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小說和電影同一部分析

小說和電影同一部分析

發布時間:2022-06-03 04:09:00

❶ 電影《紅高粱》與小說《紅高粱》有何差異,具體分析

在上世紀80年代,莫言的《紅高粱》在講述的革命與國家的歷史與當時的政治話語和諧方面滿足了一個時代的閱讀期待: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寫!他用性與慾望代替階級斗爭做為歷史發展的動因,以土匪的視角解構了教科書的抗戰史敘事,以家族回憶的方式替代了民族、國家這些宏大的詞彙,被稱之為「新歷史主義」的開山以及代表之作。正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紅高粱》的寫作方式,絕不僅僅是莫言自稱的要抵達「歷史的某種真實」,而是歷史為什麼竟會以這樣的方式講述。很多人都會對前輩的情史有極強的窺探欲,對物質財富有隱秘的搶奪欲,這並不奇怪,哲學家說人們都喜歡問「我從哪裡來」。但在中國的倫理框架下,並沒有多少作家願意或者說有勇氣探究這些秘密,《紅高粱》扯塊「家族史」的幌子,已經算難得了。回想一下當年電影院里令人激動的那些場景,我們就會知道,這樣充滿荷爾蒙和情慾的敘事決非偶然。最蓬勃的生命力,最理直氣壯的情慾,最張揚的色彩,最狂歡的表達,在觀眾和影片細節所達成的每一次交流的默契里,已經暗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慾望時代的來臨。那些重新合法化的物慾和情慾並非歷史的場景,而是一個時代心態的真實摹寫。在這個意義上,《紅高粱》與十七年革命歷史題材小說一樣,同樣是最具政治意義、最吻合當時主流意識形態的文本。 小說和影視劇是兩種不同門類的藝術,就載體媒介而言,小說敘事依然是語言文字,而影視則依靠的畫面組構連綴;小說的傳播依靠的紙質媒介,影視則是電子媒介,從某種意義上說,由於文化載體媒介上的不同,造成了敘事藝術上的差異。但是它們之間之所以能夠轉換,是因為它們在故事的組構
我們分析小說《紅高粱》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所在,即莫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然後通過分析張藝謀的電影手段,詳盡描述《紅高粱》從小說到電影所產生的主要差異,最後運用文藝批評方法分析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以及張藝謀獲得國際成功的深層文化因素。莫言的語言是完全的鄉土特色,很好辨認:他寫不同人物的的視角,尤其是寫女性身份的戴鳳霞(即電影里的「我奶奶」九兒),她是莫言小說中有個性光彩的女性形象,她追求真正的幸福,而不惜背叛自己的社會性別,她的生命力明顯更有光彩。 莫言的男性形象是復合型的,他們全部不是完人,甚至是個混蛋,但於大是大非,民族大義,他們卻是勇敢無畏的挺身而出,是有一種在血液里傳承的民族精神,當你在《紅高粱》里看到」我爺爺「土匪余占鰲,壞事做盡,好事干絕」這么句話,你不由得不為拍案驚奇,妙!那張藝謀的改編電影呢?《紅高粱》出名之後,表面上看是這樣,我們都知道是張藝謀的《紅高粱》,有多少人聽過莫言啊!這其實是不正常的,造成了這種偏差——是因為電影比小說更具消費性。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它所獲得的表現手段是前所未有的,但作為大眾消費品的它卻容易陷於一個誤區——追求純視覺的感官刺激,即所謂的「唯美主義」。

❷ 百合花這部電影和小說在情節上有何不同

百合花這部電影和小說的情節基本上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就是根據小說來完全分配的。

《百合花》是茹志鵑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延河》1958年第3期,小說以解放戰爭為背景,描寫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隊發起總攻之前,小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士「我」到前沿包紮所,和他們到包紮所後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的小故事。

表現了戰爭年代崇高純潔的人際關系,歌頌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贊美了小戰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

情節結構

小說的情節雖然單純,但有很強的節奏感。隨著情節的發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個性特徵也逐漸展現。我起初對小通訊員生氣,接著發生了興趣,到後來從心底里愛上這傻乎乎的小同鄉。

直到最後懷著崇敬心情看著百合花被蓋上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臉,筆調起伏跌宕,結構單純而又縝密,耐人尋味。

❸ 電影與小說的區別

1、兩者的性質不同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2、兩者的特點不同

電影具有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綜合的現代藝術,復雜而繁多的科系。

小說具有價值性、容量性、情節性、環境性、發展性、純粹性特點。

3、兩者的起源不同

電影是從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視象暫留原理」。

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詭盤」。「詭盤」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動畫面分解為各種不同的形象。「詭盤」的出現,標志著電影的發明進入到了科學實驗階段。

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學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

❹ 從藝術特徵上分析小說、電影和戲劇的區別

長篇小說獨一無二的力量和神奇在於戲劇化地表現內心沖突。這是小說的長項,要比戲劇和電影強得多。戲劇獨一無二的本領和魅力在於戲劇化地表現個人沖突。電影獨一無二的能量和輝煌在於戲劇化地表現個人外沖突,即那些躋身於社會和環境中的人類為生存而斗爭的巨大而生動的意象。

❺ 觀看影片《大衛科波菲爾》,對比課文,分析影片中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與課文中有什麼差別

觀看電影大衛科波菲爾對比可與課文分析影片中的人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與課文中有哪些差別?這太沒學過,只有看過之後才能去解答這個問題

❻ 電影和文學作品的比較

川大文學系。算是平行系吧。
小說和電影比較,小說多少會更加具體些,小說會隨著事態發展逐步而到結束。
而電影說不定突然就十幾或二十幾年之後了。
小說全面、整體、一絲不苟。
電影簡單、有些敷衍

❼ 關於電影與小說的問題

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我無法給你詳細的答案,只能說的抽象一點:電影: 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以及還音),在銀幕上造成活動影像(以及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技術。每一環節都是精細微妙的,電影的製造並不是一般人看只那麼簡單的,而情節更是憑借一個電影好壞的關鍵。
一般來說,因為電影的性質所以情節只能著力烘托拍攝一些發人深省或者引人入勝的故事,一環扣一環,一點疏忽都可能是觀電影效果的成敗。
而小說情節與其有很大的不同。即在小說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藝術描寫的環境中,由於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和人與環境間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發生、發展、直至解決的整個過程。它通常由一組或若干組具體的生活事件組成,在一條基本情節線索的統領下包括許許多多的細節。小說故事中的矛盾沖突是形成情節的基礎,也是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沖突雙方的人物性格,則直接決定了情節進展的趨向。 小說情節發展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這些看似和電影製作異曲同工,但是有個很大的區別,就是表達方法。電影情節比小說難很多,因為它不只是要劇情曲折,更要畫面唯美。
不可否認,人們想像中的總是最美好的,小說就是這樣,沒有具體任務樣貌,環境的畫面的存在感,反而更能讓讀者喜愛,他們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可是電影,一分一秒都不可能有讓人想像的辦法,所以一般人看電影時第一遍可能很新鮮,多了便膩了。而優秀小說經久不衰,這也是為什麼名著總比經典電影更讓人喜愛,讓人回味的原因。
2一般當代小說都是由作者的時代,出生環境,境遇不同而用不同的表達方法來表現聲音和色彩的,我沒有此類經驗,無法說什麼,抱歉。
3這都是因為觀眾和讀者的愛好,在小說和電影中,高潮永遠是不可或缺的,毫不誇張的來說,哪怕是一瞬間引起的內心共鳴也會印象小說和電影的評價。人們總是喜歡唯美的「一瞬」,不是嗎?
4這要看潮流的方向了,電影的製作也是更具觀眾們的口味而來的,畢竟有那個大導演願意花錢做「不受歡迎的片子」?只有加強人們對文化方面面深層的教育,讓他們改變對電影內容好壞的評價才行。
對不起,或許回答的不和你的心意,見諒。 有什麼要討論的我QQ78236362

❽ 關於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或者電影做詳細分析

挺好的專業,好好學吧,抄襲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閱讀全文

與小說和電影同一部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去電影院不看電影幹嘛 瀏覽:825
最新國產盜墓電影大全鬼吹燈 瀏覽:691
聖經電影全集完整版下載到手機 瀏覽:906
如何拍出有電影質感的圖片 瀏覽:395
成都有4d電影院嗎 瀏覽:677
法國西部電影大全 瀏覽:628
銀聯62電影票 瀏覽:908
恐怕小孩子不會喜歡這樣的電影的英語 瀏覽:602
楊樹林李會長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374
蘋果5s用什麼看電影好 瀏覽:241
合江川源電影院網上購票 瀏覽:47
特種部隊英語電影 瀏覽:739
高中題材愛情電影悲劇中國 瀏覽:739
一部電影女的叫貝姬 瀏覽:35
世紀財富中心電影院 瀏覽:751
四班四大天王是哪個電影 瀏覽:473
前男友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918
宮女電影完整視頻 瀏覽:611
睡美人的電影版是女巫什麼 瀏覽:119
最感人老虎電影大全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