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人在戛納,剛住進接待方安排的酒店。戛納電影節入圍,就是說一部電影,進入了一個圈子,這個圈子裡的電影都有角逐某一獎項的資格。
Ⅱ 2017戛納電影節入圍片單發布 戛納主席答為什麼有中國電影
戛納無華語片 主席:可能補一部 華語片不適合戛納。
本屆戛納電影節公布片單,適逢戛納70周年,片單陣容也非常豪華,亞洲電影有名導三池崇史、黑澤清、河瀨直美、奉俊昊、洪尚秀等的作品入圍,無華語片。
有媒體問到這次公布的片單「為什麼沒有華語片」,戛納主席福茂回答,可能會補一部中國電影:「在未來我要宣布的增補片單里,可能會有一部中國電影。換句話說我們今年並沒有看比往年數量更多的中國片,不過我們還有些爭論有待最後做決定,所以我們也想看看隨後有沒有這種可能性。」
福茂還說:「中國電影越來越發展成撕裂的狀態,一邊是作者電影、經典電影,和我們在歐洲和在戛納經常看到的電影類似,另一邊是更商業的電影,是拍給你們國家的大眾群體看的。這種片子就算我們不是一點都不看,我們也看得很少,也沒有人拍這樣的電影給我們看,也不是我們會期待能在戛納放映的東西。」
(2)戛納電影節發郵件決定入圍擴展閱讀:
今年是戛納70周年,入圍片單自是相當豪華。在歐洲名導方面,邁克爾·哈內克、索菲亞·科波拉等都有新片入圍主競賽單元。亞洲導演中,來自日本的河瀨直美、黑澤清、三池崇史,來自韓國的洪尚秀、奉俊昊等也都進入了主競賽、非競賽、一種關注等多個單元。明星方面,今年戛納則將成為妮可·基德曼的舞台,她一人就有4部作品入圍,包括《牡丹花下》《聖鹿之死》等兩部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進入非競賽單元展映。
盛宴之中,暫時沒有出現中國電影的身影。僅在前日公布的短片競賽單元中,有來自邱陽的作品《小城二月》入圍;在午夜展映單元中,有一部中美合拍、美國導演執導的英文動作片《煉獄信使》入圍。
Ⅲ 第74屆戛納電影節開幕,都有哪些電影入圍
引言:隨著電影產業的發展,各種大咖演員演技都能在大銀幕上得到體現,每年的戛納電影節都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在戛納電影節上,大家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明星大咖,同時也能欣賞到各種美輪美奐的作品以及精彩的表演。在今年第74屆戛納電影節已經正式開幕了,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電影入圍了戛納電影節。
三、永恆風暴之年
陳哲藝導演的影片在66屆法國電影節首映後多家院線上映,用自己的話來說,這部電影是在探索奧妙復雜的人際關系,講述的是新加坡中學女老師在面臨家庭和事業波折下與自己一位學生發生一段特殊愛情故事。第74屆戛納電影節一部由疫情題材短片合集永恆風暴之年已經成功入選。
Ⅳ 明星要上戛納電影節走紅毯的流程有哪些
明星去戛納電影節走紅毯有三種途徑
1、最高級別:評委,官方邀請嘉賓
作為最高規格的電影節,戛納邀請的評委都是在電影領域極為權威的導演、演員。在華人領域,目前有包括章子怡、舒淇等女星在內的17位電影人作為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的評委。
2、作品入圍
帶著入圍作品去戛納,無疑是令人快樂、又名正言順的事情,很多明星也格外重視。2010年王小帥導演的《日照重慶》入圍主競賽單位,主演范冰冰就身穿龍袍晚禮服出席戛納,引起了轟動!
3、品牌代言
2010年的龍袍大獲成功後,2011年范冰冰再次以中國風登上戛納紅毯,身穿紅色「鶴嘯九天」禮服,服裝以九隻仙鶴組成,全部圖案都是以手工縫制,再度吸睛無數。
4、蹭紅毯
以上三種途徑,都算是戛納電影節官方或贊助商的正式邀請,除此之外的出席,都免不了有「蹭紅毯」的嫌疑了。
Ⅳ 戛納電影節n哪些電影入圍
4月18日第71屆法國戛納電影節組委會18日公布了包括中國台灣知名演員張震在內的8名主競賽單元評委名單。
其他7名評委分別是美國女導演阿娃·迪韋奈、法國導演羅貝爾·蓋迪吉昂、蒲隆地女音樂人卡迪加·尼恩、法國女演員萊婭·塞杜、美國女演員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加拿大導演德尼·維爾納夫和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茲維亞金采夫。
電影節組委會12日公布了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名單,中國導演賈樟柯新作《江湖兒女》作為華語片唯一代表,將與其他17部作品一同參與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角逐。
第71屆戛納電影節定於5月8日至19日在法國南部城市戛納舉行,開幕影片為伊朗著名導演阿斯加爾·法爾哈迪自編自導的西班牙語電影《人盡皆知》,該片同時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文字來源於央廣網。
Ⅵ 戛納電影節是什麼,只要是明星就能去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不是所以明星就能去,需要入圍之後受到邀請才能去。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影片的質量卻並沒有同步前進。國際三大電影節上的主競賽和重要競賽單元,中國導演的身影越來越少,2016年在戛納則徹底消失。戛納選片負責人蒂耶里·弗雷茂證實2016年報名的中國影片數量不在少數,可惜入圍名額有限。
他表示可以直接反映戛納電影節和中國關系密切的參數——戛納市場的中國公司注冊人數,以及電影創作者、電影報道記者的人數不斷增加,則從另一側面表明了戛納和中國越來越緊密的聯系。
Ⅶ 第62屆戛納電影節的入圍名單
一、主競賽單元片單
《破碎擁抱》(Broken Embraces)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
《魚缸》(Fish Tank)導演:安德里亞·阿諾德
《預言者》(Un Prophete)導演:雅克·歐迪亞
《獲獎》(Vicente)導演:馬可·貝羅奇奧
《明星》(Bright Star)導演:簡·坎皮恩
《開端之時》(In the Beginning)導演:格扎維埃·吉亞諾利
《東京之聲的地圖》(Map of the Sounds of Tokyo)導演:伊莎貝爾·科賽特
《白絲帶》(The White Ribbon)導演:邁克爾·哈內克
《製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Taking Woodstock)導演:李安
《尋找埃里克》(Look for Eric)導演:肯·羅奇
《春風沉醉的晚上》(Spring Fever)導演:婁燁
《基納瑞》(Kinaray)導演:布里蘭特·曼多薩
《遁入虛無》(Enter the Void)導演:加斯帕·諾
《蝙蝠》(Thirst)導演:朴贊郁
《野草》(Les Herbes Foilles)導演:阿倫·雷乃
《遺留的時間》(The Time That Remains)導演:伊利亞·蘇雷曼
《無恥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導演:昆汀·塔倫蒂諾
《復仇》(Vengeance)導演:杜琪峰
《臉》(Face)導演:蔡明亮
《反基督者》(Antichrist)導演:拉斯·馮·提爾
二、「一種關注」單元
《母親》Mother 奉俊昊
《和平女神》(《Irene》) 阿蘭·卡瓦利埃 Alain Cavalier
《真愛》(《Precious》) 李·丹尼爾斯 Lee Daniels
《明日黎明》(《Demaine Des L』Aube》) 丹尼斯·德庫爾 Denis Dercourt
《隨波逐流》(《Adrift Heitor Dehalia》)
《無人熟識貓人》(《Nobody Knows About The Person Cats》) 巴赫曼·戈巴迪 Bahman Ghobadi
《風的旅程》(《The Wind Journeys》) Ciro Guerra
《孩子的父親》(《Le Pere De Mes Enfants》) Mia Hansen-Love
《黃金時代的故事》(《Tales From The Golden Age》) Hanno Hofer, Razvan Marculescu, Cristian Mungiu and Constantin Propescu, Ioanna Uricaru
《黑暗的故事》(《Tale In The Darkness》) Nickplay Khomeriki
《狗牙》(《Dogtooth》) Yorgos Lanthimos
《皇帝》(《Tzar》) 帕沃爾·羅金 Pavel Lounguine
《獨立》(《Indepencia》) 拉雅·馬丁 Raya Martin
《警察,形容詞》(《Police, Adjective》) 柯內流·波藍波宇 Corneliu Porumboiu
《少女》(《Nymph》) 彭力·雲旦拿域安 Pen-Ek Ratanaruang
《像個男人去死》(《To Die Like A Man》) 胡阿·佩德羅·羅德里格斯 Joao Pedro Rodrigues
《大開眼界》(《Eyes Wide Open》) Haim Tabakman
《賽門和黛利拉》(《Sampson & Deliah》) 沃里克·桑頓 Warwick Thornton
《沉默的軍隊》(《The Silent Army》) Jean Van De Velde
Ⅷ 參加戛納電影節,都要做哪些准備
戛納電影節相關單元
Official Selection(Sélection officielle)官方評選
主競賽單元 Compétition (In Competition)
在該環節展映的影片將角逐電影節各類獎項,其中的最高榮譽——金棕櫚獎(Palme d'Or, Golden Palm)。一些入圍競賽單元的影片是「大眾作者電影」優秀的闡釋。
一種關注單元 Un Certain Regard (A Certain Regard)
這一單元著重作品意圖和審美的獨特性,以通過全球熒幕來展示一種低調卻強有力的美學風格。一種關注單元也會進行該單元的評獎。李睿珺導演作品《路過未來》今年作為唯一的華語片入圍該單元。
非競賽單元 Hors Compétition (Out of Competition)
Cannes Classics戛納經典
主要是利用修復的膠卷放映一些經典影片,向全球電影發行公司、版權所有者、電影資料館,以及國家檔案庫的工作成果致敬。該單元同時也歡迎那些有關電影的致敬和紀錄片。
Cinéfondation電影學校電影基金會
也被稱為電影基石單元,主要展映全球電影學院製作的中、短片,該單元有自己的評選委員會。
特別場SéancesSpéciales(Special Screenings)&午夜場 Séances de minuit (Midnight Screening)
平行單元
國際影評人周SemaineInternationale de la Critique (SIC) (International Critics' Week)
國際影評人周由法國影評人工會創立於1962年,主要關注電影界新人的作品。
導演雙周Quinzaine des Réalisateurs (The Directors' Fortnight)
導演雙周由包括弗朗索瓦•特呂弗在內一群法國導演於1968年創立。
戛納電影節證件類型
媒體證(Press Badge)
媒體通行證是記者、攝影師和媒體技師注冊使用的證件。一直以來大家都津津樂道戛納電影節媒體證的顏色。白證、粉證、藍證、黃證、加點、不加點,擁有不同的優先順序別。
市場證(Market Badge)
戛納市場通行證是提供給電影產業的買方、賣方、出品人和業內人士的證件,此類證件的申請費用是332.5歐元。市場證件也分為幾個不同的類型,包括電影市場證件、電影市場+Procers Network證件、或電影市場+Procers Workshop證件,各自涵蓋服務內容有一定差異。目前網上申請已於5月2日截止,5月16日起,市場證件開始接受現場注冊。
電影節證( Festival Badge)
Festival Badge 有不同類型,根據往屆和今年官網顯示,一類是電影屆專業人士(FILM PROFESSIONALS)注冊的,這類不僅需要繳納100歐元的注冊費,同時也會有比較嚴格的資料審核(但是如果已經注冊Market Badge則不需要另外注冊 Festival Badge);
另一類則是包括電影專業學生、影迷協會和教育團體等在的電影愛好者(CINEPHILES)可以注冊的。這類證件的辦理是免費的,但是CINEPHILES的證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不能進入一些專業的區域,比如影節宮,可以觀看的放映單元也有一定限制。
Ⅸ 戛納電影節是什麼
戛納國際電影節也叫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是一個電影人的節日,一般的舉辦方會為電影創作者頒發電影獎項。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一周的星期天閉幕。
戛納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9)戛納電影節發郵件決定入圍擴展閱讀:
戛納電影節發展歷程:
1930年代戛納電影節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
1939年六月,路易·盧米埃(Louis Lumière)接受擔任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屆電影節預計自9月1日進行到9月30日。
戛納電影節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下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再辦戛納電影節,這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屆。第一屆戛納電影節是在戛納的一家舊賭場舉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
自1946年第一屆以來,1948年跟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止舉辦。但是在1949年,電影節在新的大樓「電影節大樓」(Palais des festivals)舉辦;法國人亦稱之為「紅地毯大樓」。
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辦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
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Ⅹ 戛納如何投票
我猜應該是每個評委投票給自己認為有實力獲得最佳男主角的演員吧
少一票為什麼會是平分呢?少一票當然是票數比別人少的意思啊
也有花絮說當年被一個有個性的評委投了最佳女主角。。。
但我認為最佳男主和最佳女主是兩場不同的投票 互相是不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