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風土人情
提起巴黎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穿著時髦光鮮的巴黎都會男女,整天似乎無所事事的牽著心愛的狗或情侶的手,漫步在塞納河畔,喝左岸咖啡聊人生是非,他們好像不用為生活而忙碌。
到了巴黎之後,親自走到巴黎的街頭,你除了可體會到巴黎城市的繁華,更可以感受到巴黎處處充滿藝術文化氣息,除了數不盡的美術館、公園綠地和文化中心,裡面典藏著無數的文化瑰寶,街道整齊劃一,建築典雅和諧,該贊嘆的是當初規劃這座都市的眼光與魄力,以及後代子孫保留歷史藝術的精神與努力。
巴黎歷經羅馬時期、黑暗時期、中古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太陽王路易十四時期、啟蒙時期、拿破崙第一帝國時期、第二帝國時期、第三共和時期、戴高樂第五共和時期,除了革命戰爭與瘟疫,歷代君王或總統都還能致力於文化藝術建築之建立與保存,所以才能夠孕育出這麽ㄧ個擁有藝術文化歷史氣質的優雅都市。
巴黎可以說是由塞納河畔所孕育出來的都市,蜿
的河流滋潤著大地,帶來養份與嫵媚,我們可以這麽說,沒有塞納河就沒有左岸,沒有左岸就沒有左岸咖非,沒有左岸咖非的巴黎就是黑白的。
扶級而上凱旋門俯瞰猶如十二道光芒的巴黎街道,登上艾菲爾鐵塔瀏覽巴黎的夜色,夜遊賽納河體會巴黎撟梁之美與建築的藝術氣息,進入羅浮宮和奧塞美術館叄觀開闊視野培養美學細胞,目睹龐畢度中心的怪異造型難怪以前令人如此驚聲訝異,聖母院的宏偉令人興起思「鍾樓怪人」之幽情,蒙馬特的街頭畫家讓我們體會到藝術與生活的真諦,街頭擁吻的情侶覺得浪漫巴黎不是浪得虛名,左岸咖啡的悠閑叫人品嘗人生之芬芳┅┅..凡此種種,都令人陶醉在巴黎街頭,馬不停蹄的趕往各景點,回到旅社都已三更半夜,只能考日後的回憶來反芻這趟永難忘懷的巴黎文化之旅。
璀璨的背後一定有黑暗的一面,果不其然,美中不足的是現代化的亮麗巴黎,自從湧入某些難民之後,使得都市治安亮起紅燈,小偷扒手騙子搶匪遂成為都市之瘤,也是導游事先ㄧ再叮嚀遊客千萬要注意,背包內勿放置重要物品,不可單人獨行,證照要放在貼身的包包內┅┅┅┅┅┅.,在在都使得遊客必須全神貫注、提心吊膽游巴黎,這也是大都市藏污納垢令人詬病之處。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戛納電影節大獎為金棕櫚獎,具體獎杯樣式如圖:
金棕櫚獎前身為「金鴨獎」,是戛納電影節的大獎,相當於奧斯卡方面的「最佳影片」,因其獎杯為金制棕櫚枝,故稱「金棕櫚」——這是由於戛納這座法國南部的濱海城市,在金銀兩色的沙灘上到處種植著高大挺拔的棕櫚樹。從1946年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置。
必須說明,短片單元還有一座金棕櫚獎,相當於奧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但約定俗成的「金棕櫚大獎」,僅指主競賽單元的那枚棕櫚枝(長片)。
金棕櫚難於攻陷的程度毫不亞於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
縱觀其歷史,「雙金棕櫚俱樂部」成員僅有五(六)位:弗朗西斯·福德·科波拉(美國)、比爾·奧古斯特(丹麥)、今村昌平(日本)、艾米爾·庫斯圖里卡(塞爾維亞,前南斯拉夫)、達內兄弟(比利時)。(這里計算的「雙金棕櫚」成員,不包括「金棕櫚最佳短片獎」。)大家耳熟能詳的如:《德州巴黎》(維姆·門德斯)、《低俗小說》(昆汀·塔倫蒂諾)、《黑暗中的舞者》(拉斯·馮·特利爾)、《鋼琴師》(羅曼·波蘭斯基)、《華氏911》(邁克爾·摩爾)等,均為金棕櫚大獎得主。亞洲首部獲得金棕櫚作品是1953年日本導演衣笠貞之助前輩的《地獄門》,華語電影唯一一部榮膺金棕櫚獎的影片為陳凱歌的《霸王別姬》(1993年,與澳大利亞女導演簡·坎皮爾執導的《鋼琴課》並列)。
C. 十三顆泡桐 具體的故事情節
片名:《十三棵泡桐》
國家:中國
導演:呂樂
編劇:呂樂
主演:劉欣 段博文
片長:100分
【劇情介紹】
本片根據何大草創作的小說《刀子和刀子》改編而成,該小說是何大草所著的「殘酷青春系列」作品中最被年輕讀者推崇的一部。故事描寫小鎮女孩何鳳與幾個男孩子之間難以言述的情感,和發生在她18歲夏天的一段青春故事。
何鳳是中學里一個遭人白眼的「問題學生」:她留著「板寸」頭,穿著皮衣和陸戰靴,吉祥物是兩把冷冰冰的刀子。刀子和刀子,把青春染成了深色。她所在的高二·一班表面的平靜,隨著轉學學生包京生和金貴的到來而被破壞。富家子弟阿利成了被爭奪的羔羊,就像群雄逐鹿,充滿了緊張和對抗。何鳳和身邊的夥伴,嬌媚而神秘的朱朱,混血而天才的伊娃,還有強悍而陰沉的陶陶,魁梧而粗野的包京生,以及像印地安人一樣樸拙的金貴,都在那個汗膩膩的夏天,歡樂著、疼痛著。
【一句話評論】
中學生的故事,幾個小演員都十六七歲,都第一次演戲,都演得好,這是近期最好看的電影!—— 徐靜蕾
25萬字的小說被改編成為100分鍾的電影,刪減是一定的,但影片與小說的精神脈絡是一致的。—— 何大草
【幕後製作】
■關於導演
本片導演呂樂攝影師出身,曾和侯詠合作擔任影片《獵場札撒》的攝影。拍完《獵場札撒》後,呂樂有幸被荷蘭藉世界著名紀錄片大師伊文思選中,擔任《風(紀錄片)》的其中一組攝影工作。1985年以後,呂樂先後擔任《凈土》、《天菩薩》等影片的攝影,並擔任紀錄片《怒江,一條丟失的峽谷》的導演和攝影,該片曾獲巴黎人類學電影節大獎。
1992年,呂樂擔任影片《畫魂》的攝影,該片在造型用光方面都有新的追求和突破。1993年與1995年,呂樂分別擔任張藝謀的兩部影片《活著》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攝影。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技術獎,並闖入好萊塢,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提名。
1996年呂樂三度和張藝謀合作擔任影片《有話好好說》的攝影,在該片中呂樂延續了自己一貫的鏡頭跟著故事走的攝影風格,鏡頭的變換使用可以說已達到極致,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爭議。在拍攝他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地上電影」《美人草》之前,呂樂曾獨立執導過影片《趙先生》,這部影片雖然無緣與國內觀眾見面,但為呂樂的導演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泡桐物語
《十三棵泡桐》改編於小說家何大草的小說《刀子和刀子》。該小說被評論界譽為「中國版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故事講述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一群中學生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
電影以女主角「風子」的第一視角,展開對「80後」一代的感性自述。整部影片都是通過一個中學生的眼光展開,「我」是一個18歲的女孩子,不是一個好學生,刀子是「我」的生日禮物,也是「我」的吉祥物。「我」看沙漠英雄麥麥德的連環畫長大。「我」的父親不夠強大所以母親跟別人跑了,單親家庭的自卑使 「我」變本加厲地扮酷……
導演呂樂表示,由劉欣扮演的女主角「風子」是個特立獨行的高中女生,她從穿著到言行,都和一個女孩子的形象格格不入,另類十足,在今天的中學校園中不乏現實比照。然而她的內心非常干凈。對阿拉伯勇士麥麥德的嚮往,使她為自己的內心永遠保留了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
呂樂在他的導演闡述中這樣寫道,當我們在揮手之間朗誦出「青春」這個字眼時,它可能真是一個很陽光很美麗的字眼。但與強烈的陽光同時到來的,正是最深色的陰影。好好回想我們有過的青春,青春的近義詞其實是迷惘和叛逆。甚至清楚地記得在某一個冬天起風的下午,獨自走過校園時的苦悶和無助……
■原著作者何大草稱贊主創人員
原小說作者何大草並未參與《十三棵泡桐》的編劇,但他並不介意:「我的原著是以一個女孩的第一人稱來寫的,但我是一個男性作家,是從男性角度寫女性視角。呂樂請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編劇劉穎操刀。劉穎作為一個女性來進行電影劇本的改編,這是一種互補。」何大草感慨說,一部25萬字的小說被改編成一部 100分鍾的電影,有改動、刪減、增加,是非常正常的,雖然電影比原著改動很多,但我看片時感覺小說的精神、氣質、脈絡都保留了。看的時候,我有很多感動和很多復雜的心緒,記憶中2002年那個炎熱的夏天又回來了。呂樂是個非常優秀的導演,他很內斂很低調,但一旦有所動作就會非常有力量,他對演員很自然的啟發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談及此次東京電影節獲獎,何大草認為除了歸功於導演呂樂,還有片中那群非職業演員,尤其是女主角何鳳的飾演者、湖南女孩劉欣。何大草十分欣賞劉欣:「她不像人們印象中80後女孩那樣天真浪漫,她是一個聰明、有故事、有天份的女孩,將給觀眾帶來驚喜。」
【花絮】
·該片在第19屆東京電影節獲得評委會特別獎。導演呂樂獲獎後說,孩子們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密不可分卻又彼此隔離,這就是他們成長的秘密。本屆電影節評委會成員對這部來自中國的反映當代青春生活的影片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原著作者何大草透露,當初該片以《刀子和刀子》的名字送審,但未通過審查,因片中主人公都是在泡桐樹下約會,所以改名為《十三棵泡桐》。
·呂樂:電影院看到的版本和最初的剪輯版相比,一共調整了16個地方。我覺得後來做出的調整也不是往差了調整,而是讓影片更適合大眾觀看。調整的包括:家庭暴力的部分。七八十年代家庭暴力都很直白的,家長扇孩子嘴巴,審查時認為打得太厲害了要刪改;另一個就是學校裡面師生之間的性傾向和性關系,調整的最多。其實很多女生在學校里都碰到過來自男老師的暗示,強烈的或者隱諱的,拉拉手,摟摟腰,或者更親昵的,這些都被拿掉了;還有一個就是表現社會暴力的內容。
D. 各屆奧運會的主題歌是什麼吉祥物是什麼求大神幫助
第23屆奧運會 時間:1984年 地點:美國洛杉磯 主題歌:REACH OUT《歡樂通宵》 歌手簡介:[美]萊昂納爾.里奇(Lionel Richie) 一生曾獲5次格萊美獎、一次奧斯卡大獎及金球獎,唱片銷量近1億張。經典作品包括《say you, say me》、《endless love》等。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演唱了主題歌《歡樂通宵》,這首歌後來成為當時國際上最流行的單曲。2004年,里奇第一次來到中國,出席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54屆世界小姐大賽總決賽。 第24屆奧運會 時間:1988年 地點:韓國漢城 主題歌:HAND IN HAND(《手拉手》)歌手簡介:[韓]Koreana演唱組 由兩男兩女四位韓國實力派歌星組合而成。在漢城奧運會開幕式上,「Koreana」演唱組帶領18000名演員高唱主題歌——《手拉手》(Hand In Hand),將開幕式的氣氛推向頂點。這曲《手拉手》由此成為奧運歷史上傳唱最廣的一首主題歌。當時的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認為它是奧運會會歌里最成功的一首,曾考慮將這首歌定為奧運會的永久會歌。2001年4月Koreana樂隊帶著一曲《勝利》來到北京,為北京申奧助威。 第25屆奧運會 時間:1992年 地點:西班牙巴塞羅那 主題歌:FRIENDS FOR LIFE《永遠的朋友》 歌手簡介:[英]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西班牙]卡雷拉 斯(Jose Carreras) 薩拉·布萊曼,英國女高音歌唱家,曾主演音樂劇《貓》、《歌劇院幽靈》,五張獨唱專輯風糜全球,被稱為「站在古典與流行音樂兩座山巔的音樂天後」、「月光女神」。2003年成為中國歌華經紀公司簽約歌手,2004年5月30日曾在北京舉辦個人演唱會。 卡雷拉斯,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嗓音清峻柔美,注重技巧的控制,演唱以抒情見長。2001年6月曾與帕瓦羅蒂、多明戈在北京聯合舉辦「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廣場音樂會」,為北京申奧助威。 第26屆奧運會 時間:1996年 地點:美國亞特蘭大 主題歌:REACH《登峰造極》 歌手簡介:[美]格蘿利婭·伊斯特梵(Gloria Estefan)這名來自美國邁阿密古巴社區的女歌手,曾經在重大車禍中造成半身癱瘓,但她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力,最終戰勝病魔,重新站在了舞台上,唱出了「如果我能攀登得更高,我要觸摸廣袤的天空」這一超越生命的最強音,並憑借這首歌曲獲得了當年的格萊美音樂獎。 第27屆奧運會 時間:2000年 地點:澳大利亞悉尼主題歌:THE FLAME《聖火》 歌手簡介:[澳大利亞]丁娜·艾蓮娜(Tina Arena)童星出身,自小在水銀燈與掌聲中成長,長大後以專輯《Don't Ask》成為令國際樂壇矚目的歌手。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以一曲《聖火》 (The Flame)迷倒億萬奧運觀眾,達到了自己的事業的巔峰。 第28屆奧運會 時間:2004年地點:希臘雅典主題歌:OCEANIA《海洋》 歌手簡介:[冰島]比約克(Bjork)比約克被稱作世界樂壇最另類的前衛歌手、擁有「天籟之音」冰島的國寶,無論曲風,還是行為,她都以怪誕和特立獨行著稱。11歲,比約克就推出了個人專輯《比約克》,之後贏得無數的大獎及空前的爭議。2000年,她因主演電影《黑暗中的舞者》成為戛納電影節的影後。
E. 嘎納電影節會徽的含義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F. 仙鶴裝的寓意
仙鶴裝寓意著長壽及富運長久。
仙鶴裝禮服以中國紅為底,上綉展翅引吭的仙鶴,纖美的鶴舞九天圖案在拖地裙擺上更增大氣姿態。九隻形態各異的鶴舞繚繞中,間綴梅蘭竹菊四君子綉紋,幽芳逸致風骨清然,一派脫俗氣質更襯典雅之美。
仙鶴裝上點綴著的花中四君子更是代表了中國人清雅淡泊的品質,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徵。「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龍袍之後,范冰冰以唐風漢韻的典雅之美再次向世界展示了東方女性的怡然風姿。
(6)戛納電影節吉祥物擴展閱讀
仙鶴
仙鶴即丹頂鶴,在中國歷史上被公認為一等的文禽。明朝和清朝給丹頂鶴賦予了忠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內涵。文官的補服,一品文官綉丹頂鶴,把它列為僅次於皇家專用的龍鳳的重要標識,因而人們也稱鶴為「一品鳥」。
其實,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它是生活在沼澤或淺水地帶的一種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濕地之神」的美稱。它與生長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樹毫無緣份。但是由於丹頂鶴壽命長達50~60年,人們常把它和松樹繪在一起,作為長壽的象徵。
東亞地區的居民,用丹頂鶴象徵幸福、吉祥、長壽和忠貞。在各國的文學和美術作品中屢有出現,殷商時代的墓葬中,就有鶴的形象出現在雕塑中。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鍾,鶴體造型的禮器就已出現。
參考資料:網路-仙鶴裝-寓意
參考資料:網路-仙鶴
G. 求第59屆法國戛納電影節詳細介紹。
59屆戛納電影節因由香港導演王家衛擔任主席,評委會成員有章子怡、盧西亞·馬特爾(Lucrecia Martel)、海倫娜·邦漢·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莫妮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伊利亞·蘇雷曼(Elia Suleiman)、帕特利斯·勒孔特(Patrice Leconte)、塞繆爾·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蒂姆·拉夫(Tim Roth)。
第59屆戛納電影節閉幕:五帝六後出爐 史無前例
59屆戛納電影節閉幕,英國老導演肯·羅奇的《風吹稻浪》摘下金棕櫚大獎,而本屆共有11位演員同獲男女演員獎。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巴別塔》拿下了最佳導演獎,先前一致看好的阿莫多瓦新作《回歸》,裡面六位女演員包括佩內洛普·克魯茲一起奪得最佳女演員獎,而阿莫多瓦本人則憑該片拿下最佳編劇獎,也算是個安慰,藉此《回歸》在奪獎數量上成為本屆戛納電影節的贏家。而索非亞·科波拉的野心之作《瑪麗皇後》顆粒無收。
獲獎全名單
金棕櫚獎 《風吹稻浪》 英國
評委會大獎 《弗朗德勒》 法國
評審團獎 《紅色之路》 英國
最佳導演獎 《巴別塔》導演 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美國
最佳男演員獎 《光榮之路》5位男星
Jamel Debbouze, Sami Bouajila, Roschdy Zem, Samy Naceri, Bernard Blancan 法國
最佳女演員獎 《回歸》6位女星
Penélope Cruz、Carmen Maura、Lola Duenas、Blanca Portillo、Yohana Cobo、Chus Lampreave 西班牙
最佳編劇獎 《回歸》阿爾莫多瓦 西班牙
最佳金攝影機獎 《布達佩斯島》
短片部分金棕櫚獎 《sniffer》導演:Bobbie Peers 挪威
費比西獎
《氣候》/土耳其
《巴拉圭樹吊床》/巴拉圭
《BUG》/英國
「一種關注」單元
最佳影片 《江城夏日》導演:王超 中國
H. 急求:各屆奧運會的會徽、吉祥物的圖和名稱,最好有各屆的會歌。
【奧運會吉祥物】
在奧運史上,吉祥物第一次出現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此後吉祥物就成為構成—屆奧運會形象特徵的主要成份。吉祥物以其富有活力的為人們所喜愛的獨特形象,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傳達當屆奧運會的舉辦理念,傳達主辦城市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營造奧運會的節日氛圍,是在廣大群眾、特別是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推廣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載體,是所有奧運會識別項目中的其他形象無法比擬的。
國際奧委會和歷屆奧運會組委會對吉祥物的設計要求都很高,每一屆奧運會吉祥物的揭曉都吸引了世界的關注,成為當屆奧運會的亮點。在奧運會吉祥物的發展上,每一屆奧運會的吉祥物設計都強調了創新和個性,重視群眾特別是少年兒童的廣泛參與,吉祥物的設計和產生的過程已經成為宣傳奧運會的過程。
在吉祥物的藝術形式上,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以前,奧運會吉祥物大多以舉辦國有特色的動物形象為創作原型,一般是一個物種。1992年後,奧運會的吉祥物出現了人物,或者是完全虛擬的形體,數量也有變化。1998年長野冬奧會吉祥物有4種,2000年悉尼奧運會吉祥物有3種,雅典奧運會是2種。不管是什麼樣的形式,其基本的創作核心是有利於表達當屆奧運會的主題,有利於表現主辦城市獨特的地域特徵、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同時有利於市場開發和保護。
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吉祥物瓦爾第(Waldi)
盡管第一個奧運會吉祥物出現在1968年法國格海納布第10屆冬奧會上,但人民習慣上還是將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五彩狗「瓦爾第」稱為歷史上第一個奧運會吉祥物。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會吉祥物阿米克(Amik)
阿米克Amik是加拿大印地安語海狸的意思。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吉祥物米沙(Misha)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吉祥物米沙Misha。由著名的蘇聯兒童書籍插圖畫家維克多切茲可夫設計。
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吉祥物山姆(Sam)
由迪斯尼公司設計。以美國星條旗為背景,卡通造形的鷹穿著代表美國傳奇人物「山姆大叔「的服裝,十足的美國風味,吉祥物被商業化利用也從此次開始。
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吉祥物虎多利(Hodori)
1988年漢城吉祥物 Hodori。"Hodori"被設計成一隻友善的動物,代表了韓國人熱情好客的傳統。吉祥物的名字採取了社會徵集的辦法, Hodori是從2295個建議來稿中挑選出來的。"Ho"是韓語的虎,"Dori"是韓國人對小男孩的稱呼。
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吉祥物科比(Cobi)
由西班牙漫畫家扎維爾·瑪瑞斯克設計。一開始並未被普遍接受,但隨著奧運會的進程Cobi開始流行起來,受到了西班牙人和全世界的喜愛。這是奧運會第一次使用抽象的卡通造型,它從一個方向看好像在微笑,換一個角度看又似乎在用鼻子嗅什麼,深受孩子們的歡迎。Cobi曾經是奧運會歷史上銷售額最大、最成功的吉祥物。直到今天,西班牙的電視台還在播放以它為主角的兒童電視連續劇。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吉祥物依奇(Izzy)
Izzy是奧運史上第一個電腦設計的吉祥物。這個小怪物最初的名字叫"它是什麼"(What is it?),組委會公開為他徵集名字,收到世界各地數千名兒童的回復,最後採用了亞特蘭大32名兒童的建議。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奧運會吉祥物澳利、悉德、米利(Syd、Olly Millie)
Syd、Olly和Millie是三個澳洲本土動物,分別代表土地、空氣和水。 Olly代表了奧林匹克的博大精深,來自於奧林匹克;Syd表現了澳洲和澳洲人民的精神與活力,來自於悉尼;Millie代表千禧年 。
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會吉祥物Athena(雅典娜)和Phevos(費沃斯)
根據古希臘陶土雕塑玩偶「達伊達拉」為原型設計。他們長著大腳丫,長脖子,小腦袋,一個穿橙色衣服,一個穿藍色衣服,與雅典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會徽及奧運會主色調相同。根據希臘神話故事記載,雅典娜是智慧女神,費沃斯是光明與音樂之神,他們代表了希臘,代表了合作、公平競爭、友誼和平等的奧運精神,同時體現了雅典奧運會的4個核心價值:遺產、參與、慶典和人性化。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
據北京奧組委官方網站報道: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其色彩與靈感來源於奧林匹克五環、來源於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傳遞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福娃是五個可愛的親密小夥伴,他們的造型融入了魚、大熊貓、藏羚羊、燕子以及奧林匹克聖火的形象。
每個娃娃都有一個琅琅上口的名字:「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在中國,疊音名字是對孩子表達喜愛的一種傳統方式。當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你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
福娃代表了夢想以及中國人民的渴望。他們的原型和頭飾蘊含著其與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聯系,其形象設計應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了中國的燦爛文化。
很久以來,中國就有通過符號傳遞祝福的傳統。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每個娃娃都代表著一個美好的祝願:繁榮、歡樂、激情、健康與好運。娃娃們帶著北京的盛情,將祝福帶往世界各個角落,邀請各國人民共聚北京,歡慶2008奧運盛典。
貝貝傳遞的祝福是繁榮。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 「魚」 和 「水」 的圖案是繁榮與收獲的象徵,人們用「鯉魚跳龍門」寓意事業有成和夢想的實現,「魚」還有吉慶有餘、年年有餘的蘊涵。
貝貝的頭部紋飾使用了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圖案。貝貝溫柔純潔,是水上運動的高手,和奧林匹克五環中的藍環相互輝映。
晶晶是一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帶給人們歡樂。作為中國國寶,大熊貓深得世界人民的喜愛。
晶晶來自廣袤的森林,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他的頭部紋飾源自宋瓷上的蓮花瓣造型。晶晶憨厚樂觀,充滿力量,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黑色的一環。
歡歡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個火娃娃,象徵奧林匹克聖火。歡歡是運動激情的化身,他將激情散播世界,傳遞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歡歡所到之處,洋溢著北京2008對世界的熱情。
歡歡的頭部紋飾源自敦煌壁畫中火焰的紋樣。他性格外向奔放,熟稔各項球類運動,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紅色的一環。
迎迎是一隻機敏靈活、馳騁如飛的藏羚羊,他來自中國遼闊的西部大地,將健康的美好祝福傳向世界。迎迎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護動物藏羚羊,是綠色奧運的展現。
迎迎的頭部紋飾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區的裝飾風格。他身手敏捷,是田徑好手,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黃色的一環。
妮妮來自天空,是一隻展翅飛翔的燕子,其造型創意來自北京傳統的沙燕風箏。「燕」還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稱謂)。妮妮把春天和喜悅帶給人們,飛過之處播撒「祝您好運」的美好祝福。
天真無邪、歡快矯捷的妮妮將在體操比賽中閃亮登場,她代表奧林匹克五環中綠色的一環。
【奧運會的會徽】
1896年希臘雅典第一屆奧運會會徽
無論是一個世紀前的1896年還是即將到來的2004年,希臘雅典選擇用象徵和平與友誼的橄欖枝來表達他們對奧林匹克運動至高無上的理解和尊重。 1896年,雅典開創性地舉辦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原本首屆奧運會既沒有會徽也沒有招貼畫,看到的這幅畫是雅典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提交的報告的封面,後來被用來代表本屆奧運會。雄渾的雅典衛城,手執橄欖枝的雅典娜女神,深嵌的馬蹄印。展現在世界面前的奧運會徽古銅色的浮雕散發著濃厚的古希臘氣息。左上方公元前776—1896的字樣
表示現代奧運會與古代奧運會一脈相承的關系。
圖片:http://jssxx.bjchye.cn/54/My%20Web%20Sites/sucai_043.jpg
1900年法國巴黎第二屆奧運會會徽
巴黎舉辦過兩屆奧運會,雖然1900年的巴黎只能作為世界博覽會的配角,而1924年巴黎人卻用他們的熱情舉辦了當時歷史上最出色的奧運會。下面我們就通過這兩屆奧運會的會徽來領略這個城市的魅力。 1900年巴黎奧運會會標的主體是一位身著傳統法國騎士服裝的女性,右手高舉法國的三件傳統兵器—花劍、佩劍和重劍,設計簡單,卻充滿了法國味道,從這屆奧運會起,女性開始走進了奧林匹克大家庭,參加了表演項目的比賽。
圖片:http://jssxx.bjchye.cn/54/My%20Web%20Sites/sucai_044.jpg
1904年美國聖路易斯第三屆奧運會會徽
二十世紀初和二十世紀末,美國分別舉辦過兩屆奧運會,兩屆奧運會會標的設計風格也有很大差別:早期的寫實,近期的則更加抽象。 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在美國的聖路易斯舉行,會標通過採用「魚眼」特技展示了主辦城市的風貌。由於舉辦較早,當時的會標還是通過世界博覽會宣傳海報的方式出現的。
圖片:http://jssxx.bjchye.cn/54/My%20Web%20Sites/sucai_045.jpg
1908年英國倫敦第四屆奧運會會徽
1906年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的爆發,使原本定於羅馬舉行的1908年奧運會臨時易地倫敦舉辦,而倫敦奧運會卻為人們奉獻上了現代奧運史上第一個開幕式。1948年,世界還處在二戰後的恢復時期,人們對在這一時期是否需要舉行體育盛會爭論不休,但1948年倫敦奧運會最終卻大受歡迎,它給深受戰爭創傷的人們以巨大的精神安慰。1908年倫敦奧運會的會徽體現出濃郁的時代風格,跳高運動員的服裝,跳高姿勢以及身後的煤渣跑道和運動場中間的游泳池,都有著當時的烙印。
圖片:http://jssxx.bjchye.cn/54/My%20Web%20Sites/sucai_046.jpg
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第五屆奧運會會徽
地處北歐的瑞典和芬蘭是現代體育開展較早的國家。歷史上它們各自舉辦了一屆夏季奧運會,在會徽中充分體現了北歐人的健美與活力。 191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的會徽圖案濃縮了各國運動員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嚮往之情:它描述了一隊身形矯健的奧運選手,揮動著各自國家旗幟奔向奧林匹克賽場的情景。從中我們能隱隱嗅到古代奧運的氣息。
圖片:http://jssxx.bjchye.cn/54/My%20Web20Sites/2004111994519597.jpg
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第七屆奧運會會徽
1920年,奧運會選擇了比利時一個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歐洲最繁榮的商業和藝術城市安特衛普。1928年,荷蘭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又以其濃厚的人文歷史吸引了全世界崇尚運動的人們。兩屆奧運會在會標的設計風格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會徽右上方是主辦城市的盾形徽章,中間手執鐵餅、健壯的半裸男子的讓人想起古代奧運會。背景是安特衛普著名的城塔。會標中,參加國的國旗在一起飛卷飄揚,象徵著五大洲團結在一起。
圖片:http://jssxx.bjchye.cn/54/My%20Web%20Sites/sucai_048.jpg
1924年法國巴黎第八屆奧運會會徽(走自己的路)
巴黎舉辦過兩屆奧運會,雖然1900年的巴黎只能作為世界博覽會的配角,而1924年巴黎人卻用他們的熱情舉辦了當時歷史上最出色的奧運會。下面我們就通過這兩屆奧運會的會徽來領略這個城市的魅力。 1924年巴黎奧運會會標的主體是巴黎城的盾形城徽,中間配以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古帆船,同時附有「第八屆奧林匹亞德巴黎1924」和「法國奧委會」的文字說明。從嚴格意義上講,這是現代奧運史上的第一枚會徽,從此奧運會的會徽和招貼畫正式分開。
圖片:http://jssxx.bjchye.cn/54/My%20Web%20Sites/Img212009436.jpg
192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九屆奧運會會徽
1920年,奧運會選擇了比利時一個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歐洲最繁榮的商業和藝術城市安特衛普。1928年,荷蘭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又以其濃厚的人文歷史吸引了全世界崇尚運動的人們。兩屆奧運會在會標的設計風格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相對於安特衛普,八年後的阿姆斯特丹奧運會會標融入了更多現代因素。藍色的背景上,一名長跑運動員高舉象徵勝利的白色月桂枝。會徽底部飄揚著荷蘭國旗色紅、白、藍三色波浪。會徽創造性地將荷蘭、運動、勝利、奧林匹克等元素融為一體。
圖片:http://jssxx.bjchye.cn/54/My%20Web%20Sites/2004111995251149.jpg
1932年美國洛杉磯第十屆奧運會會徽(第一個使用奧運標志的會徽)
兩屆洛杉磯奧運會,對中國人來說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1932年,劉長春首次代表中國參加了奧運會的田徑比賽,而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則是新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後,首次組團參加夏季奧運會。 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會徽的主體是東道主美國的國旗,奧運五環標志居於會徽正中,代表勝利的月桂枝穿梭其間,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首次出現在了奧運會徽中,充分展示了美國人所追求的美國精神。
http://jssxx.bjchye.cn/54/My%20Web%20Sites/2004111995431262.jpg
第十二屆奧運會和第十三屆奧運會
國際奧委會選定東京為第十二屆奧運會的舉辦地,第十二屆奧運會原定1940年9月21日至10月6日舉行。1937年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日本奧委會在軍方壓力下,不得不宣布1940年日本無法舉行奧運會。在這種形勢下,國際奧委會決定將夏季奧運會會址改在赫爾辛基,會期定在1940年7月20日至8月4日。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0年1月1日芬蘭通知國際奧委會放棄主辦權。隨後,戰火遍及歐洲和世界各地,第十二屆奧運會也就隨之流產了。
二戰前夕,國際奧委會還選定了第十三屆奧運會會址。1939年7月6日至9日國際奧委會倫敦會議將運動會會址選在倫敦。但是這屆奧運會也因戰爭而未能舉行。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11.jpg
1948年英國倫敦第十四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11.jpg
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第十五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12.jpg
1956年澳大利亞墨爾本第十六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13.jpg
1960年義大利羅馬第十七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14.jpg
1964年日本東京第十八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15.jpg
1968年墨西哥墨西哥城第十九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
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16.jpg
1972年德國慕尼黑第二十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17.jpg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第二十一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
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18.jpg
1980年前蘇聯莫斯科第二十二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19.jpg
1984年美國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20.jpg
1988年韓國漢城第二十四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21.jpg
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第二十五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22.jpg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第二十六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23.jpg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第二十七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24.jpg
2004年希臘雅典第二十八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my.lenovo.net/images/base/photov.swf?site=http://my.lenovo.net&;itemid=1261&hash=
2008年中國北京第二十九屆奧運會會徽
圖片:http://www.dehuaphoto.com/upimgs/logo/lijieaoyunhuihuihui/26.jpg
I. 世界四大電影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法國的戛納電影節因舉辦地擁有大海、美女和陽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稱為3S電影節。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戛納電影節是一個不關心政治的真空地帶,是一個濃縮的好像人們能直接聯系,講同一種語言的微觀世界。」
尚·高克(Jean Cocteau)
1939年,法國教育及藝術部部長讓·扎伊(Jean Zay)提議在法國創建一個國際電影節。戛納因其「陽光及美麗的景色」而當選會址。
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第一屆嘎納國際電影節,由路易·盧密耶(Louis Lumière)擔任主席,但是被二戰延誤。1945年,法國國家文藝協會(AFAA)再度被要求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組織電影節;自1946起,剛創造的法國國家電影中心也聯合支持。
1946年9月20日,戛納國際電影節作為戰後的第一個重要的國際文化盛事,在戛納的舊賭場里舉行。當時,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一個設有董事會的非營利組織;並在1972年變成慈善機構。除了1948年和1950年 —— 因為缺乏資金戛納電影節被取消以外—— 每年都舉行為期兩周的戛納電影節;1951年以前是在9月舉行,後來變成 5月。1968年,戛納電影節因政治騷亂被迫中斷。
最開始的時候,戛納電影節主要是一個旅遊和社交事件,更像是電影論壇而非 賽事。 幾乎所有參展的電影都可獲得獎項。歷經多年後,隨著參加者的急劇增加和新的經濟後盾,戛納電影節改變了原來的定位,逐漸演變為電影工業中最為媒體關注的年度盛事。時至今日,每年約有一千六百個媒體的四千多個記者參加戛納電影節。 1959年「電影市場」的創建更增添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其不但提供了一個商業平台,而且為電影工業的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會晤及討論提供了便利 。在其不斷發展的45年間,戛納電影場已成為全球電影行業的主要市場。同樣,在2000年創建的圍繞電影宮的國際村(Village International)也使越來越多的國家能促進自己的文化及電影,並為他們的製片人和電影工業提供支持。
與正式提名並行的是1962年創建的「國際影評周」和1969年創建的「導演雙周」。這兩項活動都設有各自的競賽單元。1978年,時任電影節總代表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金攝影機獎」(Caméra d'or),以獎勵三個競賽中的最佳影片。
戛納國際電影節初期,是由各國選送自己的電影來參賽。1972年,總代表莫里斯·貝西(Maurice Bessy),電影節主席法伍爾·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會毅然決定戛納電影節自此將是參賽影片提名的唯一決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圍內提名參賽影片。這個決定標志著一個轉折點,很快被其他的電影節效仿。 1998年,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電影基石」(Cinéfondation)提名全球電影學校的短片和中片,旨在發現和提攜新的電影人才。自此,各國家和地區的兩千多部電影被送到電影節競選提名。
追隨電影基石的構想,2000年的秋天在巴黎開辦的戛納電影節官邸也是為年輕的電影人提供在國外發展自己的拍攝計劃的機會並鼓勵其在國際的推廣。
2000年,自1978年起一直擔任戛納電影節的總代表的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繼皮爾·福娃(Pierre Viot)之後被董事會選為主席 。皮爾·福娃(Pierre Viot)從1985年到2000年擔任主席,2000年成為電影基石會長。從2001年起,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由戛納電影節總經理維若妮卡·蓋拉(Véronique Cayla)及藝術總監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協助工作。
他們加強了戛納電影節作為年度國際電影講壇的地位。所有的電影風格、學派和類型都各得其所。無論是通過電影放映還是通過眾多豐富電影節的文化、藝術活動:討論會、表彰會、大使講堂、音樂會、展覽等,其永恆的目標是為了電影藝術的成長服務。 戛納電影節不僅是電影產業從業人員聚會的理想場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進電影發展的藝術家的才能。歷經數年,戛納電影節以其在電影的藝術水準和商業影響之間取得的平衡著稱於世。不但為展示的影片保證了一個獨特的國際化的平台,而且在維護「為廣泛的受眾提供電影產品」的理念同時,也揭示和反映世界電影的發展和趨勢。
J. 今年戛納電影節上秦海璐佩戴的那個耳環是哪個牌子的呀,好漂亮,好喜
是指那個天鵝造型的耳環么,好像是法國寶詩龍Boucheron的耶,叫什麼CYPRIS鑽石天鵝耳環。聽說這個系列上的天鵝象徵著永恆的愛喲~ 因為Cypris 是愛、歡愉和美之女神的希臘語名字,而她的坐騎是一隻白天鵝,so,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