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參加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先去官網看看資料先
⑵ 為什麼參加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電影都不是大學生自己拍的很多名導在那瞎參合什麼我想看學生自己的思想
當然
大學生電影節
是播放大學生這個年齡段能接受的電影
和大學生喜愛的電影
⑶ 近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獲獎作品都有哪些
第十四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 2007年4月29日 15:28:47 來源: 新浪娛樂 第十四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於4月28日晚閉幕,《雲水謠》奪得最佳故事片獎,寧浩獲最佳導演,李易祥斯琴高娃摘得最佳男女主角,陳坤趙薇分獲最受歡迎男女演員。下為完全獲獎名單: 第十四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 《雲水謠》 最佳導演獎 寧浩 《瘋狂的石頭》 最佳觀賞效果獎 《愛情呼叫轉移》 藝術探索獎 空缺 最佳處女作獎 《愛情的牙齒》《箱子》 最佳女演員獎斯 琴高娃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最佳男演員獎 李易祥 《雞犬不寧》 最佳新人獎 周波 《望山》 教育題材特別獎 《考試》 軍事題材特別獎 《我的長征》 紀錄片特別獎 《又見梅蘭芳》 組委會獎 《墨攻》、《夜。上海》 最佳電視電影 《北京你好》 最佳電視電影導演 范冬雨 最佳電視電影男演員 郭家銘 《我自己的德意志》 最佳電視電影女演員 儲穎穎 《啤酒花》 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 馮鞏 徐靜蕾 最受大學生歡迎香港演員 梁家輝 《我的教師生涯》 最受大學生歡迎男演員 陳坤 最受大學生歡迎女演員 趙薇參考資料: http://www.rftgd.gov.cn/node_9/node_29/2007/04/29/11778317275474.shtml
⑷ 關於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希望了解的人來回答~追加100
沒那麼簡單的..參加當然能參加,拍的東西不要太激進就行...其實你可以試試國外的電影獎項..但是很多人在國外有名的獎項中獲得了新人獎什麼的,到國內還是一樣很頹..有個人誰來的..我忘了..比較典型...畢竟國外的審美跟國內還是有點差距啊,想成名也要看看你拍的東西好不好,有沒有價值,想成名不是靠說的,是靠做的...
⑸ 大學生電影節與這次北京國際電影節是什麼關系
第一屆北京國際電影季暨第十八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閉幕
葛優范冰冰當選最佳男女演員
昨晚,第一屆北京國際電影季暨第十八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閉幕頒獎盛典在奧體中心體育館舉行,百餘位明星走紅地毯助陣。葛優和范冰冰分獲大影節最佳男、女演員獎。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龐薇在發布會上表示,電影季的電影洽商活動總成交額達27.94億元人民幣。
電影洽商活動總成交額創紀錄
昨天,經過為期6天的主題活動後,第一屆北京國際電影季在奧體中心體育館舉辦盛大閉幕式。昨天下午,主辦方發言人、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龐薇在閉幕發布會上表示,電影季的電影洽商活動為國內外電影機構提供了電影創意、劇本和相關產品交易合作的市場平台,總成交額達27.94億人民幣,創下國內影展交易額的最高紀錄。
第一屆北京國際電影季於4月23日至28日舉辦,歷時6天。電影季成功舉辦了「星耀北京」開幕式、北京展映、電影魅力·北京論壇、北京電影洽商、電影音樂會、閉幕式等六大主體活動以及「電影看世界」紀錄片(短片)徵集,北京國際電影季標志、海報方案徵集,北京國際電影季形象大使推選,電影藏品展覽等相關活動。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北京青少年公益電影節、北京民族電影展也被同期納入電影季活動。
主辦方介紹,電影項目洽商吸引了包括二十世紀福克斯、德國電影協會、東京國際電影節、韓國CJ娛樂等來自世界各地的334家電影機構、860多位業內人士參與。截至4月26日,共有10個項目在洽商簽約儀式上集中簽約,成交總額達到27.94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外合拍片佔到60%,另外還有影視基金、影視基地等項目,過億元投資的大項目佔到80%。
龐薇表示,北京將繼續舉辦國際電影季。針對觀眾反映北京國際電影季的門票太難買的說法,主辦方回復稱:「北京人口太多,不可能完全滿足觀眾的需求,今後將進行研究改進。」
大影節葛優范冰冰稱帝封後
昨晚,第十八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閉幕頒獎盛典也同時舉行。王曉棠、張紀中、董潔、閆妮、文章、馬伊琍、徐崢、王學圻、范冰冰、姚晨等百餘位明星走上紅地毯助陣。
閉幕式上揭曉了北京展映「電影看世界」紀錄片優秀作品名單,《我還記得》《哥本哈根之夢》及霍建起的《在一起》從全球近400多部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獎項。
本屆大學生電影節國產影片競賽單元共收到156部參賽影片,其中有34部入圍。憑借《觀音山》中的「南風」一角,范冰冰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她捧著獎杯激動地說:「東京電影節獲獎我沒能到現場,現在拿到了這么重要的獎杯,我覺得比東京電影節更過癮。」
回憶拍攝經歷,范冰冰說:「當時所有人都讓我別演了,因為他們覺得不保險。今天站在這里領獎,我有個特別大的感悟,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在《趙氏孤兒》中出演程嬰的葛優,憑借精湛演技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為他頒獎的是馮小剛以及張紀中。登台後,馮小剛先是與他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之後單膝跪地雙手將獎杯捧給葛優,給足了好朋友面子。葛優還爆料,此前覺得拍古裝片是心裡的一個痛,「今天拿到了影帝,可以給心裡止痛了」。
馮小剛兩次登台致謝大學生
《唐山大地震》不僅獲得了最佳影片獎,導演馮小剛也獲得了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獎,這是他第三次榮登這一寶座。獲最佳影片獎時,馮小剛感謝了大學生對他的厚愛:「之前兩三屆電影節我說過,明星們如果有時間,大學生電影節邀請你們來你一定要來,剛才我在下面跟好朋友們商量,得不得獎我們都得在順峰請喝酒。現在給我一個獎,謝謝大家對我們的肯定,大學生電影節萬歲!」
呵呵呵,這一屆似乎是兩者合並,至於你擔心的是否會改名,以及兩者的關聯還沒有最新消息,謝謝,請採納。
⑹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有哪些大學參加
應該有
⑺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短片競賽專業組入圍了的話,給發證書什麼的嗎
給發,具體得和組委會聯系。
這是這一屆的新聞:
大學生電影節短片競賽大獎揭曉
在23日揭曉的第13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短片大賽中,來自重慶和台灣的兩位大學生分別獲得兩項大獎。今年的第7屆短片大賽下設DV短片、動畫短片和手機短片三個競賽單元。
重慶大學劉沛創作的《六月的西瓜》獲得本屆短片大賽DV短片專業組最佳劇情片獎,台灣朝陽科技大學鍾文芳創作的展現貓和人日常生活的《擬貓態》獲得DV短片業余組劇情片優勝獎,北京電影學院羅殷的《兔子尾巴》獲得動畫金獎。
⑻ 怎麼參加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獎項介紹:「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
「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
「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
「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今年的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電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批准,由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市廣電局主辦, 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CCTV6)、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報社、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團市委、北京電視台影視中心、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單位聯合承辦,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執行承辦,自1993年起已成功舉辦十三屆。
她是每年度中國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的普遍認同。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風格,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大旗,樹立了不同於其他所有電影節的全新形象,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產生廣泛影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社、《中國電影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東方衛視等100多家媒體對歷屆電影節予以深入報道。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主辦高校12所,聯辦高校百餘所;每年觀影人次逾20萬,參賽、參展影片幾乎囊括所有最新優秀國產影片。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還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專題講座、導演研究和社會調查等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影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
⑼ 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介紹
2014年5月10日,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最終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獲獎影片《白日焰火》導演刁亦男獲得最佳導演獎,湯唯憑借《北京遇上西雅圖》獲封影後,本屆電影節影帝之爭空前激烈,除了成泰燊、吳秀波外還有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帝廖凡、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帝王景春、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帝張家輝,不過最終呼聲最高的張家輝憑借《激戰》戴上影帝桂冠。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則是曹保平導演的《狗十三》。該片曾在今年柏林電影節上新生代單元獲國際評審團特別提及獎。
⑽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獎項設置
該電影節的特色是強調大學生的參與,拍片、看片、評片中均帶有大學生的特色
。大學生電影節設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處女作獎、最佳觀賞效果獎、藝術創新特別獎、中國電影傑出貢獻獎等獎項,由大學生和專家評委評定。評委中學生評委占總人數的3/4,由主、分會場各大高校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