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部電影曾帶你走過人生的低谷
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不是等幸福來敲門,是死皮賴臉的去敲幸福之門
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的,倒並不是其中遭遇困境和勵志的部分,雖然那部分確實拍的辛酸又自然,最深的反而是全過程中,男主從未向任何人提及他的遭遇,他從未曾試圖用悲慘遭遇為自己求得些什麼。
chris說,他真的想不通托馬斯·傑斐遜是怎麼知道把追求幸福的權力放進《獨立宣言》的?畫面中光線微暗,大約是個黃昏,地鐵的自動門把骨質掃描儀和他置於兩個天地。整個世界下著雨,電話里傳來妻子琳達要帶兒子離去的消息。下一個鏡頭給到硬幣的背面,一個幾乎陷入絕望的人想起了《獨立宣言》中關於追求幸福權的描述。
克里斯,他只利用大眾的救濟措施,他從沒在排隊的時候試圖跟人說「嘿,我這么慘還帶著孩子,哥們你能不能讓我先?」,他也不會在競爭工作的時候,裝作不經意跟上司提起「其實我已經窮到大街都住不起了,這份工作是我唯一機會」。由始至終,他沒有乞求過,他沒想過利用別人的同情心,他保持站著的姿態,保留他全部的尊嚴最終渡過了這一關。我覺得,這才是人生應有的姿態。看過現實生活中各色人等無論真弱假弱的向別人示弱來騙取同情心和利益,我始終更欣賞這樣的活法。
《獨立宣言》的確描述了人生而平等,有自由、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權力,但一紙宣言不能夠幫你去追求幸福,追求這個事只能由我們自己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