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各大電影節
一、世界5大電影節
目前,世界上最有影響的5大國際性電影節是威尼斯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該電影節每年8至9月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行。獎項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最有娛樂性影片、最感動人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演員等。
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春季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電影節設有「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科教片和最佳美術片等。
柏林國際電影節1950年在原西柏林創辦,此後每年2月在柏林舉行。該電影節的獎項有金熊獎、銀熊獎、評委會獎、特別獎等,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佳導演和男女最佳演員。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是捷克於1946年創辦,每年舉行一次。1950年起由捷克馬里安溫泉遷往卡羅維發利舉行。電影節設有兩個比賽評委會,對優秀故事片和優秀處女作故事片分別評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獎」。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1977年創辦,每年8月、9月間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舉行。該電影節從第2屆起舉行評獎活動,故事片設美洲大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短片設蒙特利爾大獎、評委會特別獎。
二、A級國際電影節
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Ⅱ 中國四大電影節的上海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唯一一個世界十三大電影節之一,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和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共同承辦。電影節成功創辦後的第二年即獲得了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類於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分為4個主要部分,包括競賽部分金爵獎、國際電影展覽放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
歷經11屆發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依託中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和電影全球化大趨勢,已經初步形成了完整而清晰的活動架構。評獎單元、電影市場、電影論壇和國際影片展映四大主體活動圍繞電影本體及產業現狀,呈現並鼓勵電影多元藝術特色的同時培育電影新人,體現一流電影節應有的國際視野;同時搭建產業平台提供專業化服務,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及合拍片項目洽談大力推動電影項目與資本對接,為電影中外合作搭建橋梁;開閉幕式紅地毯上星光璀璨,匯聚國內外頂級明星嘉賓及電影人共襄盛舉。
Ⅲ 金爵獎的歷屆回顧
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回顧 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1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1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Ⅳ 歷屆上海電影節獲獎名單
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3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 《無言的山丘》(中國台灣)
金爵獎最佳導演: 林權澤《悲歌一曲》(韓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簡·德克萊爾 《達恩斯教授》(比利時)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吳貞孩 《悲歌一曲》(韓國)
評委會特別獎:《 籠民》(中國香港)
第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5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打破沉默》(瑞士)
金爵獎最佳導演 :埃里克·克勞森《我童年的交響樂》(丹麥)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讓·皮埃爾·馬瑞勒 《自由列車》(法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郭柯宇 《紅櫻桃》(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火屋》(阿根廷) 《美國女兒》(俄羅斯)
第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7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門德爾》(挪威)
金爵獎最佳導演: 菲爾·阿格蘭德《叢林人》(英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米歇爾·比高利《旅伴》(義大利)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潘予《安居》(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安居》(中國) 《門德爾》(挪威)
第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9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小鎮里的國界線》(土耳其)
銀爵獎最佳影片:《幕後的演員》(挪威)
金爵獎最佳導演: 山田洋次 《新的旅程》(日本)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阿曼德·贊基《笑一笑,你會更動人》(埃及)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艾麗婭 《一代天嬌成吉思汗》(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野女》(奧地利)
金爵獎最佳技術:《仲夏夜之夢》(美國)
評委會特別獎:《懸情瘋人院》(紐西蘭)
第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1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 《反托拉斯行動》(美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 《反托拉斯行動》(美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丹尼爾·奧特沃爾 《下崗風波》(法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彭玉《月圓今宵》(中國)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富則思變》(波蘭)
金爵獎最佳音樂: 《鳳囚狂沙》(烏茲別克)
金爵獎最佳技術: 《奪標奇緣》(美國)
第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2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生活秀》(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岩井俊二 《豆蔻年華》(日本)
金爵獎最佳導演: 大衛·凱撒 《鯔魚》(澳大利亞)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科林·法瑞爾《哈特的戰爭》(美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陶紅《 生活秀》(中國)
金爵獎最佳編劇: 朱京中 《童僧》(韓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 孫明 《生活秀》(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 小林武史 《豆蔻年華》(日本)
第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4年)
最佳影片:《代價》(伊朗)
評委會特別獎:《茉莉花開》 (中國)
最佳導演: 李在容 《丑聞 》(韓國)
最佳男演員: 安德魯斯·威爾遜《校園規則》 (瑞典)
最佳女演員: 顧美華 《美麗上海》 (中國)
最佳編劇: 艾撒·伊里 《兄弟》 (芬蘭)
最佳攝影: 馬瑞塔·豪福斯 派卡·歐提拉 《兄弟》 (芬蘭)
彼德·莫克羅辛斯基 《校園規則》 (瑞典)
最佳音樂: 李炳宇 《丑聞》 (韓國)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結伴同行》(日本)
最佳導演: 朱文 《雲的南方(中國)
《我記憶中的女孩》(泰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茉莉花開》(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丑聞》(韓國)
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5年)
最佳影片:《鄉村寫真館 》 (日本)
評委會特別獎:《求求你,表揚我》(中國)
最佳導演: 拉姆爾·哈默里克 《年青的安徒生》 (丹麥)
最佳男演員: 藤龍也 《鄉村寫真館》 (日本)
最佳女演員 :趙薇 《情人結》 (中國)
最佳編劇 :黃欣 一凡《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最佳攝影: 斯徒安·瑞伯《我父親的小屋 》(紐西蘭)
最佳音樂: 鄧右福 《變遷的年代》(越南/法國)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造雨者》 (印尼)
最佳導演: 哈桑·葉塔潘 《有話未講完》(伊朗)
最受歡迎影片:《綠草地》 (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探戈》(阿根廷)
最佳服裝造型:《年輕的安徒生》(丹麥)
探索精神獎:《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張藝謀(中國)
成龍(中國)
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6年)
最佳影片:《四分鍾》(德國)
評委會大獎:《天狗》(中國)
最佳導演:法比安娜·戈代《心力交瘁》(法國)
最佳男主角:奧力維耶·古爾梅《心力交瘁》(法國)
最佳女主角:埃爾斯·多特曼斯《愛無專屬》(比利時)
最佳編劇獎:雨果·凡·萊爾《愛無專屬》(比利時)
最佳攝影獎:《土地》(義大利)
最佳音樂獎:《河道女王》(紐西蘭)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獎:《活在驚恐中》(越南)
最佳導演獎: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光榮的憤怒》(中國)
大學生最喜歡的電影:《光榮的憤怒》(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 《天狗》 (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 《理發師》(中國)
探索精神獎: 《黑衣女人的香氣》 (法國)
華語電影海外貢獻獎:李安(中國)
傑出藝術成就獎:凱瑟琳·德納芙(法國)
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7年)
最佳影片: 《完美計劃》 (德國 )
評委會大獎: 《逃往瘋人院》(瑞典)
特別獎: 《雲水謠》(中國)
最佳導演: 田壯壯《吳清源》(中國 )
最佳男演員: 胡安-約瑟-巴勒斯塔《瘋狂的薩姆埃爾》(西班牙)
最佳女演員: 卡里娜-哈夫、戴格瑪-曼佐、克斯汀-布洛克、克里斯汀-肖恩
《完美計劃》(德國 )
最佳編劇: 謝米-扎林《艾維瓦,我的愛》 (以色列 )
最佳攝影: 王昱《吳清源》(中國 )
最佳音樂: 富田勛 《武士的一分》 (日本 )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 《浮生》中國
最佳導演: 拉姆-拉班尼-比普洛《竹籃打水》 (孟加拉國 )
大學生最喜歡的電影: 《箱子》(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受關注男演員:趙文煊(《夜·明》)
最受關注女演員:趙 薇(《夜·上海》
最具票房潛力獎:《夜·上海》
最具潛力新人獎:吳越(《夜·明》)
最具探索精神獎:《革命到底》
最具視聽效果獎:《剃頭匠》
最具流行潛力電影歌曲:「星光伴我心」《老港正傳》
最受關注導演獎:田壯壯《吳清源》
特別獎:靖奎老人《剃頭匠》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張曼玉 (中國)
傑出藝術成就獎: 謝晉(中國)
張瑞芳(中國)
Ⅳ 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上海哪``地址``謝謝``
本屆電影節將於2008年6月14日至6月22日舉行,盛大炫目的開幕式和隆重的頒獎禮暨閉幕式將在上海大劇院舉行。
Ⅵ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發展歷程
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國務院申請舉辦上海國際電影節。
同年6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復函同意,經過一年多的籌備,於1993年10月舉辦了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秘書長應邀出席了電影節,並對上海國際電影節按各項國際標准進行了嚴格的實地考察,於1994年認可上海國際電影節為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當時定為每逢單年舉辦一屆。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舉行。主會場設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電影院為分會場。來自世界各國1,100名來賓出席了這一中國首次舉辦的國際電影盛會。評委會主席由中國著名導演謝晉擔任,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奧立弗·斯通、日本導演大島渚、香港導演徐克、澳大利亞導演保羅·考克斯、俄羅斯導演卡倫·沙赫納扎洛夫、巴西導演赫克托·巴本科出任國際評委。在20部參賽片中評出了4項金爵獎和一項評委會特別獎,中國台灣中影公司出品的《無言的山丘》獲最佳影片獎。有20萬觀眾觀摩了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167部參賽參展影片和評委個人影片回顧展。國際影片交易市場共有來自海內外16家製片商設展台。電影節還邀請了著名國際影星索菲亞·羅蘭、德博拉·拉芬、桃井熏等參加電影節有關活動。共有200餘名中外記者對電影節進行了采訪報道。 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電影節報名影片數量被刷新,比前一屆增加48.4%,並首次採取網上報名方式。
電影節開幕式紅毯眾星雲集,陣容強大:凱瑟琳·德諾芙、西格尼·韋弗、娜塔莎·理查德森、利亞姆·尼爾森夫婦、安迪.麥克道威爾、愛德華·諾頓、羅恩.希爾佛、真田廣之、栗原小卷、靳羽西、譚盾、張東健、張國立、徐靜蕾、陳豪、黎姿、成龍、周迅、林志玲、周筆暢以及《伯爵夫人》攝制組、馮小剛率領的《夜宴》攝制組等應邀匯聚上海國際電影節,紅地毯上展示明星風采,群星璀璨,堪稱世界一流。從此上海國際電影節紅地毯被譽為「亞洲第一紅毯」。
享譽全球的世界頂級導演呂克·貝松擔任評委會主席,中國著名導演馮小剛任副主席。電影節「金爵獎」國際評委會9名評委中,3位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憑借呂克·貝松在世界影壇的權威地位以及馮小剛在國內影壇的超強人氣,加上其他國際評委的影響力,評委會陣容更加體現其權威性與國際性,被媒體稱為「夢之隊」。國際名導李安出席電影節,參加論壇演講,並榮獲本屆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式頒獎晚會上另一個特別獎項 ——傑出藝術成就獎則由法國國寶級影後凱瑟琳·德納芙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