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音樂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電影中,音樂起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的存在不僅提升了影片的藝術表現力,還深刻影響著觀眾的情感體驗。根據電影音樂創作完全指南的闡述,音樂的功能大致可以分為物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結構功能三個部分。
首先,物理功能體現在地點和時間設定上,音樂能幫助觀眾迅速定位故事發生的時空背景,強化視覺效果。例如,輕快的音樂可能暗示著喜劇場景,沉重的音樂則可能預示著悲劇。同時,音樂還能增強動作的表現力,使場景更具沖擊力,如《黃飛鴻》中的激昂配樂,就突出了角色的英勇無畏。
心理功能主要體現在情緒鋪設和線索揭示上。音樂能夠營造氛圍,讓觀眾沉浸在角色的喜怒哀樂中,同時也能通過旋律和節奏暗示劇情發展,增加懸疑感。比如,悲傷的音樂可能預示著角色的內心沖突或故事轉折。
在結構功能上,音樂是連接場景的重要紐帶,能夠貫穿全片,形成主題。主題曲尤其重要,它與故事情節緊密結合,不僅具有敘事和抒情作用,還能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成為電影記憶中的永恆旋律,如《黃飛鴻》的主題曲《男兒當自強》。
音樂的加入,使電影從單一的視聽體驗升級為綜合的藝術享受,增強了電影的戲劇性和感染力。無論是早期的無聲電影,還是現代的有聲電影,音樂都以其獨特的魅力提升了電影的藝術層次,讓觀眾在欣賞電影的同時,也能在音樂的陪伴下,深入體驗電影的情感世界。
電影音樂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電影的詮釋紐帶,一首好的電影音樂,對整個影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電影會由多首音樂相襯,以更好的襯托出電影需要表現的內容。
⑵ 【賞析電影音樂中的交響樂】沃爾塔瓦河交響樂賞析
[摘 要] 電影是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藝術,電影音樂作為電影藝術的一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交響樂是表現力最豐富的音樂形式,能促進、陶冶人們的精神世界,完美地表現出電影的畫面特點。本文通過論述交響樂在電影中的運用,剖析交響樂在電影中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 交響樂;電影音樂;音樂運用
交響樂具有諸多因素和多種多樣的音樂語言,它注重於時間的瞬息流逝,注重於事物的細微變化,具有自己獨特規律的藝術形式。交響樂突出的特點是充分發揮了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器的音色、音域。新穎的配器,使多種樂器相互補充,協調默契,從而產生氣勢宏偉、色彩絢麗、表現力極強的藝術效果。
自有聲電影問世後,一般電影的製作都加入大量的配樂,一方面滿足觀眾聽覺上的享受,另一方面則使觀眾由於音樂的引導而更易於欣賞影片。配樂雖非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卻是影片中重要的一部分。
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元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一、交響樂之氣勢的磅礴
電影《加勒比海盜3》中的音樂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交響樂的氣勢磅礴,主要體現在管弦樂隊中的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的有機融合,古典音樂獨特的技術與表現力結合著現代音樂中的流行節奏,所營造出的電影音樂的氣氛絕對不是以前傳統意義上的電影音樂可以達到的。音樂的整體還是漢斯?齊默的典型手法,開始是弦樂隊的十六分音符律動做起來,在這個基礎上慢慢地添加圓號的旋律、線條再往後推,合唱再進來。整段音樂,感覺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這是漢斯?齊默的特點。它用弦樂來做節奏,正常情況下,作曲家的創作都是大旋律,比方說像晚會的音樂,都是用弦樂做旋律。他正好相反,用銅管聲部做旋律,弦樂總是躁動不安地做節奏,那種動感的感覺,這也是它音響的特徵,所以這段音樂開始的特徵是特別明顯的,後來是大師的手段,一直保拆消持這種情緒,而且一浪高過一浪。
電影《阿凡達》中體現正義與邪惡的鏖戰的場面相當激烈,此段音樂將管樂與弦樂相交織 。為了凸顯戰爭場景的激烈,專門招募來100多位音樂家進行管弦樂隊的演奏,詹姆斯?霍納運用龐大的管弦樂團為這場視覺盛宴增添了豪邁雄壯的氣氛。使得正義與邪惡在人類與納美人的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中體現得清晰鮮明,作曲家運用了很多金屬感強烈的銅管和弦樂的點奏來體現出一種碰撞和無情,更加明確了兩個主題的激烈對抗。
電影《秋雨》中用了快速閃回的方法再現了那段血腥的歷史,再現了日本軍隊在中國的殘暴行徑。這就是真真切切發生在這兩個國家歷史中的事情,是主人公愛情所必須面對的過去。這個段落的音樂主要採用了戰爭題材的配樂手法,音樂整體比較沉重,就好像捶打在每個人心裡一樣。這種戰爭題材傳統的配樂方法就是盡可能大的營造交響樂的聲音質量和音樂元素。管樂的震撼力,營造出一種幾近真實的戰爭場面;低音提琴演奏出的低音和隨後出來的大提琴音色以及最後的小提琴的弱音漸鏈御洞遠,構成了一個主旋律,引發觀眾對戰爭的回憶。這段音樂結束以後出現了一個以小號為主的旋律,音樂顯得十分悠遠,當小號棚枯的旋律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它加深了這種音樂的感受,觀眾的思緒也因而加深了。
二、交響樂之戰斗的緊張
電影《加勒比海盜3》中決戰部分的音樂比較大氣,也是最終的一個對幾個主人公的考驗,所以用的音樂也是非常緊張。這個緊張又如何表現呢?用銅管樂器表現這種緊張,刺激而且還帶有點恐怖色彩,當然還加上打擊樂,還有弦樂的一些高音部分,這幾個聲音加起來然後再加上電子音樂的一些輔助,就使得這個最後的畫面非常完整,這段音樂將交響樂的古典音樂與現代音樂相結合,配上特別的畫面和場景所產生的催化作用無可比擬的,所產生的磅礴的氣勢也是無法匹敵的。
電影《夜襲》的開篇音樂以打擊樂節奏為底,與當時的電影背景雖然有一些摩擦,但不至於激烈到要打鬥,只是一種襯在底下的緊張和一觸即發的節奏,國民黨的晉綏軍和我們的八路軍為了一節車皮爭鬥起來,兄弟之間正扭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鬼子飛機來炸火車站了,剛才還在拳腳相加的兄弟們馬上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拿起槍對准敵人的飛機,此時在音樂上用了弦樂和銅管以及電子音色,表現和敵方飛機進行斗爭的場面,再用一些小調式的弦樂襯托,用一些銅管的不和諧音來進行緊張氣氛的營造。視覺是密集的沖擊,聽覺上也是全方位的體驗,炮聲、槍聲在弦樂里回盪,其中民族精神昂揚向上,使觀眾也熱血沸騰。
三、交響樂之愛情的優美
電影《雛菊》敘述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惠英,是一個非常善良純潔的人物,她的內心充滿著對愛情最美好的嚮往。作曲家為這個人物譜寫了一段大調式的,充滿溫暖感覺的音樂,構成旋律的和弦充滿了陽光的氣質,音樂彷彿在訴說惠英心底的夢想——和心中的愛人浪漫地不期而遇。故事滿足了女主人公的夢想——男主人公鄭宇和惠英不期而遇。在這段情節中,作曲家選用了影片的主題旋律來配合畫面。這個旋律本身充滿了哀傷的味道,這樣的音樂符號為影片的發展巧妙地埋下了伏筆。
整部影片的構思充滿了新意,它始終以惠英、鄭宇、朴義三個人物不同的視覺來敘述整個影片的感情發展。對於鄭宇的出現,導演和影片的配樂都為他賦予了悲劇性的藝術特色,他的主題音樂是一段小調式的、悲傷陰郁的旋律。故事發展到槍戰開始、惠英受傷的段落,這段音樂完全使用了大提琴的一段獨奏,大提琴特有的音色和音域把影片的氣氛帶入到低沉壓抑的狀態中,彷彿給這段沒有來得及說出的愛一個充滿哀愁的結局。
影片的最後,三位主人公誰也無法釋懷心中的愛,但是又都各有隱瞞著無法向對方表達心底的愛意。當劇中惟一一次三個人同時出現的時候,音樂將那種忐忑不安的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鋼琴在高音區演奏出三連音的音符,彷彿映襯著朴義不安的心情;小提琴在高音區的長線條旋律,則是鄭宇艱難地向惠英說出對不起時那種悲傷的心境;大提琴的頓弓演奏,表現了女主人公不想失去真愛的心聲。三件樂器輪番地演奏,交織成這個段落的旋律,隨著畫面的起伏,把蘊涵在影片中的愛情故事的結局勾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