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魔法阿媽》電影鏡頭、軸線、場面調度、色彩與光影、聲音設計、剪輯分析。
魔法阿媽 豆豆和小扁的初遇 魔法阿嫲(稻田電影工作室出品) 又名:Grandma and Her Ghosts(1998) 原名:阿嫲倘賣沒(製作初期定的名字,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改了) 首部進軍國際影展的華人原創卡通片 故事講述了豆豆的爸爸因為出了車禍,豆豆不得不暫時去那外表看起來很可怕的阿嫲(外婆)家住一段時間,由於阿嫲有著制服妖怪的能力,更是一個專捉惡鬼的大師,使得鬼怪都很怕她,其中一個被關在罐子里的鬼怪因為豆豆的貪玩,不小心給溜了出來,鬼怪為了對付阿嫲,欺騙豆豆收集阿嫲的眼淚,企圖阻止阿嫲來收服自己。。。。。。。。。。 卡通特色: 加入許多中國民間色彩的元素,尤其以鬼節習俗和漁村風情更為突出,更顯出自己的特色。若論畫功、故事,魔法阿媽 肯定是沒法跟美國的迪士尼或日本的宮崎峻這些老大哥相比,但其製作的誠意則是不容否定的,至少他們沒有依靠電腦,全部是畫師們一筆一畫勾勒的(由日本擔任顧問及後期工作),他們亦沒有請外援(跨國與韓國合作難道對方只提供了資金?),由故事結構到人物造型一手包辦,不受商業考慮的羈絆(起碼我是不信)。唯一不夠的是資金和時間(這點我認同)。 主要人物: 婆婆:表面上是一個以賣魚蛋為生的老婦,其實家族自祖父那代開始已肩負起捉鬼使命,然而卻被親生女兒指為迷信。外表凶惡、嚴肅,其實很疼惜女兒及孫子豆豆,為對付上了貓(酷羅)身的惡魔,不惜與狗(西羅)調轉軀殼,險些喪命。 豆豆:五歲,頑皮無知,因為爸爸出了車禍而被媽媽送到基隆外婆家住,感到外婆凶惡、古怪,為返回城市媽媽的懷抱,不惜答應把外婆賣掉,害外婆被車撞倒,最後認清一切是惡魔的詭計,和外婆一起捉拿惡鬼。 小扁:一條可愛的蛇,給車壓扁後,意外給豆豆發現。並答應幫助它投胎,因此成了豆豆那看不見的朋友。 小女孩:一個性格內向,手裡拿著個玩具娃娃,特害怕牛頭馬面而不敢投胎。在中元節放水燈的時候意外與豆豆相識,自此小豆豆又多了一個看不見的朋友。 阿民(內地稱阿寶):說話結巴,是豆豆來到阿媽家後認識的第一位朋友。擁有豆豆看不見的大鯨魚朋友,後來獨身一人去救大鯨魚卻被惡鬼捉了。 製作人員: 導演:王小棣(Siu-Di Wang) 主演:文英 (Wen Ying)/庄博文/許傑輝 動畫設計師:麥仁傑 故事版:麥仁傑 監制:王小棣、李春滿 編劇:黃黎明 製片:黃黎明 音樂指導:史擷詠 錄音:杜篤之 顧問:庄正彬 助理製片:安哲毅 前期製片:王耿瑜 美術指導:李鴻祥 構圖:郭錦洲、陳偉松、王登鈺 KiKi工作室、陳慶升 麥仁傑 動畫製作:Plus One Animation Co Ltd 杜比混音:偉意工作室 剪接:雷震卿 中文字幕:溫郁芳 字幕製作:塗茂松 幕後配音:文英、庄博文、許傑輝 影片類型:動畫/喜劇 國家/地區:台灣 影片長度:79分鍾 對白語言:國語(含部分閩南語) 官方網站: http://movie.kingnet.com.tw/channelk/magicgrandma/ 登場人物: 阿媽 配音:文英 豆豆 配音:庄博文 酷羅 配音:許傑輝 小扁 配音:庄建昱 巨人 配音:黃仲昆 阿明 配音:簡大智 大馬面 配音:李小平 大牛頭 配音:羅北安 醫生 配音:陳玉勛 護士 配音:陳秀如 局長 配音:王明台 警察 配音:趙正平 爸爸 配音:麥仁傑 媽媽 配音:溫莉荃 娃娃 配音:庄岱文 小鬼 配音:王耀華 金水婆 配音:陳月娥 各地上映詳細時間及地點: 香港 2000年10月13日 以色列 2001年7月12日 台灣 1998年01月1日 韓國 199?年 參展 / 獲獎記錄: 1998: 魔法阿媽 獲得第一屆台北電影節(原中時晚報電影獎)商業類年度最佳影片及第三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片入圍(因被金馬獎評審指為「倡導迷信」,因此與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無緣) 1999: 魔法阿媽 獲得中時晚報華語電影獎優秀作品、美國洛杉磯國際頻道電視台亞太地區優良電影及第十六屆美國芝加哥國際兒童影展動畫影片佳作獎,並應邀參加13個國際影展 詳細參展 / 獲獎記錄: 1998 台北國際影展,閉幕片 1998 台北電影節年度最佳影片 1998 台北金馬獎最佳動畫片入圍 1998 加拿大溫哥華影展 1999 香港電影節 1999 新加坡影展 1999 美國舊金山國際電影節 1999 美國費城國際電影節 1999 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 1999 曼谷國際電影節 1999 日本福岡亞洲電影節 1999 美國紐約國際電影節 1999 美國芝加哥兒童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年度佳片 1999 第一屆台北電影節年度最佳影片獎 1999 芝加哥兒童電影節佳作 2003 英國艾斯特影展 2003 捷克茲林影展 2004 蒙古台灣影展 2004 台灣鬼魅影展台北電影節年度最佳影片 導演簡介: 王小棣,1953年生於台北,美國德州三一大學戲劇碩士。1979年回台灣創辦民心影視公司,1992年和黃黎明創辦了民心劇場和稻田電影工作室。 幕後/花絮: 人人都有一顆童心的導演王小棣 記:你一直都是拍劇情片的,為什麼會有興趣製作一部動畫電影? 王:我看到宮畸峻的動畫很感動,特別是他的《魔女宅急便》,還有他之前的作品《再見螢火蟲》,我覺得台灣因為傳統與教育制度,令我們的想像力越來越窄,為什麼我們沒有好好的發揮我們的想像力。 記:《魔法阿媽》的故事有沒有特別的意義? 王:我們的父母都是從舊社會來的,整天就跟你說我們以前怎樣苦。但我們的孩子卻是180度的不同,一屋都是玩具。你怎樣幫兩代溝通。上一代有他們的經歷,有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包容。有他們對天地的看法。《魔法阿媽》的鬼阿媽是非常大度的,她有現代的一面,也有傳統的一面。我們安排一個小朋友走進阿媽的世界,讓他去發現阿媽的世界也不是那麼古板的。 記:製作這部影片最困難的是什麼? 王:好萊塢的動畫片都是花幾年時間,上億元的製作,而我們因為拿了國片輔導金(1000萬新台幣),一定要在一年裡完成,製作費也只有四千萬台幣,沒有錢又要定時完成是很痛苦的。 記:這部影片在一些海外影展以至台北的影展都得到榮譽,你覺得評審為什麼會喜歡這部片? 王:一些專業的動畫家喜歡影片中的創意、幽默與想像力,他們也不介意你的影片的資金不足、品質沒有好萊塢製作精良。在台北電影節得到首獎,我想評審是想得獎的影片能讓觀眾欣賞。這部影片在美國上映的時候,有些ABC(美國出生的中國人),他們也很喜歡。 記:這部影片在台灣有人認同,是否台灣電影需要新的元素? 王:《魔法阿媽》能夠在台北電影節拿到首獎的原因,我想是評審希望有一些不太嚴肅的電影。當你聽到電影院里小朋友的笑聲是很動人的。你會有很深刻的體會。每個人都是有童心的,但因為經濟的壓力、工作的關系,我們必須將童心收藏起來,但《魔法阿媽》令他們得到了釋放,回憶起自己童年的點點滴滴
採納哦
『貳』 史上最受歡迎的25張電影海報設計
是什麼使電影海報成為標志性的海報?好萊塢大牌明星的出現?不一定。一個經典場景的重現?當然也不是。一張標志性的電影海報是一張已經烙進公眾意識的海報,它已經變得如此容易辨認,以至於你覺得你一直都知道它。一聽到電影的名字就會浮現在腦海中,無論你看了多少遍,它都會讓你興奮不已。
在這里,我們把最鼓舞人心的電影海報羅列出來,並詢問了創作者他們自己的一些創作想法,你可以從中知道這些海報設計背後的故事,以及一些其他設計師的評論。
01《奪寶奇兵》《奪寶奇兵》三部曲回顧了一個時代,那時男人是真正的男人,女人是真正的女人,膚色黝黑的種族刻板印象是真正的種族刻板印象。這幅漫畫風格的海報由理查德·阿瑟爾(Richard Amsel)設計,是一個小男孩的夢想——充滿了冒險、洋鬼子和浪漫的色彩。
1985年去世的阿瑟爾還為上世紀80年代的大片《閃電戈登》和《黑暗水晶》創作了標志性的海報藝術。他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我畫一些能讓人進入幻想王國的東西,那麼我就覺得自己完成了一些事情。」他確實做到了。
02《ET外星人》上大學時,約翰·阿爾文(John Alvin)為好萊塢擔任自由撰稿人。他幾乎不知道自己的副業為他自己35年135部電影的職業生涯鋪平了道路。
當時他在一家動畫工作室做插畫師,有人推薦他為《灼熱的馬鞍》畫海報。後來,阿爾文相繼為電影《銀翼殺手》、《美女與野獸》、《小精靈》和《E.T.外星人》創作海報。對於2008年去世的阿爾文(Alvin)來說,這個設計也帶有個人色彩:海報上孩子的手是他的女兒的手。
03《侏羅紀公園》這是什麼罕見的天才?創造一個關於恐龍主題公園的故事,以這個虛構公園的故事內銷售為特色,然後再將其與同名電影的真實品牌相結合。這張標志性的海報抓住了這一奇想,讓年輕人的心怦然心動,他們期待著看到通過當時具有開創性的CGI技術復活的霸王龍和翼手龍。
04《怪形前傳》那是1982年,藝術家德魯·斯特魯贊(Drew Struzan)的電話響了。來電者是環球影城的人。他們正在重新製作《怪形前傳》海報,需要海報藝術,問他感興趣嗎?這里有一個大問題,是截止日期為明天早上。而且,沒有照片作為參考,他們甚至沒有任何概念藝術。
「這是一次非常奇怪的經歷,」 「我立刻有了一個想法,這對我來說並不罕見。我穿上冬裝,妻子給我拍了一張寶麗來照片。」Drew Struzan把照片作為素描的基礎,傳真給了工作室。他們同意了這個想法,又拍了幾張照片,這次是用35毫米相機,Drew Struzan開始工作,整夜作畫。「早上9點,一個人出現在我的門口,問我畫好了嗎?我還有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所以我把它畫完了,他把它拿走了。」
設計師觀點
「一個簡單、神秘、恐怖的設計。這張海報以其簡潔、冰冷的調色板、大膽的冰形圖形和穿著冬裝的背光角色,僅僅暗示了這部電影是關於什麼的,這部電影是做什麼的,甚至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它遵循著不展示人物的老規則,讓想像力發揮作用。但一旦你看過這部電影,你就會意識到海報設計是多麼完美。」
05《回到未來》《回到未來》三部曲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人們的科幻小說。三部曲的目標讀者是普通人,而不是科幻迷,它的受歡迎程度代代相傳。盡管並非所有的預測都被證明是正確的,但它看起來並不過時。
第一部電影的創意設計是由電影海報之王德魯·斯特魯贊(Drew Struzan)設計的,在接下來的兩部電影中得到了巧妙的回放。在第二部電影中,博士站在馬蒂身後,在第三部電影中,博士的愛人克拉拉(Clara)也加入了進來。
06《美國麗人》人們很容易沉迷於20世紀80年代是主流電影的黃金時代,而忘記了90年代多廳影院提供的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電影。《美國麗人》就是其中之一,它採用了安全、郊區生活的陳詞濫調,講述了一個關於迷失的靈魂尋求擺脫苦難的故事,情節辛辣,但又奇怪地肯定了生活,顛覆了這些陳詞濫調。
從形象上講,這部電影圍繞著一個令人難忘的場景展開,一個裸身女學生沐浴在玫瑰中,在一個中年男子的幻想中扮演舞台中央的角色。海報中,這個場景被巧妙地表現了出來。字體排版被適當地縮減了,為圖片留出了空間,誘人的標語「近處看」——一種微妙的超現實主義的象徵。
07《月球》據該倫敦機構在海報上的官方說明:「電影的主題是孤獨、孤立、瘋狂和重生。我們創作了一幅探索這些主題的圖像,在風格上受到了六七十年代科幻小說的影響。」
這張單頁上點綴著月球的線索,從空曠的黑色空間到形成月球本身的旋轉、眩暈式的圓圈,中間是山姆·洛克威爾(Sam Rockwell)的瘦小、微微畏縮的身影。
設計師觀點
一張極簡而又引人注目的電影海報,完美地捕捉了人們在離家95萬英里之外所感受到的孤立和孤獨:山姆·洛克威爾(Sam Rockwell)看上去非常悲慘!它可愛、簡單、非常生動,同時避免了常見的情緒化陳詞濫調。
08《猜火車》在電影《猜火車》製作海報宣傳活動時,設計師馬克·布萊米爾(Mark Blamire)和羅布·奧康納(Rob O 『Connor)收到了一幅披頭士(Beatles)傳記片Backbeat的劇照,作為靈感來源。他們對這部電影的厭惡之情不亞於PolyGram的海報創意——電影中人物擠在一起的集體照。盡管他們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沒能使它起作用。
設計師觀點
「可以說,這是英國有史以來最具標志性的電影海報之一。主要演員以灰度圖像呈現,獨特風格的白色/橙色小寫Helvetica字體完美地捕捉到了電影的基調:90年代充滿活力的年輕毒品場景中隱藏著黑暗、憂郁的人物。」
09《銀翼殺手》如果說《星球大戰》把每個孩子都變成了科幻迷,那麼《銀翼殺手》對有思想的男女也是如此——尤其是那些對設計有著敏銳眼光的人。原版仍然以其驚人的、未來主義的城市景觀而聞名,而這幅令人驚嘆的作品無疑反映了視覺盛宴。色彩鮮明的畫面似乎跳出了畫面,喚起了電影中危險、黑暗和命運的主題。
10《50英尺高的女人》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處於混亂狀態中。電視正在征服美國,電影觀眾們對電影銀幕漠視,呆在家裡看《護目鏡》。電影公司以大片和昂貴的史詩來反擊,一方面是為了電影公司,另一方面是為了給汽車影院帶來轟動的B級電影。
每一部B級電影都需要一張合適的聳人聽聞的海報。這一件藝術品遠遠超過其他藝術品。《50英尺高的女人》立刻成為了邪典愛好者的最愛。與大多數棕色海報不同的是,這不是一個女人從一個幾乎什麼都沒穿的怪物面前逃跑——這個女人就是那個怪物(盡管她仍然幾乎什麼都沒穿)。
設計師觀點
這是一種似乎已經消失的藝術形式,人們一直在模仿它,但從未改進過,20世紀50年代科幻和恐怖熱潮的風格無與倫比。這幅50英尺高的女性作品——雖然以今天的恐怖標准來看有些俗氣——是一幅大膽構圖的傑作。
「它很強大,很有特色,以艾莉森·海耶斯(Allison Hayes)的美麗為主線。眼睛跟著她的身影向下看,看到了下面一片混亂,而引人注目的芥末色天空緊緊抓住了人們的注意力。」
11《蝙蝠俠》自從20世紀60年代亞當·韋斯特(Adam West)戴上尖尖的整流罩後,《蝙蝠俠》就成了一個小笑話。是的,鐵桿漫畫迷知道《蝙蝠俠:黑暗騎士》的黑暗面,但普通觀眾馬上就想到了喜劇鏡頭角度和鬧劇「卡波」。
看到邁克爾·基頓(Michael Keaton)穿著加厚的蝙蝠服,可能會引發更多類似於笑話的鬨笑,所以設計回歸了最基本的元素。蝙蝠的標志是明確無誤的,但不知何故卻不是過去那種舒適的織物。它更重、更硬、更自信。犯罪分子需要保持警惕。
設計師觀點
這張電影海報讓人想起了60年代最俗氣的《蝙蝠俠》,但在設計上增加了一個微妙的新變化,更具侵略性的曲線和更具威脅性的輪廓。
自那以後,蝙蝠標志已經被重新設計了很多次,盡管更符合當前的潮流,但即使是最新的蝙蝠標志也沒有給觀眾帶來完全的黑色和黃色這樣的感覺。這個符號比其他任何符號都更成為一種象徵;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立即認出來。
12《嫌疑慣犯》《嫌疑慣犯》的海報一點也不尋常。通常海報創意來自營銷團隊,在電影至少還在拍攝的時候委託製作的,不會在電影沒拍前,就有的創意設計。在這部影片中,以上所說情況都不適用。
布萊恩·辛格的處女作大獲成功後,演員凱文·史派西找到了導演。這位好萊塢明星熱愛他所做的一切,並希望與他合作。於是辛格開始構思一個合適的故事。
他第一個想到的主意是海報。警察隊伍里有五個人。故事就是從那個形象開始的。這些人是誰?什麼關系?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在電影最終拍攝完成後,毫無疑問,這張海報將遵循辛格的初衷:五個罪犯,一個陣容,沒有巧合。
設計師觀點
這組照片完美地為電影設定了基調,而且不同尋常的是,這是導演在電影開始之前就已經有了的視覺創意。它不是簡單地突出主角,而是從故事開始,讓你開始思考:五個人排成一列,但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這張海報如此有效,以至於它採用了一個已經具有標志性的形象,並使其成為自己的。
13《飄》就像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一樣,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有時也會有第二次產生影響力的機會。雖然《飄》的原版海報(兩人浪漫纏綿的傳統鏡頭)足夠令人愉快,但1966年重映時的海報卻載入了電影史。
這一充滿激情的姿勢是由自由職業藝術指導湯姆·榮格(Tom Jung)構思的,並由畫家霍華德·特平寧(Howard Terpning)實現,他以畫印第安人而聞名。不久,到處都在模仿這種設計。
設計師觀點
《飄》海報採用了30年代好萊塢標志性的老式繪畫藝術風格。它在視覺上聚焦於一個兩個主角被火焰吞沒的畫面,並從下面的微型動作場景中熱情地上升。對於烘托主角之間的關系和故事的混亂的火焰和背景,都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令人難忘的。
14《禁忌地球》毫無疑問,科幻巨作《禁忌星球》不容錯過。七英尺高的機器人羅比跨過一片陌生的土地,一個女孩躺在它惡毒的手臂上。海報在世界各地復制,並配有醒目的紅色閃光燈,提醒你所有這一切都是相當驚人的。
盡管這張海報與電影的實際故事情節幾乎沒有相似之處,但它還是催生了上千部B級電影的復製品。
設計師觀點
這張海報表現出美麗的誇張效果,創作於大約同一時期,當時來自黑色瀉湖的生物對比基尼寶寶充滿慾望;機器人羅比手臂上的女人和影星安妮·弗朗西斯一點也不像,而羅比本人是電影史上最善良的角色之一,所以海報上的情節一點也不賣座。
「這部電影中真正的怪獸Id的出現令人懷疑,但由於機器人是為電影製作的最昂貴的道具之一,所以很容易看出為什麼它會成為這部電影的賣點,以至於羅比被視為正式演員並得到好評。「我喜歡這種藝術,因為它是無數女性/怪物海報中最好的,有過飽和的色彩與華麗的亮點。不管她是誰,這個女人和羅比光滑的曲線幾乎成了幾何圖形。它會立刻講述一個故事,盡管不是你即將看到的那個!」
15《驅魔人》在為《驅魔人》設計海報時,比爾·戈爾德(Bill Gold)的簡要說明了一件事:他不會使用電影中附身女孩的形象。事實上,根本就沒有宗教內涵。
起初,戈爾德的團隊拍攝了一些原始照片。女孩(無依無靠的)躺在床上,女孩微笑著,一扇門打開了一條縫,暗示著有什麼可怕的東西潛伏在另一邊。然而,設計方案沒有通過,所以設計團隊去看了劇照。他挑出的第一張照片是牧師手拿公文包來驅魔的照片。他知道自己找到了解決方案。2011年,戈爾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你知道不管怎樣,在那所房子內發生的事情都不會好!」設計團隊修改了這張照片,去掉了細節,突出了這個孤獨的人物。「從那以後,沒有人想看別的東西了。」
設計師觀點
「通過完美的構圖,我們得到了驅魔者微妙的符號學線索。對明暗對比的運用不僅喚起了人們對美國黑色電影傳統的回憶,也喚起了人們對電影語言本身的回憶。彌漫著恐懼的情緒是影片主題處理的一個指標,即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斗爭。」「郊區街道上的傢具,其平凡的本質與這種彌漫的情緒並置,成為一個令人不安的陰暗角落,慢慢地向外滲透。在看似正常的環境中發生的怪異的事情。」「這個有名無實的角色顯得猶豫不決,被困在Regan房間的一道光線中。他那古板、厭世的身影顯然屬於更早的時代。你只知道這對他來說並不順利。」
16《桃色血案》在海報設計方面,索爾·巴斯(Saul Bass)的理念很簡單:「象徵和概括」。這一點在對謀殺案的剖析中再清楚不過了。屍體被分割成七部分,赤裸裸地躺在橙色的背景下。簡單卻令人驚嘆,難怪巴斯的海報經常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
事實上,當1995年斯派克·李(Spike Lee)的《鍾表匠》(Clockers)海報發布時,知情人士立即得到了參考。但巴斯本人卻不以為然。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有人回頭說這太棒了,這讓我很受寵若驚。」但我也感到困惑。這些人是否缺乏想像力(以及厚顏無恥),以至於他們會這樣做,並認為這件事不會被發現?」其他海報的設計師聲稱這是一種致敬,但巴斯並不相信。他說:「慣例就是當有人偷東西時,他們稱之為致敬。」
設計師觀點
「人們可以簡單地說,《桃色血案》的海報可以被視為標志性作品,因為它是索爾·巴斯的作品,僅此而已。「他是創造標志性形象的大師,巴斯創作的任何海報都可以列入這個名單。他與導演奧托·普雷明格(Otto Preminger)合作的作品依然無與倫比,《桃色血案》的設計可以說是他最好的作品。「巴斯的天賦在於,他能夠將一部電影的精髓提煉為極其簡單的元素,並將這些元素運用到整個活動中,運用到細微的變化和大量的天賦和想像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巴斯的作品並沒有獲得標志性的地位:他的設計在他設計的那一天就具有標志性。他幫助定義了那個時代的外觀,他的作品成為了那個時代爵士音樂的同義詞,進一步證明了他的天才,他的電影設計往往比電影本身更廣為人知。」
17《沉默的羔羊》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凝視前方,嘴裡叼著一隻蛾子,這張標志性的照片受到了評論家和粉絲的喜愛。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海報中隱藏的其他表現?
蛾子腦殼上的頭骨是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在1951年菲利普·哈爾斯曼(Philippe Halsman)拍攝的《沃爾普塔斯·莫爾斯》(Voluptas Mors)中的復製品。這張照片本身就是達利的女性頭骨。據報道,電影導演喬納森·戴米(Jonathan Demme)將這七幅裸女的形象扭曲成顱骨的形象。
設計師觀點
《沉默的羔羊》海報是一款一眼就能認出來的經典之作,它把你直接帶到那些現在已經被列入恐怖電影名人堂的熟悉的標志性場景中。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幽靈般冰冷的面孔充斥著整個畫面,血紅的眼睛茫然地直視著觀眾,她的出現給人一種強烈的脆弱感和麻木的麻痹感,幾乎讓人聯想到僵死。照片中的緊張感是由她嘴巴上的蛾子神秘的位置造成的,似乎讓她啞口無言。「飛蛾有著強烈的陽剛之氣的內涵,它是一種壓迫性和越軌性的力量,飛蛾背上的頭骨圖案是一個重要的象徵,把它聯系在一起,增強了病態的基調。」暴力和恐怖的細微差別被包裹起來在哥特式的美麗中,製作出高雅的海報,以令人不寒而慄的效果激發我們的想像力。」
18《低俗小說》海報中蛇蠍美人用她冰冷的眼睛盯著你,床上放著香煙、槍。此外,還有過去那些廉價而骯臟的平裝書的裝飾:雜志的報頭、10美分的價格標簽、摺痕。《低俗小說》是對過去冷酷的黑色小說的一種回歸,但仍有危險的當代感。事實上,《低俗小說》的海報被許多人譽為過去20年來最好的海報之一。
19《大都會》這幅引人注目的海報在2005年以39.8萬英鎊的價格售出,成為世界上最貴的海報。目前已知的只有四份舒爾茨·努達姆(Heinz Schulz-Neudamm)的海報,家們將其描述為「海報世界皇冠上的寶石」。這張以裝飾藝術為靈感的電影海報是為弗里茨·朗(Fritz Lang)開創性的科幻作品在柏林的首映式設計的。
設計師觀點
「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標志性的設計是在一本經典電影海報的書中。當時我是平面設計專業的一年級學生,當看到時,眼睛睜得大大的。當時我還沒看過這部電影,但Lang的哥特式未來主義傑作如此引人注目,我決心要找一部要觀看的電影!這種經歷仍然影響著我今天的工作。
「時尚、有力、機械感十足的插畫和獨特的定製排版完美地捕捉了電影的基調。我欣賞海報和書籍封面,插圖和文字排版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和有凝聚力的整體。《大都會》的海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幾何形狀的城市、字體與女性機器人流暢的線條形成對比,以及僅限深褐色和黑色調色板的使用,都增加了海報的獨特魅力。」
20《發條橙》海報老手比爾·戈爾德從1942年的《卡薩布蘭卡》開始創作獲獎作品,但經過6個月的素描創作,導演庫布里克的反烏托邦幻想一片空白。最終,他為電影中的主角亞歷克斯·德勒日(Alex DeLarge)製作了一個電腦十字架的鮮明形象。導演庫布里克仍然不滿意。
「我們把它提交給庫布里克,他不喜歡,他非常強硬,非常嚴格。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我想之前的設計看起來太合乎科學了。而他想要更多的是一種有血有肉的暴力形象。」戈爾德最終設計是將亞歷克斯置於中心位置,並在眼睛上做了效果,暗示著這個角色將在電影中忍受極端的治療。
設計師觀點
「我喜歡『A』被融入到設計中的方式:簡單的黑色、白色和橙色與鮮明的白色背景結合。帶有陰影的定製字體也使這張海報非常成功。對我來說,這是有史以來最令人難忘的電影海報之一。」
21《眩暈》《眩暈》是純粹的低調。平淡單調的顏色、不勻稱、參差不齊的圖形、手工字體,當然還有那些曾經玩過呼吸記錄儀的孩子所熟悉的那種類似於下丘腦的曲線。你的目光情不自禁地被拉到處於電影海報的中心位置的跌跌撞撞的可憐人身上。
設計師觀點
3D藝術家兼平面設計師傑里米·庫爾(Jeremy Kool):「我一直很喜歡《眩暈》的海報。這是一部經典之作。事實上,這張海報給人印象是眩暈和跌倒,這真是靈光一閃。飽和的色彩確實突出了影片令人擔憂的基調,以及粗拙的手工文本,有助於營造緊張感。「就像任何偉大的設計作品一樣,這張電影海報沒有多餘之處。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讓人們明白這一點,沒有什麼是浪費的。」
22《星球大戰》榮格(Tom Jung)任務就是要傳達某種恰如其分的弗雷澤塔風格。也許這就是盧克·天行者的腹肌會讓阿尼嫉妒的原因,或者萊婭公主露出這么多腿的原因。榮格在1997年接受采訪時承認,「他們想讓萊婭公主更迷人。」榮格說服他的妻子來代替這位年輕的女演員。
設計師觀點
網路和平面設計師邁克·萊恩:「在個人(和令人討厭的)水平上,這張海報是我們很多人在1977年第一次看到這個新宇宙和神話,這真是令人敬畏。這些畫面激起了我前所未有的想像。」
「在看這部革命性的電影之前,這個引人注目的設計在我們年輕的創意頭腦中引發了許多誘人的問題,關於這些人是誰,這個故事是關於什麼的。對我來說,這幅畫和相關的藝術是我成為一名設計師的重要因素。原版《星球大戰》的影響,以及藝術家們實現神話的願景,在恰當的時間和地點啟發了我。」
23《大白鯊》《大白鯊》海報背後的製作人托尼·塞尼格(Tony Seiniger)表示,製作標志性電影海報有兩條規則。首先,它需要與眾不同:「一些沒人見過的東西——這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這只是開頭。
海報必須在幾秒鍾內講述它的故事。畢竟,大多數人將以每小時30英里的速度開車經過它。塞尼格解釋說:「這是一個挑戰,要把兩個小時的娛樂時間濃縮成一個簡單的圖形,你要在三秒鍾內讀完。」他當然勇敢地接受了這個挑戰,你一眼就能認出那隻大白鯊從海底升起,正欲啃食一位正在游泳的美女。但並不是說最後海報成品來得容易——創作公司花了六個月的時間來完善海報。「因為無論我們做什麼,鯊魚看起來都不夠可怕」。不管它們是如何被畫出來的,鯊魚最終看起來更像友好的海豚。然後,塞尼格靈機一動,意識到他們錯在哪裡。「你必須到鯊魚的下面才能看到它的牙齒。」
設計師觀點
這是一張可怕的圖像,鯊魚看起來幾乎像刀刃的頂端,或者像一枚導彈,執行著不可阻擋的任務,尋找並摧毀敵人。整件作品的構圖都很漂亮,包括手繪的、標志性的帶有小魚鉤的『J』。」
24《異形》「在太空中,」廣告撰稿人芭芭拉·吉普斯寫道,「沒有人能聽到你尖叫。」即使過了這么長時間,只要看一眼《異形》的海報就會讓你感到不安。從蛋中央的裂縫中射出來的黃色光會立即警告你,裡面的東西並不可愛。
當然,這個雞蛋本身和電影里的「抱臉蛋」沒有任何相似之處。早期的效果測試使用的是普通的雞蛋,一些鏡頭甚至找到了進入最初的預告片的方式。這就使得設計機構將粘土塗抹在雞蛋上以製作海報,早餐桌上的主食就變成了噩夢。
設計師觀點
3D設計師傑米·威廉姆(Jamie Gwilliam):「這張海報黑暗而冷酷的簡潔性仍然讓人感到恐怖。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電影情節往往可以在當前的海報設計中透露出來。然而,這種巧妙的設計只會暗示出即將展開的恐怖情節。
「這張海報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它囊括了電影海報應該追求的一切。雞蛋海報在30多年後仍能被認識別出來,並將繼續因為其極簡主義版面布局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25《捉鬼敢死隊》1984年,一張海報開始出現,成為病毒性的傳播。這是一個陷入紅色「限制」圈子的卡通幽靈。沒有頭銜,沒有明星名單,沒有導演的功勞,甚至沒有發布日期。設計師被告知的只是「今年夏天有人要來拯救世界」。
我們設計師不知道他們是誰,也不知道為什麼世界需要拯救。這張海報把把戲謔變成了戲謔。片名、演員名單和演職人員名單都是後來才公布的,但那個可憐的被困的幽靈已經深深地烙進了每個人的意識里,並一直留在那裡。
但是是誰設計了這個標志呢?在2009年藍光版上映之前,這一直是個謎。「丹尼·阿克羅伊德(Danny Ackroyd)的第一個劇本里就有了無影標識,」美術指導約翰·德奎爾(John DeCuir)承認。「我認為是美術指導設計了原始徽標,但我沒想到。」
THE END▼
北京海空影視文化咨詢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並說明出處。
海空設計(公眾號)
作者:海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