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聯合出品方可以分多少
聯合出品方可以分5%以上。聯合出品方簡單意思就是主出品方的錢不多了,就再拉幾個投資方進來,投資方給從主出品方買部分版權份額,一般在5%以上,成為聯合出品方,共同參投出品一部電影。出品人和聯合出品人的區別在與投資的多少,出品人投資佔比大,聯合出品人只是投資者之一。
一、聯合出品方
電影的投資方,以公司為形式的投資者,看好這部電影的合作方。主要目的就一個,出資占股拍攝電影,等電影上映之後按照投資佔比享受分紅收益權。聯合出品方一般為多個,甚至更多。聯合出品方可以以版權出讓的形式分散自己的股份佔比給大眾投資者,讓大眾投資者也參與進來,幾萬,十幾萬也可投。資金也都是安全的,將來電影下映後分紅。但是都是會溢價出售給投資人的,商業投資就是永不露底。
二、出品方
一部劇本送審廣電,廣電會對劇本和備案單位進行審核,如果備案單位自身沒有足夠資金保障劇組的拍攝任務,那麼就需要拉投資方進來,投資方進來買斷劇本版權,出品該部電影,投資方即出品方版權方,聯合出品方簡單意思就是主出品方的錢不多了,就再拉幾個投資方進來,投資方給從主出品方買部分版權份額,一般在5%以上,成為聯合出品方,共同參投出品一部電影!出品人電影出品人也稱製片人,指影片的投資人。影片的商業屬性,決定了製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
綜上所述,一部電影有很多聯合製片人,但只有一個主要製片人,所以在投資電影項目的時候,一定要找第一個製作人,避免承擔更大的利潤風險,省略一些識別電影聯合製作人的投資騙局。
中國電影業對於票房分賬的基本規則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計入電子售票系統,數據統一匯總到中國電影事業專項資金辦公室(簡稱專資辦)。以專資辦的統計數據作為各方分賬的依據。(PS: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終片方結算所使用的數據,為中數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
7.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
附:中國電影的資金其它回收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版權收入:主要指電視放映權和互聯網播放版權銷售。這部分收入裡面,CCTV6的收購費用為140萬-400萬每部影片,主要根據影片的題材、頻道打分制度、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決定。網路版權價格波動較大,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主要跟觀眾期待度、演員陣容、最終票房有關。
2.海外銷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國家包括港澳台地區的發行收入、版權收入。這部分收入目前較低,增長潛力大。
3.商務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廣告、營銷合作、活動冠名等方式獲得的收入。
4.授權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視覺元素等授權使用,以及版權衍生品的銷售收入。
5.政府補貼:主要是政府主導的文化產業補貼、地方政府專項補貼等。
6.行業補貼:主要是攝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達到一定數量後,享受專項的行業補貼。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元;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元,獎勵500萬元;5億以上重獎1000萬元。
其中,大部分中國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可佔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
『叄』 《速度與激情9》國內預售票房破億,拍攝電影需要哪些成本
拍攝電影所需要花費的成本是很多的。首先如果你拍攝的這一部電影它的題材是源自於某本小說的話,那麼你就需要去購買這本小說的版權,經過作者的授權之後,才可以去根據他的這一個小說去拍攝電影,當然如果這個電影完全是編劇自己的想法的話,那麼就省去了購買版權這一部分的開銷。
那麼像這樣的場景,他其實是不能夠通過後期製作去實現的,因此就可能需要真的去製作這個場景,這樣在道具的費用上面是會花費的較多的,所以說它是一部電影的話,它的成本是很多的。除了上述講到的三大比較重要的開銷之外,其實還有著一些隱性的開銷,比如說電影的配樂電影中間一些畫面的製作等等這些技術性的手段都是需要看到的。
『肆』 電影的分賬是怎麼分成的
1.就是投資方,和製片方,運作方的票方分成,比例4:4 :2大概這樣分成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及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餘的91.7%認定為一部電影的「可分賬票房」。
3.可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餘的40-42%歸於電影製片方和發行方(大部分情況為40%)。
4.影片的發行方會收取歸屬製片發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5.很多情況下,發行方預付影片的宣傳發行費用,這時發行方會收取12-20%的代理發行費。如果發行方承諾發行保底、買斷發行、預付製作費用等方式,將收取更高的發行代理費用。
6.部分影片同檔期處於競爭劣勢,出於增加影片排映場次的目的,給影院及院線承諾票房返點。返點一般佔到可分賬票房的3-5%。製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為:1*(1-0.033-0.05)*40%*(1-0.1)=0.33為一般情況下的製片方分賬。
8.以上情況為例,一部最終票房1億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為3300萬左右。成本6000萬人民幣,目標票房2億以上,在中國做電影宣發合理的宣發成本是目標票房的10%上下。也就是再拿出2000萬左右作為宣發費用。總成本是8000萬人民幣,不考慮其它回收渠道的話,按上面的演算法,確實要2.4億才能回本。
顧名思義就是一部大片在別的國家放映票房收入按分成分配。
比如美國大片在中國放映,(版權不賣給中國,以增加他的收入)他會以分賬的形式向中國引進,這樣票房成績所取得的利潤他會拿較多的比例!
『伍』 一部電影總投資7500萬,票房31億。我投資300萬。能賺多少錢
300/7500=0.04,即你是投資占總資本的比例為4%,那麼,分紅也按照這個比例分配。假設31億是純利潤的話,那麼,4%x31億=1240萬元。而實際利潤不會是完全等於票房金額,換句話說就是,需要根據實際可分配利潤來計算你4%投資的回報。