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電影大片
名稱解釋
指投資大、製作成本高的電影片,多為題材重大、影響面廣並有著名影星主演的電影片,稱為「大片」。
顧名思義,大片就是由大導演、大腕、大製作、大投入、大場面、大陣容、大回報等等「大」級別的電影作品。
[編輯本段]舉例說明
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泰坦尼克號》。
導演是詹姆斯·卡梅倫James Cameron;
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絲萊特/凱茜·貝茨/格羅麗亞·斯圖爾特 ;
獲得第6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效、最佳攝影等11項大獎。
《泰坦尼克》在全球的票房收入為18億美元,其中北美地區收入為6億美元,位居全球及北美地區歷史最賣座片的第一名,其紀錄迄今仍無影片能超越,是目前電影史上最高的票房記錄影片,同時也是奧斯卡最多獲獎影片。但是目前,該片所創造的票房記錄已經被打破,而打破這一紀錄的正是詹姆斯·卡梅倫James Cameron自己,打破該記錄的是科幻大片《阿凡達》。
[編輯本段]歷史來由
「大片」一詞最早開始使用是在1994年。當年中國廣電部電影局批准了中影公司經理吳孟辰以分賬方式進口外國一流影片的建議,提出每年可以由中電視系列劇團統一進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現在已改為每年僅從美國進口20部影片,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在此限)。每年進口的這10部影片往往為好萊塢的大製作,預算較高,故而又被人稱為10部進口「大片」。在這之後的幾年裡,進口大片雖然數量很少,票房卻佔到中國大陸票房的50%以上,外國製片商,國內發行商中電視系列劇團以及放映影片的國內院線都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編輯本段]中國大片
面對好萊塢大片的侵襲,兩岸三地的電影人也在嘗試走大製作的路線。然而整個90年代,限於有限的市場,本土製作的華語片的最高投資也不過幾百萬美元,與好萊塢動輒上億的投資相比,實在無法稱為「大片」。
真正開啟了華語大片時代的是2000年台灣導演李安拍攝的預算為$15,000,000的《卧虎藏龍》。《卧虎藏龍》在全球回收票房$228,000,000,並且一舉奪得當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此前最「貴」的華語電影是1999年由中國大陸導演陳凱歌執導,中日兩國聯合製作的《荊軻刺秦王》,耗資8000萬人民幣。該片雖然在日本獲得了8.2億日元的票房,但是因為在主要市場中國大陸票房慘敗,仍然以巨額虧損收場。
受到《卧虎藏龍》商業成功的鼓舞,大中華地區有越來越多的高投資的電影被製作發行。華語電影也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⑵ 好看的歐美大片電影
好看的歐美大片電影有:《傲慢與偏見》、《泰坦尼克號》、《怦然心動》、《遇見你之前》、《戀戀筆記本》。
1、《傲慢與偏見》
一部經典的愛情喜劇,以英國鄉間女教師伊麗莎白·班納特與達西的戀情為主線,講述了兩個人在嚴格的社會觀念和家庭壓力下逐漸改變彼此的態度和觀點的故事。該片通過幽默而真摯的表演,展現了那個時代的階層固化和對愛情的堅持追求。它不僅讓觀眾笑中帶淚,也讓人思考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和偏見,以及真實與錯誤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