳聞,都鐸曾經的愛妻已經無法為其生育後代的時候,亨利八世便開始將其打入「冷宮」,另尋新歡去了。得知此事的托馬斯·波琳爵士(馬克·萊倫斯飾)也同時開始秘密謀劃著如何讓自己的家族成員重新回到英國最高的統治階層當中。性格外向的大女兒安妮·波琳(娜塔莉·波特曼飾)成了老頭子最大的籌碼。然而,老波琳的計劃並未能按部就班地實施。因為,此時的亨利·都鐸已然將愛慕的目光投向了波琳家族中另一位更為成熟柔美的女人身上——她就是安妮·波琳的妹妹——已經嫁為人婦的瑪麗·波琳(斯嘉麗·約翰遜飾)。
事實上,國王亨利八世對她的美色已然垂涎許久了。被逼無奈之下,瑪麗不得不作為國王的「地下情人」入宮服侍國王。然而當瑪麗懷上國王的骨肉時,她姐姐安妮(娜塔莉·波特曼)突然進入皇宮。與瑪麗不同,安妮的野心極大,主動勾引國王並得以國王的寵幸。不久,安妮如願被亨利八世冊封為皇後,而曾經得到國王恩寵的瑪麗,卻只能以皇後的同姓妹妹的身份居住宮內,被蔑稱為「另一位波琳家的女孩」。
安妮生下公主伊麗莎白(以後的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 使她的處境尷尬且危險。不久,安妮又一次懷孕,可遭遇流產。安妮並沒有告訴亨利八世自己流產的消息,因為那意味著她再也無法生育。安妮為了自己的王後寶座,竟萌生了與其他男人發生關系的念頭。不幸的是她選擇了自己的弟弟,更加不幸的是被弟弟的夫人看到,告訴了亨利。可是實際上,安妮與弟弟並沒有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
最後,安妮與弟弟被砍頭,家族隨之敗落,只有瑪麗過著幸福的生活。
Ⅱ 描述西方宮廷皇後的電影
絕代艷後Marie Antoinette (2006)
索菲亞科波拉執導的美國電影《絕代艷後》,根據安東尼婭?弗雷澤的書作改編。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法蘭西王後的一生。奧地利公主瑪麗非常聰明,生性活潑,14歲的時候,在一場政治婚姻中,從奧地利公主變成法國的太子妃。由於某些原因,王子對瑪麗非常的縱容,婚後,瑪麗一直過著極其奢華的生活,同樣,瑪麗也一直無法與內心的寂寞徹底脫離。這部電影將給我們帶來關於18世紀法國宮廷和社會的各種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慾望交織的愛情,以及最後法國人民的怒吼。
Ⅲ 如何評價埃及艷後怎麼評價這個人物
看埃及艷後,是一種美的欣賞,8.0 絕對的史詩巨片,但也是一部血本無歸的影片,票房十分慘淡,現在大夥一提起這部電影首先想到的就是泰勒,其次是那慘目忍睹的票房。
其出場的每套服飾和裝扮都是一次服裝藝滲碧術的享受,更不用提埃及皇宮的別致、埃及人晚宴的野性與奢華、女王到羅馬時那盛大驚人的排場。我認為埃及艷後余穗不僅僅是一位絕色美女,還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她恰逢亂世,以自己的智慧為自己的人民爭取了和平,雖然後世對她的評價眾說紛紜。
情節上,政治斗爭紛紛出招,每一個舉動都充滿了智慧。配樂上,交響樂團紛紛演奏埃及和羅馬的音樂。沒有演員的氣場、沒有經典的對白、沒有史實的襯托、沒有恢弘的音樂,這么龐大的故事如何建立的起來,這么偉大的背景,如何不顯得空白?
沒有對誰一味地褒獎與貶低,而正是江山如畫,多少風流人物。正如屋大維所言,安東尼的死訊怎可以像說湯冷了,湯熱了那樣,簡簡單單地說出口?而是該從宇宙深處傳來那巨大的咆哮:Antonio lives no more! 所以,關於偉大的歷史,當然得有偉大的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