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電影里,老外經常喝是什麼酒
威士忌 紅牌 黑牌 傑克丹尼 皇家禮炮 路易十三 龍舌蘭 人頭馬 軒尼斯
B. 外國電影里常見的倒杯酒喝的畫面,那是些什麼酒
1.高腳杯 用於飲用葡萄酒、果酒、香檳、白蘭地等
2.外國人喜歡喝威士忌和白蘭地,雞尾酒。我估計是白蘭地。你沒說酒的顏色,我不知道什麼酒,也不知道多少度?根本猜不到多少度的,白蘭地和威士忌40度左右。
C. 誰看過血腥瑪麗這部電影
血腥瑪麗」(BloodyMary)在西方是一個十分流行的詞彙。它廣泛的知名度首先來自於一種雞尾酒,這種雞尾酒由伏特加、番茄汁、檸檬片、芹菜根混合而製成,鮮紅的蕃茄汁看起來很像鮮血,故而以此命名。在美國禁酒法期間,這種雞尾酒在地下酒吧非常流行,稱為"喝不醉的蕃茄汁"。「血腥瑪麗」原來是一個鬼魂的名字,也是西方一種通靈游戲,據說獨自走進一間黑暗的浴室,通過點蠟燭、念咒語等一系列動作,就能召喚到「血腥瑪麗」,其描敘十分恐怖,這里就不作細敘了。
令我感興趣的是血腥瑪麗的歷史來由,我收集到的比較常見的說法有兩個版本,一個認為來自於英國都鐸王朝的暴君瑪麗一世,另一個則認為來自於18世紀匈牙利女殺人狂李·克斯特伯爵。
瑪麗一世(1553~1558年在位)成長於歐洲宗教改革的洶涌大潮之中,其時英國也成為天主教和新教進行殊死搏殺的場所。她的母親凱瑟琳是一位篤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公主,而她的父親亨利八世為了達到與她母親離婚的目的,不惜背叛天主教,與羅馬教皇決裂,並在國內扶持新教,迫害天主教徒。也許由於上述的成長過程,也許源於她本人古板、固執的性格,她成為了一個死硬的天主教徒,並對新教有著刻骨的仇恨。成年後,她因為拒絕改信新教而幾乎被亨利八世推上叛國的審判台,後來又與當時天主教世界的捍衛者——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結婚。登上王位後,她立即宣布恢復天主教,並對新教徒採取了高壓政策,屠殺其中的激進分子,在她統治5年中,有300餘人被燒死在火刑柱上,包括那個敢於宣布她父母的婚姻為無效、她為私生女的克蘭默大主教等,而被迫流亡國外的新教徒則不計其數。她終於以其暴行獲得了英國人民對其「血腥瑪麗」的稱謂。她病死時,據說整個倫敦響起了歡慶的鍾聲,即位的就是她的妹妹、後來成為一代名君的伊麗莎白一世。(順便說一下,如果一個中國皇帝只處死了300餘人的話,那他絕對算不上是一個暴君,因為在中國「天子一怒,伏屍百萬,血流成河」,像朱元璋每興一次大獄就要處死上萬人,仍改變不了他被認為是一個英明君主。但在歐洲標准不同,處死幾百人就已經是駭人聽聞的了。)
另一個關於血腥瑪麗的說法是18世紀時那位匈牙利的絕世美女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看看野史對她的描述「黑色長發在空中飄舞,兩顆寶石般的眸蘊涵著攝人心魄的光芒,火紅色長裙就像流動的烈焰一樣,包裹著她白玉似的修長身軀,整個人宛如一團移動的火之精靈」。她的艷名遠播歐洲,據說有數不清的男人為她決斗而死,連法國國王也為她傾倒。她的美貌,據說到六十多歲仍保持得很好。但她保持美貌的秘訣卻另人毛骨悚然——少女的鮮血,她一生之中殺死了2800多名少女(這個數字可能被誇張)然後用她們的鮮血洗澡,以次來保持自己的妖異魅力,據說她甚至還喝下少女的鮮血來清洗自己身體內的污物。後來,她被憤怒的群眾燒死在浴室中,但從此以後她居住的古堡每到月圓之時不斷有鬼哭之聲傳出,後來該古堡被教皇貼上封條,為歐洲四大鬼屋之一。(關於這位血腥佳人,歷史上確有其人,我這里引用了一個比較誇張的描述,但她一生中殺死了許多無辜少女,以此來保持自己的美貌這一點是真的。)
除了上述兩個之外,「血腥瑪麗」還有其他說法,比如有人認為其來源於一位奧地利公主。
」(BloodyMary)在西方是一個十分流行的詞彙。它廣泛的知名度首先來自於一種雞尾酒,這種雞尾酒由伏特加、番茄汁、檸檬片、芹菜根混合而製成,鮮紅的蕃茄汁看起來很像鮮血,故而以此命名。在美國禁酒法期間,這種雞尾酒在地下酒吧非常流行,稱為"喝不醉的蕃茄汁"。「血腥瑪麗」原來是一個鬼魂的名字,也是西方一種通靈游戲,據說獨自走進一間黑暗的浴室,通過點蠟燭、念咒語等一系列動作,就能召喚到「血腥瑪麗」,其描敘十分恐怖,這里就不作細敘了。
令我感興趣的是血腥瑪麗的歷史來由,我收集到的比較常見的說法有兩個版本,一個認為來自於英國都鐸王朝的暴君瑪麗一世,另一個則認為來自於18世紀匈牙利女殺人狂李·克斯特伯爵。
瑪麗一世(1553~1558年在位)成長於歐洲宗教改革的洶涌大潮之中,其時英國也成為天主教和新教進行殊死搏殺的場所。她的母親凱瑟琳是一位篤信天主教的西班牙公主,而她的父親亨利八世為了達到與她母親離婚的目的,不惜背叛天主教,與羅馬教皇決裂,並在國內扶持新教,迫害天主教徒。也許由於上述的成長過程,也許源於她本人古板、固執的性格,她成為了一個死硬的天主教徒,並對新教有著刻骨的仇恨。成年後,她因為拒絕改信新教而幾乎被亨利八世推上叛國的審判台,後來又與當時天主教世界的捍衛者——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結婚。登上王位後,她立即宣布恢復天主教,並對新教徒採取了高壓政策,屠殺其中的激進分子,在她統治5年中,有300餘人被燒死在火刑柱上,包括那個敢於宣布她父母的婚姻為無效、她為私生女的克蘭默大主教等,而被迫流亡國外的新教徒則不計其數。她終於以其暴行獲得了英國人民對其「血腥瑪麗」的稱謂。她病死時,據說整個倫敦響起了歡慶的鍾聲,即位的就是她的妹妹、後來成為一代名君的伊麗莎白一世。(順便說一下,如果一個中國皇帝只處死了300餘人的話,那他絕對算不上是一個暴君,因為在中國「天子一怒,伏屍百萬,血流成河」,像朱元璋每興一次大獄就要處死上萬人,仍改變不了他被認為是一個英明君主。但在歐洲標准不同,處死幾百人就已經是駭人聽聞的了。)
另一個關於血腥瑪麗的說法是18世紀時那位匈牙利的絕世美女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看看野史對她的描述「黑色長發在空中飄舞,兩顆寶石般的眸蘊涵著攝人心魄的光芒,火紅色長裙就像流動的烈焰一樣,包裹著她白玉似的修長身軀,整個人宛如一團移動的火之精靈」。她的艷名遠播歐洲,據說有數不清的男人為她決斗而死,連法國國王也為她傾倒。她的美貌,據說到六十多歲仍保持得很好。但她保持美貌的秘訣卻另人毛骨悚然——少女的鮮血,她一生之中殺死了2800多名少女(這個數字可能被誇張)然後用她們的鮮血洗澡,以次來保持自己的妖異魅力,據說她甚至還喝下少女的鮮血來清洗自己身體內的污物。後來,她被憤怒的群眾燒死在浴室中,但從此以後她居住的古堡每到月圓之時不斷有鬼哭之聲傳出,後來該古堡被教皇貼上封條,為歐洲四大鬼屋之一。(關於這位血腥佳人,歷史上確有其人,我這里引用了一個比較誇張的描述,但她一生中殺死了許多無辜少女,以此來保持自己的美貌這一點是真的。)
除了上述兩個之外,「血腥瑪麗」還有其他說法,比如有人認為其來源於一位奧地利公主。
血腥瑪麗的由來
女人,是美麗的動物,美女,更是美麗中的美麗。
為了讓自己更美麗,女人用了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方法。
但是最血腥的美容方法,恐怕是以下這位女士的秘方了。
傳說中,歐洲有四大鬼宅。其中有一座鬧得最凶的鬼宅,坐落在布達佩斯的郊外。這是一幢中世紀古堡,它的主人,就是當時艷傾一時的李·克斯特伯爵夫人。 在她的一生中,為她決斗而死的青年貴族,據說超過了100 個。甚至在她60歲那年,兩位浪漫的青年詩人因為得不到她的垂青,而舉劍自殺。
是什麼樣的魅力才讓他們瘋狂至此?她究竟美麗到什麼地步呢? 據野史中記載,在一次李·克斯特伯爵舉行的盛大晚宴上,她一身飄逸長裙,出現在眾人眼前。黑色長發在空中飄舞,兩顆寶石般的 眸蘊涵著攝人心魄的光芒,火紅色長裙就像流動的烈焰一樣,包裹著她白玉似的修長身軀,整個人宛如一團移動的火之精靈。
當她停下腳步的時候,銀白色的月光從窗外照進來,使她散發著迷人的光芒。他們搞不清楚,這位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究竟是順著月光而下凡的天使,還是將要循著月光飄向天宮的聖女。
她的美麗,據說保持了近50年,而她的美麗秘方,實在令人恐怖萬分。 她用鮮血沐浴。而且只用純潔少女的鮮血。她相信,只有浸泡在她們純潔的血液中,方能不斷吸取其中的精華,而讓她永葆青春。每次洗澡前,她還要喝下至少半升的血液,她管這叫「內洗」。她洗一次澡,至少要殺掉兩個少女。就這樣,在長長而黑暗的50年裡,一共有2800名少女慘被殺害,所有的屍體全部埋在她私人的浴室底下。這也是她的主意,因為她相信,少女們的魂魄能夠驅走衰老和遲鈍。
由於常用血液洗澡,她身上總帶著濃烈的血腥氣。 但她卻從不用任何香水掩蓋,任其自然。 美麗的外貌和血腥的氣味相結合,竟然產生里一種無可名狀的妖異魅力,使無數青年貴族為之傾倒。一時之間,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的艷名遠播歐洲大陸,連法皇路易十四也不遠千里,拜倒在其石榴裙下。有一款雞尾酒的名字叫「血腥瑪麗」便由此而來。
一直到後來,大革命爆發。憤怒的群眾將已經快70高齡的李·克斯特伯爵夫人抓住,群情激憤之下,大家將她活活燒死在她自己的浴室中。並且封掉了古堡。從此,一代艷後香消玉殞。
但是,在此後的400 年裡,每逢月圓之夜,古堡里就會傳出一陣陣如海潮般幽怨的慟哭,彷佛是千鬼夜哭,萬魂哀鳴,連10里之外布達佩斯的居民都能聽見。 他們不堪其擾,請來了神甫,術士驅魂作法,結果連凡蒂岡和耶路撒冷的大師們都無能為力。最後,教皇無奈,只能將這塊地方列為禁地,禁止凡人出入。
(迄今為止,在布達佩斯的郊外,這幢古堡依然貼著教皇的封印。離它不遠處,當地寫了塊牌子:遊人勿進)
整個中世紀歐洲有很多詭異恐怖的怪談,但李·克斯特伯爵夫人則被當之無愧的稱為頭號血腥佳人。
血腥瑪麗配方
1.伏特加中放入冰塊
2.加入西芹鹽
3.勾兌入番茄汁
4.添加安哥拉苦精和辣椒水
點評:美人和烈酒一樣,只屬於那些能夠品味的人,這也是美人烈酒彌足珍貴的原因
D. 周星馳電影《美人魚》里的紅酒羅曼尼•康帝為什麼這么貴奧林達allinda這樣的呢
三瓶1990年的羅曼尼·康帝(DRC Romanée-Conti),兩瓶750毫升標准瓶,一瓶1500毫升的大瓶裝。根據葡萄酒價格查詢利器「Wine-Searcher」顯示,1990年份的標准瓶康帝的國際均價為124388元人民幣,最貴的報價來自倫敦的一家酒商,價格為15萬元人民幣。而1.5升瓶裝的報價為27萬元,所以這三瓶酒的價格總和的最大值大約是57萬元,離100萬尚有距離。不過,盡管牛吹得有點大,以劇中這些老闆動輒就弄幾百億項目的豪氣程度,也確實只有羅曼尼·康帝等少數葡萄酒,配上他們的餐桌了。畢竟,康帝和亨利·賈葉(Henri Jayer)就是勃艮第並立的雙峰,也是世界上最貴的葡萄酒。 最有影響力的葡萄酒評論家羅伯特·帕克說過:「這是百萬富翁買得起的葡萄酒,卻只有億萬富翁才捨得喝。」
其實很多新世界酒庄的酒就很好,像奧林達酒庄的酒口感很好性價比也很好,可以選擇嘗嘗。畢竟像羅曼尼·康帝這樣的酒對普通小老百姓萊說有點太遙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