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是:
《歌女紅牡丹》
1930年底,中國第一部蠟盤發聲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在上海攝製成功。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歌女紅牡丹》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寫女歌手紅牡丹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後,不僅備受凌辱,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當丈夫賣掉女兒,又因失手殺人入獄後,紅牡丹卻忍辱負重,恪盡婦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
『叄』 1931年上映的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名字
1931年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誕生,影片轟動海內外
導讀:1926年8月6日,世界第一部有聲短片《唐·璜》在美國上映,從此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引起一場大爭論。很多當時的電影藝術家強烈反對使用電影有聲技術這個新發明。查理·卓別林說道:「拍攝現場中有幾個人戴著耳機坐在那兒,打扮得像是來自火星的戰士;在演員的上方懸掛著幾只話筒,猶如釣魚的魚鉤一般。這種景象是如此的復雜而又令人沮喪。在這堆垃圾的包圍中,誰還能有創造力?」
卓別林
在中國,對於有聲電影,持贊成和反對兩種態度,而反對的意見似乎稍占上風,他們提出的理由是:「一則我國的方言不太統一,二則無雄大之投資,頗難進行,三則另要訓練一班有好喉音而同時能表演的演員。」而這一切「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
《唐·璜》
時間就在爭論聲中度過了,結果如何呢?在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力推有聲片。1926年,該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嘗試拍攝有聲電影。並在其後的競爭中獲得了領先地位,它的市場價值在兩年之內從600萬美元一路飆升到2.3億美元,其他電影業巨人如派拉蒙和米高梅也不得不投資有聲電影,電影院都已經達到了放映有聲電影的要求。
華納兄弟公司
在電影領域,正像在其他一切領域一樣,一種影響巨大的新技術最終會取得支配地位,拒絕它和抵抗它都是徒勞無功的。1929年美國有聲片正式輸入中國之後,「有聲」還是「無聲」,成了當時中國電影公司必須回答的一道選擇題。
美國拍攝電影
1929年以前,上海所有電影院的設備,都只能放映無聲電影。1929年2月4日,美國有聲影片《飛行將軍》,在中國第一次正式公開放映。1930年,中國開始投資製作有聲電影。1931年3月,由明星公司拍攝的中國第一部蠟盤發音的有聲片《歌女紅牡丹》於上海公映,立時轟動海內外。
飛行將軍
《歌女紅牡丹》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董克毅攝影,明星影片公司攝制。女主角紅牡丹由胡蝶扮演。
《歌女紅牡丹》
劇情是:紅牡丹聲名極盛,月入甚豐盛,但不夠無賴丈夫的揮霍。為此受到刺激,嗓音失潤,淪為三四等配角,生活潦倒。丈夫仍舊對她虐待、剝削。她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後來,丈夫賣掉女兒,心情煩惱,失手殺人,被捕入獄。紅牡丹不咎既往,還到獄中探望,託人營救。影片暴露了封建禮教對紅牡丹的心靈摧殘和毒害,遭受種種折磨而仍不覺悟,抨擊了其丈夫的無恥寄生生活。影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歌女紅牡丹》
嚴格說來,《歌女紅牡丹》只能說是半有聲片,因為只注意了對話的有聲,而忽略了周圍環境的音響效果,所以看來只有人說話或唱戲時有聲,其他周圍事物都是靜悄悄的
『肆』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
1931年3月,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新光大戲院公開上映,該電影為蠟盤發音,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
拍攝於1931年的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部電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們看電影無須帶著耳朵的習慣,一首歌曲,也使國產片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1931年6月21日,又試映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雨過天晴》。
(4)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名擴展閱讀:
在《歌女紅牡丹》上映之前,我們的電影技術停留在完全無聲的狀態,所以《歌女紅牡丹》中的歌曲帶給了人們更好的體驗,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
不過,真正意義的有聲電影,還是應該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對白,即人物之間的對話,當然也包括自言自語;二是音樂,即配樂和歌曲;三是音響,就是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和人工合成的聲音。這三種聲間現在來說即為電影聲音的三要素。
中國具備這三要素的第一部電影是1934年拍攝的《桃李劫》,這部電影的問世又為中國電影史寫下重要的一筆。
這部電影成功地運用了歌曲、音樂、和音響等多種聲音元素,將聲音有機地納入到了電影的敘事進程,極大地拓展了敘事空間,聲音與畫面形成了豐富的語言結構關系,電影的藝術創作形式也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伍』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
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攝制的中國第 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上映,該片採用的是蠟盤配音的技術。1930年底,中國第一部蠟盤發聲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在上海攝製成功。《歌女紅牡 丹》由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百代東方公司收 音、民眾國產有聲電影公司出品。編劇:洪深(化名庄正平),導演:張石川
這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影片,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董克毅攝影,胡蝶、王吉亭、龔稼農主演。
《歌女紅牡丹》於1931年1月完成製作工作,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戲院公映。影片採用國語對白,穿插了四段京劇片段,轟動一時。南洋片商以以高出默片十餘倍的價格購買了在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放映版權,使電影明星一下子「身(聲)價百倍」。
『陸』 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
是《歌女紅牡丹》
(備注)中新網6月10日電 據法制晚報報道,大觀樓百年前誕生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創造電影放映史上無數個第一。從今天開始,這個100年前誕生了中國第一部電影的影院要進行4個月的大修,期待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眼前。在中國電影誕辰百年的此刻,這不僅是大觀樓的「大事件」,也是中國電影事業發展史中的大事。
老影迷:這里有太多回憶
對於很多老北京來說,位於宣武區大柵欄街的大觀樓不僅是一個電影院,更是自己朝夕相處的鄰居、年輕時的回憶。
甘井胡同已經78歲高齡的吳大媽今早告訴記者,50多年前,她跟現在的老伴兒還只是互相愛慕又不敢表白的同事。那一年,他的老伴兒排了老長的隊買了兩張《生死恨》的電影票邀她一同去看,等出了電影院,兩人就確定關系了。「這大觀樓也算是我們倆的媒人呢。」吳大媽說。
家住百順胡同、今年51歲的蔡先生說,上世紀60年代大觀樓主要以播放立體電影為主,那時候,能舉著一個紙制眼鏡看立體電影是好多人的夢想。他至今還記得在看《魔術師的奇遇》時感到的火車從自己頭上開過的感覺。
新影迷:更注重觀影環境
80年代初,蔡先生從東北建設兵團插隊回來,曾在大觀樓看了一個劉曉慶的電影系列,其中有《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等好幾部片子。他說:「雖然那時候大觀樓的電影票比起其他影院略高,但它至少還有沙發呢,比起其他地方的硬板兒凳子強多了,而且這里還常能看到別的影院不放的片子。現在大觀樓就有點落伍了。」
今天剛滿30歲的王先生說,小時候他家住在大柵欄附近,那時候在大觀樓看電影感覺特別好。但長大之後搬了家,就不經常去大觀樓看電影了。他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重視音響效果、環境舒適度等等,更願意多花點錢在五星級的影院里享受。
未來大觀樓設計獨特的電影文化展館
管理大觀樓的北京京都文化投資管理公司副總經理王占友告訴記者,這次大觀樓從內到外的整體改造請來了知名的建築學家,按清末民初時期的建築風格進行了設計。
首先,要讓大觀樓的牌坊煥然一新,大門左右兩側將各有一幅石刻的文字介紹,牌坊的正中和左右兩邊將寫上「大觀樓」、「茶園」和「戲影」等字。除此之外,還要在牌坊上掛一塊「中國電影誕生地」的牌匾。
據介紹,新的大觀樓一層將建成以展示中國電影歷史為主的,集觀光、游覽為一體的多功能設施。其中包括:一面展示中國電影誕生和發展歷史的牆壁、一個以放映二三十年代電影拷貝為主的「中國電影第一廳」、一個按100多年前茶樓時期的場景和氛圍局部恢復的文明茶園、還有一個豪華小廳。二層分為兩個廳,主要以放映現代電影為主。
昔日大觀樓:排隊買票曾是一景放映史上無數第一
大觀樓的蔣師傅告訴記者,大觀樓最負盛名的時代是上世紀60年代放映寬銀幕電影和立體電影的時候,那時候排隊買票算得上是大柵欄街上的一景。而自他1988年來此工作至今,隨著新影院越來越多,大觀樓的觀眾是一年比一年少了。
大觀樓影事
大觀樓影院始建於1905年,在這之前,它還有大亨茶園和馬思遠茶樓兩個前身。當時,它的第一任經理任景豐拍攝了電影《定軍山》,標志著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電影的誕生。
上世紀30年代,大觀樓第一次實現了男女同座;
1931年,它放映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40年代,它是第一家購買法國百代公司35毫米固定座式放映機的影院;
1948年,它放映了第一部彩色電影《生死恨》;
60年代,它第一次放映了寬銀幕電影;
1961年,它改建成北京惟一一家立體電影院;
1986年,它率先建成了超大銀幕影院。
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大觀樓見證了中國電影的發展進程。(王溪)
『柒』 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什麼電影
《爵士歌王》,由艾倫·克羅斯蘭執導。
《爵士歌王》於1927年10月6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劇情如下:
該片描述了主人公一心想成為百老匯明星,卻遭到家長的強烈反對。多年後,背井離鄉、更名改姓的他終於登上了舞台,在舊金山的夜店酒吧里,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爵士歌手的故事。
(7)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名擴展閱讀
角色簡介:
1、瑪麗婭:一名芭蕾舞演員。瑪麗婭覺得傑克是個難得的人才,就引薦他去了俄耳浦斯劇院。由於瑪麗婭地大力舉薦,傑克終於當上了專業演員,跟隨劇團去各地巡迴演出。
2、傑基:唱詩班的領唱人拉比諾維茲的兒子傑基,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以及非常強的動感。傑基的爸爸希望他成為未來唱詩班的領唱人,但是傑基卻不肯,他想當明星。
『捌』 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叫什麼名字
《歌女紅牡丹》。
1931年3月,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在新光大戲院公開上映,該電影為蠟盤發音,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
拍攝於1931年的電影《歌女紅牡丹》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部電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們看電影無須帶著耳朵的習慣,一首歌曲,也使國產片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1931年6月21日,又試映了我國第一部片上發音的有聲片《雨過天晴》。
(8)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名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紅牡丹
坤角名伶,色藝雙絕,因從小習演舊戲深受封建禮教熏陶,長大後不幸嫁與無賴丈夫一直遭受非人對待,不僅受盡折磨和痛苦,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恪守三從四德,毫無怨言,終於將丈夫感動。
2、陳發祥
茶園老闆的親弟弟,本是頑皮賴骨,婚後無所事事,驕奢淫逸,不知收斂。因無錢可供揮霍,迫紅牡丹出賣女兒不成,心情懊惱的他失手殺人後被捕入獄,在紅牡丹的託人營救下出獄,終於幡然悔悟,改邪歸正。
『玖』 我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是什麼
歌女紅牡丹》
1930年底,中國第一部蠟盤發聲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在上海攝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