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第一部剪紙片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第一部剪紙片

發布時間:2022-04-19 03:52:44

『壹』 中國動畫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誕生——意氣風發

世界上第一部動畫誕生於1906年的美國,20年後在中國有四個姓萬的兄弟,他們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動畫《大鬧畫室》,可見中國的動畫起步是非常早的,要知道聞名世界的米老師也只是誕生在1928年。

在當時,中國動畫只有政府投資,然後由電視台采購,這直接導致沒有更多資金注入動畫行業,很長時間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幾乎代表了整個中國動畫,遲滯的製作周期、技術上的掉隊、人才的流失、產量的低迷,這一系列的問題紛至沓來,直接導致中國動畫難以和產業化製作的國外動畫相抗衡。更惡劣的是在國人最為引以為豪的,在中國動畫中有著核心地位的文化傳承被逐漸拋棄,動畫片相當長時間里在國人意識里扮演著低齡、幼稚、無趣的形象,在這一貫認識之下,中國動畫進一步走向沒落。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動畫萎靡不振,隔海而望的日本卻涌現很多具有中國元素的動畫,比如鳥山明原著的《龍珠》,其主角就是善良而武藝高強的孫悟空;車田正美的《聖鬥士》主角之一的紫龍就是在中國修行;高橋留美子的《亂馬》中亂馬父子以及所有擁有變身功能的角色,都是在中國的溫泉鄉掉進溫泉才「妖化」的;小川悅司的《中華小當家》索性就是講中國人在中國的故事。這一弔詭的局面無不從側面說明了中國文化散發的強大魅力。

回歸——不忘初心

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動畫要想走下去有兩個問題必須破局,第一是需要找回國產動畫的基因,即屬於自己的語言,這樣才能擺脫低幼的刻板印象,提高影響力。第二就是動畫必須盈利,才能吸引更多的動畫人才。

結語:

前人以其充沛的想像力和浪漫主義情懷,創造出了無數文化瑰寶,她的前年傳承本身就意味著一種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這對於我們的國產動畫來說必然是個取之不盡的寶藏。事實證明中國學派才是中國動畫本該具備的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以開放和包容的胸襟,實現創造性轉化,在實現中國學派的特色基礎上,博眾所長,推陳出新,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動畫的復興。

『貳』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獲獎情況

其中有48部美術片先後在國內69次獲獎;有45部美術片在國際上73次獲獎。獲得世界聲譽。在開拓新美術片種類方面,該廠1958年拍攝了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1960年攝制了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該片5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同年,又拍出了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
《大鬧天宮》、《牧笛》、《三個和尚》、《寶蓮燈》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
上海美影廠1980年獲團中央、文化部、教育部舉辦的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文藝創作集體榮譽獎;
1985年獲水墨動畫片製作工藝國家文化科學技術一等獎;
1986年在加拿大漢彌爾頓國際動畫電影節上獲特別榮譽獎。

『叄』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發展歷史

正式建廠前,美術片組攝制美術片94部。建廠後,1957~1982年攝制美術片 187部、紀錄片9部、共計220部。建廠前攝制的動畫片《驕傲的將軍》、木偶片《神筆》在探索民族風格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對美術片的民族化方向產生了重要影響。1958年,萬古蟾帶領一批青年美術片工作者,吸取中國民間皮影戲和剪紙片的藝術特點,成功地拍攝出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1960年在特偉、錢家駿的指導下,一批青年美術片工作者把具有民族傳統的水墨畫搬上銀幕,攝制了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取得成功。同年,虞哲光以兒童手工折紙為造型手段,拍出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
196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北京、上海等6個城市舉行了美術電影展覽,受到觀眾的歡迎,並得到國家領導人的稱贊。1962年,又在香港展出,受到港澳同胞的熱烈歡迎,1963年,周恩來總理曾贊揚美術電影部門在中國電影事業中,是具有獨特風格、比較優秀的部門。
中國美術片在國際享有盛譽。從東影時期到1985年底共生產美術片275部,有22部獲國內31次獎,有29部獲國外45次獎;木偶片《神筆》和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均5次獲獎。
1980年6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辦了以介紹美術片為主要內容的兒童雙月刊《孫悟空》,發行量最高達40多萬份。 50多年來,《大鬧天宮》、《牧笛》、《三個和尚》、《寶蓮燈》、《大耳朵圖圖》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
美影不斷推出影院動畫片引領電影市場。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嶽奇童〉,票房突破300萬,並受到市委常委、宣傳部王仲偉的贊譽:動畫片有此業績,實屬可喜可賀。望很好總結,並乘勢而上,深化改革,促進轉制,提升原創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風。
2007年美影廠又創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詩影院動畫片〈勇士〉。該片是美影廠繼〈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金猴降妖〉、〈寶蓮燈〉之後又一部動畫長片。全片83分鍾,歷時4年,斥資1500萬人民幣打造而成。國際著名導演呂克.貝松也曾親臨〈勇士〉劇組,被〈勇士〉流暢的線條、創新的三維技術及堅持的民族特色所折服,無比欽佩地感嘆道:〈你們的人物造型是別人畫不出來的!「並表示要做」「牌推銷員」,把〈勇士〉帶到歐洲去。〈勇士〉繼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動畫片獎」、「常州最佳中國長片獎」之後,還獲得了電影屆學術影響很大的「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和「金熊獎」國際動畫作品——最佳影院動畫片獎。
此外,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還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等,又新增動畫卡通藝術長廊,同時美影廠下屬上海美術專修學校是一家為動畫片創作提供專業人才培養的學校,在卡通動漫領域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卡通藝術產品。 1993至1995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全年拍攝動畫片約500分鍾左右,數量上不能滿足播放的需要,而且這500分鍾的動畫片並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場白白拱手讓了人。而動畫片生產數量直線上升,僅僅2000年一年,就完成創歷史紀錄的5000分鍾。到7月10日為止,已經完成劇本6049分鍾,分鏡頭4278分鍾,原動畫2147分鍾,樣片2560分鍾,再創新紀錄指日可待。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畫片加工國。
盡管動畫產業無論從產量和參與的製作單位都處在一個急劇膨脹的時期,但是在其市場運作方面,卻仍然停留在「小兒科」的階段。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市場化的運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鍾的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播出一次只能賣到100元人民幣,成本卻高達30萬元。作為國內老資格的動畫製作單位,該廠2000年全年的銷售額為2279.6萬元。

『肆』 中國剪紙動畫片有那些

1、《漁童》

《漁童》是根據張士傑收集的自鴉片戰爭之後、義和團運動之前流傳於漁民間的同名民間傳說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59年拍攝的剪紙動畫片。

短片由萬古蟾擔任導演,虞和靜擔任編劇。該片主要講述了老漁民爺爺從海中網起的漢白玉魚盆中出現的小漁童幫助漁民們懲罰當地貪官和洋教士的故事。

2、《人參娃娃》

《人參娃娃》是根據張士傑原著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1年製作的剪紙動畫短片。短片由萬古蟾擔任導演,包蕾任編劇。該片主要講述了居住在深山的人生娃娃幫助飽受剝削的小長工小虎子懲罰貪心狠毒的財主胡扒皮的小故事。

3、《金色的海螺》

《金色的海螺》是根據阮章競的童話詩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3年製作的剪紙動畫片。短片由萬古蟾擔任導演,包蕾任編劇 。

該片講述了漁家青年在出海時打到一個由海神娘娘的女兒海螺姑娘變化而成的海螺,海螺姑娘在漁家青年家中幫助他做飯、幹活,和漁家青年成為了好朋友;海神娘娘得知後進行阻撓,而漁家青年在通過海神娘娘重重的考驗後和海螺姑娘終於生活在了一起的故事

4、《狐狸打獵人》

《狐狸打獵人》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剪紙動畫短片,由胡雄華執導,邱岳峰擔任配音,1978年上映。該片講述狡猾的狐狸利用傳說裝成怪物把年輕獵人嚇得丟槍逃命,老獵人識破狐狸的詭計將其打死的故事

6、《猴子撈月》

《猴子撈月》是根據民間童話"猴子撈月"改編的剪紙動畫片。短片由周克勤擔任導演,凌紓任編劇 。該片講述了一群貪心的猴子發現月亮想把它占為己有,結果用了各種方式,最後都沒弄到月亮的故事

『伍』 小時候看過一個上美影推出的紙片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就是那種彩色的,有人看過嗎它是皮影戲嗎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1958年9月,推出了中國第一部彩色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經過先前的探索,形象塑造和拍攝技巧有了進一步突破。影片運用了裝飾風格,體現出剪紙藝術的魅力,並產生了切換多場景的形式,所以會讓你覺得印象深刻。

『陸』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是什麼

第一部動畫片是《舒振東華文打字機》,1922年,萬氏兄弟製造出了中國第一部廣告動畫《舒振東華文打字機》。1926年萬氏兄弟製作了《大鬧畫室》。1935年萬氏兄弟製作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

真正產生影響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國第一部長篇動畫《鐵扇公主》,中國動畫的起步,一點也不晚,那時在亞洲也是比較先進的。

《鐵扇公主》在亞洲產生了極大的轟動,發行到東南亞和日本地區,並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為中國動畫走向國際作了好的鋪墊。這在當時,除美國的長片《白雪公主》而外是絕無僅有的,這是中國動畫的萌芽期。



十大國產經典動畫片

1、哪吒鬧海: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一部動畫電影,它是我國第一部大型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在國內外各大電影節上均獲得過多個獎項,1980年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動畫電影獎,1983年獲得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2、大鬧天宮: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1964年製作的一部彩色動畫長片。

3、小蝌蚪找媽媽: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這部動畫片的原型出自於白石老人的水墨名作《蛙聲十里出山泉》。

4、神筆馬良: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5年製作的的木偶人動畫片,該片講述了自幼家貧的馬良用仙人贈送的神筆幫助窮苦老百姓,並用智慧與貪官作斗爭,最後消滅貪官,懲惡揚善的故事。

5、葫蘆兄弟: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6年原創出品的13集系列剪紙動畫片,是中國動畫第二個繁榮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6、黑貓警長: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83年下半年至1987年改編出品的5集系列動畫片。國內原創經典動畫之一 。

7、天書奇譚:是根據《平妖傳》部分章節改編,中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3年出品的動畫長片。

8、曹沖稱象:是1982年出品的國產動畫,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本美術片為木偶動畫片。

9、南郭先生: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1年攝制的剪紙動畫影片。獲文化部1981年優秀影片獎。

10、三個和尚: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81年製作的動畫片。通過三個和尚沒水吃、寺廟失火、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救火直至後來三人合作吊水的情節,既批評了「三個和尚沒水吃」這種社會上存在的落後思想,又提倡了「人心齊,泰山移」的社會新風尚,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動畫片

『柒』 我國拍攝的第一部剪紙片是什麼

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
1956年,萬氏三兄弟之一的萬古蟾受內地動畫電影創作發展的感染以及政府對動畫事業重視的感召,從香港返回上海進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工作,他要實現早就產生過的一個設想-拍攝剪紙動畫片。這一想法與當時美影廠要大力發展民族風格動畫片的想法不謀而合,立即得到時任美影廠廠長的特偉的大力支持。1957年初,萬古蟾帶領陳正鴻、詹同、劉鳳展、謝友根、車慧及杜春甫、胡進慶等組成剪紙片試驗小組,開始籌拍剪紙片,他們第一次試拍沒有成功,操縱時人物沒有定位,所以拍出的人物動作很抖動。1958年初,開始第二次試拍,由於接受了第一次試拍的教訓,經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豬八戒吃西瓜》這部中國第一部剪紙動畫片終於在1958年9月試製成功。
參考: http://ke..com/view/170268.htm

『捌』 剪紙是怎樣一種藝術形式

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

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

(8)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第一部剪紙片擴展閱讀

剪紙藝術的文化傳承

剪紙藝術作為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形式,是一門精美的鏤空技藝,有著精細的製作工藝和生動的藝術造型。

早在上個世紀,以萬氏兄弟為代表的「中國學派」就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的剪紙動畫,從此,富有中國傳統民族特色的剪紙動畫誕生了,可以說中國動畫發展初期取得的成功是與傳統藝術密不可分的。

在信息時代,人們往往渴求新事物,所以對傳統藝術的重視度漸漸降低。大多數年輕人認為傳統藝術枯燥乏味,是老套、陳舊的代名詞。動畫作為新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下人們喜聞樂見的傳播形式,因其受眾多為少年兒童使其同時具備了很強的教育意義。

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這種藝術來源於生活,所以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陝西的剪紙樸素豪放,山西的剪紙精細秀美,宜興的剪紙繁復整齊。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用紙張、金屬箔片、樹皮、皮革等材料為材質,以雕、刻、剔、剪等手法製成的藝術品。

因為剪紙多出自民間,材料又多為紙張,所以難以保存。剪紙確切的出現時間只能通過剪紙所用的材料、工具和史料的記載來推測。《史記》中記載的「剪桐封弟」的故事講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葉剪成玉娃娃的形狀賜予其弟姬虞並封其到唐為侯。

南北朝時期的《木蘭辭》中也有「對鏡貼花黃」的詩句,到了明清時期,剪紙工藝走向鼎盛,不論皇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人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剪紙。從民間節慶彩燈上的紋樣,窗戶上的窗花到連皇帝結婚時用的囍字都是剪紙。

剪紙內容取材於農業生活所以花樣繁多,多用於裝飾和慶祝所以風格祥瑞。民間剪紙講究「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多採用葫蘆、蓮花等圖案代表吉祥如意。

與農業生活息息相關的瓜果、家畜也是剪紙的主要內容。中國農村認為多子多福,所以娃娃也是剪紙的多用圖案,直至今日,過年過節貼窗花、掛花燈都是每個家庭的習俗。

剪紙動畫首創於中國,中國傳統藝術給剪紙動畫提供了創作源泉。剪紙動畫吸取了剪紙藝術的造型元素,皮影戲的表演元素和傳統戲曲的聲音元素。

在物資匱乏戰火連天的年代,剪紙動畫可以說是「窮」出來的產物,戰爭導致投資商撤資使萬氏兄弟准備已久的《大鬧天空》流產,經費的極度緊張使老一輩動畫人不得不尋求更省錢的製作形式。

剪紙動畫融合了剪紙的造型手段和皮影的表演方法,給做好的動畫角色安裝關節,再採用逐格拍攝的方法來呈現人物動作,這種方法不僅省時省錢,還能提升動畫的表現能力。

萬古蟾1956年開始研究剪紙動畫片,1958親自導演了第一部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

剪紙動畫的出現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開拓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隨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又相繼推出了《漁童》《金色的海螺》《葫蘆兄弟》等一系列經典的剪紙片,為中國動畫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玖』 第一部動畫長片叫什麼名字萬氏兄弟

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是由萬氏兄弟繪制的《鐵扇公主》。

《鐵扇公主》是由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 、萬滌寰執導,王干白編劇,白虹、嚴月玲、姜明、韓蘭根、殷秀岑參與配音的動畫電影,於1941年在中國上海上映。

影片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受阻於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人物簡介:

萬氏兄弟自幼喜愛繪畫,很早就萌發萬泉河之晨創作中國動畫片的念頭。經過多次試驗,終於在1925年繪製成功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1926~1940年萬氏兄弟合作完成了《大鬧畫室》、《國人速醒》、《民族痛史》、《龜兔賽跑》、《駱駝獻舞》、《抗戰標語》等多部動畫短片。1941年,完成了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鐵扇公主》,極富民族特色。

萬超塵在1951年與他人合作,研製了彩色關節木偶,並於1953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木偶片《小小英雄》。此後擔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導演,拍攝了《機智的山羊》和《雕龍記》等。這兩部影片均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萬古蟾1956年開始研究剪紙片,1958年拍攝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此後他又完成了《漁童》、《濟公鬥蟋蟀》、《人參娃娃》、《金色的海螺》等剪紙片,並先後在國內國際獲獎。剪紙片開拓了美術片的新片種。

萬籟鳴於1960年參加《大鬧天宮》的繪畫設計和編導工作,該片富於民族色彩,場面宏大,色彩繽紛,多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拾』 中國最早的彩色動畫片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彩色動畫片是《烏鴉為什麼是黑的》。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56年製作的動畫短片。短片由李克弱、錢家駿擔任導演,一凡擔任編劇 。

該片主要講述了一隻美麗的鳥,它羽毛豐滿,艷麗動人,卻高傲自大;在秋季時不屑構築鳥窩,在冬季時飽受嚴寒,在野火處取暖時被野火點燃羽毛後被燒黑變成烏鴉的故事。

該片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1956年獲第七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獎,1957 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美術片三等獎。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的影片評價: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片中的動物形象和背景既比較寫實,又注意適當誇張,在藝術和技術處理上有顯著進步,代表了當時國產動畫片發展的新水平,上映後獲得良好的反響。但做為第一部彩色片,影片同時也暴露了新中國動畫電影事業在當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那就是由於當時中國同蘇聯建立了友好互助同盟的關系,國內各行各業都掀起了向「蘇聯老大哥」學習的熱潮,這一熱潮也延展到了美術電影領域,美術電影工作者當時所看到的和學習到的都是蘇聯的資料。

在創作《烏鴉為什麼是黑的》時,創作人員臨摹了蘇聯動畫片《灰脖鴨》等影片中的精彩片斷,並作為資料保存下來,以供後來者學習參考,這就使得這部影片出現了「沒有出中國民族特點。

閱讀全文

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第一部剪紙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解放軍人電影大全 瀏覽:912
2011年古裝電影粵語 瀏覽:955
電影完整版致命黑蘭 瀏覽:901
抖音上周星馳電影最火的背景音樂 瀏覽:274
豆瓣好評愛情電影 瀏覽:338
創可貼電影演員表 瀏覽:556
日本19禁愛情電影下載 瀏覽:655
電影大全張耀陽 瀏覽:551
演員陳子強是哪部電影的人物 瀏覽:860
電影大亨如何載入新建導演 瀏覽:180
迪士尼電影眼睛圖片 瀏覽:380
歐美的小清新愛情電影 瀏覽:556
九d電影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205
完美男人法國電影斯坦 瀏覽:32
電影沒有過不去的年圖片 瀏覽:440
音樂電影彈鋼琴的女孩子 瀏覽:848
奪魂鈴電影完整版大結局 瀏覽:801
關於農場的動畫大電影 瀏覽:31
穿越當導演拍電影還有一個女兒的小說 瀏覽:935
主角是一隻狼和一個小孩的動漫電影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