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韓非的簡介誰知道
韓非(約前280-前233),是韓國的貴族,「喜刑名法術之學」,後世稱他為韓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當時韓國很弱,常受鄰國的欺凌,他多次向韓王提出富強的計策,但未被韓王採納。韓非寫了《孤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這些作品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贊賞。公元前234年,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上書秦王,勸其先伐趙而緩伐韓。李斯妒忌韓非的才能,與姚賈一道進讒加以陷害,韓非被迫服毒自殺。
韓非注意研究歷史,認為歷史是不斷發展進步的。他認為如果當今之世還贊美「堯、舜、湯、武之道」「必為新聖笑矣」。因此他主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韓非子 ž 五蠹》),要根據今天的實際來制定政策。他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根據。
韓非繼承和總結了戰國時期法家的思想和實踐,提出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他主張「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韓非子 ž 物權》),國家的大權,要集中在君主(「聖人」)一人手裡,君主必須有權有勢,才能治理天下,「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諸侯者,以其威勢也」(《韓非子 ž 人主》)。為此,君主應該使用各種手段清除世襲的奴隸主貴族,「散其黨」「奪其輔」(《韓非子 ž 主道》);同時,選拔一批經過實踐鍛煉的封建官吏來取代他們,「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 ž 顯學》)。韓非還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要求「廢先王之教」(《韓非子 ž 問田》),「以法為教」(《韓非子 ž 五蠹》)。他強調制定了「法」,就要嚴格執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 ž 有度》)。他還認為只有實行嚴刑重罰,人民才會順從,社會才能安定,封建統治才能鞏固。韓非的這些主張,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的許多政治措施,就是韓非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貳』 找韓非的電視劇(或電影)
你去網路搜一下韓非
那有詳細介紹他的所有作品的
然後你可以找到你想找的那個
『叄』 找韓非演的電影。
你確定是那個老一輩的電影藝術家韓非?那好吧,有:《夜深沉》《終身大事》《太太萬歲》《艷陽天》《誤佳期》《一板之隔》《中秋月》《斬斷魔爪》《小康人家》《林則徐》《聶耳》《香飄萬里》《子夜》《幸福》《喬老爺上轎》《女理發師》《錦上添花》《魔術師奇遇》等等等等。。。。。
『肆』 華麗之後百度影音 華麗之後在線觀看完整版
華麗之後電影網路影音播放學校安排博物館系與市博物館合作,華麗之後電影網路影音播放協助舉辦大型展覽。展出作品出自性格刁鑽古怪的大師沈非魚,他對自己的作品視若珍寶。而早早等人在查看會場時,不慎將一件展品打碎。展會告急,博物館系喪失最後一次向學校證明自己的機會,面臨撤系危機。早早等人向候主任求情,主任答應若沈大師不予計較則盡力跟學校溝通。面對行蹤漂泊的大師,博物館系眾人無從下手,猶豫之下早早向韓飛求助。皓辰不明實情,心中吃味,與早早發生爭吵。
翌日,皓辰得知博物館系面臨撤系危機。他思及與早早的爭執,心中懊惱,即刻孤身前往尋訪大師,意欲幫助早早。在路上,他偶遇正在尋找某物的沈大師,兩人達成協議:若皓辰幫助大師找到遺失物品,則大師就考慮答應皓辰的請求。誰知大師苦苦尋找的竟是一隻寵物癩蛤蟆。與此同時,韓飛也帶著早早來到了大師的住址。早早在門外徹夜等候,韓飛柔情陪伴。清晨,早早被歐母告知皓辰一夜未歸,驟然失神、擔憂不已。韓飛見狀醋意橫飛,刺激之下向早早表白心意。
歐皓辰在泥沼地中徹夜尋找未果,沈大師見其狼狽帶他回家洗漱。皓辰意外在大師家中尋得寵物,與沈大師交涉。大師無奈應允若能將修復的作品在規定時間內送還,則可通融。皓辰開心回家,早早擔憂的責備其行為,韓飛暗中決定對早早展開攻勢。
『伍』 段志高韓非,演《喬老爺上轎》是不是啼笑皆非
如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明明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的幸福指數卻在降低,大家反而越來越不快樂了。
生活節奏太快,生活壓力太大,這大概便是現代人不快樂的源頭吧!明明是一個幸福的家,卻為了生活各自奔波忙碌,甚至一人一個城市,一年到頭都見不了兩回面……
因為自己的臉上失去了笑容,我們只能從別人創造的喜劇中找尋快樂,我們看賈玲、沈騰、宋小寶、潘長江、徐崢、周星馳……
『陸』 什麼是月賺5000元的免費電影
韓飛的露天電影廣告名氣越來越大,廣告的價格提到每場500元後,來找他做廣告的企業還是絡繹不絕。2001年夏天,和電信公司合作成功後,移動公司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和韓飛簽訂了放映40場電影的合同。緊接著,海信集團和福特汽車等知名企業也找上門來。這樣,僅僅兩年時間,韓飛的收入就超過5萬元。在以前,這個收入他連想都不敢想。2002年,隨著業務量的上升,韓飛改進了幻燈片的製作技術,請電腦工作室製作成膠片形式的幻燈片。這樣,不僅字體漂亮,清晰度也提高了,宣傳效果比以前更好了。年底,他又招聘了5名放映員,購進了5台放映機,在棗庄市下面的各個縣開辟了自己的網點,這樣一天放映的電影就有五、六場之多。隨著影響越來越大,農民們家裡辦大事也想到了請韓飛來放電影,如結婚、生子、參軍和考大學等。以往遇到這些大事,主人免不了擺上幾桌酒席進行答謝,如今主人請韓飛放電影,以答謝大家,改變了大吃大喝的陋習,影響也更大了,實在是一舉幾得。
漸漸地,出現了這樣的情景,以往放電影收錢是沒人願意看的,現在人們卻排隊交錢請韓飛去放電影。由於業務量的不斷上升,2003年年底,韓飛將放映隊的人增加到了20人,走出了棗庄市,在山東各個城市鋪開了自己的網點。韓飛的月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5000元。2004年3月,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韓飛又成立了「嶧城區福利文化服務中心」,人員增加到40人,組成了20個放映隊,根據業務到各地放映。他自己則帶領一名助手和客戶洽談廣告事宜,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經理」。
俗話說得好:「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免費,雖然看起來吃了大虧,實則不然。這是對「先予後取」的商業原則和哲理的深刻理解和運用。只有目光遠大、懷有雄心壯志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很多商人,在經商的過程中,只看到了眼前的蠅頭小利,「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不懂得只有「舍」,才有「拿」。結果,嘗到了失敗的後果。騰訊便是其中一例。
『柒』 介紹一下影星韓非
韓非
(1919—1985)中國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原名韓幼止,原籍浙江寧波,生於北京。在小學讀書時,曾獲北京全市學生演講比賽第一名,1932年,他隨父南遷上海,就讀於上海青年會中學,參加了話劇《阿Q正傳》的演出。1939年中學畢業後入中法劇團,相繼在上海劇藝社等若干劇團,當過演員。在舞台劇《家》中飾演覺慧而聞名於上海劇壇,曾演出過《大明英烈傳》、《雷雨》、《茶花女》等數十個劇目。
韓非是中國影協第三、四屆理事,於1985年去世。
『捌』 兒女傳奇之女王劇情簡介
諜戰片《女王》講述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內部潛伏著一名中共特工代號「女王」。情報局長為了揪出「女王」,組織集訓,要找出這名女特工。從劇情上看,該片與《風聲》有著極高的相似之處,只是所有的特工全換成了女生,由艾美獎最佳女主角何琳帶領新生代演員楊蓉、闞清子、高蓓蓓、王藝瞳「五朵金花」出演,堪稱女版《風聲》。湯鎮業飾演的是一名老奸巨猾的國民黨某情報局局長趙中耀,為了抓捕代號「女王」,他不惜犧牲自己的親人,但卻在和「女王」明爭暗鬥的周旋中耗盡心力。[1]
女王》是北京東方飛雲國際影視公司投資製作的數字電影,全片共90分鍾。該片由湯鎮業、何琳主演,劇情與《風聲》類似,用「闖關模式」和「懸疑牌」賺足噱頭,將給觀眾一個意料之外的結局。據何琳介紹,該片猶如一道懸疑感很強的解謎游戲:為了揪出五名女兵中代號為「女王」的特工,將她們召集起來封閉集訓,並逐一淘汰,留在最後的並不是勝利者,而是會走向死亡的那個「女王」。雖然謎底只有一個,但每一個女兵被淘汰都將會讓影片迎來一個小「高潮」……主演:湯鎮業、何琳、宋洋、楊蓉、闞清子、高蓓蓓、王藝曈
『玖』 韓非的個人經歷
小學曾獲北京全市學生演講比賽第一名,1932年,他隨父南遷上海,就讀於上海青年會中學,參加了話劇《阿Q正傳》的演出。
1939年上海青年會中學畢業後入中法劇團,後相繼在上海劇藝社、苦幹劇團當演員。在舞台劇《家》中飾演覺慧而知名,後又演出《大明英烈傳》《雷雨》《文天祥》《茶花女》等數十個劇目。
1941年步入影壇,主演影片《夜深沉》。接著又在《玉碎珠圓》、《亂世風光》、《教師萬歲》中扮演主角或重要角色。
抗日戰爭勝利後,在文華、中電等電影公司演出《終身大事》《太太萬歲》《艷陽天》等影片 。
1949年赴香港,在長城、龍馬等影片公司攝制的《誤佳期》中扮演專為別人婚喪嫁娶吹喇叭、自己卻娶不上老婆的樂手;在《一板之隔》中扮演洋行小職員,與鄰居常因一板之隔相互干擾而鬧矛盾,在沖突中產生許多笑料;在《中秋月》中扮演一個貧窮的小職員,經濟面臨重重困境,卻為了飯碗和面子,要在中秋節籌措點錢給上司和親戚送禮。這三部影片,均為韓非的喜劇電影代表作,被譽為世界喜劇電影的精品。曾與王丹鳳合拍《瑤池鴛鴦》,與周璇合拍《花街》等許多影片。在影片《誤佳期》中的表演堪稱佳作,是一部含淚的喜劇,在東南來影響很大。韓非也因主演《一板之隔》,《一板之隔》一片中他扮演一個洋行小職員,在與鄰居的沖突中產生許多笑料。在《中秋月》一片中,對人物的規定情節中的行為邏輯,准確,敏銳地抓住機會做出反應,使人物情節產生強烈喜劇效果。以上三部影片均為他的喜劇電影代表作。被當時香港影評家譽為「世界喜劇電影的精品」。
《一板之隔》一片,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榮譽獎。
1952年韓非回到上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在《斬斷魔爪》《小康人家》《林則徐》《聶耳》《香飄萬里》《子夜》等影片中扮演特務、地主、貪官、工人、教師等各種類型的人物。尤其是因他成功地主演了《幸福》《喬老爺上轎》《女理發師》《錦上添花》《魔術師奇遇》5部喜劇影片,而被人們贊譽為「喜劇大師」。
『拾』 急求!!!!韓非詳細資料
韓非,也稱韓非子(約公元前280一前233年)
戰國晚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新鄭是鄭韓故城),韓王室諸公子之一,《史記》記載,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因為口吃而不擅言語,但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韓非子》一書中。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 養非所用 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韓非認為這是「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便退而著書,寫出了《孤憤》 《五蠹》 《內外儲》 《說林》 《說難》等著作,洋洋十萬余言。
韓非的書流傳到秦國,為秦王嬴政所賞識,秦王以派兵攻打韓國相威脅,迫使韓王讓韓非到秦國為其效力。韓非在秦國倍受重用,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姚賈在秦王面前誣陷韓非,終因他是韓國宗室,未得信任,將其投入監獄,最後逼其自殺。
韓非雖死,自殺於雲陽(今陝西淳化縣西北)。但他的思想卻在秦始皇 李斯手上得到了實施。 韓非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諸家的一些觀點,以法治思想為中心。他總結了前期法家的經驗,形成了以法為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體系,被稱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韓非著重總結了不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融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時指出,申商學說的最大缺點是沒有把法與術結合起來,其次,申、商學說的第二大缺點在於「未盡」,「申子未盡於術,商君未盡於法」。(《韓非子 定法》)韓非按照自己的觀點,論述了術 法的內容以及二者的關系,他認為,國家圖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權術,同時臣下必須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韓非的「術」主要在「術以知奸」方面有了發展。他認為,國君對臣下,不能太信任,還要「審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韓非特別強調了「以刑止刑」思想,強調「嚴刑」 「重罰」。
尤可稱道的是,韓非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是對中國法制思想的重大貢獻,對於清除貴族特權 維護法律尊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韓非認為,光有法和術還不行,必須有「勢」做保證。「勢」,即權勢,政權。他贊賞慎到所說的「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難者》),提出了「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難勢》)的論點。
韓非的全部理論導源於荀子「性惡論」思想和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權專制主義國家的政治目的。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利害關系,人的心理無不「畏誅而利慶賞」(《二柄》),人君的職責就在於利用「刑」 「德」二手,便民眾畏威而歸利。
韓非的法治思想適應了中國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的需要,在中國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過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改革圖治,變法圖強,是韓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內容。他繼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思想傳統,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觀點,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五蠹》)
韓非用進化的歷史觀點分析了人類歷史。他把人類歷史分為上古 中古 近古,當今幾個階段,進而說明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那種想用老一套辦法去治理當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韓非的進化歷史觀在當時是進步的。他看到了人類歷史的發展,並用這種發展的觀點去分析人類社會的過去 現在和將來。
韓非把社會現象同經濟條件聯系起來,這在當時是極其難得的。韓非對經濟與社會治亂的關系有了初步認識,注意到人口增長與財富多寡的關系,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人民眾而貨財寡」會帶來社會問題的思想家。
韓非反對天命思想,主張天道自然。他認為「道」是萬物發生發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萬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維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恆其光。」「宇內之物,恃之以成。」(《解老》)韓非同時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這個哲學概念,並論述了它與「道」的關系。他認為,「道者萬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理」在韓非看來,就是事物的特殊規律,人們辦事應該尊重客觀規律。
韓非的認識論繼承了先秦哲學中的唯物主義的思想傳統。他提出的反對「前識」和「因參驗而審言辭」的觀點,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頁。
韓非反對「前識」的觀點。所謂「前識」,就是先驗論。韓非主張「虛以靜後」,通過觀察事物得到認識而非妄加揣測。
韓非提出了「循名實而定是非,因參驗而審言辭」(《奸劫弒君》)的著名論題。「參」就是比較研究,「驗」就是用行動來檢驗。韓非認為,不經過「參驗」而硬說是如何如何,是無知的表現;不能確定的東西而照著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張「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顯學》)。
韓非思想中有不少辯證法的因素。 看到事物不斷地變化著,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後衰者,不可為常。」(《解老》)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所講的矛與盾的故事,對人們分析問題 表達思想至今仍有著深刻的啟發作用。
韓非的政治思想為中國封建統一事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的哲學思想包含了相互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開拓了人們的思路。韓非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思想家。
《韓非子》是韓非主要著作的輯錄,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餘萬字。裡面的文章,風格嚴峻峭刻,乾脆犀利,裡面保存了豐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
顧准對其人的評價
「教民耕戰,富國強兵」是法家的積極的貢獻,因為歷史上秦皇漢武的對內大
一統、對外開拓疆土得益於此,然而韓非對此沒有貢獻什麼。「王子犯法,庶民同
罪」,以及廢除貴族,實行二十等爵等等,是把專制君主一人而外的一切人都平等
化了,這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對此,韓非沒有貢獻什麼。在「法術勢」三者之中,
韓非的貢獻在術勢兩者,也許勢還是他的創造發明,他的術是君主充分運用勢的術,
比申不害的術要厲害得多。所以他的貢獻,似乎不外是:(1) 君主陰險殘酷的御下
之術;(2) 君主有權無限縱欲的說教。這兩者,在法家的全部武器庫中是積極作用
起得最少、消極作用起得最多的東西。二千年來法家被攻擊為刻薄寡恩,目標首先
是韓非。這么說來,從「法家立場」來說,韓非也是害群之馬。說他「集大成」,
起商鞅、李悝於地下,一定堅決反對。
韓非為李斯所殺。
韓非
人物簡介
中國電影男演員。本名韓幼止,原籍浙江寧波,生於北京,1932年隨父遷居上海。1939年上海青年會中學畢業後入中法劇團,後相繼在上海劇藝社、苦幹劇團當演員。在舞台劇《家》中飾演覺慧而知名,後又演出《大明英烈傳》、《雷雨》、《文天祥》、《茶花女》等數十個劇目。1941年步入影壇,主演影片《夜深沉》。抗日戰爭勝利後,在文華、中電等電影公司演出《終身大事》、《太太萬歲》、《艷陽天》等影片。1949年赴香港,在長城、龍馬等影片公司攝制的《誤佳期》中扮演專為別人婚喪嫁娶吹喇叭、自己卻娶不上老婆的樂手;在《一板之隔》中扮演洋行小職員,與鄰居常因一板之隔相互干擾而鬧矛盾,在沖突中產生許多笑料;在《中秋月》中扮演一個貧窮的小職員,經濟面臨重重困境,卻為了飯碗和面子,要在中秋節籌措點錢給上司和親戚送禮。這三部影片,均為韓非的喜劇電影代表作,被譽為"世界喜劇電影的精品"。韓非也因主演《一板之隔》,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榮譽獎。1952年韓非回到上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在《斬斷魔爪》、《小康人家》、《林則徐》、《聶耳》、《香飄萬里》、《子夜》等影片中扮演特務、地主、貪官、工人、教師等各種類型的人物。尤其是因他成功地主演了《幸福》、《喬老爺上轎》、《女理發師》、《錦上添花》、《魔術師奇遇》5部喜劇影片,而被人們贊譽為「喜劇大師」。
編輯本段南京金肯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江蘇省鹽城。 2002年 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獲學士學位。現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中國畫(花鳥)藝術碩士在讀。現任教於南京金肯職業技術學院。現為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高校書畫研究會理事。 2001年 作品《清風》獲「大觀杯新世紀全國書畫」優秀作品獎 2002年 作品《雙棲圖》獲「江蘇省第三屆大學生美術作品展」專業組一等獎 2002年 作品《荷韻》獲「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節」一等獎 2002年 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韓非工筆畫展 2006年 作品《清秋》獲「首屆江蘇省美術新人新作展」優秀獎 江蘇省美術館 2006年 作品《清荷》獲「第六屆全國高校師生書畫大展」教師組一等獎 作品被收藏 2007年 作品《荷花》入選《中國中青年美術教師藝術年度獎作品集》並獲銀獎 2007年 作品<醉清風>入選《2007年江蘇省花鳥畫大展》
韓非之死的爭議
韓非之死,史籍有兩種說法。
一是司馬遷的《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這也是迄今為止韓非之死的母本說法和主流說法:「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殺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葯,使自殺。」
另種說法,較少為人提及,見於《戰國策 秦五 四國為一》(以下單列篇名),原文較長,茲概述其意。四國聯兵進攻秦國,姚賈毛遂自薦,出使四國,消除了這次兵災。「秦王大悅,賈封千戶,以為上卿。」韓非得知此事,到秦王面前說了一通,意思是姚賈這人怎麼有問題。秦王責問姚賈,姚賈對答如流,一番說話,比韓非說的漂亮多了。結果,「秦王曰:『然』。乃可復使姚賈而誅韓非。」——姚賈沒事,韓非被殺。(誅在先秦,並非只有殺死的意思,還有責問、譴責、懲罰之意,在此都通,但有人認為,誅韓非,就是把韓非殺了。)
這兩種說法的相同處,是韓非之死,跟姚賈有關,也跟秦王有關。不同處,是司馬遷筆下的韓非,是個無辜受害者,而《戰國策》里的韓非,則有引火上身,咎由自取的味道。
但這兩種說法,都有讓人無法釋疑的地方。
《戰國策》的那篇文字,除了事由,只有三段對話,然後,秦王就把韓非給殺了,——假如那個誅字,真的是殺死的意思(《秦五 四國為一》注有「韓非,韓公子也,著刑名之書十餘萬言。是時在秦,故知之也。終死於譖姚賈也。」此即解誅為殺)——生硬,突兀,一點說明沒有。
況且,此事的背景也讓人生疑。韓非、姚賈、秦王的同時之間,有沒有過一次所謂「四國為一、將以攻秦」(《秦五 四國為一》)的事件?還造成「『寡人屈於內,…為之奈何?』群臣莫對」(同上)的局面?眾所周知,韓非、秦王見面後的第三年,秦國就正式滅了韓國,之後九年,陸續掃來其餘五國。在此前夕的大秦王朝,竟然還有過一次難以想像、匪夷所思的「群臣莫對」的場面?再說,此事的注釋,——歷史上《戰國策》注屢經人手,此注未標明何人所作,——也讓人費神迷惑,「四國,燕、趙、吳、楚也」(齊魯書社版《戰國策》86頁)——吳國早於春秋末年滅於勾踐的越國,怎麼到了戰國末期,又聯兵燕趙楚進攻秦國?(《秦五 四國為一》正文引韓非語:「賈以珍珠重寶,南使荊、吳,北使燕、代之間三年,四國之交未必合也」,或許注文的燕趙吳楚四國,來源於此。但一則,這里所謂荊吳燕代,也許更多是指地名而非國名;二則,代,能即是指趙國么?)今年辭世的前復旦大學教授揚寬,在其所著《戰國史》中,採用這段史料,但把吳國改成魏國,卻未加以任何說明(見揚寬著《戰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452頁)
再說《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