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藝術中的音樂包括器樂和聲樂兩部分。
電影音樂是一種與影視視覺影像相聯系的特殊的音樂形式,因而,電影音樂需要融於影視的銀(屏)幕造型設計之中,以一種既具有一定獨立性,同時又具有視覺配合性的音樂方式組成影視藝術的視聽美感。
電影音樂在形態上可以分為有聲源音樂和無聲源音樂。有聲源音樂也稱畫內音樂、客觀音樂,即音樂來自畫面內的聲源,如畫面中人在唱歌或者演奏鋼琴等。無聲源也稱畫外音樂、主觀音樂,即音樂來自畫面敘述場景以外,是一種外加的音樂形式。
這種音樂主要用來烘托、補充或者豐富畫面的造型效果,加強電影藝術的綜合視聽魅力。
㈡ 電影音樂的概念
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 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電影音樂是在影片中體現影片藝術構思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
㈢ 影視配樂的作用
隨著電影的發展,電影音樂對電影的作用與日俱增。音樂在電影中起到了傳達影片主題,塑造人物形象,推動劇情發展,連接影片畫面,描繪時空背景,增強觀眾感官的作用。
電影音樂,其實就是為電影進行配樂,在適當的場景和情節中加入適合的音樂,是整個電影創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烘托電影效果的重要工具。自從第一架電影放映機開始轉動,歷代作曲家最流行的音樂就被電影挪用。在二十年代有聲電影出現之前,幾乎所有無聲電影都用現場演奏的音樂伴奏,或是一位鋼琴家,或是整團樂隊,以盡可能地配合畫面上的動作。
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為電影音樂帶來新的挑戰。作曲家必須將音樂與電影緊密地結合,這就要求作曲家在音樂的表現手法上配合到電影的主題與畫面。因此發展出了一套復雜的系統,使音樂家的音樂能夠精準的聯結到表演時間,也就是說在音樂里加上節拍器標記,在轉換成某種有聲信號錄制在膠片上,透過指揮耳機播放的信號指揮樂團,同時看著樂團後方屏幕上放映的畫面。隨著技術上的成熟和經驗的積累,現在的電影與音樂的聯系更深,音樂對電影的作用很大。
一般情況下,電影由於各種題材的不同,年代跨越很大,而世界觀也有很大不同。隨著電影技術的不斷提高,電影題材也越發廣泛,從最普通的生活類電影,到歷史題材的電影,科幻類的電影以及魔幻性質的電影,這就要求配樂師在作曲時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場面宏大的史詩類電影,用音域廣泛的的管旋樂配樂更能體現和襯托電影的氣勢磅礴,如《特洛伊》,《珍珠港》;以動作要素為主或者帶有科幻要素的動作片,很適合帶有電聲風格的配樂,讓觀眾在聽覺上配合視覺,有緊張刺激地感覺,如《空中監獄》,《黑客帝國》;而溫馨的生活類影片則更多地運用一些室內樂或者單個樂器配樂,體現出輕松,抒情的風格,《濃情巧克力》,《為戴茜小姐開車》。這種電影音樂上的多樣性,充分烘托出電影本來的氣氛。
不同類型的電影題材需要不同類型的電影音樂配合,從而讓觀眾在視覺和聽覺上保持一致,達到統一,使影片更加立體,深入觀眾的心。
1.傳達影片主題
電影不僅通過劇情和人物來表現影片主題,同時也需要電影音樂的支撐,電影音樂和影片一樣需要一個主題音樂或者旋律來表達中心思想。達到歌頌主題思想,幫助觀眾明確電影的思想意義。
《石破天驚》的電影以軍隊為主題,由於一組陸戰隊在戰後得不到國家公正待遇而發動了恐怖行動同時又和自己的良心作斗爭而演變成一場悲劇。主題旋律上運用了進行曲的曲式結構,為了體現出片中軍人惆悵,悲壯的情緒;在配器方面加入了軍隊慣用的小號和小軍鼓,節奏上使用了前十六來突出了軍隊的特點。《戀愛假期》的電影以兩位互不相識的女孩在聖誕節互換住宅兩星期後遇到心儀對象而上演的一部愛情輕喜劇。配器上主要使用了鋼琴,弦樂和部分電子樂;節奏使用了2/4拍;旋律線平穩,流動感較強,音域幅度較小,多用級進。突出了影片中的浪漫氣氛,體現角色在劇中的心情,以及整個劇情的輕松愉快感。《最後武士》以一位美國士兵由於戰爭到達日本負傷後被當地人照料逐漸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情誼而渴望阻止戰爭卻被殺害的悲劇為主題。主題旋律走向平穩,速度緩慢,調性運用了小調;配器上使用了小提琴和鋼琴奏出主旋律,並使用了笛子等帶有東方色彩的民族樂器,讓觀眾在音樂上也能體會到這種跨越國家的感情以及影片所表達的思想。
2.塑造人物形象
在影片中,人物的形象除了運用劇情的推動表達人物的個性,音樂對角色的描寫也能加強劇中人物的動作、思想和心理活動等,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立體化,更加鮮明動人。
㈣ 為何部電腦沒有聲音(看電影,聽音樂都無聲)怎樣解決
首先看看小喇叭或在控制面板中看看是否設置了靜音,如果音效卡驅動的問題,請用驅動精靈安裝音效卡驅動。
1、開機按F8不動到高級選項出現在鬆手,選「最近一次的正確配置」回車修復。
2、簡單的辦法可以用系統自帶的系統還原,還原到你沒有出現這次故障的時候修復(或用還原軟體還原系統)。
3、如果故障依舊,請重裝音效卡驅動(在不行重裝一下系統)。
使用系統自帶的系統還原的方法:
系統自帶的系統還原:「開始」/「程序」/「附件」/「系統工具」/「系統還原」,點選「恢復我的計算機到一個較早的時間」,按下一步,你會看到日期頁面有深色的日期,那就是還原點,選擇後,點擊下一步還原(Win7還原系統,在控制面板然後設備和安全子選項然後備份和還原子選項)。
㈤ 電影相關術語大全(2)
1、抒情性。音樂是最長於表現情感的藝術,在電影中能夠充分發揮抒發感情的功能,從而深入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2、戲劇性。交響音樂的創作 經驗 ,有助於表現影片的戲劇性矛盾沖突,烘托戲劇高潮。
3、氣氛性。
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從頭至尾不斷,但是只起伴奏的作用。進入有聲電影時期,影片中的聽覺形象除音樂之外,增加了語言和音響效果,使音樂在電影綜合藝術中得到了解放,開始能夠更符合音樂藝術規律地、合理地使用音樂。電影音樂的曲式,也改變為分段陳述。
音樂在電影中美學功能的發揮,必須與畫面視覺形象相結合。由於影片的題材內容、體裁形式豐富多樣,在音畫結合上也各有特色,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
1、音畫統一,包括音畫同步和音畫平行。音樂形象和畫面形象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2、音畫矛盾,包括音畫對比。音樂形象和畫面形象各自獨立發揮作用,推動戲劇性矛盾沖突的展開。
什麼是電影語言?
電影藝術在傳達和交流信息中所使用的各種特殊媒介、方式和手段的統稱。即電影用以認識和反映客觀世界、傳遞思想感情的特殊藝術語言。電影語言以現代科學技術提供的一定的物質條件為基礎,它的演進與電影技術的進步有密切聯系。與一般語言不同,電影語言是一種直接訴諸觀眾的視聽感官,以直觀的、具體的、鮮明的形象傳達含義的藝術語言,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銀幕畫面是電影語言的基本元素,參與畫面形象創造的表演、場景、照明、色彩、化裝、服裝等都在構成特殊的電影語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攝影機的運動和不同鏡頭的組接(剪輯)所產生的蒙太奇不僅形成了銀幕形象的構成法則,也完善了電影語言的獨特語法修辭規律。說白、音響、音樂以其自身並以新的蒙太奇方法——“音響蒙太奇”和“聲畫蒙太奇”——豐富了電影語言。電影語言的章法,是影片內容的組織和構造的特殊法則,一般由若干場面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規則相互交織構成,按其時間空間關系安排可分為客觀現實結構和主觀心理結構兩種類型,其結構形式可分為時空順序、時空交錯、單線結構、復線或多線對比結構、多側面多視角立體網路式結構等。
什麼是電影院線?
電影院線簡稱“院線”。電影放映行業一種具有壟斷性的經營體制。
經營者為發展和保護其經營利益,在某些城市或地區,掌握相當數量的電影院,建立放映網路,藉以壟斷某國或某一電影製片公司新版影片的公映。中國最早出現的電影院線,是本世紀初至20年代中期,由西班牙電影商人雷瑪斯在上海建立的,由虹口、夏令配克、維多利亞等七家電影院組成的電影院線;其後中國影戲院公司在平、津、滬等地也建成相當規模的電影院線;20年代初中國電影資本家羅明佑在華北、東北建立電影院線;30年代,天一影片公司企業家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組建南洋電影院線。現在港台等地仍有些電影發行放映商採用電影院線體制。
什麼是電影作曲?
電影音樂的創作者。作曲家為電影創作樂曲,首先研究電影文學劇本和導演的分鏡頭劇本,從而了解影片的主題思想、人物性格、戲劇沖突和高潮,以及時代特徵、地方特徵等。經與導演共同研究,確定影片的音樂段落、具體內容和關於音畫結合的藝術處理,然後根據樣片的畫面形象和導演的藝術風格、美學趣味以及演員的表演,處理音樂與畫面,音樂與語言、音響的關系。由於電影音樂必須通過錄音錄制在膠片上,所以作曲家熟悉錄音技術、與錄音師密切合作,對提高電影音樂的質量十分重要。
什麼是定格?
定格是電影鏡頭運用的技巧手法之一。其表現為銀幕上映出的活動影像驟然停止而成為靜止畫面(呆照)。定格是動作的剎那間“凝結”,顯示宛若雕塑的靜態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場面、某種神態、某個細節等。具體製作方法是,選取所攝鏡頭中的某一格畫面,通過印片機重復印片,使這一停止畫面延伸到所需長度。根據鏡頭剪輯的需要,定格處理可由動(活動畫面)到靜(定格畫面),也可由靜(定格畫面)到動(活動畫面);也有的在影片結尾時,用定格表明故事結束,或藉此點題,以便給觀眾留有回味。
什麼是動畫片?
動畫片是用圖畫表現電影藝術形象的一種美術影片。曾沿稱“卡通片”。攝制時採用逐格攝影的方法,將人工繪制的許多張有連貫性動作的畫面,依次拍攝下來。連續放映時,在銀幕上產生活動的影像。這種影片可以展示形體的任意變化,動物、景物、器物的擬人活動,充分發揮真人實物所難以表達的想像、誇張的幻想。
什麼是動作銜接?
動作銜接是使影片主體動作具有連貫性的剪接方法。包括人物形體動作、鏡頭動作和景物動作三個方面。人物形體動作以動作變換瞬間的轉折處為剪接點,運用分解法或增減法,使上一個鏡頭與下一個鏡頭的轉換連接具有連續性而無跳躍感;鏡頭動作指推、拉、搖、移、跟、升、降等運動性鏡頭的剪接,一般以動接動,以靜接靜的方法,使上下鏡頭動作有機結合,連貫流暢;景物動作指自然界景物在鏡頭中的動作,諸如行駛中的輪船、火車,日出月落,風雲變幻等等,一般都根據影片內容、情節和人物情緒選擇最佳的剪接點,以取得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什麼是多機拍攝?
多機拍攝是使用兩台或兩台以上攝影機,對同一場面同時作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攝。例如某些場景規模宏大,出場群眾演員眾多,而且場面調度復雜,為使拍攝一次成功,並提高拍攝效率,一般都採取多機拍攝的方法。安排多機拍攝,以其中一、二台攝影機為主,拍攝大遠景或表現主角的場面,其餘攝影機則作為輔助,拍攝該場面中某些相應部分。多機拍攝有一次完成的優點,但也給現場拍攝工作,諸如布光、同期錄音,以及各個攝影小組的隱蔽等帶來一定的難度。同時,膠片的消耗量也較大。
什麼是多銀幕電影?
多銀幕電影是以特製放映機在多塊銀幕上同時映出不同畫面的電影。觀眾在觀看主要畫面的同時,還能在其他銀幕上看到有關細節。多銀幕電影可以豐富影片內容,加深觀眾對影片的感受和理解。
什麼是分鏡頭劇本?
分鏡頭劇本又稱“導演劇本”。將影片的文學內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攝制的鏡頭,以供現場拍攝使用的工作劇本。由導演根據文學劇本提供的思想與形象,經過總體構思,將未來影片中准備塑造的聲畫結合的銀幕形象,通過分鏡頭的方式予以體現。導演以人們的視覺特點為依據劃分鏡頭,將劇本中的生活場景、人物行為及人物關系具體化、形象化,體現劇本的主題思想,並賦予影片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分鏡頭劇本是導演為影片設計的施工藍圖,也是影片攝制組各部門理解導演的具體要求,統一創作思想,制訂拍攝日程計劃和測定影片攝製成本的依據。分鏡頭劇本大多採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詳有略。一般設有鏡號、景別、攝法、長度、內容、音響、音樂等欄目。表格中的“攝法”是指鏡頭的角度和運動;“內容”是指畫面中人物的動作和對話,有時也把動作和對話分開,列為兩項。在每個段落之前,還注有場景,即劇情發生的地點和時間;段落之間,標有鏡頭組接的技巧。有些比較詳細的分鏡頭劇本,還附有畫面設計草圖和藝術處理說明等。
什麼是風景片?
風景片亦稱“風光片”、“風景速寫片”。專題介紹風景、地理、名勝古跡的一種影片。除以優美畫面展示風景外,也有普及歷史、地理,以及考古學、氣象學等科學知識的作用。早期風景片多為紀錄性,近年也有以故事情節加以貫串的。隨著世界旅遊事業的興起,風景片也有導游的作用。中國第一部風景片系商務印書館活動影片部1919年攝制的《西湖風景》。
什麼是歌舞片?
歌舞片是紀錄歌劇演出或根據歌劇改編的影片。多由歌唱演員擔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畫人物、展開情節。30年代在西方曾風行一時,中國大陸從50年代開始攝制歌劇片,較著名的有《白毛女》、《劉三姐》和《江姐》等。
㈥ 影形式音樂發展歷程分為哪幾個時期
影形式音樂發展歷程分為從萌,芽到成長,繁榮。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影形式音樂發展歷程一共分成了3個時期,這三個時期是從萌然後到芽到成長再到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