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部中國科幻電影
霹靂貝貝Wonder boy(1988)
導演:宋崇 Chong Song 翁路明 Luming Weng
主演:
張京 Jing Zhang
王瑩 Ying Wang
鄢麗娜 Lina Yan ...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類型:劇情/科幻/兒童
片長:90分鍾
劇情:
神秘發光物劃過天空,一個小生命降生了。孩子取名貝貝。爸媽驚奇的發現,孩子帶電。神奇的貝貝6歲了,家人給他帶上一副紅手套。他可以控制紅綠燈,懲治了搶老奶奶座的小青年。上學後貝貝,因為手套被議論,罰站,也因為帶電惹來麻煩……雨夜,貝貝神奇的使一位失明的老人復明,被夥伴從科研所救出後,大家到長城上呼喚「宇宙人」,突然貝貝來到一個神秘的地方,一個宇宙人緊握他的手,他驚叫起來。醫院里,貝貝醒了,撲到媽媽懷里。貝貝沒電了。
幕後製作:
1988年由宋崇導演、張之路編劇的我國第一部兒童科幻片《霹靂貝貝》問世,這部擁有新鮮視角的影片講述手上帶電的小男孩貝貝擺脫孤獨尋求友愛和理解的故事。這些曲折、荒誕、幽默的情節,展現了一個不同以往具有現代意識的孩子的生活,該片不僅受到青少年觀眾的熱愛,在小觀眾的成長記憶中更是印象深刻。
宋崇:給兒童片一小片合適的土壤
1986年我從上影調到兒影任廠長,在這個期間拍攝了《霹靂貝貝》,從此和孩子結下了緣分。拍過那麼多戲,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閃光的綵球》和《霹靂貝貝》,可見當年兒童電影的影響力。
在全國故事大王比賽上發現「貝貝」
為什麼會選擇張京演「貝貝」?我對兒童片演員的選擇有我自己的看法,並不是找嗓音洪亮、外形漂亮的孩子,而是必須有個性,外形有特點。張京那個時候大腦袋、大眼睛,長得很特別,是在全國故事大王比賽上發現他的,那時我任評委,發現他講故事很有特點。有的孩子說故事像演戲一樣,很誇張,或者是像背課文一樣,很死板。張京不一樣,他非常生活化,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很動情,能夠感染聽他講故事的人,我眼前一亮。後來在拍《霹靂貝貝》時就找到他,他是不二人選。
那個個子高高、比較尖刻的女孩子章萍也是在故事大王比賽上選中的,和劇中人物太吻合了。而演「甜甜」的那個溫柔可愛的小姑娘王瑩,是幾個小演員中年齡最小的,很稚嫩也很有氣質。她是上影廠白沉老導演的孫女。影片完全避開了以往兒童電影給人「說教」的痕跡,只是講述一個孩子不想成為特殊人,他只想當個正常人,渴望愛與被愛。當年的小觀眾中有的還很惋惜:為什麼把「貝貝」的超能力給變沒了?其實他長大後可能才明白,我們為什麼會如此安排。
「宇宙人」原來就是馮小寧
應該說《霹靂貝貝》是我國第一部兒童科幻影片,上世紀80年代初的《珊瑚島上的死光》是故事片的首次嘗試。科幻與國家的科學生產力以及太空技術的發展有很大關系,那個時候美國已經有影片《E.T.》了。我們當時因為三維科技還不發達,也因資金有限,好多東西想拍沒能拍成,因陋就簡先拍模型然後特效合成。
影片在技術上弱一些,我們就更加強調人情方面,主要還是靠情節打動人。影片高潮部分是孩子們到長城呼喚「宇宙人」,這是因為當時認為在遙遠的外太空能夠看到的中國痕跡只有長城。在拍攝的40天中,外景多在深圳拍攝,因為當時的深圳最有現代感,現代化的學校以及高樓林立的街道,都是在那裡拍的。
說到宇宙人,他在影片中幾次出現,正是當年在兒影擔任美術的馮小寧製作了那身「全金屬外殼」的衣服,在上面綴滿舞台上表演的亮片,他怕別人穿壞了,於是自己親自上陣出演。當時分到兒影的兩位電影學院78班的畢業生,後來都做了導演,我非常支持他們的想法,馮小寧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大氣層消失》,尹力的第一部電視劇《好爸爸,壞爸爸》都一炮打響。其實我就在想,只要給兒童片一小片合適的土壤,它就能夠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口述:宋崇(《霹靂貝貝》導演,原兒影廠廠長)采寫:記者張悅
張之路:《霹靂貝貝》只屬於那個時代
「靜電」現象啟發了我
《霹靂貝貝》原名叫《帶電的孩子》,其實是「靜電」現象啟發了我,因為天氣乾燥用手去觸門把手就會起「靜電」,好像人會發電一樣,後來延伸開來想出了這么一個孩子的故事。我那時任兒影的文學部主任,把這個想法在編輯會上跟宋崇簡單說了一下,他聽後很激動,敦促我將這個故事寫成劇本,後來又取了一個比較時髦的名字,就是《霹靂貝貝》。
我是學物理出身的,因為畢業於師范學校後來又教書,所以一個是對科學現象熟悉,另一方面對孩子的心理也清楚。關於貝貝為何帶電這個問題,也有不同看法,小孩子們會天真地認為「貝貝」就是宇宙人的兒子落到地球上,和普通的小孩一起生活。其實我們當時的想法只是「貝貝」被賦予了「超能力」,有點像「蝙蝠俠」意外被蜘蛛咬了一口,而具有神奇能力。可見孩子們和大人的想法很不一樣,雖然「貝貝」是宇宙人的兒子的設計不太可能,但既然孩子都這么想,也挺有意思的,衍生出一個我們最初沒有想到的理解。
記得當年《E.T.》花了300萬美元,我們的製作經費是47萬人民幣,應該說《霹靂貝貝》很討巧,它的出現很多人都沒有料到。記得影片出來後,先讓大人看,他們覺得沒有什麼新鮮的,很普通的一個兒童片,沒想到讓孩子們一看,不得了。
記得我們去上海的時候,影院里的孩子全興奮地跳起來,整部片子他們基本是站著看完的,而且毫不掩飾地叫起來,我們知道孩子們認可了,他們是真正喜歡《霹靂貝貝》。
兒童片也要夠商業
其實關於中國兒童電影現在的狀況是挺可悲的,在思想上很多人都認為它不是主流文化;而且大量編導對於這部分創作有心理障礙;要不就有人乾脆說,我們中國自己的兒童科幻再怎麼做也做不過美國。我在想這是因為我們的大人「太務實」,缺乏天真想像的本質。還有就是現在的電影市場,多靠炒作和商業運營,其實兒童片的問題不是「是否優秀」的問題,而是夠不夠商業的問題。說《哈利·波特》在全球有多麼熱銷,不要忘了其商業運作下了多少工夫,背後這么大的公司在支撐著。像伊朗影片《小鞋子》,像《放牛班的春天》都是很優秀的,但是它們的商業性遠不如《哈利·波特》。
說到中國兒童電影的現狀,很普遍的現象是這邊拍完片子之後,那邊就直接入庫,根本無法進入電影院和普通觀眾見面,其實這對於人的勞動也是一種浪費,也不可能良性運轉。所以我說像《霹靂貝貝》、《魔錶》、《我的九月》、《大氣層消失》這樣的兒童片真正只能屬於那個時代,當年的小觀眾是幸運的。
口述:張之路(兒童文學作家,《霹靂貝貝》、《魔錶》等片編劇)采寫:記者張悅
來源:新京報
㈡ 中國第一部3D動畫片叫什麼
《太空特警》。
《太空特警》,是中國第一部三維動畫,由中央電視台於1995年製作出品。
故事內容:
也許地球並不是太空中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只有地球,才是我們人類最美好的家園。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家園真的面臨危險,也會像本作中的主人公一樣,擔負起拯救地球的責任。
主題歌: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正義是我們的信念。我們是翻江倒海的威龍,我們是穿越雷電的海燕。為了世界的和平,為了人類的安寧,我們牽起手來。飛向天空,飛向未來,飛向美好的未來。
(2)中國第一部外太空科幻電影擴展閱讀:
3D動畫之中國發展:
三維動畫正在國內迅速發展,但動畫人才十分不足!據統計國內三維動畫人才缺口至少還有400萬!全國各地動畫公司紛紛建立,動畫公司求才若渴,網路上隨處可見三維動畫人才的招聘信息,卻少有合格人才!國內某公司以3萬月薪招聘3dsMax動畫人才竟無人敢問!至使業內人士不禁有一將難求的感慨!
三維動畫人才已經成為國內市場迫切需求的高薪,高技術人才,根據資料顯示,動畫行業是未來最受歡迎的高薪職業之一!CG動畫行業在中國發展的速度很快,從最開始通過CG(電腦圖形圖像)技術的效果表現圖設計與製作,到之後的電腦動畫,CG技術的商業化應用越來越廣,幾乎各行各業逐漸開始對其產生需求。
與此同時,隨著內容以及視覺效果的提升,其內容的展示載體也在大踏步的前進。異形拼接銀幕、多媒體互動裝置、互聯網數字體驗產品以及民用科技產品等等全新的媒體技術隨之應運而生,一個以技術為服務內核的新媒體數字技術產業體系悄然呈現。
㈢ 中國航天電影有哪些
1、《星河艦隊》
張天聰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在神舟七號宇航員選拔中失利。面對昔日戰友的離去和年齡偏大等種種壓力,張天聰毅然選擇繼續留在航天員大隊,成為謝朝陽、王立三、周曉蘇等新一代航天員的訓練教官。
㈣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片是哪部
中國有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
第一部:《莊子夢蝶》拍攝於1928年,中國最早的科幻片,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令很多人震驚吧。這部片子太早了,好像說的是一個人做夢,夢見啥啥了,忘了。名字叫《莊子夢蝶》吧。好像拍攝於1928年吧,忘了,確切年份查不到了。
第二部:《六十年後上海攤》 1939年拍的,時空穿梭題材的.主要講1999年的上海如何在發達的現代科技下生活.是完全意義上的科幻片.該片由當時兩大笑星韓蘭根,殷秀芹出演.
第三部:可能令很多人想不到,那就是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有科幻片了。最早的一部好像是《外太空的小太陽》拍攝於1952年吧。當時由陳佩斯他老爸演科學家。
第四部:應該是1958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講未來的十三陵水庫。
第五部:很經典的。《珊瑚島上的死光》,上海電影製片長廠出品:編劇:童恩正 沈寂。導演:張鴻眉
那就是1979年拍攝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那時運動剛結束,在那種條件下,拍出來已經很不錯了。片中那些帶有神秘色彩和奇異景象的海底工廠、海底長廊、水下電梯、新型實驗室、威力強大的空間放電、激光大炮無不引起當時中國觀眾的很多遐想;而新奇大膽的布景也給當時的觀眾很大的驚喜,影片上映後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
第六部:《潛影》,導 演:郭寶昌 黃玲 。編 劇:計紅緒 計三猛 。主 演:韓月喬 李萍 遲志強 苑 彭 銘燕 。上 映:1981年
《潛影》改編自八十年代早期的科幻小說《王府怪影》,講的是一個古代王公貴族的宅院擁有「自然錄影」的功能,其帶有磁性的牆壁保留著古代侍女的活動畫面,並在雷雨天氣下放映出來。一個不被人理解的青年科學家推測到其中的原因,並發明了儀器,想在另一個雷雨天再次喚起這個影像,但以失敗告終。
第七部: 《異想天開》(1986),珠江電影製片廠。原著:張賢亮。導演:王為一
用夢來逃避對幻想的心虛及對科學技術的責任,是80年代科幻小說創作的常用手法。這種手法在這部片子中得到了應用。本片當初的宣傳定位是荒誕片,很准確,展現科幻之神奇確實不是本片的核心。而本片中出現的機器人,那種幻想中的物體僅僅是為達到誇張的搞笑效果的道具而已。也許,那份在片中點到為止的"大陸宇航計劃"才是該片真正的吸引科幻迷的科幻點。
第八部:《錯位》(1987)西安電影製片廠。導演:黃建新。主演:劉子楓 楊昆 牟紅
這是一部很有科幻味的片子。影片對那個在現實生活浸染下個體意識逐漸覺醒的機器人的科幻沿襲傳統的科幻主題。當然,本片未能突破此類故事的傳統框架,那個機器人的結局也因此註定是悲劇性的。另一個角度看,趙書信解決困境的方法也真正是科幻式的,也是一種科幻狀態下的必然。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得到了基本叫人滿意的尊重。影片的現實主題就是片名那兩個字--錯位,那是官僚主義導致的人格錯位。對這一點的嘲諷,給本片以較深刻的思想內涵。於是,這也是一部與現實相嫁接的道路上出現最好的一部片子。
第九部:《霹靂貝貝》(1988)。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場。導演:宋崇 翁路明。主演:張京 王瑩 章萍 張弛
《霹靂貝貝》曾獲第3屆兒童電影"童牛獎"可以說是最具知名度的的一部國產科幻片,它的深層主題是個人的異化導致的與整個社會的不和諧。它是一部兒童片,但是它卻因緊緊地將自己禁錮在兒童片的范疇之內,而少了一點《第3類接觸》式的大器與寬闊的視界。
㈤ 《阿凡達》內地重映定檔,它當初為何能奪得票房第一
《阿凡達》是2009年卡梅隆導演的作品,在2010年在中國上映。一經上映,就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現狀。而這部電影,更是憑借優秀的內容和製作,直接拿下了影史第一的寶座。雖然在後來被《復聯4》所超越,但是它的歷史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在當年能拿下第一的寶座,我認為有兩點原因,一是阿凡達的製作,科幻大片對於人們來說是具有足夠吸引力的;二是它選擇的3D制式,打開了全世界電影3D的先河,也是我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IMAX規格的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人類到外太空去開采資源的故事,這在當年是十分稀有的內容。一經上映,便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而其中的場景,也有不少是根據國內元素製作的。比如說潘多拉星球,在一定程度上就參考了張家界的風景。
而這部電影的成就也很高,金球獎、視效公會獎、奧斯卡獎,各種提名、獎項應有盡有。說它是電影史上,一部里程碑的作品,一點都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