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梅蘭芳電影柏林電影節

梅蘭芳電影柏林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5-08-05 10:07:33

⑴ 章子怡哪些獎

非電影獎:
2000年
『國際青年藝術家獎』最佳青年國際女演員獎(表彰鼓勵新人的獎項)
2001年
雜志《男人裝》中文版『最性感女性』第2名
雜志《PEOPLE》年輕版『25位最性感最HOT明星』之一
雜志《PEOPLE》『50個世界上最美人物』之一
2002年
5月2日,舊金山將這一天設立為「章子怡日」
《MTV萊卡風尚頒獎大典》『風尚女演員獎』
雜志《STUFF》『世界上102位最性感女性』第91名
雜志《PEOPLE》年輕版『25位最性感最HOT明星』之一
雜志《男人裝》英國版(6月)『最性感100位女孩』之一
雜志《男人裝》『世界最性感女性』第86位
雜志《美麗佳人》之「美麗佳人公益大使」『最佳婦女兒童公益大使獎』
2003年
《香港公益金》給章子怡頒發了證書,鼓勵其在公益事業方面做出的貢獻
2004年
《影響2004-時尚盛典》『中國娛樂風雲人物』
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綜合排名第2名,收入排名第7名
雜志《FORBES》中文版『年度最流行最熱名人』第二名
雜志《名利場》選出來的『十美圖』之一
雜志《Esquire》『本星球上最性感的女性』第一位名
2005年
成為奧斯卡評委,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華人評委。
第一屆《中國國際電視廣告藝術金椰子獎》之『國際廣告功勛獎』
「Askmen.Com」『全球最迷人的99位女性』第79位(首次入選)
《中國電影百年》『百大電影人』之一
《新京報》『中國最美50人』第4
《紐約時報》『最偉大表演』之『最令人回味影星』榜首
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綜合第2名,收入第4名
雜志《Harpers & Queen 》『100位世界上最美麗女性』第15位(首次入選)
雜志《TIME》『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中國送給好萊塢的禮物」
雜志《PEOPLE》『50個世界上最美人物』之一
雜志《南方人物周刊》『中國10大青年領軍人物』之一
雜志《娛樂周刊》『一百二十二樣人和事的「必然之選」』第38位(唯一上榜的中國人)
2006年
《新影聯成立十周年》最受觀眾歡迎女演員獎
《PEOPLE》世界最美100-章子怡第三次入選,排名第10《新京報》『中國最美50人』第4
雜志《PLAYBOY》日本版『亞洲百大性感女性』第一(登上當期4月號雜志封面)
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綜合第3,收入第4
雜志《男人裝》『世界最性感女性』第86位
「Askmen.Com」『全球最迷人的99位女性』第79位
2007年
3月31日,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世界因你而美麗-2006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3月31日,搜狐網和《時尚芭莎》主辦『21世紀國際上最成功的中國現代女性』第一名
9月8日,北京中國大飯店,第五屆《BAZAAR明星慈善夜》『中國最具影響力慈善明星』
10月,美國雜志《名利場》『焦點人物』評為「中國之星」「北京美人」
《AskMen.com》『年度99位最迷人的女性』第81位
《Playboy》12月刊『世界100名最性感美女』第46位
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綜合第4,收入第14
《新京報》『中國最美50人』第9
雜志《E!》『最性感動作明星』第一
美國權威雜志《綜藝》『最具沖擊力』第一位
2008年
《中國電影百年》國家郵政發行章子怡郵票(8枚套裝)
6月14日,上海, 第1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8月22日,北京,第六屆《BAZAAR明星慈善夜》蟬聯『中國最具影響力慈善明星』
美國權威媒體《娛樂周刊》評選的(30歲以下)『30名最有前途的女演員』之一
美國權威媒體《娛樂周刊》『25 Most Romantic Gestures in Film』之一
「Askmen.Com」『全球最迷人的99位女性』第94位
IndependentCritics『全球最美的100張臉』第31位
美國雜志《福布斯》:『中國TOP 25 STARS』 第5位
《南都周刊》『30周年娛樂人物』之一
《新京報》《鼎極攝影》『中國最美50人』第一
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綜合第5,收入第5
網友票選『21世紀國際上最成功女性十強』居首
新華社調查:『日本大學生最愛中國人排行』居首
爛番茄網站『25個最佳動作女星』第12位
BBC Your top 10 『10個最應該被知道的中國人』之一
2009年
美國雜志《福布斯》:好萊塢最有叫座力影星第225名,全球女星中排名第70(亞洲女星第一名)
美國雜志《娛樂周刊》:24位最HOT的非美籍性感巨星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之一
東方衛視新娛樂慈善群星會-年度慈善貢獻獎
美國《Vanity Fair》(名利場) 雜志通過網路票選出全球"19位被認為具備引爆戰火的絕色,堪稱21世紀的特洛伊美女海倫"並列第5名
入選美國《People》(人物)雜志評選的09年30歲最美的女人

電影獎項:
第一篇:按電影排

《梅蘭芳》
2009年第五十九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梅蘭芳》(提名)
2009年第二屆鐵象大獎最佳女配角:《梅蘭芳》(獲獎)
2009年第十三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梅蘭芳》(獲獎)
2009年第二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梅蘭芳》(提名)
2009年第四十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梅蘭芳》(提名)

《夜宴》
2007年第一屆亞洲電影大獎(AFA)最佳女主角:《夜宴》(提名)

《藝伎回憶錄》
2006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2006年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2006年英國奧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2006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性感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2005年美國國際記者協會金衛星獎最佳女主角第二名:《藝伎回憶錄》(獲獎)

《2046》
2005年第十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協會大獎最佳女主角:《2046》(獲獎)
2005年第二十四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2046》(獲獎)
2004年第五十七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4年第四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5年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NSFC)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第二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Chlotrudis大獎最佳女配角:《2046》(提名)
2005年美國IndieWIRE年度最佳女配角第一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IndieWIRE年度最佳女主角第三名:《2046》(獲獎)
2006年美國Village Voice年度最佳表演獎:《2046》(獲獎)
2006年美國NAACP Image Awards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6年國際Cinephile協會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獲獎)

《茉莉花開》
2004年第二十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茉莉花開》(獲獎)
2004年第七屆上海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茉莉花開》(提名)
2004年第十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茉莉花開》(提名)
2005年第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茉莉花開》(提名)

《十面埋伏》
2005年第十一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十面埋伏》(獲獎)
2006年第二十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2005年首屆中國導演協會獎最佳女演員:《十面埋伏》(提名)
2004年英國奧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2004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佳打鬥獎:《十面埋伏》(提名)
2004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十面埋伏》(獲獎)

《紫蝴蝶》
2003年第五十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紫蝴蝶》(提名)
2004年第四屆華語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紫蝴蝶》(獲獎)

《英雄》
2002年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英雄》(提名)

《尖峰時刻2》
2002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佳反派:《尖峰時刻2》(提名)
2002年美國兒童選擇獎最佳動作片女主角:《尖峰時刻2》(提名)

《卧虎藏龍》
2001年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第十六屆美國獨立電影節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佳動作獎:《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美國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第五屆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有前途女演員獎:《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第五屆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英國奧斯卡(BAFTA)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0年第三十七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1年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1年第六屆香港金紫荊獎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美國AMMY獎最佳女演員:《卧虎藏龍》(提名)
2001年美國少年選擇獎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1年美國 科幻與恐怖電影學院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0年BOP's Calvin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國際青年藝術家獎最佳國際女演員:《卧虎藏龍》(獲獎)

《我的父親母親》
1999年亞洲電影博覽會(CineAsia)「明日之星大獎」:《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0年第二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0年第二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提名)
2000年第五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提名)
2000年日本銀幕最佳外國女演員:《我的父親母親》 (獲獎)
2001年第十九屆伊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1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第二篇:按年份排(共67項專業電影獎項)

1999年亞洲電影博覽會(Cine_Asia)「明日之星大獎」:《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0年第二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0年第二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提名)
2000年第五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提名)
2000年日本銀幕最佳外國女演員:《我的父親母親》 (獲獎)
2000年第三十七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0年英國奧斯卡(BAFTA)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0年美國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第五屆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有前途女演員獎:《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第五屆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BOP's Calvin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國際青年藝術家獎最佳國際女演員:《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第十九屆伊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1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1年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1年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第十六屆美國獨立電影節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佳動作獎:《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第六屆香港金紫荊獎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美國AMMY獎最佳女演員:《卧虎藏龍》(提名)
2001年美國少年選擇獎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1年美國 科幻與恐怖電影學院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2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佳反派:《尖峰時刻2》(提名)
2002年美國兒童選擇獎最佳動作片女主角:《尖峰時刻2》(提名)
2002年第二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英雄》(提名)
2003年第五十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紫蝴蝶》(提名)
2004年第四屆華語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紫蝴蝶》(獲獎)
2004年第五十七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4年第四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4年英國奧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2004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佳打鬥獎:《十面埋伏》(提名)
2004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十面埋伏》(獲獎)
2004年第二十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茉莉花開》(獲獎)
2004年第七屆上海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茉莉花開》(提名)
2004年第十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茉莉花開》(提名)
2005年第七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茉莉花開》(提名)
2005年第十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協會大獎最佳女主角:《2046》(獲獎)
2005年第二十四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2046》(獲獎)
2005年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NSFC)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第三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IndieWIRE年度最佳女配角第一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IndieWIRE年度最佳女主角第三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Chlotrudis大獎最佳女配角:《2046》(提名)
2005年第十一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十面埋伏》(獲獎)
2005年首屆中國導演協會獎最佳女演員:《十面埋伏》(提名)
2005年美國國際記者協會金衛星獎最佳女主角第二名:《藝伎回憶錄》(獲獎)
2006年第二十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2006年國際Cinephile協會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獲獎)
2006年美國NAACP Image Awards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6年美國Village Voice年度最佳表演獎:《2046》(獲獎)
2006年美國電影協會「亞洲最傑出演員」(獲獎)
2006年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最傑出女演員」(獲獎)
2006年美國E!頻道最性感動作片主角第一名(獲獎)
2006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2006年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2006年英國奧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2006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性感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2006年新影聯院線「最受觀眾和院線歡迎」女演員獎(獲獎)
2007年第一屆亞洲電影大獎(AFA)最佳女主角:《夜宴》(提名)
2008年第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獲獎)
2009年第五十九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梅蘭芳》(提名)
2009年第二屆鐵象大獎最佳女配角:《梅蘭芳》(獲獎)
2009年第十三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梅蘭芳》(獲獎)
2009年第二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梅蘭芳》(提名)
2009年第四十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梅蘭芳》(提名)

第三篇:按主要獎項

金雞獎:提名三次,獲獎一次
2000年第二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提名)
2004年第二十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茉莉花開》(獲獎)
2009年第二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梅蘭芳》(提名)

金像獎:提名三次,獲獎一次
2001年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2年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英雄》(提名)
2005年第二十四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2046》(獲獎)

金馬獎:提名三次
2000年第三十七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4年第四十一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2009年第四十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梅蘭芳》(提名)

華表獎:提名三次,獲獎兩次
2004年第十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茉莉花開》(提名)
2005年第十一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十面埋伏》(獲獎)
2009年第十三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梅蘭芳》(獲獎)

百花獎:提名兩次,獲獎一次
2000年第二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6年第二十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上海電影節:提名一次,獲獎一次
2004年第七屆上海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茉莉花開》(提名)
2008年第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獲獎)

香港電影評論協會大獎:獲獎一次
2005年第十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協會大獎最佳女主角:《2046》(獲獎)

香港金紫荊獎:獲獎一次
2001年第六屆香港金紫荊獎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美國金球獎:提名一次
2006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美國演員工會獎:提名一次
2006年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美國獨立精神獎:獲獎一次
2001年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美國獨立電影節:獲獎一次
2001年第十六屆美國獨立電影節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美國MTV電影大獎:提名四次,獲獎一次
2001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佳動作獎:《卧虎藏龍》(獲獎)
2002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佳反派獎:《尖峰時刻2》(提名)
2004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佳打鬥獎:《十面埋伏》(提名)
2006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性感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戛納國際電影節:提名二次
2003年第五十六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紫蝴蝶》(提名)
2004年第5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2046》(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提名二次
2000年第五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提名)
2009年第五十九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梅蘭芳》(提名)

英國奧斯卡(BAFTA):提名三次
2000年英國奧斯卡(BAFTA)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提名)
2004年英國奧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十面埋伏》(提名)
2006年英國奧斯卡(BAFTA)最佳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亞洲電影大獎(AFA):提名一次
2007年第一屆亞洲電影大獎(AFA)最佳女主角:《夜宴》(提名)

亞洲電影博覽會(Cine_Asia):獲獎一次
1999年亞洲電影博覽會(Cine_Asia)「明日之星大獎」:《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北美各類知名影評人協會獎:十次提名,八次獲獎
2000年美國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第五屆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有前途女演員獎:《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第五屆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龍》(獲獎)
2005年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NSFC)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第二名:《2046》(獲獎)
2006年美國金球獎最佳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2006年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女主角:《藝伎回憶錄》(提名)
2005年美國國際記者協會金衛星獎最佳女主角第二名:《藝伎回憶錄》(獲獎)

第四篇:純獲獎名單(主演電影15部,獲得36項演員個人獎)

1999年亞洲電影博覽會(CineAsia)「明日之星大獎」:《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0年第二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0年日本銀幕最佳外國女演員:《我的父親母親》 (獲獎)
2000年美國多倫多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第五屆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有前途女演員獎:《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第五屆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BOP's Calvin最佳女配角第二名:《卧虎藏龍》(獲獎)
2000年國際青年藝術家獎最佳國際女演員:《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第十六屆美國獨立電影節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美國MTV電影大獎最佳動作獎:《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第六屆香港金紫荊獎最佳女配角:《卧虎藏龍》(獲獎)
2001年第十九屆伊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1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我的父親母親》(獲獎)
2004年第四屆華語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紫蝴蝶》(獲獎)
2004年第二十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茉莉花開》(獲獎)
2004年BOP's Calvin最佳女主角第二名:《十面埋伏》(獲獎)
2005年第十一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十面埋伏》(獲獎)
2005年第十一屆香港電影評論協會大獎最佳女主角:《2046》(獲獎)
2005年第二十四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2046》(獲獎)
2005年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NSFC)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第二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IndieWIRE年度最佳女配角第一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IndieWIRE年度最佳女主角第三名:《2046》(獲獎)
2005年美國國際記者協會金衛星獎最佳女主角第二名:《藝伎回憶錄》(獲獎)
2006年美國Village Voice年度最佳表演獎:《2046》(獲獎)
2006年國際Cinephile協會最佳女配角第二名:《2046》(獲獎)
2006年美國電影協會「亞洲最傑出演員」(獲獎)
2006年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國最傑出女演員」(獲獎)
2006年美國E!頻道最性感動作片主角第一名(獲獎)
2006年新影聯院線「最受觀眾和院線歡迎」女演員獎(獲獎)
2008年第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獲獎)
2009年第二屆鐵象大獎最佳女配角:《梅蘭芳》(獲獎)
2009年第十三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梅蘭芳》(獲獎)

⑵ 為什麼陳凱歌的《梅蘭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顆粒無收呢我沒看過這部電影,難道不好看嗎

且不說東西方本就對各自文化理解存在隔閡,想當年霸王別姬多少還贏在它是開拓者吧;而且本屆電影節上其他電影也很出色。金融危機等因素對西方觀眾的影響也使得他們更多的關注那些背景熟悉的,涉及歷史事件或能給人安慰的影片。
《傷心的奶水》作為旗幟力壓千軍(這片子要是在國內上映保不齊就改成《瘋狂的奶水》了)。該片在獲獎前,便已在電影節上頗受好評,影片以帶有緩慢的魔幻色彩風格,將女主人公回鄉葬母的種種遭遇,和當時秘魯歷史上著名的恐怖統治時期相結合。盡管《傷心的奶水》含有不少陰森、恐怖的畫面和主題,但影片出色的攝影和音響效果,以及導演克洛蒂亞·洛薩自然平和的處理手法,恰到好處的展現了作品的主題,又使觀眾易於接受,不會產生退怯心理。而女主角瑪加麗·索勒甜美的酒窩,也為本片增添了不少印象分。因此本片在當地2月12日的放映,頗受好評。想像去年巴西的《精銳部隊》,今年拿獎的《傷心的奶水》一樣延續了電影節人文色彩的國際主義路線。
今年的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由《暗戀》《其他人》兩部影片均享,前者是一部多過製作的小成本電影,故事的格局也非常小,是超市保安愛上女保潔員這樣一部,非常簡單和普通的愛情故事。而就是這樣一部充滿溫情和柔軟情感的作品,卻以細節打動人心,影片放映過程非常順利,不少觀影記者竟也發出了幸福開心的笑聲。看來在這樣一種經濟時局下,令人快樂感人的小作品是非常討巧的。
而梅則如陳凱歌自己說得,不如霸王別姬那麼文藝,只是一部傳記類型的影片。梅蘭芳作為第一人在美國獲得成功,並不代表他的傳記也會得到認可,新鮮感沒了,真正理解的又有幾人。何況,陳拍的就這樣。就像很多人說得,精彩了一個小時。

⑶ 急求一篇《梅蘭芳》觀後感

梅蘭芳和十三燕,還剩多少?

《梅蘭芳》這戲是有驚喜的。

驚喜不在章子怡飾的孟小冬身上,不在黎明演的梅蘭芳身上,也不在孫紅雷扮的邱如白身上。戲里戲外的他們,都被講述得太多。

「你的時代來了。」這是留洋歸來的邱如白對梅蘭芳說的。於是梅蘭芳應下和「爺爺」十三燕的比試。

「你的時代過去了。」這不是梅蘭芳對「爺爺」說的。這是「座兒」說的。

大勢所趨。

只是,十三燕唱了一輩子的戲,到了,連個體面的謝幕都沒有。有的是空無一人的戲園子和扔上台的垃圾。「誰毀了梅蘭芳的孤獨,誰就毀了梅蘭芳。」這是全劇被引用最多的台詞。梅蘭芳的孤獨或許成就了他的藝術,十三燕追求一生的東西卻最終將他孤獨地留在了台上。

難道他真不知變?他看了邱如白給梅蘭芳的信,應他之變改了戲已經代答。只是他唱了一輩子,「命和戲只能挑一個」,對他是個偽命題。

「順時代者昌,逆時代者亡。」他們不是不懂。可要人在一生最後的光景里認輸、認錯,怎麼認得起。這等於告訴他:你這一輩子都得推到重來。可是他不再年輕,他沒有改正的機會,沒有「重建」的時間。試圖改變父輩爺爺輩的價值觀,總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並非讓年輕人要閉緊了嘴,不去呼吸自由的空氣。「兩個凡是」的時代早已過去,道德的大棒已不再有力,一切合理的爭論,哪怕對象「前輩」,也值得鼓勵。但我相信大部分的80後看到舞台上寂寞的十三燕時,心情是復雜的,絕非拍手稱快。畢竟誰都有老的跟不上趟兒的一天。

梅蘭芳敗了「爺爺」,沒來得及謝幕就跑到「爺爺」那邊去問候,挺好。因為「爺爺」和梅蘭芳是一心的。「爺爺」臨走的一句話是讓梅蘭芳把伶人的地位提高些,不再是下九流,梅蘭芳到美國,拒日本,一輩子踐行。這是幾代伶人都是對梨園的感情,不認輸的感情。

如今,「座兒」叫「市場」,口味變化更快也更勢力,「伶人」叫「藝人」,從下九流變成萬人迷。也不知梅蘭芳和十三燕,還剩多少。

題外話

《南方人物周刊》問梅葆玖,怎樣看待張國榮比黎明更適合的扮演其父,梅葆玖說「張國榮演技很好,但有點女里女氣的。黎明還是一個大男人的樣,私下是個大男人,因為我父親私下就是個大男人。」讀了這句,覺得梅葆玖的境界比起其父似乎差了些。

說說《梅蘭芳》了。就這個戲的緣起而言,其是否成功只在一點,就是梅家人的滿意與否。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電影不是為普通觀眾拍的,也不是為陳凱歌拍的,盡管章詒和說陳是想「用梅來拯救他自己」。而要想真正了解梅蘭芳,還不如去看八卦和野史。

影片其實只是拍攝了梅蘭芳的幾個經過置換的人生片段。「死別」「生離」「聚散」三個篇章,人們給出了虎頭蛇尾的評價。從三段完成的品相來看,確實呈現「倒三角」的態勢。口碑最好的首篇,很多人驚呼《霸王》還魂,實在是過譽了。這部分戲所有的光彩來自於誇張的京腔京韻、輪番切入的戲中戲,以及鏡頭場面調度包括美術音響等構織而成的張力,談及劇情及劇作本身,較之《霸王別姬》,可謂望塵莫及。因之,也就有了虛張聲勢的嫌疑。再看看日前曝出的阿嬌被刪的戲份,可嘆原本就嫌寡淡的故事又少了精彩。這節的「斗戲」是看點,好在十三燕這個人物雖敗猶榮,老譚家也算大氣,始終沒聽到什麼意見。觀眾也看得明白,知道二者其實無所謂輸贏,新老交替,是潮流所至、時代趨勢、歷史必然,就像今天的京劇得給周傑倫讓路一個道理。而沙里澄金,直到現在《定軍山》里的老黃忠依然氣沖鬥牛,《黛玉葬花》《一縷麻》卻早已湮滅於舞台。

「生離」一節,因為早前就對梅孟之事有所耳聞,眼見先人屍溫猶在,卻給編排成這樣的面目,我是很抗拒看的。中國歷來有造神的傳統,放著好好的人不做,偏要在人前裝神,背後弄鬼,中間多少的不堪,何其荒唐!這次的《梅蘭芳》打了還原其為凡人的旗號,卻仍舊是靠篡改歷史為死人塗脂抹粉的行徑。自然,伶人不及帝王將相,再怎麼改也無非風月之事,多少人不過是看個樂子。但細詳其理,則充斥了對於歷史尤其是對於逝者嚴重的不尊重。孟氏後繼乏人,估計也懶得站出來理論。翻遍正史野史述及梅孟姻緣的前前後後,這出現實中的戲劇梅的表現真正是現實的入骨。「梅蘭芳從來不是菊壇徐志摩,決無什麼浪漫情懷。(章詒和語)」是啊,一個一貫奉行圓融通達中正平和的人,如薛氏寶釵,怎可言及浪漫。可憐那千斤婚書和萬種辜負竟硬生生改成了柏拉圖,即便是刺殺血案,也可以移花接木,不但「刺梅」成了「刺孟」,為了不玷污二人感情的「純潔」,還給安排在了分手已成定居、雙方訣別的前夜,現實中背棄的導火索演變成修飾愛情童話的美麗花邊。我心想虧得當事人沒活到現在,否則看了豈不得當場嘔吐。

這戲,眼見著就只成了一個編字。到了「聚散」,日本人的軍刀都舉起來了。梅不是振臂高呼的革命者,不是家國大於天的舊文人,做為場面中人,對他而言,「做人」應該是凌駕於那些大概念之上的立命存身的根本,他當然懂得趨利避害,說到底不過跟大家一樣,輾轉求存,苟全性命於亂世罷了。而日本人再怎麼豬狗不如,倒懂得尊重藝術,好過那種整天追著你捧著你一副離了你活不了的架式骨子裡卻一百個瞧不起你張口就是戲子下九流之徒。因此,這樣的戲於塑造聖像金身益處無多,也遠不及程蝶衣一句「要是青木在,京戲就傳到日本了」火爆精彩。除了幾句狗血台詞,拉拉灑灑四十幾分鍾,若非邱如白露了一臉,幾乎都要水掉了。我倒是喜歡這電影的結尾,大幕緩緩拉開,景別的處理是大全景中的小舞台,然後鏡頭打到台下的邱如白身上,電影戛然而止,手起刀落,匆忙之中似是帶著一種無法釋懷的恨意。

至於演員的表現,最好當然是王學圻。早在這電影公映之前,似乎對他的十三燕已有頗多巷議,難得是輿論一邊倒,好就一個字。我一般將這種不夠審慎的言辭視為恭維,但後來的印象累積下來,我忽然冒出這樣的想法,綜合王學圻的資歷等多方面的因素考量,他很有可能憑借這個角色預定來年的金雞獎。王學圻是個很有意思的演員,他的特別之處在於,已近花甲之年氣質中仍有著隱約的虎氣,而且妙在平常不事張揚。上得台來,呈現給我們卻是十三燕一招一式舉手投足間的名伶風采。這個角色唯一讓我不喜歡的是那口過於誇張的京白(我稱之為京味太監腔兒),這也是陳氏電影的特色。對章子怡的表演有彈有贊,我覺得還算不錯,第二部分的戲,她撐起了大半。記得謝飛老師曾說過章子怡談得上表演的作品只有《我的父親母親》,其餘都是在演自己。這次明顯感覺整個人沉了下來,少了以往角色的輕浮和發狠,塑造出人物性格開闊的一面,她應該是用了心的,比如人物講話的口氣設計得有些意思,不見了她慣有的那種膩味的胡同氣和咬牙切齒,倒是頗有些可愛的丈夫氣,看得出她在把自己向「坤生」的身份努力靠攏。邱如白這個人物,顯然是陳凱歌在片中的代言人(慣於在影片中設置自己的替身,是陳氏電影的另一大特色。)孫紅雷自身的氣質跟角色距離不小,沒有了才華和文學修養做底,所謂的「狂」就難以成立。孫一貫的「東北方法派表演」也讓人頗有微詞,但還是得承認,他的某些戲還是可以的,比如邱如白晚年的戲份。其他的角色,吳剛的費二爺多被提及,建議去看看他的《光榮的憤怒》,表演堪稱精彩;余少群的少年梅郎讓很多人驚艷,看過他上《魯豫有約》,倒還是爛漫之人;英達無功無過,黎明乏善可陳,而陳紅真是讓人驚訝,科班出身加之多少年的影視實踐、圈內浸淫、人生累積統統不作數,淺薄俗氣倒在其次,竟然完全不入戲。她真是應該安心做幕後,若不是要養家,也實在沒必要這么現眼(八卦一句,估計《趙氏孤兒》中的程嬰夫人已經預定了吧?)。

這篇文章開寫不久,竟傳來影片入選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消息。惜乎已不是舊日豪情,《霸王》「婉拒」柏林,劍指戛納。英雄遲暮,摧眉彎腰都只為稻粱謀。當然,如果柏林夠得上憐老惜貧,給個安慰獎已是慷慨之舉。

最後談談陳凱歌電影折射出的性心理現象。記得當年有這樣的笑談:張藝謀是投機者,陳凱歌是自戀變態,王家衛是小商販,李安是老太太。《霸王別姬》的主題是迷戀與背叛,陳凱歌大約很是享受用這樣的調調來闡述自己的藝術理想。影片在戛納蟾宮折桂,陳因此一雪前恥,也結束了張藝謀獨步天下風頭出盡所帶來的「尷尬」。榮歸之後和電影上映時的宣傳,面對媒體,陳凱歌多次迫不及待地宣稱「我就是那個虞姬」,執拗中透著少年豪氣。大約就是從這種極具優越感的自戀中,人們開始透視陳凱歌電影潛隱的心理徵候。學者陳墨曾在其著作中將這種心理溯源追至《大閱兵》始,其中的某些表演片段確實讓人感到一絲曖昧。到了《霸王別姬》,非常心理引發的特殊情感被發揮和升華到極致,而這種男男之間特殊關系的處理還延續到了陳凱歌之後的眾多作品中。最近的這部《梅蘭芳》,雖然另類情感是梨園題材和男旦角色的上佳佐料,但考慮到現實中的諸多顧忌,這應該是被極力迴避的東西。孰料陳凱歌此心不死,祭出奇招,將此大任降於邱如白這個表情復雜的人物身上。孫紅雷被邱如白上身後,吐出了許多癲狂之語,聞者多是啼笑皆非。但他其中一句話卻有些意思——我和陳凱歌的合作,就像兩個殘廢在一起……兩個殘廢碰到一塊兒就不孤單了,兩個人在一起真是幸福。竊以為,這或可作為陳凱歌電影中男男情誼的最佳解讀。綜觀陳氏電影男男曖昧史,其顯然不同於港片及西片中那種江湖歲月中的兄弟情深,但將其稱為同性戀情,倒也未必准確,至少不全對。在這些「殘廢」的人物身上,其實體現的是陳凱歌的一種自我分裂。有人說「看李安的電影覺得他愛女人,也愛男人」。看陳凱歌的電影,給我的感覺是他不愛女人,也不愛男人,他愛的是自己,而那個自己,似乎是被扭曲的。做為藝術家的天性中的孤獨與脆弱誠然讓他缺乏面對世俗時需要的強大的內心力量,而其周邊的人似乎也一直沒能適時給予這樣一種足夠的心理支撐。看陳凱歌在《梅蘭芳》宣傳期間顧盼時的露怯,讓人無法懷疑至少陳紅未能提供給他強有力的心理支持。而這點,張偉平之於張藝謀,就要好得多。因此,透過那些近乎畸零之人的惺惺相惜的微溫和豆火,燭照的是在藝術坎途上孤憤前行的陳凱歌深刻的自憐自戀,是在夜闌人靜時對俗世劍身的深情撫摸和穿越歲月的對自己的深深的體恤。

閱讀全文

與梅蘭芳電影柏林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僵屍叔叔電影國語 瀏覽:140
電影新上任的公安局長電視裾 瀏覽:882
懷孕四個月了能上電影院看電影嗎 瀏覽:222
你的名字電影原聲帶百度網盤 瀏覽:597
黑衣人3英語一部電影下載 瀏覽:682
電影院兼職騙局揭秘 瀏覽:624
老瓜皮電影院 瀏覽:383
電影你是我的命運中文字幕 瀏覽:318
張彬彬主演的電影大全 瀏覽:180
什麼軟體可以看新上映電影免費 瀏覽:709
電影誤殺片尾曲英文 瀏覽:495
觀熱愛祖國的電影觀後感350 瀏覽:19
恐怖電影變態主角 瀏覽:573
有一部電影是在飛機上 瀏覽:250
農村姑娘進城打工電影完整版 瀏覽:276
梅蘭芳電影柏林電影節 瀏覽:71
電影發布會英文介紹 瀏覽:380
電影院現在能開門嗎 瀏覽:670
泰國校園電影神奇 瀏覽:367
二戰德國納粹猶太人電影大全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