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結合電影談談色彩在電影中的作用
摘要】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觀眾的日益挑剔,無論是在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中,還是在形式主義、表現主義風格的影片中,色彩變成了無可取代的電影藝術語言,既傳遞情感,又表現思想,既烘托氣氛,又體現風格。色彩成就了中外電影人的夢想,提升了觀眾的審美層次。色彩是影象時代和歷史進程中的催化劑,有了它,電影世界及世界的電影才有了看不盡的主題。
【關鍵詞】視覺語言 情感主題 色彩基調表現
1927年,電影藝術由無聲跨進了有聲時代,使電影藝術更富有現實感和感染力。1935年。彩色技術首次在美國馬摩里安執導的電影《浮華世界》中運用,使電影由黑白兩色到彩色。不但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享受,更為電影藝術增添了新的魅力。
一、電影色彩簡史回顧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彩色技術在電影中得到進一步完善,能夠靈活、有區別地用彩色反映現實,但受繪畫的影響。攝影主張對現實對象進行藝術加工、修飾和改造,強調視覺造型形象的象徵性和寓意性,追求畫面氣氛和意境,使銀幕圖像更接近繪畫的要求。五六十年代,電影觀念發生巨大變化,人們開始追求真實可信的銀幕效果,加之這一時期,電影移動攝影的廣泛應用,充分發揮了「照相本性」,彩色膠片的大量生產,為電影豐富的色彩表現提供了條件,促使電影藝術向「再現現實、接近生活」方面發展。自七八十年代始,電影技術已經成熟。表現手段日臻完善,中國電影人也開始認識到色彩的重要性,電影的色彩觀念也隨之進入了中國電影人的視野,並很快被付諸於實踐。1979年,電影《小花》和《生活的顫音》率先對電影色彩的運用進行了有意識的探索。《小花》全片共有12個回憶性的黑白片斷插入彩色片中,導演意圖通過畫面色彩上的對比和交叉來完成影片的敘事。《生活的顫音》同樣在藝術形式上敢於突破,導演幾乎把當時能看到的比較新鮮的電影技巧都用了個遍。例如現實和回憶交叉的敘事方式,升格攝影和定格等。這兩部影片都使用了黑白片和彩色片交替的手法。既表現了人物的意識活動,也在劇作結構上作了一次嘗試。當今。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電影藝術也在順應著時代的潮流。滿足著人們的需求與渴望。色彩也在為電影藝術的進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色彩的情感作用
著名攝影師斯托拉羅曾經說過:「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沖突一樣。」張藝謀也曾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認為在電影的視覺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喚起人的情感波動的因素。……我自已認為。從生理上說,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馬上喚起人的情緒波動。」的確,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視覺語言。色彩作為電影藝術造型的一個重要的視覺元素,除了能還原景物的原有色彩,同時。還能傳遞感情,表達情緒:色彩不但可以表現思想主題,刻畫人物形象,體現時空轉換、創造情緒意境,烘托影片氣氛,更是構成影片風格的有力藝術手段。當然,由於人們對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映,這也就形成了色彩的情感作用。
比如:紅色——
紅色是太陽和火焰的色調,象徵著溫暖、熱量,是愛情、熱情、沖動、激烈等的感情象徵。紅色給人的視覺感受是熱烈而活躍,具有蓬勃向上的感覺。
紅色是最強有力的色彩,在電影中偏愛紅色。把紅色的表現推向極致的當數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他的影片《紅高梁》中紅紅的高梁酒。《菊豆》中的染坊。《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紅燈籠,甚至《秋菊打官司》中那一串串掛在牆頭上的紅辣椒,都構成了一種視覺張力,象徵著一種熱情的生命活力。
紅色還象徵著躁動、革命。在電影《活著》中。紅色被作為影片突出的飾物和象徵性的幕景。紅色的皮影戲、掛著大紅燈籠的賭場、紅色的標語、紅色的毛主席畫像、紅袖章、紅寶書等在影片中十分醒目。
在中國的民俗中。尤其是在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中。紅色是主色調,象徵著喜悅、吉祥、慶典。
黃色——
黃色給人以明朗和歡樂的感覺,常常被用來象徵幸福和溫馨。黃色因明度高,容易從背景中顯現出來。具有引人注目、吸引觀者視線的力量和條件。
在我國歷史傳統中,以黃色為神聖、權貴、至高無上的皇權的標志。義大利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使他的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由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攝影)彌漫在撲朔迷離的黃色中,這是熱情、慾望和瘋狂的象徵。在他導演的電影《末代皇帝》(由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攝影)中,又用明亮的紅與黃拍出了中國皇宮的金碧輝煌,給人以華麗隆重的視覺感受。
藍色——
藍色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冷的感覺,所以象徵著寒冷。蘭色還包含著抑鬱和憂傷的成分。歌德在《色彩理論》中曾經談到,藍色是一種能量。它處於負軸,最純粹的藍色是一種奪人的虛無,是蠱惑與寧靜這對矛盾的綜合體。最能感受到藍色調的是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三色」電影之一《藍色))。影片籠罩在憂郁的藍色之中,藍色的游泳池,藍色水晶樣迷離的玻璃串燈飾,既為女主人公營造了一個獨特的心理背景,又給觀眾帶來了視覺的愉悅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張藝謀的影片《千里走單騎》中有大量展現原生態天空的鏡頭,那種純粹青透的湛藍有一種震人心魄的美麗,延續了一種回歸質朴與本真的風格,以水面無波、平鋪直敘的方式,反映了親情的厚重深沉之美。
綠色——
綠色是自然生命中最生意盎然的色彩,也是紅色的對比色,有一種平靜、穩定、希望的感覺,是一種最適宜人眼睛的色彩。綠色象徵著和平,代表著春天。在武俠大片《十面埋伏》中,天與地、人與物,整個畫面凝合成一片壯觀的綠色海洋。那片綠看得讓人心動,讓人神往。
黑色與白色——
黑色與白色是無彩色,和其它有彩色一樣,也起到表達感情的作用。黑色往往使人聯想到死亡、憂愁,易產生失望、黑暗、陰險、罪惡的感覺:白色使人聯想到光明、清晰、神聖,易產生純潔、淡雅、穩定的感覺。但因黑色和白色是所有色彩中明度最低和最高的色彩,所以黑色的情緒又具有低沉、凝重、庄嚴等感覺,白色具有虛無、冷淡、和平等感覺。但由於個人或國家或民族不同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和觀念,也會形成差異的情感作用。例如白色在西方是純潔愛情的象徵,婚紗是白色的:而在我國則常常以白色為孝服,西方參加葬禮穿的是黑色服裝。在我國傳統戲劇中,紅色是忠良的標志,黑色表示正值威嚴,白色則表示是奸詐刁滑,傳統戲劇臉譜都按此規律描繪。
暗黑色在影片《英雄》中,表現了秦王朝的威嚴與冷酷。前蘇聯的著名導演安德列·塔爾可夫斯基的《潛行者》,所有的空間都以黑色為基調的,就像一座凋零的廢墟,就連潛行者身上的著裝,也是一身黑。黑色
http://cache..com/c?m=595bb72fc7171080de34&p=91759a44d49e01fc57e8c112135c&user=
2. 怎樣對一部電影的色彩進行分析怎樣寫影評
這是我們當時一個山東大學博士講課的內部資料網路上沒有貢獻給你吧祝你取得好成績
1、電影是科技發展的產物,也是人類想像自身與世界關系的產物。影像和聲畫表現的意識形態性和藝術性。從口頭語言文化,到文字語言文化,到以音像為特點的影像文化。
2、電影的兩大類:紀實風格(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盧米埃爾,中國早期電影)
戲劇風格(受舞台劇的影響,場面,情節和明星)
3、電影的類型化:這是電影與意識形態生產,加藝術生產的必要要求,工業美學和商業倫理的要求。意識形態的要求(例如反特片的形成)市場的需求(西部片的興起。新反特片的興起)
三個階段:一是類型形成期(火車大劫案)
二是類型經典化期(搜索者,教父,
美國往事(萊翁內)具有了巴贊所說的超類型的特點)
三是類型反類型的改寫和戲擬、雜耍。(例如好萊塢的《驚聲尖叫》系列,佐藤浩市,佐藤英明,伊勢谷友介,香川照之主演,三池崇史導演的《素喜燒》對於西部片的改寫)。
4、電影評論:(定義)一種藝術活動,是實現電影的三重價值,藝術的,社會的,經濟的重要手段。從狹義上講,影評是針對一部影視藝術作品或者一種影視現象在專業理論指導下的一種研究行為,它需要系統地掌握中外影視發展史,影視技巧,影視批評學和新聞傳播理論的方面的基本知識。而專指寫作而言,則是一種特殊的論說文。
電影鑒賞,形式研究,文化批評。三大類型。
5、目前,現階段電影評論寫作的要求:
1)通順而優美的語言。
2)理解電影的主旨
3)掌握基本的電影形式特點和技巧特徵。
4)能夠敏感地把握幾個細節。(例如,對於場面調度的分析《和你在一起》、《霸王別姬》中化妝對於文革批鬥一個場面的作用)。
5)好的文章構思和結構。符合論說文的要求。
電影的基本技術:
1、蒙太奇:montage原指結構組裝的建築學用語,剪輯與組合的電影表現手法,4頁
蒙太奇就是將攝影機拍攝下來的鏡頭,按照生活邏輯,推理順序、作者的觀點傾向及其美學原則聯結起來的手段。
有的說是鏡頭的組接,有的說是聲畫的組合也是蒙太奇(如傅正義)
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匯,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每一個鏡頭的景別、角度、長度,運動形式,以及畫面與音響組合的方式,都包含著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說,從鏡頭開始就已經在使用蒙太奇了。與此同時,在對鏡頭的角度、焦距、長短的處理中,就已經包含著攝制者的意志、情緒、褒貶、匠心了。
蒙太奇就是影片的連接法,整部片子有結構,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結構,在電影上,把這種連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實際上,也就是將一個個的鏡頭組成一個段,再把一個個的小段組成一大段,再把一個個的大段組織成為一部電影,這中間並沒有什麼神秘,也沒有什麼訣竅,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邏輯,合乎生活和視覺的邏輯。格里菲斯最後一分鍾營救,愛森絲坦熬德薩階梯。
2、蒙太奇的分類和效果。
(敘事蒙太奇,表意蒙太奇)
普多夫金試驗:(一把槍和一張笑臉和一張驚懼的臉的不同順序的組合變化))
庫里肖夫效應:(在一個沒有任何錶情的演員的特寫後面接上3個不同的片斷,第一個是一盆湯,第二個是躺著女屍的棺材,第三個是抱著玩具的女孩)。
敘事:講述故事的方式(平行蒙太奇(《董存瑞》的分手後不同的敘事),交叉蒙太奇(《一個國家的誕生》),叫板蒙太奇(說曹操,曹操到,《五十一號兵站》中的無縫鋼管。與叫板相反的是錯覺蒙太奇(如《五十一號兵站》中特務被地下黨人打,接著的鏡頭是特務頭目抬起頭來)復現蒙太奇(《鄉村女教師》中的地球儀))夾敘夾議式蒙太奇(如《傷逝》),夢幻蒙太奇(在不同的時空中跳躍))
表意:抒發情感,象徵或者隱喻。(對比蒙太奇(《一江春水向東流》張忠良和王麗珍的跳舞鏡頭和日本兵的馬靴),象徵蒙太奇(《英雄兒女》中的王成犧牲鏡頭),愛森斯坦雜耍蒙太奇《發條橙》)敘事(雙旗鎮刀客,鄉村女教師,51號兵站,三國演義,傷逝,一個國家的誕生,董存瑞,牛虻)表意(一江春
3. 如何評價希區柯克電影中,對於顏色的運用
心理懸疑片,利用你自己的想像來嚇倒你自己,他擅長運用樓梯,陰影來製造特殊的心理模式。而不是憑借血腥的鏡頭和音效。他還有流暢的剪輯技術。反應人們的急躁與焦慮。
4. 結合電影,談談色彩在電影中的符碼作用
在格林納威的影片《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色彩是被編碼了的,這種符碼化通常包含一種整體性:藍色--停車場,綠色--廚房,紅色--餐廳,白色--衛生間,黃色--醫院,金色--藏書間。在一些訪談中格林那威已談到了這些顏色的隱喻意義。可是色彩在運作時整個跟誤察錯看有關。例如,影片開始時艾伯特罵喬治娜穿什麼黑衣服,她說穿著藍衣服。事實上在餐廳里她穿的是紅的,而在白色的衛生間她的衣服又變白了,還帶著黑色的羽飾(她看起來象是《去年在馬里安巴》里的德爾芬o塞麗)。這種"運作"跟雷奈另一部片子《天命》里的色彩編碼相反,在《天命》里克勞德和索尼亞的廚房是黑白相間的,而卧室、床單、酒以及跟寫東西的克利夫o朗安(吉爾居飾)有關的所有東西都是紅的。在格林那威這里玩笑是邁克爾在餐廳是棕褐色,在衛生間也一樣。而且在影片最後,里夏爾說了一大通話,為東西是黑色要價較高,說是因為"吃黑的食物就象是消費死亡",而被煮熟的邁克爾依然是棕褐一片。在格林那威的《一個Z和兩個O》里,動物園里的各種外來動物以表示色彩編碼和隱喻色彩斑瀾的巨嘴鳥和極樂鳥,代表被肯定的生活,而黑白條條的斑馬,代表死亡和不可思議之物;在《畫師的合同》里,奈維爾的黑白色的素描,相對於被畫物的華麗色彩,其功能意義亦是一樣的。可是在《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格林那威彷彿是自言自語:很好,我將把色彩予以編碼,這會把懶惰的觀眾騙過來讓他們輕易地混入敘事,然後我會破壞這種編碼,開個把玩笑,和他們逗逗樂子。塔倫蒂諾的《落水狗》顯然也有這種傾向,一夥"職業的賊"策劃了一起搶劫,彼此之間不知道對方的姓名、來自何處,他們所在的倉庫和車內都被刻意地塗成了白色,他們之間互相的稱呼是"褐先生"、"藍先生"、"金先生"、"白先生"、"橙先生"和"粉紅先生"。
5. 求法國電影《藍》從色彩造型角度分析
法國人那棕色的卷發和美妙的法語發音就像是巧克力遇上了交響樂,莊重灑脫攪拌著溫柔浪漫,讓人久久品味其中。法國的電影是生活氣息十分濃郁的,在法國人的生活中愛情是永恆的主題。愛情和哲理交織,愛情和道德碰撞,愛情是法國的味道和香氣。「骨灰級」的殿堂大師基斯洛夫斯基用愛情為我們的法國電影之旅開辟了新的視角——愛是哲理的載體和人性深刻的反思。基斯洛夫斯基的《藍》、《白》、《紅》三部影片恰好代表了法國國旗的三種顏色——藍、白、紅,分別寓意了自由、平等、博愛。 《白》中地鐵隧道里,小夥子拿出了槍,你確定要死嗎?確定!真的確定?確定!碰!一聲槍響(空),老男人哆嗦著倒下了。你真的確定要死嗎?老男人搖了搖頭,小夥子哆嗦著出了汗。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談到白色的平等主題時說:「我們了解平等的理念,人人都嚮往平等的地位,但我認為這完全不是真的。我不認為有哪個人真的想平等,每個人都想『更平等』」。妓女在酒吧里跳脫衣舞,但是誰都有尊嚴。當她看到自己貧窮的父親在酒吧時,她求女主人公將自己的父親勸走。當女主人公將自己的遺產留給自己丈夫的情人時我看到了自由。給別人自由自己也得到了自由,這是生命的解脫。我忘不了《藍》給我的震撼和對我的啟迪。有偷窺欲的老男人聽到女主人公乘坐的船出了事,瞪著電視看倖存幾個人的畫面,當看到女主人公還活著,可是她跟她的男朋友在一起時,老男人流下了眼淚……淚水是復雜的是發自內心的是純潔的。那就是愛。那是人生的意義,靈魂因為有愛而滿足。《紅》是他的封箱之作,在一部部對生命破碎和背離的描繪之後,基斯洛夫斯基終於表達了他對愛的肯定和盼望。在靜靜的夜晚,當我品著微甜的咖啡欣賞著基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時,內心感受到絲絲的苦楚和焦慮。然而《藍》、《白》、《紅》卻已經在我記憶的深處留下這來自法國電影的濃郁的純香。
6. 影評分析色調萬能句子
影評分析色調萬能句子:
紅色:象徵著生命、血、朝氣蓬勃、愛情、暴力、革命……
黃色:象徵著陽光、歡樂、溫暖、享樂……
綠色:象徵著生長、生命、青春……
紫色:象徵著高貴、犧牲……
藍色:象徵著冷靜、平和、純潔、高雅、憂郁、浪漫……
寫影評用的萬能句
一般來說,寫正規一點的影評一定要分析的有——故事線,敘事風格,鏡頭語言,配樂。上述四點,你截取任意亮點作為敘述就可以。
比如:本片在敘事手法上運用了倒敘的手法。把結局先給觀眾知曉,然後再慢慢地將整個故事的長卷拉出來。本片的主線故事主要陳述了……
電影的配樂主要由XXX完成,這位電影配樂人曾製作過XXX的電影原聲。在這部電影中,他的配樂充分展示了他作為XX類型電影的頂級配樂師的才華。
當然,除了整個人類對色彩的共同的生理、心理的反應之外,不同的民族由於其文化傳統的不同,他們對色彩可能也會有他們獨到的反應。如中國人對黃色有一種他們特有的情感。
7. 如何評價電影《螢火之森》的色彩運用
《螢火之森》是一部很美好的電影。
整部動漫通過女孩螢對阿銀的回憶,引出了她和他在夏天中的種種,用細膩的畫筆,描繪了一個朦朧的、凄美的愛情故事。
日本人喜歡櫻花,喜歡那瞬間綻放極致的美麗,他們喜歡追求美,動畫里,他們的一個擁抱,就像是隕落之前最燦爛的開放。因為太美,所以才會感動,才會遺憾。
8. 請問張藝謀的《英雄》你對他片中的色彩有什麼看法
第一幅,紅色
第二幅,藍色
第三幅,綠色
第四幅,白色
四個故事四種顏色,很有心的設計。
在楓樹林里章死的時候眼前的紅色漸漸加深,很唯美的畫面。
在綠色的湖面上樑和李意念比武的時候衣服也是綠色。
梁和張死時在沙漠,整片黃色里就有一處白色在點綴,白色的衣服在風中飛舞......沉默而凄美的感覺
9. 怎麼評論電影色彩,具體評論電影色彩的格式
有專門評價電影色彩的格式嗎?
看影評寫影評這么多年都沒遇見。
可能是色彩學的范疇吧!
10. 淺談現代電影中的色彩構成都有哪些
顏色產生意味
自遠古開端,在很多范疇里,顏色被編碼以後成為通訊工具,這是顏色意味意義的開端。在人的視覺世界裡,顏色是情感的意味。人們在生活消費理論中構成的一些顏色習氣,會使得一些顏色覺得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永久和意味。在電影中,常常會經過人們對顏色存在的一些固定聯想而設計影片的顏色。比方「紅色在中國多數代表喜慶,在西方則意味青春、熱情、暖和、生命、鮮血、火、愛情、情慾……;綠色意味生命、安康、戰爭、希望;黃色意味希望、收獲、豐盛、甜美、香酥;藍色神秘、長久、沉靜、明智、博大……
在《英雄》中,白色意味最美麗的死亡,藍色意味最崇高的比賽,紅色意味最織熱的生命,綠色意味最寧靜的回想,圖像學上,除去文化傳統的一些出入,黑色意味最博大的襟懷,也常常是憂傷和嚴肅的符號,紅色則是「火和血的顏色,它能夠作為任何鋒利猛烈的東西的隱喻。因此,紅色在我們的交通代碼中被選為『停頓』的代碼符號和政治中反動黨的標志並非出於偶爾。」藍色更合適表現感情上的哀婉,這一點無須贅述。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被稱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電影,由於安東尼奧尼象一個畫家那樣處置顏色,他運用了不同技巧來別離與構成顏色,以期發明出一種特殊的理想,一種與主要人物朱麗婭娜的心理狀態分歧的理想。黃色的濃煙、藍色的海、紅色的巨型鋼鐵機械和房間,綠色的田野顯現出安東尼奧尼對工業文化的理性考慮。他對顏色的處置恰如冷籠統畫家蒙德里安;伯格曼的《呼喊與細語》里,那房間的紅色令人印象深入,似乎是人的心臟,穿白袍的女人像交往於心室心房之間。正是在這內心般的空間里,艾格尼斯和她的姊妹們同受煎熬;執迷地用顏色來表達意味意義的作品還有黑澤明的《夢》,庫布里克的《發條桔子》。顯而易見,在人的視覺世界裡,顏色是情感的意味。
在電影中,單一顏色並不能有所作為。顏色只要進入到構造層面才具有審美價值,只要在各個部分色彩的互相關系(或者我們也能夠稱之為語境)中我們才幹正確天文解它的意義。愛森斯坦說:除非我們可以覺得出貫串整個影片的顏色運動的「線索」,否則我們就很難對電影中的顏色有所作為。顏色是人類思想的載體,對人類情感的傳達,作為電影的言語,也是電影的靈魂和精華,是一部電影脫穎而出的利器。 在電影中,顏色作為重要的言語之一,是能夠說話的。在對人們構成了直接、激烈的視覺沖擊的同時,又與觀眾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作為年輕的藝術門類——電影從最初的無聲片、黑白片到今天平面聲的彩色片,這期間閱歷了近一個世紀不時完善和探求的過程。顏色作為電影中一個極端重要的視覺元素,不斷以來為描寫角色的情感,為營造場景環境的氣氛,為促進劇情、豐厚畫面、增強真實感,進步電影自身的觀賞價值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文章轉載來之論文網:www.home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