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東北電影製片廠的簡介
東北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原址在黑龍江省 鶴崗市,是新中國的第一個電影製片基地。
照片介紹:左起:張聞天、吳印咸、陳波兒、劉英、袁牧之在新成立的東北電影製片廠。
2.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哪部電影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橋》。《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出演,於1949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東北某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克服一系列困難完成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貢獻的故事。
(2)東北電影廠第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橋》幕後花絮: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第一部「寫工農兵,給工農兵看」的人民電影;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人公的電影;第一部體現執政黨知識分子政策的電影;第一部「反現代的現代性電影」。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4. 東北電影製片廠的歷史
東北電影製片廠前身是東北電影公司,是在接收日本侵佔東北三省期間在長春成立的「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的基礎上改建起來的。首任廠長舒群,不久由我國著名電影藝術家袁牧之繼任廠長,當時的人員主要由延安、滿洲映畫株式會社和解放區其他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那時的設備和條件都很差,但似乎沒有什麼可以難住他們的。冒著槍林彈雨,他們攝制了大量的戰爭新聞片,(如《民主東北》) 這在今天都成了寶貴的史料。為拍這些影片,一些優秀的攝影師(如張紹 柯、楊蔭瑩和王靜安)犧牲了生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5月這個廠完成了故事影片《橋》的拍攝, 它被電影史學家認為是新中國電影的第一部故事片。
東北電影製片為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長春電影製片廠是全國最大的電影製片廠之一。它下設總編室、導演室、拍攝室、美術室、音樂創作室、製片室、編刊室以及美工、照明、錄 音、化裝、服裝、道具、剪輯、特技等車間,甚至還有自己的洗印廠和電影樂團。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過數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攝農村題材和戰爭題 材的影片為長。作品充滿了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獷豪放 風格。近些年這個廠的不少作品有較重的商業化傾向,盡管這樣,象《過年》這樣的影片仍然為它贏得了榮譽。 長春電影製片廠在譯制外國影片方面是有極大貢獻的。至今人們仍然銘記的《列寧在一九一八》、《夏伯陽》和《瑞典女皇》這樣的優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紹給中國觀眾的。
5. 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是哪部
《橋》。
1949年5月,東北電影製片廠完成故事影片《橋》的拍攝(被電影史學家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的第一部故事片)。
是1949年中國戰爭電影在不久後作出在中國共產主義革命;因此,這被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完成的第一部長片。作為一部電影,布里奇設定了許多主題,這些主題將主導1949年後中國的社會主義電影,包括工人的榮耀和知識分子向共產主義的轉變。
情節
在中國內戰期間,共產黨軍隊委託鐵路工廠修理橋梁。在懷疑工程師的帶領下,工廠工人缺乏熱情和士氣,而懷疑工程師認為這座橋梁無法及時完成。然而,該項目受到梁瑞生(王嘉義)的激勵,他激發了他的同事們為戰爭而完成該項目。在此過程中,即使工程師也被轉換了。
(5)東北電影廠第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飾老虎Major Tigar
游擊隊少校,接到上級命令:為阻止德軍匯合,必須在七天之內找到建橋工程師將橋炸毀。老虎組成了一支行動小隊。
2、工程師 飾 斯·佩洛維奇工程師
建設這座大橋的人,被老虎從蓋世太保中救出,工程師親手將大橋炸毀。
3、博·貝戈維奇飾迪希Tihi
沉默寡言的戰士,擅長用刀,機智果斷,是第一個進入炸橋小隊的成員。
4、約·亞尼切耶維奇飾曼納Mane
曾參與修橋的游擊隊員,炸橋小隊的成員,在接近大橋的過程中和德軍發生激戰。
6.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嗎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橋》,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人主演。
《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的第一部長故事片。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國電影史上佔有不尋常的位置,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片的首創意義在於第一次在銀幕上正面描寫了中國工人階級為締造新中國而進行的勞動和斗爭,塑造了新中國主人公的嶄新形象。
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頭大公無私、勇於創造,具有新時代工人階級的特點。該片藝術上追求在平易中見真實、於樸素中顯親切的創作風格。刻畫人物、表現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6)東北電影廠第一部電影擴展閱讀:
在於敏訪談錄中,講述了《橋》的寫作經歷。為創作該劇,於敏於1947年冬到哈爾濱機車車輛廠體驗生活,下廠呆了兩個月,寫一個月,共三個月就交上了劇本。
劇本很快通過了。《橋》拍出以後,反映很強烈,第一部影片,又是寫工人的,不管寫得怎樣,它是個新的東西,所以當時起的作用不小,到處是掌聲,上海工人看了電影之後還遊行慶祝。
7. 橋的東北電影製片廠
東北電影製片廠(後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49年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於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8. 人民的戰士的東北電影製片廠
北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大型綜合性電影製片廠之一。 東北電影製片廠的籌備實際上從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就開始了,當時起名叫東北電影公司,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東北電影製片廠在鶴崗成立,從這時起,真正意義上的黨領導下的第一個電影製片廠誕生了,原址在黑龍江省鶴崗市,後遷往長春。 首任廠長是袁牧之,當時的人員主要由延安、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和解放區其他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5月這個廠在哈爾濱完成了故事影片《橋》的拍攝, 它被電影史學家認為是新中國電影的第一部故事片。 1955年後,東北電影製片改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廠址吉林長春。現屬於長影集團。
9. 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是什麼電影
第一部長故事片是1949年的《橋》。《橋》是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王濱執導,王家乙、呂班、江浩、陳強等出演,於1949年上映。該片講述了東北某鐵路工廠的工人們克服一系列困難完成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貢獻的故事。劇情簡介1947年冬,東北某鐵路工廠為支援解放戰爭,接受了搶修松花江鐵橋的任務。開始,總工程師看不到群眾的力量,對完成任務持懷疑態度。有的工人群眾也存在僱傭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廠長主動深入工區,深入群眾,啟發動員大家為修復大橋出謀獻策,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10.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影片都有哪些
《五朵金花》、《上甘嶺》、《英雄兒女》、《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董存瑞》等。
1、《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59年製作的一部愛情電影,由王家乙執導,楊麗坤、莫梓江、王蘇婭等領銜主演。這是一部真正的愛情電影,深受人們的歡迎,場面的宏大。
2、《上甘嶺》
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3、《英雄兒女》
《英雄兒女》是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戰爭片。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
4、《劉三姐》
《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0年攝制的故事片,根據廣西壯族民間傳說改編。由蘇里執導,黃婉秋、劉世龍、夏宗學等人主演,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
5、《冰山上的來客》
《冰山上的來客》於1963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發行,由趙心水執導,梁音、阿依夏木、谷毓英等人主演。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是浪漫主義和寫實主義的唯美結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