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看了《楞嚴經》後有些迷茫
關於淫慾,斷除邪淫。關於食素,嚴格要求自己,隨順家人。
『』斷除邪淫,就是現代修行人奮斗的第一目標,首要攻破的一關;邪淫不制,人身難保,更何論成仙成佛了!既然大環境不易改變,就改好自己吧!我們同學主攻是不邪淫戒,因為大部分人即犯這條戒,對他們最難。我綜合1000個個案分析,約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犯上,可見多麼嚴重!這條戒守不好,就是白修;邪淫的下場只有一條路,去下面受刑酬償。護持不邪淫戒,為21世紀的三寶弟子首要任務,閑邪存誠,謹記謹記!
佛家逼人斷除性慾不合常理,餓了便吃,正常不過,過飢不吃傷害身體,佛家說法很多不近人情。佛陀沒叫在家修行人斷除淫慾,只希望在家居士先戒邪淫,這樣對自身無損,對社會有大利益。佛陀教導真正發心想解脫生死的人才完全斷除淫慾,好使能出離輪回的世界,永久得到平安喜樂,而現在人每每是過飽傷身。 『』~常觀世音師父
『』談師,我做菜放肉,丈夫小孩要吃,每天這樣子戒想必破了!烹調已死的肉不算犯殺戒,因不為你殺的原故;雖則這樣,煮食眾生肉還是有業障,將來必需償還的。但如果在被逼的情況下煮,心不甘願,勉強從事,也沒細意研究怎樣烹調肉才好吃,而正在烹煮或前或後有念佛給肉類迴向,以這種心為之,功大於過。
皈依學佛後當然不能去夜總會消遣,而且也盡量不在專門飲酒的酒吧應約談天,一般吃肉的食肆餐廳可以開方便;亦避免為他人購買肉類、五辛、酒精性飲料、煙草、蜂類及燕窩產品等;抽獎票可以買如果獎品非犯戒東西,有賭博性質彩票不要買。主婦懷著慚愧懺悔心買煮蛋肉五辛服務家人,必需念咒迴向被吃眾生。 『』~常觀世音師父
㈡ 電影首楞嚴演義開頭的法師拋臂取經書,那位法師念的什麼經
好像是梵音的楞嚴咒。南無阿彌陀佛!
㈢ 醍醐灌頂講的楞嚴經為啥撤了啊
成語典故: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成語出處: 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就自己平常的生活來說:生活中總是有些不順的事情,渴求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能夠醍醐灌頂,參悟出正確的方法論和行為觀。禪講究的是悟性,讀一些有關禪的故事,開悟的多半是生活的最平常最普通的部分,而這些部分我們總是缺乏一種思維認真辨析,所以那些頓悟於我們便是清新脫俗大徹大悟,絕不是玄之又玄的神秘,禪就是醍醐灌頂的那種美妙。
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郁黃花皆是妙諦。禪其實就在生活里,它象空氣一樣彌漫在你的周圍,象涓涓細水一樣流淌在你的心裡。只是當我們用習慣的成敗論榮辱觀來思考生活的時候,一切真諦被我們輕忽漠然的揚棄了。最開始的時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竟然後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禪的最美妙之處在於經過你的冥思和靜悟後發現: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呢,我們的思想便得到一種升華,在事業地位財富婚姻愛情家庭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等諸多問題面前都能泰然處置,禪是我們精神的最大財富。
㈣ 《楞嚴經新表解》從哪兒能買到
楞嚴經-新表解(吉隆坡 雙威學院).exe_免費高速下載_新浪愛問共享!
㈤ 《楞嚴經》是是密教部的,那我要是看了就算是盜法,是不是
沒有這種說法,都可以看。楞嚴經是開智慧的,一直都被佛教徒所推崇。阿彌陀佛
㈥ 《首楞嚴經》電影的純音樂叫什麼
阿彌陀佛,您能提這個問題,說明您是一位有大善根的人,與《楞嚴經》有很深的法緣。
《首楞嚴演義》電影有多個音樂,我不知道您說的是哪一個,現將我知道的分享如下:
插曲:
《取水偈》編曲:馬騰飛,演唱:王千予
《娑毗迦羅》編曲:馬騰飛、張迪,演唱:王千予
《戒池清涼》編曲:馬騰飛,演唱:張迪
《征問詰討》編曲:馬騰飛、張迪,演唱:桑吉平措
片尾曲:《楞嚴咒咒心》
配音專輯:
《Buddha Spirit》編曲:Anael & Bradfield
《大乘天》編曲:程池。
《鳳蝶》編曲:梵天Bonten
並願您精進修行,明達佛理,早成正覺。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㈦ 末法時代,楞嚴經為什麼先滅以後就沒有佛法了嗎什麼意思啊
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滅的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滅了之後,世上一切佛經經典都沒有了,還剩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存在一百年,然後南無阿彌陀佛也沒有了,只剩下阿彌陀佛名號了,存在一百年,之後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佛法就此滅盡。這是眾生不修十善業道,福德降低的緣故,沒有福報和機緣聽到佛法了。等將來眾生斷惡修善,福報提升了,機緣成熟了,彌勒佛來到我們這個世間,表演成佛的過程,接引眾生。
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滅的是阿彌陀經,是佛在《法滅盡經》中講的。為什麼楞嚴經先滅,因為楞嚴經里講到修行過程中出現的五十陰魔,對於修行中出現的一切魔境阻礙詳細剖析,講解詳盡,像一面照妖鏡,讓人知道修行的正道過程,不至走入歧路,一切外道及魔眷屬在其面前無所遁形,所以外道魔民千方百計說楞嚴經是偽經,使人喪失信心,不知修行的正道。楞嚴經滅了,修行人很難分清邪正,至於阿彌陀經最後滅的原因,佛也說了,這是因為凈土法門,適合一切根性的眾生,即使再深的罪孽,臨死前相信阿彌陀佛,相信有極樂凈土,臨終前十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阿彌陀佛前來接引,必能超凡入聖,往生成功。因為末法將盡時,此世界的人福德極低,只有此法門才能超出三界。故佛以大慈悲心延長阿彌陀經在世的時間。
㈧ 誰的《楞嚴經》講得好
圓瑛祖師的《楞嚴經講義》最好,圓瑛祖師閉關,把每次發現的疑問寫成紙條貼在牆上,全都貼滿了。之後每悟出一個撕掉一個,全都撕完時用了十年,因此圓瑛法師號稱獨步楞嚴。這本書稱為講義,是僅次於經書的教科書,有著很高的位置。
㈨ 為何下架《楞嚴經》
修證解脫方法原則: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地盡。
㈩ 為什麼《楞嚴經》是最先滅掉的一部佛經
佛說法滅盡經
僧佑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
如來三月當般涅盤,與諸比丘及諸菩薩,無央數眾來詣佛所,稽首於地,世尊寂靜,默無所說,光明不現。
賢者阿難作禮白佛言:世尊前後說法,威光獨顯。 今大眾會,光更不現,何故如此?其必有故。願聞其意。
佛默不應,如是至三,佛告阿難:吾涅盤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 魔作沙門,壞亂吾道,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噉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精進修德一切敬待, 人所宗向教化平等,憐貧念老鞠育窮厄, 恆以經像令人奉事,作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捐身濟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設有是人,眾魔比丘咸共嫉之,誹謗揚惡,擯黜驅遣,不令得住。 自共於後,不修道德,寺廟空荒,無復修理,轉就毀壞。 但貪財物,積聚不散,不作福德。 販賣奴婢,耕田種植,焚燒山林,傷害眾生,無有慈心。
奴為比丘,婢為比丘尼。 無有道德,淫劮濁亂,男女不別。 令道薄淡,皆由斯輩。或避縣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門,不修戒律。 月半月盡,雖名誦戒,厭倦懈怠,不欲聽聞。抄略前後,不肯盡說。
經不誦習,設有讀者,不識字句。為強言是。不諮明者,貢高求名。 虛顯雅步,以為榮冀,望人供養。
眾魔比丘命終之後,精神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 餓鬼畜生,靡不經歷,恆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邊國,無三寶處。
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恆作功德。 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
法將殄沒,登爾之時,諸天泣淚。 水旱不調,五穀不熟。疫氣流行,死亡者眾。 人民勤苦,縣官計克。不順道理,皆思樂亂。 惡人轉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劫欲盡故,日月轉短,人命轉促。 四十頭白,男子淫劮,精盡夭命。 或壽六十。男子壽短,女人壽長。七八九十,或至百歲。
大水忽起,卒至無期,世人不信,故為有常。 眾生雜類,不問豪賤。沒溺浮漂,魚鱉食噉。
時有菩薩辟支羅漢。眾魔驅逐不預眾會。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為欣快,壽命延長。
諸天衛護,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興吾道。五十二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
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 吾法滅時,亦如燈滅。自此之後,難可數說。
如是之後,數千萬歲,彌勒當下世間作佛。 天下泰平,毒氣消除。雨潤和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 人長八丈,皆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度,不可稱計。
賢者阿難作禮白佛:當何名斯經?雲何奉持?
佛言:阿難,此經名為《法滅盡》,宣告一切,宜令分別。功德無量,不可稱計。
四部弟子,聞經悲慘惆悵,皆發無上聖真道意,悉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法滅盡經
本經收於《大正藏》之「涅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