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霸王別姬》
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導演:陳凱歌
主演:張國榮,鞏俐,張豐毅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以上就是獲得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的14部華人影片。
㈡ 65屆戛納電影節入圍的華語電影有哪些
《浮城謎事》。
第65屆戛納電影節,婁燁的新片《浮城謎事》入圍「一種關注」單元,成為本屆夏納電影節的華語片獨苗。
《浮城謎事》講述了由一樁牽涉小三事件的離奇車禍命案引發的現代都市情愛事件,探討的是男人為什麼會出軌這個話題,該片於2012年10月19日正式上映並先後入圍第6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和第4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獎項。該片是導演婁燁被禁止拍電影解禁後的第一部作品。
影片沿用了已成風格化的手持攝影,攝像機偷偷摸摸、躲躲藏藏,加強了現場感,彷彿隱藏在日常生活當中,時刻緊跟著人物。愛情,是故事,也是事故。這句話在《浮城謎事》中被婁燁闡釋得淋漓盡致。影片的開頭,婁燁就毫不避諱地表達了自己對於武漢的城市情懷,灰濛蒙的高速路上,轎車在《歡樂頌》中狂奔,成群的白鴿在迷濛中飛過,斑駁的河灘裹挾著強烈的環境代入感。
㈢ 請列出近十年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華語片名
2000年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獲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2001年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獲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2003年影片《盲井》獲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藝術貢獻銀熊獎、《英雄》獲特別創新獎。
2004年朱文《雲的南方》獲非競賽單元的「NETPAC」獎
2005年,55屆柏林電影節上,中國電影更是所獲頗豐。顧長衛憑借《孔雀》獲評委會大獎銀熊獎Peacock;而《天邊一朵雲》更是為蔡明亮爭得了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獎及最佳藝術貢獻獎(劇本);鄢雨和李一凡憑借《淹沒》獲得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青年論壇):劉伽茵憑借《牛皮》一片獲得卡里加利獎(青年論壇)及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2006年《伊莎貝拉》獲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作曲獎
2007年《圖雅的婚事》榮獲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
2007年《落葉歸根》榮獲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
2008年《左右》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編劇獎
2010年 《團圓》榮獲第60界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
戛納電影節 第五十三屆(2000年)最佳導演:楊德昌 A One and a Two 《一一》(台灣地區、日本)
第五十七屆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 (2004年)
最佳女演員獎:《清潔》(法國) 張曼玉(不算華語影片,是華語影人)
第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 (2000年)
最佳男演員:In The Mood For Love《花樣年華》 梁朝偉(香港地區)
威尼斯電影節
第六十二屆(2005)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華語影人)
第六十三屆(2006)最佳影片金獅獎《三峽好人》(導演:賈樟柯
第六十四屆(2007)最佳技術貢獻獎(攝影) 《色.戒》,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 賈樟柯《無用》
第六十六屆(2009)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 《1428》(四川地震紀錄片) (中國)
2011 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葉德嫻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吳宇森
1999年 第五十六屆最佳影片金獅獎(張藝謀)《一個都不少》
最佳導演獎(張元)《過年回家》
2001年 第五十八屆評委會特別獎(伍仕賢)《車四十四》
2002年 第五十九屆聖馬可最佳影片獎(田壯壯)《小城之春》
特別關注獎(陳果)《人民公廁》
2005年 第6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斷背山》
2006年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賈樟柯)《三峽好人》
2007年 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色.戒》
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賈樟柯)《無用》
2010年 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終身成就獎 (吳宇森)《赤壁》 《碟中諜2》《英雄本色》
2011年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銀獅獎 蔡尚君《人山人海》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 最佳女主角 葉德嫻 《桃姐》
東京國際電影節
最佳影片金麒麟獎 霍建起《暖》(中國) 2003
評委特別獎 《可可西里》/導演:陸川(中國) 2004
最佳女主角獎 金雅琴(中國《我們倆》) 2005
評委會特別獎 《十三棵泡桐》(中國,導演:呂樂) 2006
最佳藝術貢獻獎 《父子》(中國香港,導演譚家明) 2006
最佳男主角 王千源《鋼的琴》 2010
最佳女主角 范冰冰《觀音山》 2010
最佳藝術貢獻獎 《觀音山》 2010
藝術貢獻獎 《轉山》導演:杜家毅(中國)2011
還有類似上海國際電影節,還有我記得立春那個蔣雯麗也在一個什麼聽都沒聽說過的電影節上拿了個影後。就不在此一一列。
㈣ 有哪些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或者口碑很好的國產電影
1962年李翰祥執導的《楊貴妃》獲最高技術大獎。該片改編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主要講述楊貴妃深得唐明皇的寵愛,貴妃之兄楊國忠憑妹顯貴,位居丞相,卻因為貪贓枉法,引起軍民共憤。最終貴妃走到梨花樹下投繯自盡,整部電影相當悲情。1975年胡金銓執導的《俠女》奪得第28屆戛納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該片根據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中同名小說《俠女》改編,講述明代書生顧省齋為了妻子,與東廠交鋒對決的故事。《俠女》的武俠題材、戲曲美學和東方思考的完美結合,被後世的武俠電影模仿與借鑒。
㈤ 第11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入圍影片又哪些
其中9月份大虞海棠就要出第2季了,他肯定會入這個國際電影節入圍的,因為大魚海棠之間出現過一次就是打刀國家動漫的巔峰。
㈥ 有哪些曾經獲得國際獎項的中國影片
1、《白日焰火》
該片於2014年榮獲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金雄獎最佳影片獎,由刁亦男執導和編劇的一部懸疑愛情影片,廖凡、桂綸鎂、王學兵領銜主演, 2014年3月21日在中國公映。該片主要講述的是由一起碎屍案件引發所的廖凡、桂綸鎂、王學兵三人的愛情救贖故事。網友評價精彩、懸疑、刺激,廖凡也憑借該影片三度稱影帝。
2、《桃姐》
2012出品的一部文藝電影,由香港許鞍華執導,葉德嫻、劉德華、王馥荔、秦海璐和黃秋生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9月5日在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女主角獲得該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電影是以人命名的電影,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佣桃姐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主僕情。葉德嫻每個眼神都有戲,很溫情優秀的電影。
3、《霸王別姬》
影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是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的影片。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4、《紅高粱》
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
5、《花樣年華》
影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如果多一張船票,你願不願意跟我走?」 王家衛的電影就像周慕雲吐出的那屢藍煙,氤氳不清又消散不去。
2000年,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2009年,影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㈦ 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1、《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2、《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該片在北美上映,以26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紀錄。1991年,該片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3、《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5、《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㈧ 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近三十年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
《紅高粱》(1987年),大導演張藝謀的成名作,為中國電影贏得了新時期以來的第一個國際大獎——金熊獎,同時捧紅了國際巨星鞏俐。
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年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金格利造型特別獎、國際影評人獎和艾維拉諾莉特別獎。
《大紅燈籠高高掛》1992年獲義大利大衛獎評選活動「最佳外語片獎」。
《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1993年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和國際影評聯盟大獎;洛杉磯影評家協會最佳外語片獎;日本福岡第38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獎。
《一個都不能少》1999年獲第五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㈨ 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入圍影片
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通過官方微博,正式公布了本屆電影節最核心的主體活動「天壇獎」評獎主競賽單元入圍的15部影片。華語電影方面有兩部影片入圍,分別是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和王競導演的《萬箭穿心》。
據了解,截至報名,「天壇獎」共收到了56個國家和地區的531部影片報名參賽,影片題材豐富、類型多樣,整體水平較高,充分體現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國際影響。
此次「天壇獎」選片委員會經過初選、復選和終選三輪選片從報名影片中選出了15部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共同角逐「天壇獎」十個獎項,獎項分別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
入圍15部影片列表:
《一九四二》 中國 導演:馮小剛
《萬箭穿心》 中國 導演:王競
《遠大前程》 英國 導演:邁克·內威爾
《釣魚的日子》 阿根廷 導演:卡洛斯·索林
《親人之間》 德國 導演:漢斯-克里斯坦·施密特
《父輩足跡》 亞美尼亞 導演:娜塔莉亞·貝雅斯科
《求主垂憐》 加拿大/法國 導演:阿娜伊斯·巴貝-拉瓦萊特
《少女洛荷》 澳大利亞 導演:凱特·休特蘭
《移情失控》 法國 導演:桑德里娜·伯奈爾
《過失殺人》 荷蘭 導演:比特·奎珀斯
《德國朋友》 德國 導演:珍妮·米瑞菲
《受之有道》 伊朗 導演:曼尼·夏希希
《獻給愛妻的歌》英國 導演:保羅·安德魯·威廉姆斯
《B級片之王》 墨西哥 導演:塞巴斯蒂安·德爾阿莫
《今夕何夕》 法國 導演:亞歷山大·阿卡迪
㈩ 有哪些中國好電影可以在國際電影節上排名
說兩部近些年不輸各大國際電影節獲獎作品的國產電影吧:
《路邊野餐》
《路邊野餐》是新人導演畢贛的處女座,講述的是主角陳升在盪麥這個小鎮里,彷彿經歷了混亂的時空的故事。
電影拍得跟夢境一樣,虛實相生,電影里一閃而過的是關於時間、空間、現實、夢境這些線索的鏡頭。
在去年《我不是葯神》、《影》等佳作的夾擊下,《大象席地而坐》仍然殺出重圍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胡波也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了最佳處女作獎特別提及。
雖然這兩部電影離普通觀眾還是比較遠,但是無論是鏡頭語言還是劇本,都不輸各大國際電影節的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