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電影院用的還是膠卷電影嗎
告訴你,正規的電影院都用膠卷。再告訴你一件,就是一個電影的膠卷考貝要一萬元。而且打造一個星級電影的費用是一千多萬。
而且膠卷是最好的感光塑材,而且是最貴的。你看到的這么漂亮的電影畫面都是由膠卷拍攝出來。
膠卷是對比度最高的材料,一般這個高清攝影機不是對手。不能相提並論的。
一台攝影機,是一台進口賓士的價位。
你想看吧。
⑵ "一部電影,一次震撼;一卷膠片,一串記憶;一個人物,一段歷程"這是什麼電視節目的開場白
中央十套《第十放映室》的。。畫面還會出現鞏俐的笑容。。
⑶ 電影放映只是用一卷膠片,那聲音什麼怎麼來的
聲音也在電影膠片上,電影膠片,包括電影攝影用的負片、印拷貝用的正片、復制用的中間片和錄音用的聲帶片等。
最早的有聲電影只有1條光學聲軌,立體聲誕生後聲軌變成2條。90年代隨著數字音響的出現,膠片上的空餘位置被好萊塢幾個科技大佬依次霸佔。索尼和杜比最先出手。
索尼佔領了膠片兩邊(淡藍色區域),放進了SDDS(索尼動感數字音響),一種索尼自家開發的7.1聲道影院音響系統。杜比佔領了一邊齒孔間的方形區域,放進了像二維碼一樣的5.1聲道的杜比數字音響系統。
(3)一部電影用一卷膠片嗎擴展閱讀:
當代電影的錄音方式包括同期錄音和後期錄音兩種方式。兩種錄音方式可以共同使用,現在很多電影正是這么處理的。
隨著錄音技術的進步和數字音樂的興起,音效師不但能夠讓觀眾傾聽日常生活里不可能親耳聽到的音響,甚至可以為影片創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音效。特別是在科幻片、災難片等電影中,數字技術不僅僅用在畫面上,也用在了聲音上。
⑷ 拍電影的時候 一本需要多少膠片呢 膠片是一卷一卷的嗎
拍電影的時候需要多少膠片完全決定於導演和製片人,剪成的電影長度也不同;膠卷、膠卷么,肯定是一卷一卷的了,每卷的長度也有很多規格。
⑸ 現在拍電影為什麼還用膠卷
有種說法,據說膠片的像素可以達到4300萬像素,甚至更高 所以一些老電影轉數碼後比現在的電影還清晰,比如邵氏武俠片。目前普通的攝影機還達不到這個水準。另外是色調,用數碼來調色總是缺乏氛圍,總的來說,膠片的質感是數碼設備沒辦法復制的。當然隨時間推移,技術進步,數碼肯定會越來越好。比如現在日本最新的電影電視劇,還有比如最新版的迪士尼電影花木蘭,色調方面上升了一個檔次,是以前無法達到的,可以說已經超越了膠片,但設備肯定也貴的多。所以除了一些懷舊的或者導演有某些需求,會用膠片。現在普通玩攝影的,單反相機的,有些人也是用膠卷,而且都是比較出名的攝影師。當然年輕人一般還是愛用數碼的比較多。
⑹ 電影還用膠卷嗎,
大部分還是用膠卷。
現在大部分的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的,雖然有高清的數碼攝影機,但是數碼機無法達到膠片機的清晰度,畫面通透度,淺景深效果等,差別還是很大的,找兩部對比一下就知道了,膠片機的像素上億,最貴的數碼機才多少,效果能與膠片機差不多的數碼機,機身快4000萬,帶上各種鏡頭就快上億了。
⑺ 普通膠卷和電影卷的區別
電影卷與常用卷的不同
A. 分裝方式不同
▲ 柯達5222電影卷碟片
我們常用的135、120膠卷一般按卷售賣,而電影膠卷則是按尺論價的,市面上能買到的電影卷大部分經由店家自行將碟片進行分裝,再按每卷36張裝入暗盒內,方便拍攝者使用。
B. 構成不同
相比普通彩負卷,電影卷多了一層炭黑層,炭黑層的作用一是用來防止光暈,二是電影機高速旋轉防止靜電電弧產生火花導致底片曝光。
C. 沖洗工藝不同
▲柯達D-76顯影粉
普通的彩色負片一般採用C-41工藝、黑白負片一般採用D-76工藝、彩色反轉片一般採用E-6工藝。
而電影卷的彩色負片則採用ECN-2工藝沖洗,使用C-41沖洗時需多一步前浴、水洗的步驟,否則會污染顯影液。黑白、反轉電影卷則可按常用卷的沖洗工藝。
#不同膠卷之間的特性,受所用器材、前期拍攝環境(色溫/光源/曝光等)、中期沖洗工藝、後期掃描輸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親自摸索調試方能了解一二,在此不做累述。
⑻ 我想問,電影和電視劇都是用膠卷么 又或者專業的解釋下什麽拍攝手法成本最高,效果最好。
現在除了個別導演的愛好,已經很少人用膠卷拍電影了。很久很久以前,電影和電視拍攝都是用膠卷的,因為成本問題,後來電視拍攝逐漸採用了高分辨錄像帶拍攝,而電影仍舊採用膠卷,因為在當時的技術環境下,膠卷是最好而且解析度是最高但價格最貴,只有電影工業可以承受,電視劇承受不起。再後來,就都換數碼拍攝了,因為數碼方便,還省了膠卷轉化數字信號的問題,方便後期製作。
如果說單純的拍攝成本高,肯定是膠片拍攝,早上、上午、中午、午後、下午、黃昏、晚上、屋裡、水下......不同的場景需要用不同的膠片才有好效果,這裡面都是錢,你也永遠無法估計演員會NG多少次,每NG一個鏡頭損失的就是一段段廢膠片。而一部90分鍾的電影,每秒24幀膠卷畫面,需要126900幀,一盤電影膠卷大約500幀,需要260盤膠卷,總長度大約3~4公里,按富士VIVID ISO250膠卷市場價大約1000人民幣一盤,總開支大約26萬。這個是估算的價格,不同環境需要用不同ISO的膠卷,不同ISO的膠卷費用不同,所以價格應該超過30萬,而且是不計算損耗的價格,理想的損耗通常是片長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計算了最低損耗的話膠卷開支接近90萬。再就是膠片要轉化為數字信號進入後期,要保證最好的質量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有可能逐幀逐幀的高解析度掃描,例如電分掃描,一幀畫面電分為4K解析度大約200~400M左右,每M大約5毛成本,126900幀全部電分數字化得多錢?最少1200萬!
⑼ 電影院里放的片子還是用膠卷放嗎還是用DVD放的
正規優秀的電影院當然是用膠片,真正的熱愛電影的人一定會明白膠片的意義,是所謂高清DVD和數字電影無法比擬的,國內外的優秀大導演 例如斯皮爾伯格,張藝謀 都堅持不用數字,請大家也去大電影院體會膠片的魅力,而不要看碟片看投影
⑽ 一部電影膠卷多少錢
按照粗淺點的來算,135,一卷36張,按24幀來算,一卷1.5秒
當然電影用的膠卷 不會在淘寶買,他們要用 應該也是用碟片,一大卷,那按分裝來算,現在的膠卷價錢,我覺得要個七八塊總要的吧,方便算點,少算點,7.5,那一秒就是5塊錢,然後 這里不包括膠卷的沖洗,以及需要做成正片的費用。
一部電影 按1個半小時來說,那就是90分鍾,5400秒,然後 廢片率什麼的
我是按便宜的來算,貴的 好的 我就不知道了,至少 正兒八經的話,一個鏡頭就是幾十萬。
你可以看下陳奕迅的《積木》的MV,那個是用lomokino拍的,只能算玩具,那個我算一下,普通玩玩,一秒鍾兩三塊錢吧,幀速兩三幀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