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電影史上第一位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中都獲得演員榮譽的是什麼
三大電影節都獲得演員榮譽還沒吧。
2. 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獲過獎的中國電影有那些
那可太多了,僅中國內陸來說,張藝謀、陳凱歌就獲獎無數,第六代的賈璋柯也是個「得獎專業戶」。他們的獲獎影片具體你可以查他們的履歷。我記得的有張藝謀的《活著 獲戛納的評委會大獎;陳的《霸王別姬〉和澳洲的《鋼琴課〉並列獲戛納金棕櫚大獎,這是中國電影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此外,張的《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和《一個都不能少〉陳的《荊軻〉都在歐三電獲過獎。其他人,顧長衛的《孔雀〉獲過柏林銀熊,姜文的《鬼子來了》獲過戛納的評委會大獎;今年,《圖雅的婚事》獲了威尼斯的金獅(或銀獅)。港台方面,香港的王家衛和剛剛去世的台灣導演楊德昌都獲過戛納的最佳導演獎。另外,葛優、梁朝偉獲過戛納影帝;張曼玉獲過戛納影後。
3. 第一位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獎的華人是誰
鞏俐是迄今唯一一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華人演員
4. 哪些演員拿過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帝影後
葉德嫻憑借文藝片《桃姐》獲封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後 ,真是實至名歸啊。
5. 為什麼中國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作品都是像《白日焰火
因為規則是歐洲定的。劉慈欣的三體作品不也沒有全獲獎么
6.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哪三個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2、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或坎城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
3、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創立。
(6)中國人獲歐洲三大電影節擴展閱讀:
1、雙料主席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不同於美國奧斯卡金像獎、英國學院獎等等頒獎禮的千人投票制度,而是採取「精英政治」的方式評獎。每一個競賽單元均設有獨立的「評委會主席」和「評委會成員」,以主席領導並在10人以下,通常邀請電影圈、文學界的權威人士,他們將在討論和論證中決定獎項的歸屬。
2、華人評審
截至2015年,擔任過評審團主席(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人共四位:鞏俐、王家衛、張藝謀、李安;擔任過全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評委(主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人共三位:陳凱歌、鞏俐、張曼玉。
7.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雙金導演是指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至少拿下兩座不同的最高獎的導演(金獅獎起於1949年、金棕櫚獎起於1955年,金熊獎起於1952年,在此以前因評選不規范、名稱不統一、含金量偏低、以及處於混沌期而不計入): 金獅金棕櫚金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1964 紅色沙漠1967 放大1961 夜羅伯特·奧特曼1993 人生交叉點1970 陸軍野戰醫院1976 西塞英雄譜亨利·喬治·克魯佐1949 情婦瑪儂1953 恐懼的代價盧奇諾·維斯康蒂1965 北斗七星1963 豹路易斯·布努埃爾1967 白日美人1961 維莉迪安娜弗朗西斯科·羅西1963 城市上空的魔掌1972 馬蒂事件薩蒂亞吉特·雷伊1957 大河之歌1973 遙遠的雷聲黑澤明1951 羅生門1980 影武者路易·馬勒1980 大西洋城
1987 再見孩子們 1956 沉默的世界讓-呂克·戈達爾1983 芳名卡門1965 阿爾法城約翰·卡薩維茨1980 葛洛莉1984 愛的激流維姆·文德斯1982 事物的狀態1984 德克薩斯的巴黎埃曼諾·奧爾米1988 聖潔酒徒的傳奇1978 木屐樹科斯塔·加華斯1982 大失蹤1990 八音盒張藝謀1992 秋菊打官司
1999 一個都不能少 1988 紅高粱羅曼·波蘭斯基2002 鋼琴家1966 荒島驚魂邁克·李2004 維拉·德雷克1996 秘密與謊言李安2005 斷臂山
2007 色·戒 1993 喜宴
1995 理智與情感 泰倫斯·馬力克2011 生命之樹1999 細細的紅線保羅·塔維安尼
維托里奧·塔維安尼 1977 我父我主2012 凱撒必須死賈法·帕納西2000 生命的圓圈2015 計程車吉安弗蘭科·羅西2013 羅馬環城高速2016 海上火焰 最高獎大滿貫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夜》柏林金熊(1961)
《紅色沙漠》威尼斯金獅(1964)
《放大》戛納金棕櫚(1966) 羅伯特·奧特曼《陸軍野戰醫院》戛納金棕櫚(1970)
《西塞英雄譜》柏林金熊(1976)
《人生交叉點》威尼斯金獅(1993) 最佳導演大滿貫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狂野之愛》戛納最佳導演(2002)
《血色將至》柏林最佳導演(2008)
《大師》威尼斯最佳導演(2012) 二等獎大滿貫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1964年《馬太福音》威尼斯評審團大獎
1971年《十日談》柏林評審團大獎
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納評審團大獎 張藝謀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威尼斯銀獅獎
1994年《活著》戛納評審團大獎
1999年《我的父親母親》柏林評審團大獎 最佳男演員大滿貫 傑克·萊蒙1979《中國綜合症》戛納影帝
1981《奉獻》柏林影帝
1982《大失蹤》戛納影帝
1992《大亨游戲》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
1997《可人兒》戛納影帝
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
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最佳女演員大滿貫 朱麗葉·比諾什1993《藍》威尼斯影後
1997《英國病人》柏林影後
2010《合法副本》戛納影後 朱麗安·摩爾2002年《遠離天堂》威尼斯影後
2003年《時時刻刻》柏林影後
2014年《星圖》戛納影後 終身成就獎滿貫讓娜·莫羅1992年終生成就金獅獎
2000年終生成就金熊獎
2003年終生成就金棕櫚獎 主演最高獎滿貫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納金棕櫚獎
1961年《夜》柏林金熊獎
1962年《家庭日記》威尼斯金獅獎 鞏俐1987年《紅高粱》柏林金熊獎
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獅獎
1993年《霸王別姬》戛納金棕櫚獎 評委會主席大滿貫:暫無 「雙料帝後」是指在三大電影節中拿下兩座不同最佳演員獎的男女演員(一切以官網為准 ): 影星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傑克·萊蒙1992 大亨游戲1979 中國綜合症
1982 大失蹤 1981 奉獻西恩·潘1998 浮世男女
2003 21克 1997 她是如此可愛1996 死囚漫步朱麗葉·比諾什1993 藍2010 合法副本1997 英國病人朱麗安·摩爾2002 遠離天堂2014 星圖2003 時時刻刻貝蒂·戴維斯1937 艷窟淚痕1951 彗星美人安娜·瑪妮雅妮1947 安吉莉娜1958 暴風雨讓·迦本1951 黑夜是我的王國
1954 金錢不要碰 1959 流浪漢阿爾基麥迪
1971 貓 弗雷德里克·馬奇1952 推銷員之死 1960 風的傳人雪莉·麥克雷恩1960 桃色公寓
1988 琴韻動我心 1959 鳳求凰
1971 絕望的性格 索菲亞·羅蘭1958 黑蘭花1961 烽火母女淚伯特·蘭卡斯特1962 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1956 空中飛人詹姆斯·斯圖爾特1959 桃色血案1962 渡假留香畢比·安德森1958 生命的門檻1963 情人讓·路易·特蘭蒂尼昂1969 焦點新聞1968 說謊的人西蒙·西涅萊1959 上流社會1971 貓米歇爾·皮寇利1980 虛無縹緲1982 奇妙事件漢娜·許古拉1983 皮耶拉的故事1979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阿爾伯特·芬尼1963 湯姆·瓊斯1984 化妝師吉昂·馬利亞·沃隆特1983 馬里奧·里奇之死1987 莫羅事件伊莎貝爾·於佩爾1988 女人韻事
1995 冷酷祭典 1978 維奧萊特·諾齊埃爾
2001 鋼琴教師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1989 現在幾點鍾1970 匹薩一角
1987 黑眼睛 伊莎貝拉·阿佳妮1981 迷戀1989 羅丹的情人霍利·亨特1993 鋼琴課1988 廣播新聞保羅·紐曼1958 炎熱的夏天1995 大智若愚梅麗爾·斯特里普1989 黑暗中的吶喊2003 時時刻刻張曼玉2004 清潔1992 阮玲玉海倫·米倫2006 女王1984 恩怨情天
1995 瘋狂的喬治王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2008 切·格瓦拉2001 毒品網路哈維爾·巴登2000 夜幕降臨前
2004 深海長眠 2010 美錯布魯斯·鄧恩2013 內布拉斯加1983 冠軍季節湯姆·康特奈1964 國王與國家2015 四十五周年
8. 14部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華人影片,導演們的崛起嗎
1《霸王別姬》
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導演:陳凱歌
主演:張國榮,鞏俐,張豐毅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以上就是獲得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14部華人影片。
9. 中國有哪些演員獲得過世界三大電影節的影帝或影後
到目前為止,得到過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後桂冠的兩岸三地影人有:
1.鞏俐(大陸)/《秋菊打官司》/第四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女主角(1992)
2.張曼玉(香港)/《阮玲玉》/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1992)
3.葛優(大陸)/《活著》/第四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1994)
4.夏雨(大陸)/ 《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五十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1994)
5.蕭芳芳(香港)/《女人,四十》/第四十五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1995)
6.梁朝偉(香港)/《花樣年華》/第五十三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2000)
7.張曼玉(香港)/《清潔》/第五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2004 )
10. 國際電影節的三大國際電影節國人獲獎情況
中國從1950年起參加國際電影節的映出,並派了許多電影代表團前去參加商業性和學術性活動。據統計:1950~1985年,先後共參加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的100多個國際電影節,獲獎影片有183部次(其中故事片61部次,紀錄片45部次,科教片36部次,美術片41部次)。
以下是三大國際電影節(嘎納、柏林、威尼斯)國人獲獎情況: 《紅高粱》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菊豆》第4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首屆路易斯·布努力埃爾特別獎《菊豆》
《秋菊打官司》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最佳女演員鞏俐;
《一個都不能少》第5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
《活著》第47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人道精神獎,葛優成為首位華人嘎納影帝;
《大紅燈籠高高掛》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天主教影評人協會大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艾維拉諾塔莉特別獎
《我的父親母親》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銀熊獎、天主教和基督教聯合頒發的「人道主義精神獎」
《英雄》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阿爾弗雷鮑爾特別創新作品獎。 《喜宴》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飲食男女》(1994)戛納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單元開幕影片
《理智與情感》(1995)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冰風暴》(1997)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斷背山》(2005)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色,戒》(2007)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春光乍泄》199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是首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花樣年華》2000年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梁朝偉)、最佳藝術成就大獎(張叔平、杜可風、李屏賓) 1989年《悲情城市》第4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1993年《戲夢人生》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此外導演的《薔薇的名字》獲第54屆戛納電影節(2001年)技術大獎:杜篤之 2006年,《三峽好人》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獅獎。
2013年,《天註定》 第66屆戛納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 最佳編劇 2005年《青紅》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2008年《左右》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 2007年《圖雅的婚禮》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2010年《團圓》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同時也打破三大電影節開幕片不拿獎的歷史宿命。 1992年《阮玲玉》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2004年《清潔》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1992年《秋菊打官司》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1993年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2004年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紀念大獎 1994年第5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電影金獅獎《愛情萬歲》
2013年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郊遊》 第40屆柏林電影節(1990年)傑出個人成就獎:《本命年》
第43屆柏林電影節(1993年)最佳影片金熊獎:《香魂女》
此外,三大電影節獲獎的國人有
第15屆戛納電影節(1962年)優秀技術獎:《楊貴妃》
第28屆戛納電影節(1975年)最高技術委員會獎:《俠女》 胡金銓
第48屆戛納電影節(1995年)電影技術獎:《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呂樂
第52屆戛納電影節(1999年)技術大獎:《荊軻刺秦王》屠居華
第58屆威尼斯電影節(2001年)評委會特別獎:《車四十四》(伍仕賢)
第32屆柏林電影節(1982年)最佳編劇銀熊獎:《三個和尚》
第33屆柏林電影節(1983年)銀熊獎,特別獎:《陌生的朋友》(許雷)
第39屆柏林電影節(1989年)評委會特別獎:《晚鍾》 吳子牛
第41屆柏林電影節(1991年)特別鼓勵獎:《李蓮英》(田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