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念書的孩子》有感
周三上午,我們大家在學校看來一部電影,名叫《念書的孩子》。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路開和他的小狗——小膽兒之間發生的故事。留守兒童路開要去城裡上學,卻又捨不得離開「小膽兒」。想起在平時,「小膽兒」總是和他形影不離,在他乘上公交車後,「小膽兒」也在汽車邊追了好長一段時間,一條小狗怎麼可能追上一輛疾馳的汽車呢?它又跑回了路開以前住的小屋,滴水不進,粒米不沾的趴在門口等主人回家。到了後來,路開的同學——「銀行家」朱靚出了個主意,將「小膽兒」托運到城裡,他們都如願以償的在一起生活。但是,故事的結局卻是悲慘的,它因為幫路開去撿塑料瓶而不幸出車禍死亡。
看了這部影片,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路開為了攢零花錢不怕臟、不怕累得去撿廢品,有時在馬路邊的垃圾桶里,有時是在學校附近的飯店裡,有時是路人送給他的塑料瓶,可我們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皇宮般極其奢侈的生活。勞動不分貴賤,付出就有回報。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勤儉節約,杜絕浪費。
故事的結局是「小膽兒」為了撿一個塑料瓶而失去了生命,大家知道這個塑料瓶是從哪裡來的嗎?它就是那個使多少人失去生命的車窗垃圾,有時拋出去的是塑料袋擋住了人們的視線,有時拋出去的是易拉罐可以將擋風玻璃輕易擊碎,有時拋出去的是啤酒瓶讓人當場斃命。生命只有一次,請大家提高自我素質,不要讓你的隨意造成他人的危險。
情義這個詞不僅僅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能體現在人與動物之間。它為了路開去追公交車,趴在門口等主人回家,這就是情。記得有一部叫做《忠犬八公》的影片,一條叫八公的秋田犬為了等它早已死去的主人,每天在車站附近的花園里孤苦伶仃的等待,好心的市民為它送來了吃的喝的,天冷了,還為它送來衣物。忠誠的八公整整在花園等了主人三年,直到死去。
聽完我的講述,你有何感受?這真的是一部值得你去欣賞、去品味、去琢磨的電影。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觀看了《念書的孩子》,這部電影是一部典型的關於留守兒童和老人的電影。片中介紹了留守兒童開開的故事。他的爸爸媽媽進城打工掙錢,家裡剩下開開和爺爺祖孫倆,還有開開的小狗小膽兒一起相依為命,小膽兒給他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快樂和歡笑。一天,小膽兒發現爺爺煤氣中毒了,開開急忙打了120,所幸搶救及時,爺爺蘇醒過來。又一天,小膽兒拽著開開的褲腿去看爺爺,開開發現爺爺已經去世了。開開的父母回來為爺爺辦理了後事,要帶開開進城讀書,可是不能帶小膽兒,開開很傷心。小膽兒拚命地跑起來追趕著汽車,但離汽車越來越遠……
看完這部電影,我對開開真是敬佩,作為留守兒童的他,把對父母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裡。當看到他和小膽兒說起父母思念之情時,我的眼淚嘩嘩地流著,彷彿開開在對著我說一樣,讓我感受頗深。在此,我希望所有留守兒童的家長,能多顧慮孩子的.感受,這些自己孤單,無依無靠,夜晚睡覺都想著父母的孩子,是多麼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愛啊!看看開開,再想想自己,我們的生活環境要比開開好得多,而且我們還有父母沉甸甸的愛,因此,我們要珍惜現在所處的優越條件,向開開學習,做一個懂事、勇敢、堅強的好少年!
12月6日的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去菊城電影院觀看電影。電影的名字是《念書的孩子》,這部電影深深地觸碰了我的內心世界。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叫路開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他自幼跟著爺爺一起生活。路開每天念書給爺爺聽。除此之外,還養了一隻叫小膽兒的流浪小狗。爺爺身患重病,不久就離開了人世。可憐的路開一直淚流滿面,他的爸爸媽媽也因此從外地回來。
有一天,路開的爸爸決定把路開帶回城裡,但路開堅決不回城,他的爸爸沒辦法,只好把路開先託付給班主任王老師,爸爸回城裡找所好的學校給路開讀書。路開每天在自己和爺爺以前往的房子里哭泣,小狗一一小膽兒也每天安慰著他。時間一長,他逐漸對「堅決不回城裡」的念頭慢慢消失了,他同意和父母回城了。
路開與老師、同學們道別,興高采烈地拿著行李,牽著小膽兒和爸爸一同回城。但不幸的是,公交車不得帶寵物入內,小膽兒是一條狗。爸爸不得不逼路開放下小膽兒,上了公車。小膽兒是路開最要好的朋友,它拼了命的追著開動的大巴。路開的眼淚也奪眶而出……
本篇的故事結局是多麼可憐,其實,做父母很不容易。他們為你擔心,也不想讓你難過。劇中的路開也很可憐,爺爺死後,小膽兒又離開,這使他非常難過,在看的我們也為他感到很可憐,也很想伸出援手來幫助他們。
今天晚上,我和同學們一起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念書的孩子》。 《念書的孩子》講的是:九歲的開開和爺爺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掙錢,開開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關愛,只能還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不過好在開開還有一個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小膽兒,給他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快樂和歡笑。
開開是一個活潑開朗、懂事的好孩子。和爺爺相依為命,常常等遠方的媽媽爸爸打電話,這可能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一個堅強勇敢自理能力很強的孩子。開開為了給爺爺減輕負擔,每天早上早早起床給自己和爺爺做飯;開開那麼小的年齡,還自己學著蒸饅頭,想想開開,再比比我們,我們真是比開開幸福多了,我們應該向開開學習,做一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開開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好孩子。開開每天在學校借書,晚上回家給爺爺念書,開開為了騰出時間給爺爺念書,開開在學校早早地就把作業完成;爺爺不在的日子裡,開開每天放學回家就趴在台階上寫作業,啃饅頭,喝涼水,條件再苦,也不忘記學習;開開還有一個遠大的理想——考上博士,做一個有出息的人,不像爸爸一樣長時間外出打工,遠離家鄉和家人! 我對開開真是敬佩,作為留守兒童的他,把對父母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裡!當看到他和「小膽兒」說起父母思念之情時,我的眼淚總是嘩嘩地流著,彷彿開開在對著我說一樣,讓我感同身受。
和開開相比,我的生活環境比他優越很多,而且我們還有父母沉甸甸的愛,因此,我要努力像開開學習,做一個懂事、勇敢、堅強的好少年!
今天,學校放了電影《念書的孩子》,故事很感人,看完了,我的心像被鉛塊塞住一般,感動之處有以下幾點。
故事中的開開與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開開都會給爺爺念書。燈光下,這是爺爺最開心的事了。開開每次給爺爺念書,小狗小膽就在旁邊聽著。
爺爺的去世對開開來說就是一個晴天霹靂,讓小開開唯一的在農村相依為命的親人也沒有了。可是,為了不耽誤讀書,小開開還是留了下來。一個九歲的孩子自己做飯,自己洗衣,自己上下學。開開不敢自己獨自住在爺爺剛去世的房子里,每天放學,他就趴在石階上寫字。再看看我們是多麼幸運,每天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要玩具買玩具,要新衣有新衣,課外書多的是,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愛讀書呢?
故事中的小膽是開開的好朋友,也可以說勝似親人。它與開開形影不離,與開開一起上學,一起放學回家,一起寫作業。小膽很聽開開的話,不開心的事與開開說說,高興的事第一個與開開分享。爺爺生病了,小膽第一個喚開開救爺爺,多麼富有靈性的小狗呀!可是,開開在爺爺離開後要進城上學了,火車上不讓帶小狗,開開與小膽面臨著分別,在開開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小膽還是沒有與坐上載開開遠去的列車。小膽就在車後面追呀追呀、追呀……
看電影的孩子哭聲一片,許多老師也無耐地失聲痛哭。我們的人生總是會面臨著太多的無耐與無能為力。我們能做到的也許只有珍惜眼前的生活,做一個做好的自己。
星期三中午,我們看了一部讓我們心酸的影片《念書的孩子》,它主要講了關於一個留守兒童的故事。從父母進城打工,到爺爺去世,後來去城裡上學,都拍得感人臟腑,很多人都流淚了。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開開的爺爺煤氣中毒住院的事情。
這一天早上,開開醒來做早飯,他的狗小膽兒卻拉著他往爺爺屋裡跑。開開跑過去一看,爺爺煤氣中毒了,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他抓起電話打了「120」,救護車將爺爺送到醫院搶救,上學的時候到了,開開不得不去上學了。
放學後,開開匆忙趕往醫院。一打開病房的門,開開看到有好幾個醫生圍在床邊,以為爺爺出了意外,著急得大喊大叫。再往裡走,意外發現爺爺已經好了,正在和醫生聊天。他高興極了,一下子就撲到了爺爺懷里。他們緊緊擁抱著,醫生看著,眼角濕潤了。這樣的場面,怎能不令我們感動?他們祖孫間的互相關愛的濃厚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看到這里,不禁回想起今年的暑假,我也關愛過他人。假期里,學校要求我們參加社區實踐活動。在一個夏夜,我和幾個小夥伴一起為我們小區的爺爺奶奶們送去了歡樂。我選擇了我最拿手的單簧管。悠揚的樂聲在夜空中回盪,看到爺爺奶奶們綻放的笑臉,我的心裡也無比高興。
從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當你付出了勞動,帶給別人快樂的時候,自己也很快樂。是呀,小區里的爺爺奶奶雖然不是我們的親人,但我們也應該去幫助他們,關愛他們。
如果你是一支蠟燭,你就為他人照亮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棵大樹,你就為他人灑下一片樹陰,帶來一些涼爽;如果你是一縷陽光,你就給他人一絲溫暖……同學們,從身邊開始關愛他人吧,那時,你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滿足。
❷ 跪求!寫一篇愛國電影的觀後感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感受!
愛國主義電影觀後感——《青春之歌》
青春,是一朵嬌艷的花,永不凋謝;
青春,是熾熱的驕陽,永掛天邊;
青春,是一首壯烈的贊歌,永遠迴旋於心房。
《青春之歌》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了一場歷史大風暴,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青年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我們作為熱血青年,更加應該把握青春,學會成長。
人,總是要一天天長大的,任何人都迴避不了這個事實。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長起來的,它需要我們的勇氣。
現在的青年學生,不少人害怕長大,不想長大。只是一味地玩世不恭,遇到什麼事情都找父母,求朋友,而自己就根本什麼都不去想怕辛苦,怕麻煩,怕失敗,怕承擔,怕勞累,怕責任……他們習慣了讓別人安排好一切,走被別人設計的人生,迷迷糊糊,並自以為順理成章、盲目地一路走下去。
林道靜雖然有著悲慘的命運,但他卻一直與命運作斗爭,無論是多大的困難,都沒有將林道靜擊倒。面對後母對她的刻薄;官僚特務一次次的苦苦相逼;余敬唐的欺詐;愛人余永澤的懦弱、自私、迂腐和專制,他並沒有委曲求全,為保生命過安逸、舒適的生活。
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氣,她的剛毅和那一顆勇於面對生活中不幸的心。
成長,確實需要勇氣,需要承擔,這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經歷之一,是不可逃避的,就讓我們勇敢地站起來吧!
雖然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迷失,迷惘,但是從中會得到教訓、教育,林道靜正是這樣,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要在我們青春時期多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增長知識的同時多累積生活閱歷。學著去面對,學著在逆境中生存,學著在困境中磨練心志,逐漸成熟。
幸福的生活得來不易。那是我們一代代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取來的,他們用鮮血譜寫新的歷史,他們用鮮血澆灌大地,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依然勇於扛上歷史的重任,把自己的生命與祖國母親的關懷下茁壯地成長起來的精神。
林道靜那充滿坎坷、充滿荊棘的,但又豐富多彩的人生隨著她一步步成長,一步步成熟,這也是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寫照。
我們青年一代要勇於成長,善於成長,牢記革命精神!
❸ 觀看雷鋒電影簡報
觀看雷鋒電影簡報(精選8篇)
雷鋒從一個青年成為一名平凡的解放軍戰士,他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為名利、不計個人得失,切實維護黨和國家、人民的利益。而組織大家觀看了《雷鋒》影片,了解雷鋒的事跡很有意義,以下是觀看雷鋒電影簡報,歡迎閱讀!
2022年4月28日,我校組織全體黨員幹部觀看了《雷鋒》、《郭明義》兩部影片,進行了第一次集中學習。
《雷鋒》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正處於困難時期。雷鋒從一個青年成為一名平凡的解放軍戰士,他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為名利、不計個人得失,切實維護黨和國家、人民的利益。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雷鋒不幸因公殉職。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
《郭明義》講述鞍鋼一個普通養路工郭明義,從部隊到地方,從工廠到家庭,十六年來只圖奉獻,不求索取,讓人從不理解到理解,由觀望到積極參與,以實際行動學雷鋒做雷鋒的故事。
影片觀看完畢後,黨總支書記、校長游宏表示,「向雷鋒同志學習」、「向郭明義同志學習」絕不能只是一句空話,應當把它念在嘴上、做在手上、印在心裡。我校全體黨員幹部應將黨員的道德信念與人生的充實快樂統一起來,將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精神變為使命、變為習慣性的生活方式,用我們自己的人生選擇和價值追求去詮釋「怎樣做黨員」這個看似簡單實則絕不簡單的問題。
為引導園林研究所黨員幹部以先輩為鏡,學習身邊榜樣,學習先進典型,弘揚新時代的雷鋒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其寶貴精神和人格風范,持續掀起學習雷鋒活動的熱潮,2月29日上午,園林研究所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幹部、職工觀看了《雷鋒》電影。
影片生動的刻畫了雷鋒從一個普通青年逐漸成長為模範標兵的人生之路。生活的艱苦沒有動搖雷鋒堅強的意志,反而讓他在逆境中對自己的理想充滿信心,並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一句真切的話語激勵著當代無數有志青年奮發向上,愛崗敬業,以崇高的信念、博大的胸懷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中,燃燒著自己,溫暖著別人,揮灑青春的汗水,鑄就不朽的豐碑。雷鋒精神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它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幟。現如今,我們更需要用雷鋒精神去多想、多做。
通過認真觀看影片,幹部職工進一步加深了對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精神的解讀,大家紛紛表示,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將繼承和發揚熱愛學習、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樂於助人的優良傳統,發揚「釘子」精神、愛崗敬業,積極弘揚正能量,為師市城鎮園林綠化建設事業多做貢獻。
為了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我校於年5月21日組織全體黨員同志觀看電影《雷鋒》和《郭明義》。
看完電影,全體黨員教師對雷鋒和郭明義的奉獻精神所動容,大家感觸很深。影片《郭明義》真實再現了作為一名普通黨員的郭明義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他幾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實踐著雷鋒精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無私與奉獻。在影片中讓我們看到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形象。影片《雷鋒》選擇了雷鋒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通過提煉、集中和概括,展現了雷鋒的光輝形象,以其感人的紀實性風格,表現了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動人事跡。
通過觀看影片,全體黨員普遍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群眾路線思想教育。同時,為確保收看學習效果,我校要求黨員撰寫觀後感和心得體會,引導黨員學習先進,查找不足,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樹立群眾觀點,弘揚優良作風,扎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上午,老師組織我們在教室里觀看電影《雷鋒》。
從影片當中我了解到,雷鋒從小是孤兒,是黨和政府把他從苦海里拯救出來。雷鋒經過不斷努力漸漸成為一名優秀的革命戰士,他曾在日記里寫道:生命是有限的,而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是最好的選擇。
有一次,雷鋒因胃病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葯回來,見本溪路小學正施工,便推著一輛小車幫著運磚。當市二建公司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時,部隊領導才知道這件好事。雷鋒在工廠做工時有工資,入伍時已經有200元的積蓄。後來,他把100元錢捐獻給公社;當遼陽地區遭受水災時,他毫不猶豫地又把100元寄給了遼陽市委。雷鋒入伍當年每月有6元錢的津貼,全用於做好事,自己的襪子補了又補,平時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雷鋒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他用業余時間輔導駐地附近學校的孩子們,幫助他們好好學習,教育他們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遠大的理想。有人曾這樣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人們還記得他冒雨護送老人,還記得他深夜為戰友縫補衣服……他的形象深入人心,直到今天,那些舍己為人的人,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活雷鋒」。
現在,我雖然是一名小學生,但我一定要向雷鋒叔叔學習,除了把自己的學習搞好以外,還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要向有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讓世界多一分愛。
夜,漸漸地深了。一輪銀盤似的明月靜靜地掛在群星閃爍的夜幕里,朦朧的月光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銀裝。我的思緒依然沉浸在白天觀看的影片《雷鋒》的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中。透過夜幕,我遙望星空,眼前又浮現出雷鋒叔叔光輝偉大的身影……
雷鋒,這位偉大的戰士,他把一生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所做過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的,然而正是這無數的平凡構成了他的偉大,他將自己那些平凡的腳印,一個個清晰地銘刻在人們的心中。雷鋒雖然離開我們五十多年了,但他愛黨、愛祖國、愛人民的光輝形象卻永遠活在我們心裡,仍然是我們新時代青少年學習的楷模。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是我們耳邊再熟悉不過的雷鋒格言了。雷鋒說了這句話,並做到了,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到了:在建築工地義務勞動,給素不相識的人買車票,幫助老大娘找親人,……在人民需要他的時候,他總會幫助大家,卻從未告訴別人他的名字。
當時雷鋒一個月只有6元錢的部隊補貼費,他一點一點的積攢,好不容易攢到100元錢了,他全部捐給災區。他自己的鞋破了,捨不得買新的,在舊鞋上打補丁,補丁一個摞一個。戰友問他:「你為什麼不買雙新鞋穿呢?這一個摞一個的補丁不咯腳嗎?」他認真的回答:「鞋還能穿就行,省的錢可以去幫助別人。」
扳著指頭算算,雷鋒已經離開我們五十年了,可雷鋒精神卻一直活在我們心中。現在生活中,也有像雷鋒一樣的大好人,無時無刻的幫助著我們。
在一個長久的歷史當中,一個時代的改革,一個時代的變遷,在其中出現了,許多讓人鼎記的人,歷史隨風而過,有多少莫名的.人來幫助他人,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但歷史背後的真相,卻總有人質疑,難道,我們的民族學習的精神,不該學習,而要質疑的嗎?
不,不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人情,在心中都有一個情在,但在現在人的生活出現在一個尖端的冷血之中,讓人嘆息,人要無情嗎,不是人改變了他,有的人熱情,去扶著一個老奶奶過馬路,卻不謝恩,來去對扶著他的人說,啊,好痛,快來人啊,快去送我去醫院啊,人就在這么一個的環境下所改變,在人是童年的時候,你就要教導他要做一個有良心的人,但卻是一個突顯的幫人下所改變,難道人就無情了嗎。
在過去的年代,人人互相幫助,熱助對方,人人有難就幫,難道這個時代的好人就沒了嗎,也許你會說是因為時代的改變發展,人是會變的。那麼你就錯了,而且還是大錯大錯特錯,在這樣的時代上就更加需要這種人,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同,有的吃的飽睡得好,但也有的人吃不飽睡不好,家裡還有重病患者,他們就需要我們的幫助,雷鋒是一個很久的年代的人,但他卻有著我們學習的目標,那就是助人為樂,每個人都需要同情,當你真的有這樣的遭遇的時候你是否能一人抵天,人有這么大的力量嗎,如果有那還要國家幹嘛,那還要朋友幹嘛,人是一個奇思妙想的生物,要人管理才不好有事情發生,要朋友就可以談心事,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有的人為了錢就要做傷天害理的事,但卻因為這樣所導致人心相連,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總是會在危險的時刻合作,說明人心還在,他們只不過被環境的牽引下把自己的心給封閉了,讓人看不出他的情,雷鋒可以讓人學習,特別是在這個,冷嘲熱諷的社會上。
最近,我看了《雷鋒》這部電影,使我對雷鋒叔叔的敬佩更多了幾分。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雷鋒在他的一生中以幫助別人為快樂,默默奉獻的一幕又一幕。最後因公殉職了。
然而,有一個鏡頭卻定格在我腦海,抹也抹不去:有一次,雷鋒去看病,不巧走到半路,下起了暴雨,他看見一個老大娘抱著一個三歲的小孩正趕路去幾十里外的一個村子,十分艱難。雷鋒便決定送他們去。在路上,雨下得越來越大,泥濘濺滿了雷鋒的下半身,在上一處土坡時,雷鋒一手扶著背上的小孩,一手在濕軟的土坡上挖出一道平坦的路,讓跟在後面的大娘走好一些。而在把大娘和孩子送到目的地之後,雷鋒卻不打一聲招呼就消失在暴風雨中。雷鋒叔叔這種默默奉獻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去學習啊!
雷鋒叔叔只是一個普通的汽車兵,可是他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常的業績。他毫無損人利己之心,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他一切都聽從黨的安排,無論在什麼崗位,他總是說:「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朴實的話語充分展示了一個革命戰士一切服從黨的安排的崇高品質。
雖然雷鋒叔叔離開我們近五十年,但他那優秀的品質一直影響著一代代的炎黃子孫。就拿去年的一件事來說吧!在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市某住宅樓區,兩歲女童妞妞突然從九樓墜下,這時樓下的吳菊萍毫不猶豫地踢掉高跟鞋,伸出手奇跡般地接住了妞妞。事後,我想:吳菊萍和妞妞素不相識,是什麼讓吳菊萍做到這些呢?答案就是:愛心。吳菊萍不顧自身危險救下妞妞,難道她不就是我們現代的活雷鋒嗎?
雷鋒自己也曾經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
難道我們同學不應該像雷鋒那樣嗎?雷鋒精神,代代相傳。讓我們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關心一下受傷的同學,扶爺爺奶奶過馬路,給老年人讓座……讓我們一起爭做平凡的小雷鋒!「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熟悉的歌聲再次在我的耳邊響起……
今天我們觀看了《雷鋒》這部電影,影片中講述了雷鋒叔叔苦難的童年,與他助人為樂、艱苦樸素的"螺絲釘"精神。這讓我印象深刻。
影片中,我知道了雷鋒叔叔原本有一個美好的家庭,卻被戰爭的爆發而破碎,最後,只剩下了他一個人。長大後,他雖然在部隊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戰士,但他的一舉一動卻不平凡。
一天,他向上部請假去看病,在路上,他看見了一所學校正在擴建,便跑去做了義務勞動,忘了要去看病的事情。幹了許久,他出了工地,不留姓名就走了,但他卻留下了隊友的名字。經過一小片樹林時,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他原本可以很快地回到部隊,但他並沒有這么做,而是幫一位大娘去了遠在幾十里外的朱家墩,到大娘的閨女家。到了她家,他連一口水也沒喝就趕回了部隊......
還有一次,他的隊友王大力的家鄉發了洪水,他用隊友的名字給王大力的家中寄去了二十元錢;在做任務去災區送物品的路上,他們的車在水中行駛,一時被一件物品卡住了,雷鋒把跟隨他多年的襪子脫下來放進包內,赤腳去把那件物品弄掉。回到車上。與他同行的隊友王大力對他說,讓他把錢拿出來,去買一雙新襪子,雷鋒卻說,自己練車、開車、鍛煉都不被這雙襪子所困惑,為何要換呀?王大力聽了,不禁搖了搖頭。
有一次,我和堂妹一起去商店裡買文具,路上,我們看見一位老婆婆在拿各戶人家的垃圾放入車內,送去垃圾站。妹妹看見了,把我們兩家的垃圾都拎過來,交給了老婆婆,婆婆還誇她是個好孩子呢!老婆婆走後,我問她,你為什麼要去幫忙呢?這樣來回跑,不累嗎?可她卻說,能夠幫助他人,是一個少先隊員的職責;幫助了他人自己也會快樂呀!聽了她的話,我的臉紅了。買完文具,回到家裡,我就用起了新的文具,可是堂妹卻還用舊的文具,我問她,為什麼不用新的文具,她說,等用得實在不能用了再用新的。聽了她的話,我心裡默默的想:從現在開始,我要向雷鋒學習,做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
雷鋒這種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值得大家去學習。此外,我還要用他的一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題記
今天下午,我們組織觀看了電影《雷鋒》。這部電影談不上高超的演技,談不上宏大的場面,也談不上亮麗的背景,它只用黑白兩種顏色重現四十多年前的情景,但是我們都被深深感動了。我們感受到了心靈的震動,聽到了感情的共鳴。
雷鋒的童年是辛酸的。家人相繼死去,他成了孤兒。一次上山砍柴卻被地主婆毒打,烙下了「黑暗階級的傷疤」。長大後,他用自己的一番熱情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他省吃儉用,穿的襪子是補了又補,卻將一百元錢毫不猶豫地捐給了災區人民;他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義務幫助工人們蓋樓房,卻寫的是別人的名字;他本來打算去醫院看病,卻遇上風雨中一位老人帶著孫子到二十多里遠的地方探親,就背著小孩和老人一起去,送到了目的地,他還沒喘口氣兒喝杯水,又轉身鑽入了茫茫大雨中……
這部電影有兩個人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王大力和雷鋒。王大力家庭較富裕,幾乎每個月都受到老母親寄來的10元錢。當時的10元錢不是小數目啊,而雷鋒只靠部隊里的6元生活費過著簡朴的生活。籃球賽結束後,王大力等去買汽水解渴,還大方的說了一句「我請」;而雷鋒只是默默地拿起水壺和涼開水。「你怎麼不喝汽水?來我請。」王大力對雷鋒說,「不了,這涼水不也一樣解渴嗎。」雷鋒小小答道。兩人的言行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是豪爽仗義的大款,另一個是艱苦樸素的同志,這不就是四五十年代的特產嗎?
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朴實的話語充分反映了一個革命戰士一切服從黨安排,一切從革命利益出發的共產主義崇高品質。
毛主席曾經說過:「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雷鋒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民做了一輩子好事。在他犧牲的那一天,他還盼望著去看看田大娘,再為鄉親們做好事。董必武賦詩贊揚雷鋒說:「所做平凡事,皆成巨麗珍。」我們這一代應像雷鋒那樣,滿腔熱忱、堅持不懈地做有益公眾的平凡小事,用共產主義思想的瑰麗珍珠,鑲嵌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廈。
;❹ 大學社會實踐微電影心得
精選大學社會實踐微電影心得範文
思想政治實踐只拍攝工作總結
20XX年寒假的小學期我們接觸了思想政治實踐課,經過小組的討論,最終選擇微電影系列,我們選擇的主題是《手機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這與我們的大學生活息息相關。據調查,77%的人每天開手機12小時以上,34%的'人24小時開機。94%的人使用手機在5年以上。而近幾年智能手機和3G網路的普及,使得手機更是成為隨身必備之務,特別是年輕人,幾乎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微信、QQ、微博之類的社交通信工具。過度依賴手機等科技設備,對身邊人的忽視程度就越嚴重。在網路上活躍的人,現實中反而更孤獨。建議晚餐時少用手機,多和家人交談。外出社交時,也避免過多使用手機,以免冷落他人,這正是我們拍這部微電影的原因。
經過我們小組的努力准備,寫劇本,終於成功開拍。小組活動的工作有條不紊的分配到個人,而我就榮幸地擔任了攝影師兼演員。猶豫缺乏拍攝經驗,於是我上網查了一些拍微視頻的注意事項,在實際工作中也明白了,做好每件事都是要認真負責的。由此我總結了三點經驗。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全面,比如,提前准備好拍攝時需要的道具,檢查攝像機是否充滿電,內存是否充足。
第二,要認真負責。拍攝完成後及時把視頻保存到電腦里,處理好以後再做一個備份,以免發意外。盡自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第三,要學會隨機應變。要聽取他人的建議,與團隊做好配合,盡力讓視頻的效果達到最好。
手機依賴症是一種新型的心理疾病,尤其青睞青年白領女性、業務擔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學生三類人。手機作為一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由於它的方便快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隨著「手機一族」隊伍的不斷壯大,一種由於對手機過分依賴而形成的現代心理疾病——手機依賴症也悄然現身了。希望這部電影能夠產生一些影響,同學們可以放下手機,多一些面對面的交流,一些心靈的溝通,告別手機依賴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