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p電影現狀體現了哪些傳播學原理
IP電影就是指將一些暢銷,或者訪問量高的文字作品改編成電影,主要依靠互聯網渠道向用戶傳播的影視種類,它與傳統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傳播的媒介。傳統的電影主要是藉助在影院上線來贏得票房,而IP電影則主要依靠互聯網渠道在用戶之中傳播,他們的盈利更多依靠各大視頻網站的會員費用,嵌入廣告等。
IP電影的現狀及其傳播原理:
IP電影在中國處於發展初期,也受到各大平台的追逐,他們的主要來源是訪問量高的網路作品,然後依據此改編成電影。IP電影之所以能夠盛行,主要是因為很多的影視作品的原著原本就具有一定的讀者群,這些讀者在著作改編成電影後依然會去觀看,貢獻點擊率和收看率。網路資源的海量性和傳播的全球性讓全球更多的讀者可以匯聚成為巨大的受眾群,以受眾為中心,注重受眾的反饋,這也是ip電影可以形成產業的原因。
IP電影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娛樂為主,他們追求商業利益,大部分都是活躍在網路上的網紅或者是在傳統大眾傳播媒介上的「小鮮肉」,如《識汝不識丁》《太子妃升職記》這些都是以無厘頭的荒誕劇情和高顏值演員為主。傳播學者懷特曾經提出傳播的四功能,其中包含提供娛樂,IP電影正是將此功能延伸到了互聯網行業。但是過於娛樂化也是也容易引發另一種現象:對傳統的正能量或者與民族文化相關的優秀作品的擠壓,IP電影的媚俗化,低俗化內容也引發了學界,業界和行政部門的擔憂。如一些內容涉及到了同性戀等社會問題,因為處理不當,也容易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產生影響。
IP電影內容開始觸及社會問題,如同性戀問題等等,在一定為弱勢群體發出了聲音,但是內容上卻過於低俗化,並非是為了聲援弱者,而是為了自我的盈利和吸引眼球。從傳播學來說,IP電影作為媒介產品的一種,他兼具商品性和文化性,IP電影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商業利益,如何平衡兩種特性的關系和比重,這也是IP電影需要考慮的問題。根據阿多諾的文化工業理論,當代的文化產品是工業文化的產物,他們依據一定的生產流程而生產出來。
正是因為以上出現的這些問題,相關行政部門對IP電影也進行來政策上的調控,如對播出的IP電影進行下架處理。根據傳播學中的涵養效果理論,電視在形成人的主流觀和現實觀具有重要作用,他們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們對於世界的看法。IP電影作為在互聯網世界的影像作品依然對用戶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對於那些依靠互聯網作為唯一接受信息的媒介的人群而言。
IP電影在發展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內容粗製濫造,原創力度不足,過於依靠顏值高的演員,而忽視了對內容的建設。IP電影依靠網路傳播成為當前媒介產品的一類,但是與所有的其他媒介產品一樣,媒介內容依然是王道。IP電影的內容就是溝通傳播者和受眾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